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2314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docx

水处理系统工艺资料

影响系统的参数及相互关系

一、工艺控制的内容

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的项目相当的多,这也是众多一线操作人员在工艺控制过程中把我困难的一个原因。

就单个控制项目来讲,大家把握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如何系统地通过各控制项目实际情况的分析、把握、调整来达到较佳的远行工况,确实是相当困难。

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中,主要需要要针对如下项目:

(1)pH值:

pH值的控制不但是排放谁要求的控制,更是对活性污泥法主题微生物生长条件的要求。

控制不好直接影响处理效果,甚至造成生化系统的瘫痪。

(2)水温:

进入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原水,其水温控制也很重要,适合的水温是发挥活性污泥法最高处理效率的基本前提条件。

(3)原水成分:

活性污泥法作为处理有机污染物的首选处理手艺,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故然重要,但是其水质成分的均匀、全面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有时候排除大量干扰因素后,会发现处理效率低下往往是由于原水分不均匀、水质成分单一造成的。

(4)食微比(F/M):

污泥负荷的调节和控制室操作人员对系统控制和调整的常用方法,往往在应急调整中被用到,当然也是系统长期稳定需要经常调节的工艺控制参数。

(5)溶解氧(DO):

活性泥法工艺的微生物皆以好氧菌为主体,缺乏溶解氧的时候首先影响的是处理效率,更甚者会对整个活性泥系统产生抑制,使恢复周期延长;而过度的溶解氧也回影响出水水质。

就其控制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控制简单,往往会一线操作人员忽略,从而对系统长期处理效果评价产生影响。

(6)活性污泥浓度(MLSS):

控制活性污泥浓度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抗冲击负荷能力、出水悬浮颗粒浓度、节能降耗等有显著的影响,也是日常操作控常用的系统运况调整工具。

(7)沉降比(SV30%):

沉降比作为现场监测活性污泥系统运行状况最简易、有效的方法,却往往被操作人员忽略,此控制指标对整个活性泥系统故障的及早发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掌握好队这一控制指标的认识,自然对我们操作活性泥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8)污泥容积指数(SVI):

这一指标对刚开始设计现场的技术人员来讲,理解并运用到对系统工艺的判断上面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但是,能够充分的理解其本质含义,对判断活性污泥处于何种增长状态、污泥膨胀情况、活性污泥浓度等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9)污泥龄:

就活性污泥主体的微生物而言,其生命周期也是存在的,在不断地增殖、死亡交替过程中,也完成了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这一指标的控制得当,可以解决困扰运行的出水浑浊、含有细小活性污泥颗粒等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指标。

(10)回流比(%):

活性污泥回流比在工艺控制中,其目的是为了补充活性污泥糟流失的活性污泥,达到处理的平衡。

却很少人能够理解在工艺控制中,回流比的大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11)营养剂的投加:

活性污泥的正常代谢和人体一样需要多种元素,除了需要的正常蛋白质外,对氮、磷、铁、锰等也有不同的需求。

我们在这方面的基本认识,是系统分析活性污泥系统很重要的一块基本知识。

工艺控制指标

一、pH值

1.书面定义及实践操作的季节

(1)pH值是体现摸溶液活唔知酸碱度的表示方法,表示水中氢离子(H+)浓度值。

pH值分为0~14范围,一般0~7属酸性,7~14属碱性,7为中性。

(2)pH值在实践操作中的理解。

污水、废水处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进流水pH值出现异常波动,单靠调节池等设备自身调整,有时也无法达到系统可承受的pH值范围(通常为6~9)。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对进流后的污水、废水进行pH值调整,将会对物化处理段和生化处理段造成明显的影响。

pH值异常对各处理段的影响

异常pH值表现

物化段影响

生化段影响

pH值过低(低于6)

混凝处理段絮体细小、混凝效果差;初级沉淀池出水浑浊,堰口有生物膜活青苔剥落

活性污泥系统池面有酸味;处理效率下降;原生动物获得减弱

pH值过高(大于9)

