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3687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一尖子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平阴一中2018级尖子生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题2018.6.7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

张柏春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

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

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

三国时期的“名巧”马钧虽不善言辞,却心灵手巧,擅长解决实际的技术难题。

宋代的韩公廉成为将工匠传统与天算知识结合的工程师。

明朝的宋应星,没能考中进士,却撰写出《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本人也被后人视为科学家。

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例如,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

朱熹付《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

他说:

“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

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

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

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

"MadeinGermany"。

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in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

这一时期,“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

比起标注"Madein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

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自己制作的产品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

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

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

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

做得好的,也有具体的奖励办法。

由于有这样的制度,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了。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以杆秤制作为例,工匠们相信:

秤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福禄寿等。

如果所造的秤亏顾客一两,制秤人就折寿一年。

瓷器工匠也是如此,官窑(如龙泉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

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

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如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绸等,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

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

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使“MadeinChina”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I.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度,并涌现了大量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名匠。

如鲁班、李冰、马钧、韩公廉等。

B.宋应星写作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因此书被后人视为科学家。

C.中国古代的工匠们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不少辉煌的成绩,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中国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早在6000多年前制作玉器时就讲究琢磨,精益求精,这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注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德国制造、东洋货,现在被普遍认为是精品,然而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德国制造、东洋货却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

B.在产品上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在秦统一中国以前就已经出现,这一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也促使工匠提高技艺。

C.秦朝除了实行“物勒工名”制度保障质量外,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

D.秦朝严格要求产品质量,所以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这说明秦朝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朝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包含三个方而的内容:

技术上精益求精、做人讲求诚信、产品上打造精品。

B.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既是质量要求,也是道德要求,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C.中国古代文化极其灿烂,历朝历代都有名扬四海的精品名片,如玉器、瓷器、丝绸。

D.“MadeinChina”如今正成为劣质产品的代名词,所以我们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温金海:

弘扬经典诵读承传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留下的文化精髓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精神文明瑰宝。

”随着中华文化复兴的呼声越来越高,2001年,身在商海的温金海先生以其公司名义和个人名义,先后向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彩虹工程”捐款10万元和15万元,支持经典诵读活动。

自此,他开始投身于“儿童经典诵读工程”。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当前社会出现了一些乱象,这与几十年前的教育有关,教育与一个人的行为、心态、价值观有直接关系,到今天,我们要心平气和地面对,尽最大的可能去改变。

”认识到推广人格教育、弘扬经典文化的重要性,温金海先生索性将公司交予他人打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文化经典诵读公益活动中来。

2003年,温金海先生以“先求人格,后求卓越”为办学理念,专门创办了文化经典诵读的幼儿园,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道德经》等。

之所以在幼儿园里展开推广,他有着与明末教育家陆桴亭一样的看法,“凡人有记性,有悟性。

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岁后,知识既开,物欲既染,则多悟性,少记性。

故凡所当读书,皆当十五岁前,使之熟读。

”他特别提出,要为孩子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比如唱念背诵,以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拓展知性悟性,陶冶情操,培养健全、完善的人格。

同年,他组建公益性质的国际经典文化协会,不断组织力量,“将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的火种传播到全国各地,向全国各地开展导读的贫困学校、希望小学赠送课本等。

”2004年,他举办了首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

开幕当天,上千名三岁到十三岁的儿童齐聚一堂,诵读了《大学》《老子》等,使文化经典徐徐地推向开来……除此之外,还有每年一届的《经典翘楚榜》等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是,在文化经典的诵读与教学中,需深谙“诗、书、琴、艺、画”的教师才能有效任教,这成为当年推动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最大困难。

为解决教学难的问题,温金海先生又大力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专门培养了一批具有传统文化基础和传统艺术修养的专业教师。

经过温金海先生十年精心培育,曾受到过传统文化熏陶的孩子,相比同龄人道德素养、中文水平更高;长大之后,懂得谦和礼让、自我规范,具有高雅的审美观。

从中,让人看到了传统文化后继有人的欣喜。

如今,由他倡导文化经典诵读的幼儿园已扩至五家。

每天,从园区传来诵读经典篇目的稚嫩的声音,抑扬顿挫,声声入耳……

在他的推广之下,仁义、礼乐、谦敬、诚信、忠孝、中正、清廉、和谐、荣辱、自律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良好品质,正开花结果,慢慢地在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身上呈现,正所谓,有因必有其果。

与此同时,在内地,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亦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1998年6月,“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据粗略估计,内地至今已有800多万儿童参加了经典诵读活动。

但是面对中国数亿青少年,温金海先生仍有孤掌难鸣之感,他渴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推广和弘扬文化经典诵读工作,特别是要找到更多的接班人,共同去做这件事,“我很欣喜地看到内地出现了第二代、第三代的接班人,有一天,我必定老去。

曾经,我抱着老一辈人的志向走下去,今后,也希望更多接班人,只要一代代做下去就有希望,可能我们看不到成功,成功不在我,但成功一定有我。

为中华文化经典“歌之舞之,发挥之,光大之,继长而增高之,吾辈之责也”——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血脉这一历史使命,温金海先生甘做一颗卑微的铺路石,铺就一条大道,而这条路的尽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舞台,万古千秋。

          (原文有删改)

