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3420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

小题组合训练14 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

(用时:

20分钟)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城市中,涌动着一种来自于马背上的野性与粗犷(kuànɡ)的着装风尚,或长或短,或松或紧,百媚(mèi)千姿地走在时尚浪尖。

B.王实甫(fǔ)在《西厢记》中发出了“愿天下有情人成眷(juàn)属”的良好祝愿——这在今天依然是一句妇儒皆知的名言。

C.“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强调谨慎和仁爱,反对剥削和压榨(zhà),并非出于欲取先予(yú)的狡计,而是试图引导我们去探索生命社会的真正意义。

D.一言多意说虽可上溯(sù)到刘勰的理论,但传统的批评家却绝少精辟分析评论。

西风东渐(jiàn)以后,以“模棱”或“多义语”谈诗成为一种风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

【甲】互联网生活早已成为《公共生活》一个庞大的子集,个人信息保护不能纯粹指望约定俗成的自律,而要通过具体而微的制度建设使之变成一项可以积极主张的权利。

目前流行的“个人许可”监管模式,搜集者的责任仅限于征得所有人的同意,并告知用途,而许可者无法确认信息的最终流向,权利和责任是失衡的。

【乙】此次四部门联合开展隐私条款专项工作的意义,不只是在具体政策层面上进一步明确对数据搜集使用者的监管,而且是完善隐私保护的政策框架,在个人生活、商业利益、社会治理之间寻求可能的平衡。

【丙】大数据号称“网络时代的科学读心术”,它的价值就在于能把人的特征、行为、选择等信息化,反过来为人类生活提供某些便利。

身处这样一个时代,生活中完全拒绝让渡任何个人信息,是很难想象的。

我们能做的,是让这个信息交换过程变得更可控,造福社会而不是毁坏人们的生活场景。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纯粹       B.约定俗成

C.具体而微D.而且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地下暗河水流的流速是科学考察必须观测的项目之一。

科学家史蒂夫介绍说:

地面降水量的多少,以及地下河道的坡度大小,都会直接影响地下暗河水流的速度。

B.现代社会,有些人的智商真是不可思议的低,网络诈骗分子仅仅凭借退回税款、建立安全账户为手段,就能轻易骗走他们原本紧握在手中的钱。

C.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

加强文物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道德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D.各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薄弱环节的整改,切实防范各类重大事故。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一家精神康复医院的门厅里贴着一条标语:

“康复医院欢迎您!

”可患者见了大皱眉头。

(1)为什么患者大皱眉头?

 

(2)请从患者的角度改写这条标语。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视其所以,           ,           ,人焉廋哉?

 

(《论语》)

(2)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

 

(《荀子·劝学》)

(3)关山难越,            ;萍水相逢,            。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4)          ,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

 

(李贺《李凭箜篌引》)

答案:

1.C 解析A项,“犷”应读“ɡuǎnɡ”;B项,“儒”应为“孺”;D项,“渐”应读“jiān”。

2.D 解析“而且”改为“更重要的”。

3.A 解析《公共生活》不用书名号。

4.A 解析B项,句式杂糅,“凭借……为手段”杂糅,可把“凭借”改为“以”,或把“为”改为“的”。

C项,语序不当,应为“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

D项,成分残缺,“防范”缺宾语,应在“事故”后加“的发生”。

5.参考答案

(1)因为人们都不愿意生病,更不愿意经常去医院,所以这条标语让人看了心里不舒服。

(2)示例康复医院祝您健康!

(康复医院为您服务!

康复医院妙手回春,为您带来福音和生活的希望。

康复医院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解析语言表达得体,除了注意谦敬辞与特定称谓使用要求外,还应关注语境特点,语言要符合对话双方的身份特征。

如“欢迎您”可用在很多场合,却不能用在医院方对患者说话的语境中,因为谁都不希望自己生病去医院。

不得不去医院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尽快康复。

6.

(1)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谁悲失路之人 尽是他乡之客 (4)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5)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1.(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旧戏台

胡容尔

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

黄昏挑起几缕绛红的晚霞,斜斜地搭在了她老旧的前脸儿上。

抬眼望去,高处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株低矮的梧桐。

茂盛的草木,在黛色的瓦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

而低处摊开的长方体的台面,如同一只过期了的粉盒,被随手抛掷在幽暗的巷子深处,透着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

