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1725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docx

关于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探究

摘要

良好的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是幼儿今后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外部因素的塑造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原因,父亲作为一个从各方面深刻影响幼儿的角色,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研究以探究父亲角色在0—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为主要任务,从不同层面分析幼儿社会性发展与父亲角色的关系,明晰父亲与幼儿交往时存在的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父亲个人、家庭、幼儿园、社会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父亲角色;幼儿;幼儿社会性发展

Abstract

Goodchildren'ssocialdevelopmentlevelisthefuturesurvivalofchildreninsociety,animportantprerequisitefordevelopment,itrelatestothedevelopmentofthecountryandsocialprogress.Theshapingofexternalfactorsisanimportantreasonforthesocialdevelopmentofyoungchildren,thefatherasaprofoundimpactonchildrenfromallaspectsoftheroleofchildreninthesocialdevelopmentplayanirreplaceablerole.Thisstudyexplorestheroleoffather'sroleinthesocialdevelopmentofchildrenaged0-6yearsasthemaintask,analyzestherelationshipbetweenchildren'ssocialdevelopmentandfather'srolefromdifferentlevels,clarifiestheproblemsexistingintherelationshipbetweenfatherandchild,andexplorestheproblemsReason,andfromthefatherofindividuals,families,kindergartens,thecommunityfouraspectsof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

Keywords:

Fatherrole;Preschool;Children'ssocialdevelopment

TOC\o"1-3"\h\z\u摘要I

AbstractII

一、引言1

(一)研究缘由1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1

1.研究目的1

2.研究意义1

(三)核心概念界定2

1.父亲角色2

2.幼儿2

3.幼儿社会性发展2

(四)研究方法2

1.文献法2

2.个案分析法2

3.访谈法3

二、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4

(一)父亲角色对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影响4

1.父亲角色与幼儿的自我认识4

2.父亲角色与幼儿的自我情感体验4

3.亲角色与幼儿的自我控制与管理5

(二)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认知的影响5

(三)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影响6

1.父亲角色与幼儿的亲社会行为6

2.父亲角色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6

3.父亲角色与幼儿的其他社会行为7

(四)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影响7

1.父亲角色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7

2.父亲角色与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7

3.父亲角色与幼儿的其他社会适应能力8

(五)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情绪情感发展的影响8

1.父亲角色与幼儿的社会情绪8

2.父亲角色与幼儿的社会感情8

(六)父亲角色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影响9

1.父亲角色与幼儿的道德认知9

2.父亲角色与幼儿的道德意志9

3.父亲角色与幼儿的道德情感和行为9

三、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10

(一)存在问题10

1.父亲科学育儿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10

2.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教育时间不足10

3.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使用的教育方法不当10

4.父亲的家庭教育缺乏针对性及对幼儿的尊重10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11

1.父亲的素质水平和价值观念有差异11

2.父亲所扮演社会角色的制约11

3.社会流行的错误观念对父亲产生了不良影响11

4.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父亲与幼儿相互影响的机会减少12

5.父亲的教育方法适应不了幼儿的差异性和发展速度12

四、对策与建议13

(一)社会方面13

(二)幼儿园13

(三)家庭成员14

(四)父亲个人14

结语16

参考文献17

附录119

附录222

附录325

谢辞28

1、引言

(一)研究缘由

随着生物学、心理学等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影响儿童发展的不同因素及作用过程”,成了19世纪心理学家们研究的热门领域。

19世纪30年代,皮亚杰在儿童心理方面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成就,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已经成立;1971年,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戴安娜·鲍姆林德和安斯沃斯系统的使用实验来探究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美国研究者保罗·阿马托最早对“父亲身份”这一范畴进行研究;我国学者陈会昌编制了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研究了离异家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特点;关颖、刘春芬于1994年进行了父亲(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实验,以我国的现实情况验证了鲍姆林德的研究……无数的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大多数人心里,“父亲”这一角色已经逐渐从无足轻重的地位变为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理论基础已经很充足,但在古代中国长期信奉执行的“三纲五常”的糟粕思想的束缚下,很多家庭在幼儿的发展上没有尽多少力,由母亲来教育和抚养孩子。

老式的三口之家总是这样一副场景:

