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2893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docx

全国各省市模拟试题汇编10化学实验大题

专题十化学实验

1.实验小组探究KI与Cu(NO3)2的反应,进行实验一:

实验一

注:

本实验忽略Cu2+在此条件下的水解。

(1)取棕黄色清液,加入少量溶液(试剂a),清液变为色,说明生成了I2。

(2)探究生成I2的原因。

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向2mL1mol/LKI溶液中加入1mL溶液(硝酸酸化,pH=1.5),再加入少量试剂a,观察到与

(1)相同的现象。

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

实验一中生成I2的原因是酸性条件下,NO3- 氧化了I-。

②乙同学认为仅由甲同学的实验还不能得出相应结论。

他的理由是该实验没有排除氧化I-的可能性。

③若要确证实验一中是NO3-氧化了I-,应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行检验的实验。

(3)探究棕黑色沉淀的组成。

①查阅资料得知:

CuI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于是对棕黑色沉淀的组成提出两种假设:

a.CuI吸附I2;b.吸附I2。

为证明上述假设是否成立,取棕黑色沉淀进行实验二:

实验二

已知:

 CuI难溶于CCl4;I2+2S2O32-=2I-+S4O62-(无色);Cu++2S2O32-=Cu(S2O3)23-(无色)。

由实验二得出结论:

 棕黑色沉淀是CuI吸附I2形成的。

②现象ⅲ为。

③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产生现象ii的原因:

④由实验二可推知,Cu(NO3)2与KI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研究小组进行右图所示实验,试剂A为0.2mol·L-1CuSO4溶液,发现铝条表面无明显变化,于是改变实验条件,探究铝和CuSO4溶液、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因素。

用不同的试剂A进行实验1~实验4,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试剂A

实验现象

1

0.2mol·L-1CuCl2溶液

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有红色固体析出

2

0.2mol·L-1CuSO4溶液,再加入一定质量的NaCl固体

开始铝条表面无明显变化,加NaCl后,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有红色固体析出

3

2mol·L-1CuSO4溶液

铝条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并有少量红色固体

4

2mol·L-1CuCl2溶液

反应非常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棕褐色,有红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1)实验1中,铝条表面析出红色固体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实验2的目的是证明铜盐中的阴离子Cl-是导致实验1中反应迅速发生的原因,实验2中加入NaCl固体的质量为g。

(3)实验3的目的是。

(4)

经检验知,实验4中白色固体为CuCl。

甲同学认为产生白色固体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Cu+CuCl2

2CuCl的反应,他设计了右图所示实验证明该反应能够发生。

①A极的电极材料是。

②能证明该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5)为探究实验4中溶液呈现棕褐色的原因,分别取白色CuCl固体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加入浓NaCl溶液

沉淀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ii

加入饱和AlCl3溶液

沉淀溶解,形成褐色溶液

iii

向i所得溶液中加入2mol·L-1CuCl2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

查阅资料知:

CuCl难溶于水,能溶解在Cl-浓度较大的溶液中,生成[CuCl2]-络离子,用水稀释含[CuCl2]-的溶液时会重新析出CuCl沉淀。

①由上述实验及资料可推断,实验4中溶液呈棕褐色的原因可能是[CuCl2]-与作用的结果。

②为确证实验4所得的棕褐色溶液中含有[CuCl2]-,应补充的实验是。

(6)上述实验说明,铝和CuSO4溶液、CuCl2溶液的反应现象与有关。

3.亚硝酰氯(NOCl,熔点:

-64.5℃,沸点:

-5.5℃)是一种黄色气体,遇水易水解。

可用于合成清洁剂、触媒剂及中间体等。

实验室可由氯气与一氧化氮在常温常压下合成。

(1)甲组的同学拟制备原料气NO和Cl2,制备装置如下图所示:

为制备纯净干燥的气体,下表中缺少的药品是:

装置Ⅰ

装置Ⅱ

烧瓶中

分液漏斗中

制备纯净Cl2

MnO2

制备纯净NO

Cu

①,②,③,④。

 

(2)乙组同学利用甲组制得的NO和Cl2制备NOCl,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连接顺序为a→(按气流自左向右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②装置Ⅳ、Ⅴ除可进一步干燥NO、Cl2外,另一个作用是。

 

③装置Ⅶ的作用是。

 