混凝处理段絮体粗大、间隙水浑浊,混凝效果差;初级沉淀池出水浑浊,堰口有生物膜或青苔剥落

出水浑浊;处理效率下降;活性污泥有解体现象;原生动物可见死亡解体

污水、废水最终调节的pH值宁愿偏碱性而不要偏酸性。

原因在于:

1)酸性污水、废水更容易腐蚀污水、废水处理设施。

2)偏碱性废水更利于后段混凝沉淀的效果提升。

3)就活性污泥主体微生物来说,抗碱性污水、废水能力要优于抗酸性污水、废水能力。

4)偏碱性废水更容易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为污染物的进一步去除提供了便利。

 

1。

污水、废水pH值调整注意点

首先,污水、废水的pH值调整,以废水中和废水最为经济节能,可通过调节池的水质调整达到以上目的。

废水的混和可在一项处理工序内完成,也可在相邻工厂之间完成,利用碱性废水或碱性废渣中和酸性废水。

例如,建筑材料工厂产生碱性废水(石灰和氧化镁),在加以均化后,用泵送至附近化工厂与酸性废水混合。

这样结合所得的中性废水就比较适合进行最终处理了,完全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使双方企业既节约了资金,也减轻了环境污染负荷。

在实际的污水、废水pH值调节过程中,经常会遇到pH值突跃现象,使得调整污水、废水pH值的时候很难真正调整到pH值为中性,特别是水量大、污水、废水pH值过高或过低的废水时,使用强酸强碱中和效果尤为明显。

遇到这种情况还是要充分发挥调节池调质的作用。

2.PH值和其他控制指标的关系及联合分析方法

(1)PH值与水质水量的关系。

PH值的异常波动。

并对污水、废水处理系统构成威胁的情况,更多的是发生在以处理工业废水为目的的污水、废水处理厂。

当企业瞬间排放水洗水、着色液、前处理废水的时候,往往伴随大水量、过低或过高PH值的废水。

此时,水中其他污染物指标并不高,仅仅在PH值的波动上显得特别突出。

究其原因还是以水洗水、前处理水为主的此类废水所特有的低有机污染物、低悬浮颗粒为代表的低浓度清洗水为主。

熟知此类废水的特性,除了要充分利用调节池的功能外,也需要我们操作人员走出去,与排放此类PH波动过大的污水、废水排放源单位建立联系,以便提早预知并做好对应的策略准备,这样的工作还是相当重要的,否则,在不能备有多量中和药剂的情况下.一旦因为药剂不足导致无法中和高浓度污水、废水时,将对后续的活性污泥系统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2)PH值与活性污泥沉降比的关系

活性污泥沉降比通常受PH值的冲击影响较大,表现得也比较快速和明显。

因以细菌为主体的活性污泥对PH值的耐受存在一定的限度,当受到过高或过低的PH值污水、废水冲击的时候,在沉降比检测时,往往可以看到,活性污泥沉降缓慢,上清液混浊,甚至发现液面有漂浮的活性污泥絮体。

通常PH值低于5或高于10时对活性污泥的影响快速而明显,活性污泥系统受抑制恢复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3)PH值与活性污泥浓度的关系。

从实践方面来看,PH值对活性污泥造成冲击,往往是由于系统操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人流废水的PH值变化,或者是中和药剂短缺导致中和失败。

单就活性污泥对大波动PH值污水、废水的耐冲击性而言,越高的活性污泥浓度越能耐受大波动PH值污水、废水的冲击,抗冲击持续时间也较低活性污泥浓度时为佳。

但在大波动PH值污水、废水冲击过后,系统需要排出受冲击的活性污泥,利用快速增殖的新生活性污泥来尽快恢复活性污泥的正常处理功能。

(4)PH值与活性污泥的污泥龄的关系。

PH值与活性污泥的污泥龄,读者可能觉得其间并无直接联系,但是正如上文中所说的,在大波动PH值污水、废水冲击过后,活性污泥系统需要排出受冲击的活性污泥,来恢复正常的处理功能,其中的排泥过程就可以理解为通过降低活性污泥的污泥龄,来使活性污泥处于对数增长期,以获得最佳的增殖和系统恢复速度。

