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417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就业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就业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就业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就业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就业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就业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就业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就业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就业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就业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就业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就业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就业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就业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就业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就业难.docx

《就业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难.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就业难.docx

就业难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假如说2010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1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重。

那么,2011年的毕业生人数65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今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普遍突出。

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

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意识到就业人数的递增速度已远远超过工作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和经验,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夕由于这些方面的忽略使择业、就业时走很多弯路。

  许多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此类问题。

多数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薪酬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不愿从基层做起,宁愿等待,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人际沟通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能力,“有业不就”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不少大学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

在个人理想职业目标,缺乏对现实就业情况的了解,存在理想发展方向和现实形势不相符的问题,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盲目、犹豫不决,不利于就业目标的实现。

大学生应对就业难的策略:

(一)增加对当前就业政策的了解

  大学生应在学习之余,主动学习当前的就业政策及就业过程,调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哪些变化,根据变化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从个人素质条件进行重点培养,以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同时根据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扬其长、避其短,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顺利就业,或根据自身能力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自主创业。

(二)转变就业观念。

调整就业心态

1.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初入社会,一方面不应过分强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利益,要把自己的职业理想提高到较高的境界;另一方面在择业时应充分考虑个人的工作潜能和个性特点,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发挥个人的独特作用。

2.调整就业心态,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

  首先是调整心态,在校学习期间增强兴趣的广度,善于控制和调整消极情绪情感,培养意识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韧性,正直坦率,谦虚谨慎,将择业观与人生目标联系。

(三)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

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1.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基础,更是通向理想彼岸的通行证。

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绪方面。

大学生应将人生理想与职业理想结合起来,在大学期间不断加强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懂法守法、公平正义的品格,具有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的基础,远比精通业务重要,大学生要以职业道德修养为基础,进行初步的自我完善。

2.提倡“终身学习”,尽力弥补自身不足

  大学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大学毕业后若不经过继续学习就很难成为一个高水平的人才。

当前面临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的双重压力,只有不断地接受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和学习,储备更多的能量,补充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信息,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

  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学习的开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劳动力流动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需要接受持续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自身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大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大学生不应满足现有的知识,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技术越多,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就越强,克服困难的方法就越多。

应及时了解本专业或相关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并能尝试着在实践中借鉴、应用,这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开创职业的新天地,为自己的职业发展铺平道路。

(2)提高职业操作技能

  职业操作技能是从事各类职业的基本要求,且有了知识和技能,总可以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成功。

任何一项工作都是由一定的职业操作技能联结而成,基本的操作技能熟练,说明有从事某项工作的基本要求,这是大学生参加各类工作的基础。

(3)掌握职业生活技巧

  职业生活技巧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包括怎样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怎样解除职业生活中的种种困扰、怎样更好地与人相处等等。

首先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诚实守信、尊重他人、谦和大度、不卑不亢。

其次是养成科学的工作方式,有计划地安排工作,用心完成每一项工作,并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进行合理的时间管理。

最后是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善于倾听,掌握沟通方式。

(四)以低姿态进入就业市场

  大学生的初次就业,首先应从社会需求出发,设计自己的择业目标。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认识到社会的需要是个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条件和基础,科学地分析就业形势与自我特征,冷静妥善地处理择业过程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大学生积极主动就业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的实践经验较少,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先学习后工作。

大学生对自身的起点要求不应过高,应该在基础的工作岗位上摸索发掘自身潜能。

当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就业的挑战性,认清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正视自己的劳动者身份,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客观辩证地看待当前的就业环境。

大学生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平和放松的心态从容面对就业。

大学生也要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不断历练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乐观自信地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

如何正视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眼高手低?

所谓说大学生“眼高手低”也就是近几年的事,但连年的高校扩招已经让学子们“眼高不起来”。

据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

而2006年的人数将达到创记录的413万人,就业形势严峻。

大学生可为600元就业,更出现了毕业生“拣垃圾”、“卖猪肉”的新出路。

应届生高喊:

“其实我们要的不多。

如今大学生的心态已经务实了许多,信心是有减无增。

可以说,眼高手低的现象只是一个时代转变的附属品,并不是大学生本身的属性。

不难发现,当今这样的说法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根深蒂固地社会看法,一种招聘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神经本能”反应,一种让不重视人才培养,只求利益的企业不用大学生的挡剑牌。

有些人甚至把大学生崇高的理想误认为眼高手低,难道我们也要把创业称作“眼高手低”?