父亲在外打拼赚钱养家,母亲在家做饭打扫照顾孩子。

父亲的义务就是赚钱养家,况且父亲结束一天的工作后,用餐就寝,也没有照顾孩子的心力。

虽然这种相处模式现在已经有所减少,但陈旧的思想还有残留,当前父亲与幼儿之间还有问题有待解决。

此外,研究此题目也是出于本人的兴趣,有生活中我见过各式各样的父亲,他们对幼儿的影响不同,培养出的幼儿性格、能力也颇有差异,因此,我想弄清楚,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又是如何起作用的。

有些儿童具有社会性发展的缺陷,我很想知道这些缺陷与父亲角色对幼儿的培养有何关系,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提出什么对策。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时下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的过程的现状,对其中问题的产生原因做出分析并提出对策,因此,首先需要通过对书籍、报刊、著作等文献进行的查阅从而了解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各方面起到的作用,其次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个案研究和访谈,了解时下的现状并作出分析,最后要从分析的结果入手,结合理论来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不同方面提出对策。

中,探讨原因和提出对策是本研究的重点。

2.研究意义

本课题可以探究父亲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是从理论层面重新对父亲角色重要性的定义,有助于家庭和社会深入认识这一角色。

帮助父亲进行反思,以发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及薄弱环节,从而更新自己的理念,明确自己育儿的责任。

通过对个人的影响,对社会整体形成良好育儿风气起到积极作用,使更多父亲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此外,本研究的结果还是父亲教育实践的良好指导。

在改良教育活动时,为父亲选择教育方法提供了参考信息,促进父亲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合适的手段落实到实际。

因此,本研究具有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父亲的教育产生有利效果,提高社会幼儿教育整体质量的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父亲角色

“父亲”,指一个人上一辈直系血缘血亲中的男性,“角色”是“社会角色”的简称,指处于不同社会身份地位的人,符合社会期待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父亲角色”是指身为某人上一辈直系血缘血亲中的男性,并且按照社会对父亲期待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来进行社会活动,从而发挥出父亲觉角色的社会功能。

2.幼儿

特指0到6岁的儿童。

此阶段的儿童发展速度飞快,每一天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发生着剧变,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的幼儿可塑性很强,自身存在着不断从外界汲取着各种力量的内在动力,是人生各种基本能力和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

因此,此阶段的教育可以说影响着人的一生。

3.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社会环境中,通过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发展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既有普遍性又有差异性,在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每个孩子身上都表现出种类相同的社会性品质,这是它的普遍性;而差异性表现在这些品质的水平、特征差别很大。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主要围绕“父亲角色”“幼儿社会性发展”这两个关键词,通过网络、图书馆借阅等方式,查阅书籍、期刊、著作等文献资料进行学习和参考。

从而了解国内外学者对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从而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个案分析法

本研究以不同家庭情况的父亲和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内容,对父亲和幼儿进行了个案分析,以了解父亲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的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3.访谈法

本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父亲以访谈的形式了解父亲自己对“父亲角色”的认识、与幼儿相处的时间、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相处时存在的问题等,从而了解实际情况,分析应然和实然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

二、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可以划分为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情绪情感和道德品质等部分,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是动态的、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

(一)父亲角色对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影响

婴儿一出生就开始了对自我的认识,在出生的前7、8个月中,婴儿的自我认识很薄弱,带有自我中心性。

自我意识在幼儿阶段的后期发展主要是去自我中心和逐步客观化。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部分。

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基础,指幼儿对自己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自我体验是在自我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与人对自己的态度紧密联系;而自我控制和管理是高级层面的自我意识,是在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一个从外控逐渐转向内控的过程。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幼儿的社会交往有很大关系,父亲角色影响着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深刻程度与成熟程度。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将0~1.5岁划分为婴儿期,此阶段与父亲建立的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利于婴儿建立对父亲的信任,与父亲形成依恋关系;儿童期(1.5~3岁),幼儿在与父亲互动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能力的大小,产生自我控制感;学龄初期(3~6岁),父亲的教导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内在品质。

1.父亲角色与幼儿的自我认识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与父亲的教育和反馈是至关重要的。

在父亲一遍遍对幼儿使用“我”这一词汇的强化中,婴幼儿逐渐将自己和其他人及环境区分开来。

幼儿会将父亲的所有评价“信以为真”,通过父亲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在于父亲的交往中,对自己身体状况和心理特征认识的形成依赖于父亲的反馈。