只是系统恢复阶段很难控制入流污水、废水中污染的浓度,为此,常会出现系统恢复期的排放处理水出水指标超标的现象。

活性污泥虽受大波动PH值污水、废水的冲击,但是其吸附能力将伴随到其死亡分解阶段,只是活性污泥受大波动PH值污水、废水的冲击后沉降絮凝性变差,游离在水中后,常常会随放流水排出处理系统,导致处理水指标(COD,SS)超标。

为此,对应的策略是在生化处理出水段投加絮凝剂来暂时缓解因过量活性污泥解体导致的出水指标超标现象。

(5)pH值与活性污泥回流比的关系。

应该说活性污泥受大波动pH值污水、废水冲击的影响程度与pH值波动的大小、持续时间、活性污泥原有状态等存在关联。

就持续时间而言也是相当重要的指标,凡当生化系统整池水体pH值上升超过10的时候,持续时间超过2h,将需要2天的时间来恢复整个活性污泥系统的正常运转。

所以,这里有必要要求我们的系统操作管理人员采取一切手段来降低大波动pH值污水、废水对活性污泥系统的作用时间。

其中可以有效利用的就是加大活性污泥的回流比,在预计大波动pH值污水、废水冲击程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将活性污泥回流系统开至最大,以最大限度的调动二沉池内的中性废水去稀释进人生化系统的大波动pH值污水、废水。

通过这样的回流比调整,在大波动pH值污水、废水冲击不是太强大的情况下,往往可以缓解对生化系统的冲击影响,至少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活性污泥系统,争取到更快速的系统恢复时间。

二、水温

1书面定义及实践操作的理解

(1)温度的书面定义。

物体的温度反映了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大小。

分子运动愈快,物体愈热,即温度愈高;分子运动愈慢,物体愈冷,即温度愈低。

这种现象被描述为一个物体的热势,或能量效应。

当以数值表示温度时,即称之为温度度数。

(2)水温在实践操作中的理解。

其实,和水处理息息相关的是被处理污水、废水的温度,即水温。

在全年度的水温变化方面,我们通常会看到水温的变化通常是由气温的变化引起的,也会清楚地发现夏天的处理效率高于冬天的处理效率。

而由排放企业所排出的中高温废水在工业废水处理中也有被遇到的。

通常其因温度过高原因对系统的冲击是明显高于因季节变化引起的冲击的。

为此也需要对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水、废水进行冷却预处理。

2.水温异常波动对各处理段的影响

水温异常对各处理段的影响

异常水温表现

物化段影响

生化段影响

水温过低(低于10℃)

混凝效果变差,絮体细小;耗药量增加;沉淀池处理效率下降

处理效率降低,抗冲击能力减弱;出水未沉降絮体增多

温度过高(高于40℃)

无明显影响,在缺氧状况下,沉淀池底泥容易上浮

部分活性污泥受高温环境影响,容易导致解体;同时受具体活动活跃影响也回导致出水浑浊发生

 

在缺氧状况下沉淀池底泥容易上浮,处理效率降低,抗冲击能力减弱;出水未沉降絮体增多,活性污泥受高温环境影响,容易导致污泥解体;同时受具体活动活跃影响也会导致出水混浊发生

3.污水、废水温度调整注意点

水温的调整对后续处理装置的运行影响虽然没有pH值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大,但是,我们在长期观察中还是可以发现其对生化处理系统的中长期影响,对于污水、废水温度的调节特别是低温水对处理系统造成的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通常在设计阶段,考虑到北方气温的影响,更多的建造地下或半地下室及室内处理设施比较有效。

对于高温污水、废水,增设冷却塔等设施会造成比较大的投资和运行费用,通常可通过利用调节池或者增设生物塔等设施来兼带的达到降低污水、废水温度的目的。

所以,对污水、废水水温的调节,在设计阶段的考虑充分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在系统运行故障发生的时候,对于长期性困扰的难题,也应考虑是否活性污泥对水温比较敏感的问题并加以确认。

4.水温和其他控制指标的关系及联合分析方法

(1)水温与混凝效果的关系

如前所述,混凝过程往往有多种因素限制和作用,其中就包括水温的影响。

水温过低,分子间活动减弱,絮凝的机会和效果受到限制,特别是在水中颗粒杂质不多的情况下,絮凝效果变差就显得特别明显,通过观察发现的絮体细小、间除水混浊可以验证水温偏低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我们认为水温低于10℃时,其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开始显现,7℃以下时会产生明显的混凝影响。

