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1942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1、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

A:

黑格尔微信主义哲学

B:

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

C: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理论

D:

傅里叶的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与(),被称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A:

剩余价值学说

B:

科学社会主义

C:

自然辩证法

D:

共产主义

3、下列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种,哪项是错的?

A:

理论联系实际

B:

实事求是

C:

一切从实际出发

D:

相信永恒的真理

4、下列哪位思想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A:

圣西门

B:

傅里叶

C:

费尔巴哈

D:

欧文

5、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

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6、“万物皆备于我”属于()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7、马克思注意哲学的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

A:

存在

B:

精神

C:

物质

D:

原子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9、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A:

自然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

B: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德国唯物主义

D:

物理学的唯物主义、化学的唯物主义、生物学的唯物主义

10、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D:

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

1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

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1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

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13、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

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C: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

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

14、自然界中,没有伤,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也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

A:

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

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

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15、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点在于割裂了()

A: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联系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联系

D: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联系

1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

折衷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1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人类的机能

C: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D:

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

坚持用辩证法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世界

19、有一则箴言:

“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

两边必然引起质变

D:

有其因必有其果

20、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选法,对此,他解释道:

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此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A:

注重量的积累

B:

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

坚持适度原则

D:

全面考虑食物属性的多样性

 

21、有这样一道数学题:

“90%x90%x90%x90%x90%=?

”其答案是约59%。

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原理是()

A:

肯定中包含肯定

B:

量变引起质变

C: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

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2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

在“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

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过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

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

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

A:

主观联系

B:

必然联系

C:

因果联系

D:

本质联系

23、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

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

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

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D:

科学实验

24、对不可知论以最有力驳斥的是()

A:

客观真理

B:

客观事实

C:

社会实践

D:

客观规律

2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26、我们感觉到一个苹果的形状、大小、颜色、轻重、气味、滋味和软硬等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这个苹果的整个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

B:

知觉

C:

表象

D:

概念

 

27、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

概念、判断、真理

B:

抽象性、间接性

C:

感觉、知觉、表象

D:

形象性、直接性

28、认识论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A:

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B:

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C: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D:

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9、列宁提出的: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

经验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C:

反映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30、“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

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

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3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32、绝对真理是指()

A:

绝对正确的认识

B:

终极真理

C:

永恒不变的真理

D:

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33、“只有音乐才能机器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听的音乐也无济于事。

”这说明()

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

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

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34、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

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

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3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

感觉—知觉—表象

B:

实践—认识—实践

C: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D:

概念—判断—推理

36、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

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50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

这说明:

()

A: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

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

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37、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

“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地斗争。

”这句话说明()

A:

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C:

实践标准并不确定

D:

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38、“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

A:

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

D:

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

39、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那么大呢?

”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知识,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40、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

一是走马看花,一是下马看花。

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仔细看花,分析一朵花。

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A:

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现金理论的指导

B:

运用多张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

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4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亲人说:

“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表明()

A:

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B:

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C: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

由时间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

42、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A:

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

精神文明的发展史

C:

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D:

国家政权的发展史

4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44、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A:

地理环境

B:

劳动

C: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4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A:

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

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C:

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

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4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A:

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

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C:

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

D:

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

47、上层建筑是指()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4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

社会经济制度

B:

社会政治制度

C:

社会精神文明水平

D: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4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

A:

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B:

看它是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C:

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D:

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50、现代自然科学的发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最主要是由()

A:

社会生产时间的需要决定的

B:

现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C:

科学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决定的

D:

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决定的

51、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活动的根本标志是()

A:

改造自然

B:

适应自然

C:

制造工具

D:

控制自然

52、社会存在是()

A:

社会环境

B: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

社会生活精神方面的总和

D: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53、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变革

C:

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

 

54、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实现社会公平

55、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折中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56、在个人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上,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

A:

承认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承认政治权利和暴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

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D:

否认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57、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

A:

特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

B:

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C:

特质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D:

特质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理论家

58、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

政治关系B:

宗教关系

C:

家庭关系D:

生产关系

59、卢梭阿紫《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

“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只是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只是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

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

自由理性的外化

60、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B: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C: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61、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

D:

价格

62、延长工作日所得到的剩余价值是()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

C:

超额剩余价值

D:

一般剩余价值

63、具体劳动()

A:

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

创造剩余价值

64、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65、价值规律是()

A:

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

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

D: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66、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

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B: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

降低劳动力价值

D: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67、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

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

价值规律

C:

剩余价值规律

D:

相对人口过剩规律

 

6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

A:

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B: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D:

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矛盾

69、劳动力商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随着对它的消费()

A:

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

其使用价值和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C:

只能再生产出和自身价值相等的价值

D:

能生产很粗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

7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

生产相对过剩B:

生产绝对过剩

C:

生产相对短缺D:

生产绝对短缺

7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话费呢的问题

B: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问题

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7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

A:

不变资本的产物

B:

所费资本的产物

C:

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

资本家“监督劳动”的产物

7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A:

剩余价值

B:

可变资本

C:

资本积累

D:

剩余劳动

74、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

A:

法院B:

检察机构

C:

议院或国会D:

警察机构

7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D:

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76、马克思说: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应了解为()

A:

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B:

商品的全部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

C: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D: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

77、“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A:

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

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

供求关系对价格有影响

D:

心理因素决定价格

78、雇佣劳动者再生产商品的劳动中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A:

剩余价值

B:

劳动力价值

C:

商品的全部价值有劳动时间决定

D:

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79、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成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A:

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

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

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

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80、《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它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因为无论谁穿()

A:

上衣都祈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B:

上衣都祈祷着价值的作用

C:

上衣都是朝向劳动的结果

D:

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8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

机械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

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

A:

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B:

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C:

所生产商品价值提高D:

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82、垄断利润是()

A:

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B:

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C:

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D:

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8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A:

银行资本家

B:

工业资本家

C:

金融寡头

D:

商业资本家

8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通知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

参与制

B:

个人联合

C:

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

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8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

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B:

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

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

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86、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制度的性质是()

A: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后资本主义

87、跨国公司是()

A:

发达国家共同出资建立的

B:

是由一国或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

C:

是多国垄断组织的联盟

D:

有关国际经济组织投资建立的

88、经济全球化()

A:

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

B:

与生产力高度发展无关

C:

阻碍了生产力高度发展

D:

是少数国家推动的结果

89、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有许多,但不包括()

A:

生产全球化

B:

贸易全球化

C:

殖民体系全球化

D:

资本全球化

 

90、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嗯本的标志是()

A:

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

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

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91、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

A:

垄断地位

B:

独裁身份

C:

垄断利润

D:

垄断价格

92、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

A:

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

B: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C:

价值规律的作用收到了限制

D:

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93、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A:

垄断高价

B:

垄断低价

C:

自由价格

D:

市场价格

94、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主要凭借()

A:

改进生产技术获得的

B:

垄断地位获得的

C:

扩大企业规模获得的

D:

增加产品品种获得的

95、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主要是()

A:

运用妥协和协调的方式来解决

B:

靠武力来解决

C:

靠威胁来解决

D:

靠冲突来解决

9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

A:

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

国家调节经济

C:

公私合营经济

D:

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9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A:

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B:

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C:

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D:

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98、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应该建立在生产力较为先进的国家,但是()首先打破了这个论断,实现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A:

毛泽东

B:

列宁

C:

卡斯特罗

D:

金日成

99、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高了很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最后苏联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

()

A:

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

B:

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

为俄国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D: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

100、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