初见这座戏台,是在遥远的少年时。

那一年,我十岁,随外婆搭车来城里。

外婆进城,不为别的,只为看戏。

当时,这里有当地最有名的角儿。

五月,淡紫色的桐花开得正欢。

掩映在细碎花影中的戏台,宛如一个淡紫色的梦境。

我们来时,台上演着的是《玉堂春》,密匝匝的锣鼓点儿,正一阵阵响得紧。

扮演苏三的美娇娘,穿着一身青色的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步步生莲,咿咿呀呀、幽幽咽咽地唱着、诉着,只觉耳畔有流莺啼转、泉水叮咚,无比曼妙动听。

再看那张粉白里透着嫣红的俏脸上,一双细长的丹凤俊眼,左顾右盼,波光流转,好似于人山人海中呼啦啦浮出了一座春天的花园,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令人眼花缭乱,真有说不出的风流缱绻。

其实,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

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

你且看去,台上的艺人演得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

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

我也曾偷偷地溜到后台,看旦角们弄妆、听琴师们调弦。

没人顾得上理会一个小女孩的好奇心。

不消说,戏外的她们,正在为演绎别人的故事做铺垫。

管弦吱呀,丝竹悠扬,嘈嘈切切,一场场好戏即将开场。

只不知,台下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

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

这座方寸之间的戏台,已远远滞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

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

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

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

还有那人、那事和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呀。

旧戏台回不到从前了,我也一样。

当年那个扎着两条羊角辫、穿着粉红碎花小袄、依偎在外婆怀中看戏的小女孩,已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

一去不复返的,还有我亲爱的外婆。

台上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的容颜了。

是的,那个装满外婆一世情缘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

她在自己搭起的戏台上,唱念做打,嬉笑怒骂。

身处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身份的角色,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的一生。

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

人间举步皆戏台。

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而别人又在你我的戏中,占据着位子。

主角也好,配角也罢,龙套也无妨。

哪一个人生,不是悲欣交集的呢?

薄薄的暮色中,我望着旧戏台,好像看着另一个自己。

那是暮年的我,顶着一头白发,颤巍巍地伫立在风中。

是的,总有一天,我也会如这旧戏台一样的颓败,淡了红颜、瘦了相思。

须知,人生的夕阳,自有她的可爱金贵。

一如这脚下的旧戏台,虽不再作浓情的悲欢离合的场子,却有了平素淡雅的生活休闲功能,每日里迎送在此下棋纳凉的人们。

谁又能否认,这不是对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呢?

人生有着无数的下一场,好戏还在后面。

在幽静的岁月深处,命运为你设置了许多谜语,只等你款款走向前来,俯下身去,逐一地揭晓答案,然后淡淡地欢喜。

站在只有我一个人的旧戏台上,轻捻时光,生命已被抻长。

笑容如渐涌渐涨的春水,在我脸上一点点地荡漾着、丰盈着,一直流向晚霞映红的天边……

(有删改)

1、(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开篇的环境描写既写出了戏台如今的衰败景象,也暗示戏台曾经的繁华热闹。

B.文章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对扮演苏三的美娇娘进行刻画,侧面烘托了戏台之于“我”的巨大魅力。

C.外婆在自己的人生戏台上谢幕了,她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员”,也曾在“我”的戏台上上演精彩曲目。

D.文章从“我”少年时看戏写起,中间详略有别,回忆与感触紧密结合起来,时间线索清晰。

2、(小题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3、(小题3)文章题为“旧戏台”,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写了哪些戏台。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

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

《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

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

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

中外经典,概莫能外。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

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

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

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

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

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

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

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

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

与之相比,王国维在20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

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杨国荣《经典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理想国》等中外经典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同时也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B.虽然经典有特殊品格,但我们可以从普遍意义的层面对经典作出具有现代意义的阐释。

C.经典具有特殊品格又有普遍性,理解与解读经典要引进来,也要参与全球文化的争鸣。

D.“新儒学”的大儒们能够辩证地认识西方文化,对其持既批评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超时代价值”和“世界性意义”两个层面来论证经典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B.文章比较了“以中释中”与“学无中西”的不同点,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

C.文章从正面强调要认识经典的普遍意义,相应地批评了忽视经典普遍意义的观点。

D.文章以“经典具有普遍意义”为前提,进而提出要以开放的视野来阐释经典的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更好理解经典的内涵,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

B.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才能体现“学无中西”。

C.外来语在思想和观念上影响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也必然会在文化互动中影响西方。

D.反思“以中释中”的观念,不排斥以“纯而又纯”的方式去解释中国以往的经典。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猫婆冯骥才

我那小阁楼的后墙外,居高临下是条又长又深的胡同,我称它为猫胡同。

每日夜半,这里是猫儿们无法无天的世界。

它们戏耍、求偶、追逐、打架,吵得人无法入睡。

为了逃避这群讨厌的家伙,我真想换房子。

奇怪,哪来这么多猫,为什么偏偏都跑到这儿来聚会闹事?