 

不仅如此,更有妄自菲薄的现象出现,2005年6月,某媒体报道:

大学毕业一年,怀揣大学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书,前后求职近百次无着落。

在饱尝失业之苦的情况下,江苏镇江一位女大学生拿出自己的高中毕业证书去求职,竟被一家公司录用为文秘。

读到这样的新闻,不知道是应该欣喜还是郁闷。

是应该表扬这为女大学生的务实?

还是应该证明高中文凭比本科文凭更具有竞争力?

前者还说的过去,但后者却有误导之嫌。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加速增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环境的迫使,眼高手低的行为会变得极为少数。

可取而代之的会是什么呢?

矫枉过正的大学生不免让人担心。

 

没有工作经验是大学生的错?

在某校2005年的一次招聘会上,刚从人堆里挤出的小杨埋怨地说道:

“什么招聘会啊,没几个是诚心来要人的。

这样还有什么意义,简直浪费时间。

”随手把一叠简历塞进了垃圾箱。

招聘会企业招不到人?

很正常,没人符合条件当然不招,宁缺毋滥。

可仔细研究一下单位的要求:

大多都写着需要2年工作经验、相关工作经验优先等等。

“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嘛,这里又不是社会,学生哪来2年的工作经验?

”沮丧的小杨继续发着牢骚。

且不论企业这样写的目的为何,学生确实被深深的伤害了。

似乎觉得社会,企业抛弃了他们,愤愤不平地不仅要问:

“没有工作如何获得工作经验?

,你们(招聘人)的经验是那里来的?

”于是大批的学生开始在校时间打工,实习。

大二大三就开始请中介,拖关系,找朋友,千方百计,嗅觉灵敏地找着各样的兼职工作。

有专业对口的最好,没有的也可以尝试。

待遇似乎也退而求其次,就为了能填补简历上那工作经验一拦的空白,“宁愿不上课也要去上班”的观念在学校蔓延,同学间不再问你今天有几节课,而是这个学期打了几份工。

一年到头打工赚的钱都去交了重修的费用,还喜滋滋的觉得自己有了工作经验,觉得赚了!

难道大家不觉得可悲吗?

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从某种角度而言可以用天经地义来形容。

因为他们是用读书的时间与工作时间作了交换。

难道想鱼和熊掌兼得?

谈何容易啊。

“谁不想安静的在学校里读书,可现在形式不允许,我不能落后。

”一位大学兼职的同学说道。

显然,大学生承载了以往更多的负担。

大学毕业就是人才?

当大家都在一味埋怨社会和体制的时候,有多少人真正意识到了这样一个根本问题?

?

当今大学生是否具备应有的素质?

什么是应有素质,这个问题因时代而异,因国情而异。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是70年代的大学生必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计算机一个考核指标就能基本淘汰大多数人。

而倘若你是中国的大学生,让你立即出国生活,找工作,同样也很难适应。

所以说应有素质是具有时代性的,是符合国情的。

那么当今大学生应有的素质究竟怎么样?

有报道显示,当今中国大学生能符合跨国企业用人标准的只有10%左右。

这样一个低符合标准率已经很明白的警示:

大学生没有做好准备。

没有做好准备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在大学期间虚度光阴,没有学习到应有的技能。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相对都比较优越。

尤其是在较发达城市,学生高中时努力拼搏的精神并没有在大学起初延续,取而代之的是没天没夜地玩。

玩可以是有各种各样的,因为没人约束了,自制力匮乏的大学生们走入自以为是天堂般的生活。

其二,是读完大学也未必能增长多少技能。

大学没有按需办学,学课滞留性太久。

,据媒体报道,2005年本科生就业率已经被高职生的就业率超过,显然不具备应用型的理论知识的本科生很难在社会立足。

前者是自身的原因,而后者则是教育体制的原因。

自身原因可以克服,然而教育体制呢?