(2)水温与活性污泥种群的影响。

众所周知,活性污泥的主体是微生物,即细菌,我们在观察温度对细菌的影响时,由于观察细菌的难度较大.所以在、实际工艺控制中依靠直接观察细菌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显得不太切合实际,而通常观察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的种群变化可以发现水温对活性污泥的影响。

通常过低的水温就原生动物的影响而言,表现在原后生动物数量降低、活动受限、部分种类消失等现象。

(3)水温与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关系。

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水温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与物化段混凝处理受水温过低导致絮体细小.混凝效果不佳一样,水温过低也同样导致活性污泥活性降低,分解有机物耗时增加,表现在完成沉降及泥水分离的时间延长,自然体现在二沉池上就是可见活性污泥集团上扬,细小颗粒流出堰口的现象时常发生。

同时,由于分解有机物时间延长,导致处理效果降低.

 

三、原水成分

1.原水成分定义及实践操作的理解

(1)原水成分定义。

所谓原水成分,我们通常把它理解为进人污水、废水处理系统前的污水、废水。

因原水成分对系统处理效价影响颇大,我们需要对系统原水成分进行分析,以期在统筹管理整个系统时能够做到全局性的认识和调节。

2原水成分在实践操作中的理解。

1)城市生活污水的水质成分。

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过程中,其中包括化粪池的滋流水、厨房的洗涤水以及其他洗涤用水等。

生活污水就成分而言.其主要特点是:

氮、磷、硫含量高;污水中含有大量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常含有大量合成洗像剂和磷

排放的生活污水水体中会含有多种微生物,如每毫细菌,并含有多种病原体,虽不易直接造成人体感染,但长期接触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生活污水因为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水体的话,将会造成水体功能的降低和水环境恶化,并将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

生活污水虽然有机物含量高.导致富营养化物质多,但是,就其成分的稳定性和对活性污泥的冲击来讲,较工业废水要好的多。

我们在前面章节所说的活性污泥的主题细菌所对应的食物来源就是有机物,而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又是属于降解性颇高的有机物类,因此对活性污泥法处理而言是相当适合的。

而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物质,由于其也是活性污泥主体细菌细胞合成所必备的营养元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提供给了活性污泥生长所必斋的生长元素,所以,在污水、废水处理过程中能够看到此类富营养化物质被降解掉。

只是超过了活性污泥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需求量时,会出现排放水体中此类富营养化物质的超标排放。

当然也会发生生活污水户富营养化物质氮磷不足的现象,这通常是由于混入过多的工业废水补充这部分营养物质。

为保证活性污泥正常生长繁殖,还是需要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合成细胞壁时的所需。

2)工业废水因为具备以上的水质成分特性,

在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物化处理配合的需求更大,有的水质成分则不需要生化处理或者说无法进行生化处理。

由于工业废水成分单一。

在系统处理工业废水中常会遇到如表3一3的问题。

 

表3-3

工业废水特性

工业废水特性

对物化段的要求

对生化段的影响

悬浮物质含量高

通常理解为悬浮物含盈高,增加混般剂投加量即可,但是.实际操作中,往往发现控制困难.为此.

需要经常通过现场小试来调整药品投加的合理性

主要是惰性物质增多,上清液混浊发生比较常见

降解耗氧量高

主要表现在初级沉淀污泥容易腐败上浮。

通过合理的排泥频率来达到抑制污泥上浮运用较多

高降解耗氧量的物质,往往属于于难降解有机物,对生化系统造成的压力较大,表现在充氧需求量大活性污泥浓度高、降解率低等弊病比较常见·这也是处理成本高的原因

难降解有机物

难降解有机物对物化系统影响不大,除部分电性表现不明显的物质

对混提沉淀有影响外,其他方面尚

可,相反,为了缓解难降解有机物

对生化系统的冲击需要强化物化

系统的处理深度

难降解有机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受处理所需停留时间的延长,在设计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出水指标过高;同时部分难降