一天,我到一位朋友家去。

他视猫如命。

我说:

“我挺讨厌猫的。

”他将一个白色的东西放在我手上:

一只毛绒球大小雪白的小猫缩成团儿,小耳朵紧紧贴在脑袋上,一双纯蓝色亮亮的圆眼睛柔和又胆怯地望着我。

我情不自禁地对朋友说:

“太可爱了,把它送给我吧!

蓝眼睛一入我家,便成了全家人的情感中心。

每当它闯祸,只要一瞅它那纯净光澈的蓝眼睛,火气顿时全消,反而把它拥在怀里……我也是视猫如命了。

入秋,天一黑,不断有大野猫从猫胡同爬上我家的房顶来。

我关紧通向晾台的门,蓝眼睛便发疯似的抓门。

我知道它在发狂地爱,便打开门不再阻拦。

一天夜里,它再没回来。

家中每个人全空了。

我房前房后去找。

一个孩子告诉我,猫胡同顶里边一座楼的后门里住着一个老婆子,养了一二十只猫,人称猫婆,蓝眼睛多半是叫她的猫勾去的。

当夜,我钻进猫胡同,在黑暗里寻到猫婆家的门。

我冒冒失失地拍门,非要进去看个究竟不可。

门打开,一个高高的老婆子出现——这就是猫婆了。

我说我找猫,她立刻请我进屋去,是间阴冷的地下室。

一股噎人的猫味扑鼻而来。

屋顶很低,正中吊下一个很脏的灯泡,把屋内照得昏黄。

一个柜子,一座生铁炉子,一张大床,地上几只放猫食的破瓷碗,再没别的。

猫婆问我猫的样儿,我描述一遍,她立即叫道:

“见过见过,常找我们玩,多疼人的宝贝!

丢几天了?

”我盯住她脸看,只有焦急,却无半点装假的神气。

我说:

“五六天了。

”她的脸顿时阴沉下来:

“您甭找了,回不来了!

”我很疑心她骗我,目光搜寻可能藏匿蓝眼睛的地方。

猫婆的手忽向横着的铁烟囱上一指:

“这都是叫人打残、摔坏的猫!

我把它们拾回来养活的。

您瞧那只小黄猫,孩子们想要烧死它,我一把抢出来的!

您那宝贝丢了这么多天,哪还有好?

现在乡下常来一伙人,下笼子逮猫吃,造孽呀!

她说得脸抖,手也抖,点烟时,烟卷抖落在地。

烟囱上那小黄猫跳下来,叼起烟,仰起嘴递给她。

猫婆笑脸开花:

“瞧,这小东西多懂事!

面对这受难猫儿们的救护神,告别出来时,不觉带着点惭愧和狼狈的感觉。

从此不知不觉我竟开始关切所有猫儿的命运。

猫胡同再吵再闹也不再打扰我的睡眠,猫叫成了我的安眠曲……

转过一年,到了猫儿们求偶时节,猫胡同却忽然安静下来。

我妻子无意间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

猫婆死了。

同时才知道关于她的一点经历。

她本是先前一个开米铺老板的小婆,被大婆赶出家门,住在那座楼第一层的两间房子里,后又被当做资本家老婆轰到地下室。

她孑然一身,拾纸为生,以猫为伴。

曾有人为她找了个卖肉的老汉作伴儿。

老汉受不了猫闹、猫叫、猫味儿,就搬出去住。

而她坚持与这些猫共享着无人能解的快乐。

前两个月,猫婆急病猝死,老汉搬回来,第一件事便是把这些猫统统轰走。

被赶跑的猫儿每每回来,必遭老汉一顿死打。

一种伤感与忧虑从我心里漫无边际地散开,散出去,随后留下的是一片沉重的空茫。

入冬后,我听到一个令人战栗的故事——

我家对面一座破楼修瓦顶。

白天换瓦时活没干完,留下个洞,一只猫钻进去御寒;第二天瓦盖上,这只猫无法出来,急得在里边叫。

住在这楼顶层的五六户人家谁也不肯将自家的顶棚捅坏,放它出来。

这猫叫了三整天,直至声音消失!

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

更深夜半,天降大雪,猫胡同里一片死寂。

忽然,后墙下传来一声猫叫,在胡同深处,猫婆故居墙头上,孤零零趴着一只猫影,蜷缩一团,凄婉哀叫。

不是那只小黄猫吗?

忙叫声:

“咪咪!