④装置Ⅷ中吸收尾气时,NO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丙组同学查阅资料,查得王水是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酸,一定条件下混酸可生成亚硝酰氯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探究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

供选试剂:

30%H2O2溶液、0.1mol/LH2SO4溶液、MnO2固体、KMnO4固体

(1)小组同学设计甲、乙、丙三组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

现象

向I的锥形瓶中加入,向I的中加入30%H2O2溶液,连接I、Ⅲ,打开活塞

I中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

向Ⅱ中加入KMnO4固体,连接Ⅱ、Ⅲ,点燃酒精灯

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

向Ⅱ中加入KMnO4固体,Ⅲ中加入适量0.1mol/LH2SO4溶液,连接Ⅱ、Ⅲ,点燃酒精灯

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

(2)丙实验中O2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对比乙、丙实验可知,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

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

(4)由甲、乙、丙三实验推测,甲实验可能是I中的白雾使溶液变蓝。

学生将I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下列溶液(填序号),证明了白雾中含有H2O2。

A.酸性KMnO4B.FeCl2C.Na2SD.品红

(5)资料显示:

KI溶液在空气中久置过程中会被缓慢氧化:

4KI+O2+2H2O=2I2+4KOH。

该小组同学取20mL久置的KI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他们猜想可能是发生了反应(写离子方程式)造成的,请设计实验证明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5.

硫代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

某兴趣小组拟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

Ⅰ.[查阅资料]

(1)Na2S2O3·5H2O是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

其稀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

(2)向Na2CO3和Na2S混合液中通入SO2可制得Na2S2O3,所得产品中常含有少量Na2SO3和Na2SO4。

(3)Na2SO3易被氧化;BaSO3难溶于水,可溶于稀HCl。

(4)硫代硫酸钠与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S2O32-+I2=S4O62-+2I-

Ⅱ.[制备产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实验步骤:

(5)按如图所示组装好装置后,应先(填操作名称),再按图示加入试剂。

仪器B和D的作用是;E中的试剂是(选填下列字母编号)。

A.稀H2SO4B.NaOH溶液C.饱和NaHSO3溶液

(6)先向烧瓶C中加入Na2S和Na2CO3混合溶液,再向烧瓶A中滴加浓H2SO4。

C中反应生成Na2S2O3和CO2,化学方程式为。

(7)待Na2S和Na2CO3完全消耗后,结束反应。

过滤C中混合液,滤液经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Ⅲ.[探究与反思]

(8)为验证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该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将方案补充完整。

(所需试剂从稀HNO3、稀H2SO4、稀HCl、蒸馏水中选择):

取适量产品配成稀溶液,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若沉淀未完全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

(9)用I2的标准溶液测定产品的纯度

取10.0g产品,配制成100mL溶液,配制溶液的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及二氧化碳。

取10.00mL溶液。

以溶液为指示剂,用浓度为0.10mol/LI2的标准溶波进行滴定,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编号

1

2

3

溶液的体积/mL

10.00

10.00

10.00

消耗I2标准溶液的体积/mL

19.95

17.10

20.05

滴定时,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Na2S2O3·5H2O在产品中的质量分数是(用百分数表示,且保留1位小数)。

6.

索氏提取法是测定动植物样品中粗脂肪含量的标准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如图装置,用无水乙醚等有机溶剂连续、反复、多次萃取动植物样品中的粗脂肪。

具体步骤如下:

①包装:

取滤纸制成滤纸筒,放入烘箱中干燥后,移至仪器X中冷却至室温,然后放入称量瓶中称量,质量记作a;在滤纸筒中包入一定质量研细的样品,放入烘箱中干燥后,移至仪器X中冷却至室温,然后放入称量瓶中称量,质量记作b。

②萃取:

将装有样品的滤纸筒用长镊子放入抽提筒中,注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醚,使滤纸筒完全浸没入乙醚中,接通冷凝水,加热并调节温度,使冷凝下滴的无水乙醚呈连珠状,至抽提筒中的无水乙醚用滤纸点滴检查无油迹为止(大约6h~12h)。

③称量:

萃取完毕后,用长镊子取出滤纸筒,在通风处使无水乙醚挥发,待无水乙醚挥发后,将滤纸筒放入烘箱中干燥后,移至仪器X中冷却至室温,然后放入称量瓶中称量,质量记作c。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三次使用的仪器X的名称为。