解有机物对活性污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活性污泥的泥水分离也产生形响

pH值影响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本身对生长环境的pH值有要求的,如pH值波动过大及长时间的作用于活性污泥的话,将对徽生物正常代、

谢产生影响

水温变化大

生化段的低温处理效果差;高温引起徽生物解休死亡是温度影响活性污泥的基本表现

含有重金属及

有毒有害物质

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对物化段同样影响不大。

但是,也需要在物化段对这些物质进行重点去除

活性污泥对有毒物质及重金属的反应有快速和浦后的表现,这和重金属、有毒物质的浓度、种类、接触时间有关;活性污泥反应出来的表理多为解体和活性降低

原水成分变化对活性污泥的影响

原水成分变化

对活性污泥的影响

原因分析

pH值异常波动

抑制生长、导致死亡

不适合的生长环境

有机物浓度过高

造成冲击负荷,沉降性差

微生物增长迅速,活性高

有机物浓度过低

活性污泥易老化

食物供给不足,活性污泥死亡

悬浮颗粒浓度过高

物化段去除不足,活性污泥有效成分低

混杂过多固体颗粒,造成活性污泥浓度增长的假象

进水含有有毒物质

活性污泥解体,活性抑制

中毒发生,细胞合成受到抑制

表面活性剂过多

池体泡沫过多,充氧效率低

覆盖池体页面,沿转移率低

 

2.原水成分在实际污水、废水处理工艺中认识方面的注意点

(1)明确原水成分波动对生化系统的影响。

生化系统要求建立的运行环境是水质均匀、波动小、冲击少这样的环境。

如何做到这些方面的稳定化原水入流,更能保证生化系统的中长期稳定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往往生化系统因为进水等原因导致系统处理效率及运行稳定性受到影响,恢复的时候,由于影响面是系统性的间题。

所以,要恢复到正常的水平需要较长的时间调整。

(2)原水成分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混凝对原水中顺粒物质含量及带电性也有较高的要求,对原水中颗粒物质含量偏少的污水、废水,由于颗粒间碰撞机会少、混凝吸附能力相对不足、整体沉降效果不明显,所以,对低悬浮颗粒污水、废水需要增加在混凝池内的停留时间。

而高悬浮顺粒废水,将消耗大量混凝药剂,同时,形成的大量絮体顺粒在搅拌的作用下相互碰撞,导致絮体结构折断,表现在上清液混浊,间隙水不清澈。

3.原水成分和其他控制指标的关系及联合分析方法

(1)原水成分和pH值的关系。

原水进流成分一般比较复杂,但是.通过长期的原水成分监侧和数据整理也能够得出较正确的原水成分,这对工艺调整的判断参考和系统总体把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以工业废水为例,pH值的变化往往受工艺影响而出现间歇性的排放,如更换工艺中的水洗水、酸洗水、系统排水等。

但多股废水同时汇集人流到废水处理系统时,就会出现进流水的pH值异常波动。

通常情况下,原水pH值异常时,其废水成分也变化复杂,但是其有机物浓度通常较低.而工业排水往往会带有重金属及特殊化学药剂的排放,此时的废水处理中对工艺的冲击同样存在。

就处理对策而言,纠正异常的pH值是保证后续工艺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如伴有大水量时,预先准备足够的酸碱是必要的,发挥调节池的作用也甚为需要。

(2)原水成分与活性污泥浓度的关系。

原水成分异常波动,将不利于后续生化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要注意原水成分中惰性物质过多给活性污泥浓度虚高带来的假象,往往操作人员认为不排泥。

活性污泥浓度高了。

自然处理效率就高了,其实是由于过高的活性污泥浓度中含有多量惰性物质,其有效活性污泥不多,结果只是出水悬浮顺粒多,而处理效率变低了。

(3)原水成分与食微比的关系。

食微比中的F值与原水成分的关系比较密切,进水可利用有机物的多少决定了F值的大小,也间接控制了M值所需控制的范围。

当进水成分中有机物浓度较高时,会引导活性污泥浓度的快速增长,相反当进水有机物浓度较低时,活性污泥浓度也会有所降低,以适应降低的进水有机物浓度。

四、食微比(F/M)