另外,父亲对幼儿的性别认识起着独特的作用,在与父亲这一个同性别或异性的人相处的过程中,父亲以自己成年男性的应有的一套行为规范来进行活动,会引导幼儿向符合社会期望的性别角色认同方向发展,有助于幼儿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性别意识。

2.父亲角色与幼儿的自我情感体验

幼儿早期,父亲及时满足幼儿的需要是其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的主要原因。

如;生活中细心的照顾、充沛的感情表达、使幼儿产生安全感的陪伴等。

随着幼儿的成长,父亲的肯定和鼓励成为幼儿产生积极情感体验、消极情感体验向积极转化的重要原因。

当幼儿成功完成某件事时,如自行穿衣,父亲的肯定会使幼儿自信心大增;幼儿完成父亲布置的一些任务时,如吃饭时帮忙拿筷子,会产生一种胜任感;而幼儿犯错误时,如尿床、弄脏衣服等,巧妙的教育可以使幼儿变得更有勇气,愉悦的接纳自己。

与父亲的交往带给幼儿与他人的情感感受是不同的。

父亲有着其他家庭成员没有的健壮体格和“大胆”的行为方式,与父亲共同进行的活动往往更加激烈和富有挑战性。

3.父亲角色与幼儿的自我控制与管理

幼儿形成较好的自我控制、管理能力,其他人对其进行适当的保护和监督是一个重要条件。

幼儿早期,父亲对幼儿直接的管理是其形成的关键,父亲就幼儿的现状制定一个标准,在幼儿出现优良行为时给予奖励(这种奖励可能是物质的或精神的,例如提供食物或拥抱)使其得到加强;出现不良行为时对幼儿进行惩罚或其他手段,使幼儿的这种行消退或消除。

一旦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到了适宜的程度,幼儿就会依照父亲对自己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来进行自我管理,同时幼儿行为的自我强化机制逐渐形成,幼儿会受到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双重强化。

幼儿会依据自己的自我认识,形成一定的标准,主动地进行自我控制与管理,从而不断地进行发展。

(二)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认知的影响

社会认知能力是后天逐渐习得的,它不同于一般的认知活动,它与人的实际年龄经验关系较大,可以说,人的年龄越大,实际经验越多,进行的社会认知就越多越复杂。

社会认知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和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幼儿对他人的认知与父亲角色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幼儿对父亲产生的依恋就是最初社会认知的表现。

幼儿对人际关系的认知是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的。

在哺育婴儿时,父亲会与婴儿进行交流,每一种简单的语言和表情都预示着下面要发生的特定事件,在多次重复之后,父亲教会了婴儿将这些信息与事件联系了起来,这是婴儿进行最初的社会认知的基础。

父亲的人格特点与母亲不同,幼儿在对其做出判断时会形成特殊的推测过程,这有助于幼儿以后与类似社会角色的相处,有利于幼儿做出正确的猜测。

另外,对他人的认知属于较感性的认知,幼儿对他人的认知是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的,而这其中与父亲角色有关的经验数不胜数,幼儿会带着某种态度来推测他人的意图和行为。

因此父亲角色的教育会影响幼儿的认知偏好。

在于父亲相处时、对父亲的人际活动进行观察时幼儿发现了人际交往中一些细微的差别:

父亲与自己、与母亲、与其他成员的相处是是区别的。

父亲与家庭成员之间有差别的交往会促进幼儿形成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观点。

父亲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和实际行动会在生活里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父亲对祖母很尊敬;而对母亲很温和,他们的沟通气氛很轻松;而对自己,父亲会很耐心,但在自己犯错误时,父亲也会认真地指出错误所在。

幼儿对人际关系的认知还受父亲角色另一方面的影响:

父亲会直接作用于幼儿对人际关系的认知,例如对幼儿的认知作出评价和指导等,这会对幼儿以后的人际交往产生作用。

(三)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影响

社会行为主要有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其他社会行为这三种表现形式。

皮亚杰认为,幼儿在5岁以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基本不具有移情能力。

其表现出的是在他人的约束、要求下而产生的利于他人的行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亲社会行为。