为提高乙醚蒸气的冷凝效果,索氏提取器可选用下列(填字母)代。

a.空气冷凝管b.直形冷凝管c.蛇形冷凝管

(2)实验中必须十分注意乙醚的安全使用,如不能用明火加热、室内保持通风等。

为防止乙醚挥发到空气中形成燃爆,常在冷凝管上口连接一个球形干燥管,其中装入的药品为(填字母)。

a.活性炭b.碱石灰c.P2O5d.浓硫酸

无水乙醚在空气中可能氧化生成少量过氧化物,加热时发生爆炸。

检验无水乙醚中是否含有过氧化物的方法是。

(3)实验中需控制温度在70℃~80℃之间,考虑到安全等因素,应采取的加热方式是。

当无水乙醚加热沸腾后,蒸气通过导气管上升,被冷凝为液体滴入抽提筒中,当液面超过回流管最高处时,萃取液即回流入提取器(烧瓶)中……该过程连续、反复、多次进行,则萃取液回流入提取器(烧瓶)的物理现象为。

索氏提取法与一般萃取法相比较,其优点为。

(4)数据处理:

样品中纯脂肪百分含量(填“<”、“>”或“=”)(b-c)/(b-a)×100%;测定中的样品、装置、乙醚都需要进行脱水处理,否则导致测定结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

7.某小组研究溶液中Fe2+与NO2−、NO3−的反应。

实验Ⅰ

试剂

现象

滴管

试管

2mL

1mol·L−1FeSO4溶液(pH=4)

1mol·L−1NaNO2溶液(pH=8)

a.滴入1滴FeSO4溶液,溶液变黄色,继续滴加,溶液变为棕色。

2小时后,无明显变化

1mol·L−1NaNO3溶液(加NaOH溶液至pH=8)

b.持续滴加FeSO4溶液,无明显变化。

资料:

[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

(1)研究现象a中的黄色溶液。

①用溶液检出溶液中含有Fe3+。

②甲认为是O2氧化了溶液中的Fe2+。

乙认为O2不是主要原因,理由是。

③进行实验Ⅱ,装置如下图。

左侧烧杯中的溶液只变为黄色,不变为棕色,右侧电极上产生无色气泡,经检验该气体为NO。

产生NO的电极反应式是。

实验Ⅱ的目的是。

(2)研究现象a中的棕色溶液。

①综合实验Ⅰ和实验Ⅱ,提出假设:

现象a中溶液变为棕色可能是NO与溶液中的Fe2+或Fe3+发生了反应。

进行实验Ⅲ,证实溶液呈棕色只是因为Fe2+与NO发生了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和现象是。

②加热实验Ⅰ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解释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

(3)研究酸性条件下,溶液中Fe2+与NO2−、NO3−的反应。

序号

操作

现象

取1mol·L−1的NaNO2溶液,加醋酸至pH=3,加入1mol·L−1FeSO4溶液

溶液立即变为棕色

取1mol·L−1的NaNO3溶液,加醋酸至pH=3,加入1mol·L−1FeSO4溶液

无明显变化

分别取0.5mL1mol·L−1的NaNO3溶液与1mol·L−1的FeSO4溶液,混合,小心加入0.5mL浓硫酸

液体分为两层,稍后,在两层液体界面上出现棕色环

①ⅰ中溶液变为棕色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ⅲ中出现棕色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溶液中NO2−、NO3−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

8.

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MnO2与FeCl3·6H2O能否反应产生Cl2。

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小组获知:

FeCl3是一种共价化合物,熔点306℃,沸点315℃。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点燃酒精灯,加热

i.A中部分固体溶解,上方出现白雾

ii.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

iii.B中溶液变蓝

(1)现象i中的白雾是,形成白雾的原因是。

(2)分析现象ii,该小组探究黄色气体的成分,实验如下:

a.直接加热FeCl3·6H2O,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

b.将现象ii和a中的黄色气体通入KSCN溶液,溶液均变红。

通过该实验说明现象ii中黄色气体含有。

(3)除了氯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外,该小组还提出其他两种可能的原因:

原因①:

实验b检出的气体使之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原因②:

在酸性条件下,装置中的空气使之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中是否含有Cl2,小组提出两种方案,均证实了Cl2的存在。

方案1

在A、B间增加盛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C

B中溶液变为蓝色

方案2

将B中KI-淀粉溶液替换为NaBr溶液;检验Fe2+

B中溶液呈浅橙红色;未检出Fe2+

①方案1的C中盛放的试剂是。

②方案2中检验Fe2+的试剂是。

③综合方案1、2的现象,说明方案2中选择NaBr溶液的依据是。

(5)将A中产物分离得到Fe2O3和MnCl2,A中产生Cl2的化学方程式是。

9.