恐怕只是建议多于行动罢了。

“伪大学生”越来越多,难道有证书就是人才吗?

考研,创业能缓解就业压力吗?

如今考研热越来越旺,揭开现象,大学生考研目的无非两种,虽然都是为了更好的充实自己,增加自己竞争的砝码,但有相当一部分考研人是害怕踏上社会面对竞争,而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校漂族。

有报道显示,2006年报考研究生的应届大学生将继续增加。

理论上,考研分担了一部分就业的压力。

但从研究生的发展方向来看,他们就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据了解,到2006年浙江大学一个学校的硕士毕业生就达到三万人。

这就犹如人才的通货膨胀,研究生增长幅度如此之快,本来已经是用本科生在干大专生的活,很容易演变成研究生普遍抢了本科生的饭碗。

并且,研究生同样也有自身素质的问题。

这样一时的缓解是治标不治本的,而且更有加剧职场竞争的趋势。

那创业呢?

似乎比考研要好一些,也有许多事例告诉我们大学生已经不是神话,创业是行的通的。

而且政府也给予支持,上海推出的优惠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是既优惠又实惠。

以下列出的2004年推出的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并不是老生常谈,上海作为试点城市,好的方法自然有借鉴的理由  

1.高校毕业生(含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批准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个体户登记注册费、个体户管理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等。

此外,如果成立非正规企业,只需到所在区县街道进行登记,即可免税3年。

  2.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向银行申请开业贷款担保额度最高可为7万元,并享受贷款贴息。

目前小额贷款这项政策由各个地方政府来操作和实施,所以有许多政府都在自己的政策规定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明确,包括它的标准和额度,都根据各地自己政策情况做了一些规定。

  3.上海市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免费为大学生提供项目风险评估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

  4.应届毕业研究生,上海普通高校、国务院各部(委、办、局)所属普通高校和列入“211工程”的地方普通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选择直接申请办理1年有效期的引进人才《上海市居住证》和申请待批本市户籍。

如落户申请未获准的,仍可申请办理居住证。

虽然大学毕业生创业还有很长的一短路要走,环境,技术能力,资本,这都是要考虑的要素,理想很美但实践确是异常艰苦的。

但相信有了前车之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愿意加入到这个队伍里来,既然择业无门,就业困难,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创业吧!

 

哪个城市适合你七大城市人才优惠政策

北京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35周岁以下且身体健康者,可申请办理《工作寄住证》:

(一)具有学士学位且成绩突出者;

(二)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业务骨干;(三)在国外获得学士学位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留学人员。

持《工作寄住证》者,不再办理户口《暂住证》,在购房、子女入托、入中小学等方面享受北京市市民待遇。

《工作寄住证》有效期限为两年,可延期。

持《工作寄住证》工作满三年者,可由用人单位推荐,经主管人事部门审核后报批,办理调京手续。

  上海

  引进优秀人才为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

该市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获得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该市紧缺、急需,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具有特殊才能的各类人员。

用人单位可直接申请办理调沪手续,也可按《上海市外来人才工作寄住证实施办法》办理《外来人才工作寄住证》,引进的已婚人才,夫妻双方必须同时符合该项规定,其子女可随迁,免征城市建设费。

  天津

  天津市紧缺、急需专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在某一专业技术领域内具有特殊才能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受进市指标限制,不收取进市落户各项费用。

  重庆

  重庆市引进人才的重点是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博士以及其他确有特殊专长或技能并急需的高级人才。

鼓励智力流动。

对本人不愿转移行政关系和户口的外省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实行“户口不迁、关系不转、来去自由”的政策,可以通过技术入股、承包经营、合作开发、咨询顾问等形式来渝工作,申领《引进人才在渝工作证》,享受本市市民有关待遇。

  深圳

  深圳重点引进5类人才:

各学科带头人,高新技术人才,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点大学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和海外留学人员。

对在深圳的具备调入深圳条件的非深圳市籍人才,以及深圳的境外高素质人才(包括归国留学人员、华侨、外籍华人和外国人)实行开放式制度,办理人才《居住证》,实行市民待遇,并对他们的子女入托、上学、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出入境、购房等各方面实行与深圳的户籍居民同等待遇。