1.食微比书面定义及实践操作的理解

对于食微比的书面定义,应该说比较牵强,因为,教科书上似乎没有注解的,更多的是用F/M值来表示的,这里运用食微比的说法,无非是让大家更容易掌握罢了。

我们把F值比做食物,把M值比做微生物,由此,食微比的概念就被提出来了。

运用食微比概念,使读者生动地了解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诸如此类是本书的特点所在。

实践运用中要突出食微比概念中食物与微生物的关系,让我们通过生动的例子来说明食微比的概念吧。

M值即MLSS,是活性污泥浓度的意思,就是活性污泥存在的数量。

活性污泥是由微生物组成的,记住是有生命的微生物。

那么,我们假设微生物是一座庙里的和尚,而F值是食物,原本是有机物即微生物待分解的食物,但在这里我们把它理解为是微生物的口粮。

我们可以清楚的理解到:

活性污泥数量的控制不是人为的,而是完全取决于进水有机物的浓度。

也就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一个基本概念:

有多少食物才可以养多少微生物。

应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间题,只是,大家不去重视这个问题而已。

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不懂得为什么要对性污泥进行排泥,或者不知道控制多少活性污泥浓度是合适的。

回答这些间题,只要充分领会“有多少食物才可以养多少微生物”这个概念就可以了。

2.食微比的计算方法

食微比(F/M)实际应用中是以BOD一-污泥负荷率(N)来表示的。

N=QL/(XV)【kgBOD5/(kgMLSS·d)】

式中Q—污水流量(m3/d);

V一曝气容积(m3);

X-(MLSS)浓度(mg/L);

L—进水有机物(BOD)浓度(mg/L),

3.食微比计算公式的理解

从上边公式中我们可以发现,公式本身需表达的含义是:

在一天内进人处理系统的有机物量与已有的活性污泥量的比值关系,继而为食物数量决定微生物数量的观点提供实际的数值上的参考。

为此,操作人员应该高度重视此公式的运用和含义。

特别是系统发生故障时,一定要运用此公式对系统进行运行状况的确认.大多数运行故降多与食微比的控制不合理存在关联。

4.食微比和其他控侧指标的关系及联合分析方法

(1)食微比与活性污泥浓度的关系。

通过食微比的计算公式就可以知道,这两个控制指标的关系非常密切。

作为活性污泥系统故障必须分析的项目之一,其分析目的也就是为了能够系统地了解进水有机物浓度对应目前的活性污泥浓度是否合适,由此可以指导活性污泥的浓度值,并最终能够达到活性污泥浓度与进水有机物浓度间的恰当比例。

(2)食微比与溶解氧的关系。

这就可以指导我们在水处理过程中通过控制食微比值来达到节能的目今即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尽量提高食微比,以避免不必要的氧气消耗。

曝气池首端溶解氧通常很低,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废水在曝气首端的高速流人,导致曝气设备无法在瞬间就将足够的溶解氧充人水体。

即曝气设备在曝气池首端对水体的曝气是非连续性的,而是瞬间性的,这种现象只表现在曝气池的首端,在曝气池方向向后延伸的过程中水体被重复曝气的次数是迅速增加,这也是曝气池后端出水溶解氧偏高的原因。

认识到这一点的话,就不会在曝气池前端测得的溶解氧时感到困惑了,相反它是正常现象。

另外一个层面上,曝气池首端随着活性污泥的回流进人,此区域活性污泥更多的是发挥快速吸附作用来迅速去除水体有机物及其他污染物,所以对溶解氧的迫切要求就显得不太明显了。

而在曝气池中部溶解氧的检测值也不是太高,对于这种现象,在分析的时候重点是要知道这里的曝气池溶解氧不能升高不是氧气不足,也不是像曝气池首端一样水体曝气颇率过低,而是由于曝气池中段是活性污泥通过代谢分解有机物的重点部位,对应的游离氧消耗最大,所以会出现曝气池混合液在曝气池中段溶解氧偏低的现象。

再来看看曝气池末端,在这个位置检测到的溶解氧往往是在整个曝气池是最高的,在认识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要根据活性污泥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