COCl2(光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在农药、医药、工程塑料、聚氨酯材料以及军事上都有许多用途。

常温下,它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剧毒,沸点为8.2℃,微溶于水,溶于芳烃、苯、CCl4等有机溶剂,遇水迅速水解生成氯化氢。

实验室可用四氯化碳和浓硫酸来制取光气,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水从(填“a”或“b”)口进入。

(2)分液漏斗球形部分与导管部分用W管连接的目的是。

(3)装置A和C的作用是;装置D的作用是;为确保实验安全,该实验应在(填实验设施名称)中进行。

(4)需将圆底烧瓶中浓硫酸加热至120~130℃,为了均匀受热,适宜的加热方式是;然后慢慢滴加CCl4,即可产生光气。

已知滴加CCl4后硫酸转化为S2O3Cl2,则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光气的电子式为;医疗上常用的麻醉剂三氯甲烷可被空气缓慢氧化为光气,为防止发生事故,使用三氯甲烷前必须检验其是否被氧化,适宜的检验试剂为。

10.叠氮化钠常用作汽车安全气囊中的药剂。

实验室制取叠氮化钠的原理、实验装置及步骤如下:

已知:

①NaN3(叠氮化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②NaNH2的熔点为210℃,沸点为400℃,在水溶液中易水解。

实验步骤:

①打开装置A导管上的旋塞,加热制取氨气;

②再加热装置D中的金属钠,使其熔化并充分反应后,再停止加热A并关闭旋塞;

③向装置D中b容器内充入加热介质并加热到210~220℃,然后按图通入N2O;

④冷却,向产物中加入乙醇(降低NaN3的溶解度),减压浓缩、结晶;

⑤过滤,用乙醚洗涤,晾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中盛放的药品为;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

(2)步骤①先加热通氨气的目的是;步骤②氨气与熔化的钠反应生成NaNH2的化学方程式为。

(3)步骤③b容器充入的介质为植物油,进行油浴而不用水浴的主要原因是。

(4)生成NaN3的化学方程式为。

(5)图中仪器a用不锈钢材质的而不用玻璃的,其主要原因是。

(6)步骤⑤用乙醚洗涤的主要目的是。

(7)消防时,常用1mol·L-1的NaClO溶液将NaN3转化为N2,则销毁650gNaN3至少需要LNaClO溶液。

(8)

11.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拟利用碘化亚铁与碳酸氢钠的反应来制

备高纯度的碘化钠晶体。

回答下列问题:

(1)碘化亚铁溶液的制备:

将碘和铁粉按物质的量之比在

之间配料,加入三颈烧瓶中(如图),然后加入适量水,并向装置中持续通入N2,在40~60℃下搅拌反应30~50min。

待反应完成,检验出反应液中不含碘单质后,过滤即制得碘化亚铁溶液。

①配料中铁粉过量的目的是。

持续通入N2的目的是

②检验反应液中不含碘单质的方法是。

(2)碘化钠溶液的制备:

将制备好的碘化亚铁溶液加入到碳酸氢钠溶液中,控制碘化亚铁与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比在

之间,在80~100℃下搅拌反应30~50min,反应生成碘化钠及碳酸亚铁等。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碘化钠的提纯与结晶:

①除去碘化钠溶液中HCO3-的方法是。

②从碘化钠溶液获得碘化钠晶体(20℃时溶解度为179g/100g水,100℃时溶解度为302g/100g水)的操作方法是。

碘化钠晶体纯度的测定:

该小组同学称取制得的碘化钠晶体18.1g,溶于水后加入50mL

2.5mol·L-1AgNO3溶液,过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28.2g。

则碘化钠晶体的纯度为。

(杂质不参与反应,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12.