”谁知将它惊动,起身慌张跑掉。

猫胡同里便空无一物。

只剩下一片夜的漆黑和雪的惨白,还有奇冷的风在这又长又深的空间里呼啸。

(选自《灵魂的巢》,有删改)

1、请具体说明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2、请简要概括文中猫婆的形象。

(4分)

3、文中两处写到小黄猫,有何用意?

(6分)

4、请探究“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这句话中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

(6分)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

嘉靖八年进士。

擢御史。

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

来几,哀冲太子薨。

大同兵乱。

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

历按苏、松、顺天。

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

二十三年十月,寇八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

顺天巡抚殊方下微,擢宗皋右全都御史代之,寇已去。

宗皋言:

“密云置要害,宜宿重兵。

乞敕马兰、太平。

燕河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总兵官自将赴援。

居庸、白杨,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

请预拟借调之法,夸建昌三屯军,平时则协助密云,遇警则移驻居庸。

”俱报可。

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竞无实坐夺俸一年。

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

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竞本镇募兵费。

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燕河营、古北口。

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

既而事得白。

寻进兵部右侍邓,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风、副总兵林椿与战鸡儿岭,杀伤相当,宗皋坐夺俸。

明年再犯大同,总共官张遮及椿皆战兄,宗皋与巡抚陈耀坐夺俸。

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教十年未有之大衄。

帝乃连宗皋及耀,各杖一百,耀连死,宗皋戍陕西靖虏卫。

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

改兵部,协理戎政。

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

万历中,再存问,岁给廪隶。

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

是年卒。

赠太子太保,谥康介。

(节选自《明史·郭宗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竞无实/坐夺俸一年

B.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C.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D.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

明代的锦衣卫拥有自己的监狱,称诏狱。

B.夺俸,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

俸即俸禄,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受的薪金。

C.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D.存问,指慰问并进行请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宗皋直言进谏,不畏强权势力。

他上疏规劝皇帝要改善为政的方法,被廷杖四十;众臣讨论推举保定巡抚刘夔时,他极力陈说刘夔谄媚权势劣迹。

B.郭宗皋善于思考,常有独特见解。

在密云等地的驻兵方式上及蓟镇的边防事务等方面.他都提出了创新的做法,这些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

C.郭宗皋受到追责,戍守陕西边塞。

鹞儿岭一战无胜果,大同一战总兵张达等战死,都使他受到处罚,后来他又受到朝廷追责,戍守陕西靖虏卫。

D.郭宗皋致仕还乡,备享朝廷恩荣。

他告老还乡后,皇帝屡次派人前来问候,并送给他廪米和仆人;在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赠谥号“康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皋劝帝悖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2)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

既而事得白。

三、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郡斋即事①

范仲淹

三出专城②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注)①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知饶州时,当时范仲淹已48岁。

②范仲淹因直言敢谏,先后被贬谪睦、苏、饶三州。

专城,指出任州郡地方长官。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题目中的“即事”点明了诗歌的题材,该类诗歌重在写人叙事,很少用到描写和议论,这在该诗中得到了体现。

B.首句使用比喻手法,“如丝”写出了诗人在经历仕途坎坷和人生失意后容颜上的突变,暗示内心所受打击、怅怨之深。

C.首联次句拿“禅师”来正面衬托自己,突出了诗人的“潇洒”;同时,该句又领起下文,中间两联是对“潇洒”的具体描述。

D.颔联“近疏歌酒缘多病”一句与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在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方面具有相似性。

E.颈联写诗人赏菊、对月。

“健”“迟”两字用得极为精妙,“健”字写出在雨中赏菊时兴致之高,“迟”字写出诗人观赏江月的流连忘返。

2、诗歌尾联“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

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村妇孩童送饭的场景侧面表现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批判当下一般人与圣人相比已经相差甚远,却不拜师学习的现状。

五、语言表达

7.下图为蛋白质工程的操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个100个字。

8.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者要想增加收入,①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某种农产品价格再稍有提升、生产者往往更是一哄而上,不计环境资源代价一味追求增产。

可结果却是该农产品相对过剩,②_________________,陷入增产不增收困局。

实践反复证明,以增产为导向的农业发展很难持续,而且③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题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亚马逊在美国西雅图大学村开设了第一间实体书店,这是该公司首次推出网购书籍服务20年来开设实体店卖书。

B.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对青蒿素及其提取方法的发现表明,中医药是个巨大的宝库,需要我们去关注、发掘和研究。

C.自1971年联合国把每年12月5日定为“国际志愿者日”以来,为青年志愿者关爱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