  大连

  大连市引进人才的对象及条件是:

两院院士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知名学者;拥有专利、发明专项技术并属国内外领先水平的人才;具有高级职称的经营管理人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毕业研究生和45岁以下具有高级职称的优秀人才等。

高层次人才到大连工作,可以迁入户口长期定居,也可以不迁户口,通过办理“特聘工作证”、“长期有效暂住证”,从事兼职工作。

在特聘期间,其本人、配偶及子女享受居住地常住户口人员的同等待遇,免收城市增容费。

  青岛

  来青岛定居的优秀人才及其配偶、符合随调随迁条件的子女,不受人口控制指标的限制,并按规定减、免缴城市基础设施增容费。

引进的人才需要把户籍留在原地区的,可由用人单位按规定为其申办“蓝印户口”,享受与青岛市居民同等待遇。

对青岛急需但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正常程序办理引进手续的优秀人才,用人单位可为其申请办理“青岛市特聘工作证”,凭证可享受常住户口的相应待遇。

  人才待遇水平

  北京

  以留学人员为例,企业、事业单位聘用留学人员,其报酬由聘用单位与本人协商,从优确定。

企业单位聘用的,可根据情况自定工资标准;事业单位聘用的,可比照本单位同类人员从优确定,对有突出贡献的,可给予本人工资10倍以内的特聘岗位津贴。

  上海

  对高新技术人才,提供专项高级人才公寓和配套服务;为创业者提供风险投资或专项资金支持;提供创业所需的高品质、低租金的经营场地;通过投资合作,与高新技术创业者一起对高新技术项目进行产业化合作;全面落实人才创业和项目孵化所需的一条龙服务和市区两级各项财税优惠政策。

  天津

  对引进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市重点技术领域急需的科学技术带头人等科学家、技术专家,向每人提供建筑面积不少于120平方米的住房一套和1万元安家费。

对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及国内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期满出站的博士后,凡留津或来津工作的,一次性给予安家费和租房补贴5万元。

  重庆

  实施重大贡献奖励制度。

对在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等方面获得重大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重奖。

提高人才岗位津贴。

在渝工作的两院院士,除享受国家规定待遇外,市财政每月发给岗位津贴8000元;进入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的人选,市财政每月发津贴3000元;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市财政每月发津贴1000元。

  深圳

  留学人员可享受再次出国、来去自由,市内自由流动,评职称不限指标,优先申请科技发展基金等十多项特别待遇。

现在,到深圳创业的留学人员,可获一次性启动经费10万至15万元。

进入深圳博士后工作站每年可获5万元补贴。

  大连

  优秀人才工作期间的住房,由用人单位按照住房制度改革有关政策规定,优先考虑解决,并给予适当补贴。

高层次优秀人才,可连续3年享受政府安家补贴:

两院院士每年补贴10万元,知名专家、学术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每年补贴5万元,博士后每年补贴2万元,博士每年补贴1万元。

  青岛

  引进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连续3年由市政府每年发给安家补贴5万元。

引进的45岁以下的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连续3年由市政府每年发给安家补贴2万元。

引进的海外留学博士、硕士,连续3年由市政府发给安家补贴,博士每年2万元,硕士每年1万元。

  创业环境支持

  北京

  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经有关部门认定,免征营业税。

留学人员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内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可享受本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合法收入税后可全部购买外汇携带或者汇出国(境)外。

在市科技经费中每年安排一定比例专门用于资助留学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给留学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贴息。

  上海

  突破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为高新技术人才兼职等柔性流动形式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引进海内外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高新技术项目中介经纪人才和产业化经营管理人才提供信息中介;为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业绩突出的技术创新人才和创业经营人才提供代理申报破格评定相应职称的服务。

  天津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在不侵害本单位经济技术权益的前提下,经单位同意可以在职在岗创办、领办企业。