工业上可以直接氧化PCl3制备POCl3。

某兴趣小组模拟该工艺设计实验装置如下(某些夹持装置、加热装置已略去):

部分物质的性质如下表:

熔点/℃

沸点/℃

其他

PCl3

-112

75.5

遇水生成H3PO3和HCl,遇O2生成POCl3,缓慢通入氧气POCl3产率较高

POCl3

2

105.3

遇水生成H3PO4和HCl,能溶于PCl3

实验步骤如下

I.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关闭K1、K2 打开K3、K4,点燃酒精灯制备气体。

II.缓慢向C中通入适量气体至C中白磷消失,熄灭酒精灯。

III.关闭K3、K4,打开K1、K2 ,A中开始发生反应。

IV.C装置控制反应在60℃~65℃,最终制得POCl3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B、D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B装置的作用除了干燥O2和平衡气压之外,还有。

(2)仪器a的名称是,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步骤IV控制温度60℃~65℃,其主要目的是。

(4)该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设计缺陷是。

(5)通过下面步骤可以测定三氣氧磷产品中Cl的含量:

I.取xg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PCl3完全反应后加稀硝酸至酸性。

II.向锥形瓶中加入0.1000mol/L的AgNO3溶液40.00mL,使Cl-完全沉淀。

III.向其中加入20mL硝基苯,振荡,使沉淀表面被有机物覆盖。

IV.加入指示剂,用cmol/LNH4SCN溶液滴定过量Ag+至终点,记下所用体积VmL。

(己知:

Ag3PO4溶于酸,Ksp(AgCl)=3.2×10-10,Ksp(AgSCN)=2×10-12)

①滴定选用的指示剂是(填标号)

a.酚酞b.淀粉c.NH4Fe(SO4)2d.甲基橙

②元素Cl的质量分数为(列出算式)。

③步骤III若不加入硝基苯,所测Cl含量将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3.焦亚硫酸钠(Na2S2O5)为白色或黄色结晶粉末或小结晶,其性质活泼,具有强还原性,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

制备该物质的反应方程式为:

Na2SO3+SO2=Na2S2O5,某研究小组利用该反应在实验室制备焦亚硫酸钠并探究其有关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下图装置制取Na2S2O5,装置Ⅲ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

①装置Ⅰ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滴加浓硫酸前需要将装置內的空气排净,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②装置Ⅱ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

a.蒸馏水b.饱和Na2SO3溶液c.饱和NaHSO3溶液d.饱和NaHCO3溶液

③从装置Ⅲ中分离出Na2S2O5晶体可采取的操作方法是;裝置Ⅳ的作用是,盛装的试剂为。

(2)将0.5molNa2S2O5溶于水配成1L溶液,测得该溶液pH=4.5,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随溶液酸碱性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①写出上述条件下Na2S2O5溶解于水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结合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知识解释溶液显酸性的原因。

(3)检验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

(4)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通常是以游离SO2的含量计算,我国国家标准(GB2760—2014)规定葡萄酒中SO2的残留量≤0.25g/L。

该研究小组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

(已知:

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0.00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为

g·L-1,该数据说明某葡萄酒中SO2的残留量(填“是”或“否”)达到我国国家标准。

14.无水四氯化锡(SnCl4)常用作有机合成的氯化催化剂。

实验室可用熔融的锡(熔点231.9℃)与Cl2反应制备SnCl4,装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

①SnCl2、SnCl4有关物理性质如下表

物质

颜色、状态

熔点/℃

沸点/℃

SnCl2

无色晶体

246

652

SnCl4

无色液体

-33

114

②SnCl4在空气中极易水解生成SnO2·xH2O。

回答下列问题:

(1)导管a的作用是,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当观察到装置F液面上方出现___________现象时才开始点燃酒精灯,待锡熔化后适当增大氯气流量,继续加热。

此时继续加热的目的是、。

(3)若上述装置中缺少装置C(其它均相同),则D处具支试管中发生的主要副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若制得产品中含有少量Cl2,则可采用下列(填字母)措施加以除去。

A.加入NaOH萃取分液B.加入足量锡再加热蒸馏

C.加入碘化钾冷凝过滤D.加人饱和食盐水萃取

(5)可用碘量法测定最后产品的纯度,发生如下反应:

Sn2++I2=Sn4++2Iˉ。

准确称取该样品mg放于锥形瓶中,用少量浓盐酸溶解,再加水稀释,淀粉溶液作指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