因此,五、六岁之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表现与他人的影响是直接挂钩的。

提到攻击性行为,立即使人想到社会学习理论的学者班杜拉做的“波比娃娃”的经典实验,它证明攻击性行为可以通过强化来培养,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过程进行消除,说明了父亲(教养人)的模范的对攻击性行为产生和消退的重要性。

幼儿的其他社会行为还有社会退缩行为、撒谎行为、害羞行为等。

研究证实,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与父亲的教养方式有关,其他的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也与父亲角色有联系。

1.父亲角色与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首先,父亲会主动地表露出自己的态度,例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有好东西要分享”等,这是对幼儿稚嫩移情能力的训练,促进幼儿形成亲社会的基本观念。

个案一中钱某对其子乐乐很少进行亲社会行为的训练和教育,因此乐乐常常不愿意让步和合作,不考虑他人,一切以自己的需求为中心。

父亲也是幼儿现实的学习榜样。

无论父亲的行为对社会是否友好,其实际发生的社会行为在幼儿感知过程中都是一种间接性学习,幼儿从中总结出方法和对策应用到自己的社会行为之中,因此,常常能在幼儿的行为过程中看到父亲的“影子”。

2.父亲角色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幼儿由于思维和想象力发展的不成熟,会产生无意识的攻击性行为,在操作时容易造成破坏,容易弄伤自己和他人。

这种非恶意的攻击性行为的出现具有偶然性,父亲持续的注意和及时的保护,可以很好的避免和减少幼儿造成的伤害。

幼儿有时会出现敌意性攻击行为,父亲形象产生的榜样作用是原因之一。

分析个案一,我们会发现,父亲采用攻击性行为来教育乐乐,而乐乐通过体验、观察等学习了父亲的攻击性行为,并且在他生气、不满意时中以大喊大叫、不退让、对人产生肢体冲突等方式表现了出来;而案例二中的小熊的父亲遇到问题时,总是对小熊讲明道理,疏导其思想,所以小熊更多地表现出友好、合作的倾向。

父亲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学习对象,如果父亲暴躁、对孩子动辄打骂、经常抱怨他人和社会,幼儿很有可能经常用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

同时,父亲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评价、放任与否都会影响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3.父亲角色与幼儿的其他社会行为

父亲的关心呵护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发展,从而减少社会退缩行为的产生;幼儿撒谎行为的原因中,自我保护是很重要的一点。

父亲如果在幼儿犯错时处理不当,反应过度,让幼儿产生恐惧和尴尬,撒谎现象就容易发生。

严重的害羞属于病态的恐惧心理,产生于人对伤害的避免,与撒谎行为类似,是以前不舒服的体验造成的。

父亲对幼儿犯错行为的恰当教育,可以有效避免和减少幼儿产生撒谎行为和过度害羞行为。

(四)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影响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其他能力三个部分,其他能力有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新观念新思想的适应能力等。

幼儿最初的社会交往是与其主要抚养人之间进行的,从眼神、表情、肢体交流逐渐发展到高级的社会交往。

社会适应能力的表现还有抗打击能力、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等。

安伯欣(中国.2004)的研究证实,父亲的教养方式会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产生影响。

1.父亲角色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前几年社会上频繁出现引人争议的“高分低能”现象,正是父母教育不当的典型。

这些孩子学习成绩高,但不会照顾自己,动手能力极差,生活必须依赖他人。

这种教育畸形产物产生的很大原因在于父母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不到位。

通常来说,父亲细心程度不如母亲,但父亲更多会放手让幼儿自己探索,学习生活基本技能;父亲对幼儿的要求也与其他人不同,他们大多不会“代替”幼儿来完成自理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必需的任务,也不会“代替”幼儿的劳动,而是希望他成长为真正独立的人。

父亲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让幼儿在实际中去锻炼,在操作和练习中巩固这些基础技能。

2.父亲角色与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父亲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观念。

例如,见面问好,接受别人的好意要感谢等。

在日常生活中父亲言语上的引导也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言语提示、使进行基础社会交往知识的教育等。

较高言语能力水平是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保障,幼儿的言语能力是在不断地重复听父亲的示范、在父亲的引导下形成的,有研究表明(教育导刊.2007),幼儿在父亲处学习到的词汇量大于从母亲处学习到的。