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成果作价入股参与收益分配。

对以非职务成果在非国有企业入股的,可由股东各方协商评估作价。

以职务成果入股的其成果完成人最高可享受该成果50%的股权收益;转让该成果时,成果完成人可获得不低于20%的转让收益。

  重庆

  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打破身份、所有制、地域、资历等限制。

在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方面,建立送培制度。

市府每年选10名突出的中青年人才到国(境)外进修或攻读学位;每年选一批优秀中青年人才到国内高校或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就读或培训。

建立“博士创业园区”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设立人才举荐“伯乐奖”和“人才开发专项基金”。

  深圳

  在吸引人才方面,深圳除了在高新技术企业所需人才的调入、生活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外,还逐步建立起技术入股制度、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度,对高科技人才实现优惠税收政策。

初步形成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特点的分配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

  大连

  根据大连市的规定,出国前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在国外学习2年以上并获得硕士以上学位以及取得其他成就的留学人员,可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任职或兼职;创办、承包和租赁各类经济实体以及研究开发机构;有专利、专有技术和资金,可向各类企业入股;应聘担任国家机关等部门的顾问或咨询专家;开展科研合作、技术开发等活动。

  青岛

对青岛急需人才的引进,涉及档案、工资、住房、亲属随迁及工作安排等事宜的,可本着从宽从优的原则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至于具体用人单位给予的住房、工资、福利等待遇本着从优原则由双方协商确定,引进的人才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等可作价入股参加经营和分配。

 

大学生就业,全年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上到政府,下到百姓,不论是当事人,还是圈外者,都提着十足的热情评论,研究,规划。

各大报纸,网站刊登了各式的文章来帮助大学生求职,诸如:

面试技巧,求职心态调整,如何受企业HR青睐,如何职业规划等等,这些“琳琅满目”的文章确实道理充足,案例经典,完全无懈可击。

但如果是正处“水深火热”的“当事人”看过这些文章后真会有感觉,能为之授用吗?

这些专家建议、个人体会心得,确实说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了吗?

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无忧专家认为并不能一谓概观定论,本年度的学子盘点就将带大家正视眼下大学生就业危机。

 

大学生眼高手低?

所谓说大学生“眼高手低”也就是近几年的事,但连年的高校扩招已经让学子们“眼高不起来”。

据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

而2006年的人数将达到创记录的413万人,就业形势严峻。

大学生可为600元就业,更出现了毕业生“拣垃圾”、“卖猪肉”的新出路。

应届生高喊:

“其实我们要的不多。

如今大学生的心态已经务实了许多,信心是有减无增。

可以说,眼高手低的现象只是一个时代转变的附属品,并不是大学生本身的属性。

不难发现,当今这样的说法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根深蒂固地社会看法,一种招聘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神经本能”反应,一种让不重视人才培养,只求利益的企业不用大学生的挡剑牌。

有些人甚至把大学生崇高的理想误认为眼高手低,难道我们也要把创业称作“眼高手低”?

 

不仅如此,更有妄自菲薄的现象出现,2005年6月,某媒体报道:

大学毕业一年,怀揣大学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书,前后求职近百次无着落。

在饱尝失业之苦的情况下,江苏镇江一位女大学生拿出自己的高中毕业证书去求职,竟被一家公司录用为文秘。

读到这样的新闻,不知道是应该欣喜还是郁闷。

是应该表扬这为女大学生的务实?

还是应该证明高中文凭比本科文凭更具有竞争力?

前者还说的过去,但后者却有误导之嫌。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加速增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环境的迫使,眼高手低的行为会变得极为少数。

可取而代之的会是什么呢?

矫枉过正的大学生不免让人担心。

 

没有工作经验是大学生的错?

在某校2005年的一次招聘会上,刚从人堆里挤出的小杨埋怨地说道:

“什么招聘会啊,没几个是诚心来要人的。

这样还有什么意义,简直浪费时间。

”随手把一叠简历塞进了垃圾箱。

招聘会企业招不到人?

很正常,没人符合条件当然不招,宁缺毋滥。

可仔细研究一下单位的要求:

大多都写着需要2年工作经验、相关工作经验优先等等。

“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嘛,这里又不是社会,学生哪来2年的工作经验?

”沮丧的小杨继续发着牢骚。

且不论企业这样写的目的为何,学生确实被深深的伤害了。

似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