这属于父亲直接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其次,父亲行动上的表现是幼儿社会交往学习的对象。

在观察父亲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幼儿就会形成某种错误或正确的社交观念,可见父亲本身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作用。

3.父亲角色与幼儿的其他社会适应能力

父亲与幼儿进行活动,较他人相比更有利于幼儿养成勇敢、乐于冒险的精神,通常这种人在能够较快融入新环境。

幼儿的抗打击能力也与父亲有很大相关性。

抗打击能力强的人一般自我认识清楚,自信心充足,这有赖于父亲积极的教育和引导。

另外,父亲个人的思想如果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那么幼儿也更容易对新事物、新现象保持接受的态度,也更喜欢学习新事物,如果父亲个人较为古板和传统,幼儿在生活中相对来说接受的新思想就较少,对文化的理解能力也较弱,适应新社会的能力就较差。

(五)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情绪情感发展的影响

幼儿最初的情绪来源于一些需要的满足情况,这些需要最初与生理联系较紧密,但个体在成长、与周围人交往的过程中,需要和情绪都发生了变化,幼儿的需要丰富化,情绪变化逐渐多样。

个体的情绪发展过程可以说就是社会情绪发展的过程,社会情绪在多次体验后形成较为稳定的社会感情,开始与幼儿高级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

社会感情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种表现形式。

其中道德感与人的道德判断和道德信念有关,理智感是人在进行认识活动中体会到的情感,美感是指在审美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社会感情并不是在虚无中产生的,它发展与父亲角色有密切关系,在父亲的影响下,幼儿不断学习体验和表达情绪情感的方法。

1.父亲角色与幼儿的社会情绪

在情绪发展的初期,父亲始终如一的陪伴、在幼儿需要的时候满足他的要求,不仅对幼儿会带给幼儿安全、愉悦的情绪体验,还可以激活大脑有关情绪产生的相应结构,使幼儿的生理基础受到刺激得以发展。

良好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幼儿建立起消极情绪体验转化的心理机制,这对幼儿对抗应激的能力很大帮助。

父亲丰富的表情和多样的姿态也有助于幼儿学习将某种表情或动作与特定的情绪感受联系起来,从而建立早期的条件反射。

2.父亲角色与幼儿的社会感情

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某事物产生兴趣时,父亲的鼓励对幼儿兴趣维持和发展有促进作用。

幼儿在与父亲共同探索时,会体会到发现新事物的喜悦之情,幼儿求知的欲望的到了满足,成为幼儿好奇心发展的正向反馈,从而推动幼儿产生理智感。

在生活和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美的事物,父亲有意识的带领幼儿去欣赏美、发现美,有助于幼儿的美感的形成。

美感的发展与父亲是否尊重幼儿的差异性有关。

父亲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幼儿美感的发展,父亲的尊重有助于幼儿形成具有个性差异的美审美情趣。

(六)父亲角色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影响

道德品质包含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要素。

幼儿时期的道德认知尚处在发展之中,非常稚嫩,他人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榜样。

幼儿的道德情感属于一种重要的社会情感,道德情感受道德认识的影响大,同时,足够的道德情绪水平,才能驱使人产生一定的道德行为。

道德意志表现在人道德行为上的坚持和恒心上。

父亲会主动创设某种有关道德的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感知,丰富幼儿的道德认知,体会到道德情感,锻炼幼儿的道德意志。

1.父亲角色与幼儿的道德认知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对人道德发展的研究成果说明了幼儿时期的道德是缺乏内在标准的,父亲是幼儿早期遵守道德规范的重要外部约束力之一,在解决日常各种有差异的道德事件时,父亲的要求和指导有利于避免幼儿犯错误,对幼儿讲清明白是非原因,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父亲可以通过游戏、学习等活动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促进幼儿进行联想,有助于幼儿移情能力的提高,并产生替代性强化。

加深幼儿的道德认知,使幼儿体会各种实际存在的社会道德规范。

除了特意的教育活动,父亲与幼儿平等、民主地交往,幼儿会逐渐摆脱与成人的“权威和服从”关系,在于父亲的交往中,思维、语言能力也得到发展,有助于幼儿理解道德概念以及做出道德判断和评价,为高尚的道德信念形成打下基础。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