【相关链接】

当前社会,家长们普遍存在一种误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狭窄地认为有房有车有好的工作即人中龙、人中凤,将财富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视为人往高处走的“高”,其实不然,人往高处走的“高”指的是生命的高度。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曾说“教育的本质即人格教育,否则就是教育的堕落”。

学习传统经典文化,习文成英才,习武成雄才,文武双修为英雄之才,再往上攀登,为君子、贤人、圣人,倘若不学,生命往下,为小人,为衣冠禽兽,为禽兽不如。

可以说,教育是生命生成的重要枢纽,人格教育,可以让生命质素提升,不求成为圣贤,至少要成为一名有德行的君子、一名堂堂正正的人。

(温金海语)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温金海先生以公司和个人名义,向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捐款25万元,支持经典诵读活动。

B.经过温金海先生的精心培育,曾受到过传统文化熏陶的孩子,道德素养、中文水平更高,具有高雅的审美观。

C.温先生为搞好“儿童经典诵读工程”工程,组建国际经典文化协会,举办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

D.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以及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走入了误区,对中华民族文化经典和文化传统教育明显不足。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出于对中华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认识,加之中华文化复兴的呼声越来越高,温金海先生不顾一切投身到“儿童经典诵读工程”这一伟大事业中。

B.温金海先生认为,一个人的行动、心态以及价值观念与其几十年前所接受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推广人格教育、弘扬经典文化非常重要。

C.借用明末教育家陆桴亭先生的看法,温金海先生又提出,人在十五岁以前,受外界物欲的影响较小,懂得的知识不多,悟性不足,但记忆力很好。

D.在温金海先生的倡导与推广下,内地文化经典诵读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至今已有800多万儿童参加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有关活动。

E.在温金海先生看来,教育是生命生成的重要枢纽,人格教育的实施,至少可以让一个人生命素质提升,成为有德行的君子,一名堂堂正正的人。

6.文章为什么说温金海先生“铺就一条大道,而这条路的尽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请结合材料,分析理由。

(5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周旋

九水

里德警官这几天精神高度紧张。

副局长在特别会议上说,新局长马上就到任。

新局长曾经是一个神探,破获过许多疑案大案,正因为这样,新局长也是一个行踪不定的人。

这是他这种神探的特点。

副局长声色俱厉,要求大家这几天务必谨慎小心,不能出现任何岔子,“否则当心饭碗!

”屡获嘉奖的里德被派到这个混乱的小城最繁华的黄金街当巡警,要知道这是一个重大的责任,而且是一份不小的荣誉。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里德正在黄金街上巡视,突然一个怪异的红头发的男人出现在里德的视线里。

就在二人目光相对时,红头发转身就跑。

里德感到疑惑,急忙追了过去。

这个小个子没跑多远就被里德逮到了。

里德说:

“先生,看来您要到警署吃午饭了。

”红头发耸了耸肩,表现出一种无奈。

红头发自称叫吉米,曾经是一名心理学硕士。

里德问道:

“吉米先生,你见到我为什么跑?

”吉米一脸冤枉:

“警官,本国法律哪一条规定公民不准在街上跑步?

”“可你是在见到我时才突然跑起来的。

”“就算是我见到你时才开始跑的,可是你看,这有什么问题吗?

”里德听着吉米不怀好意的笑声十分气愤,但没有一点办法,只好把他放了。

第二天依旧阳光明媚,里德在黄金街上巡视时,脑中还残留着那个红头发不屑的表情,里德觉得深受侮辱。

突然,里德看到了一个红头发男人,那个小个子见到里德转身就跑。

里德犹豫了一下还是追了过去。

吉米又被带回了警署,询问的结果和昨天一样,里德只能又将吉米释放了。

他觉得吉米简直是个疯子。

里德咬着牙根冲着警署门口的一个穿灰色风衣的老人大声呵斥,他已经多次看到他看热闹时幸灾乐祸的嘲笑,就将在红头发那里受的气,一股脑撒向这个可恶的家伙。

灰风衣耸耸肩膀踱着步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德总是能看到那撮令人生厌的红头发,红头发也一如既往地“逃跑”。

每次里德都想,最好让那红头发被一辆飞驰的汽车撞倒。

现在的里德若是见不到红头发反倒觉着不正常了,甚至那个灰风衣不怀好意的嘲笑也变得像每天明媚的阳光一样寻常。

这时,吉米又出现在里德的视线内,还是一看到里德就跑,里德压根就不想理会:

“最好把这个红头发带到精神病院去!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大喊“抢劫”,一个年轻女人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

“一个红头发的家伙……抢劫……”

里德赶紧追了上去。

里德没费多少劲就抓到了吉米,不久女人也赶了上来说:

“就是他!

这个红头发的坏小子!

”里德终于如释重负,将两人一同带回了警署。

里德喝了一口浓浓的咖啡,得意地问:

“我的心理学硕士先生,这回你还有什么要辩解的?

”吉米笑着说:

“警官先生,您难道看不出来她是个疯女人吗!

”里德忙问那女人:

“小姐,他抢了你什么东西?

”“感情!

“什么?

”里德大吃一惊。

这时女人又说:

“我叫露丝,是吉米的女朋友,他不顾我们三年多的感情,像许多恶棍一样,抛下了我,您说他是不是抢走了我的感情?

”说着,露丝就“呜呜”地哭了起来。

里德此时抑制不住愤怒之情,他觉得自己受了这红头发和他所谓女朋友的玩弄,便气急败坏地喝道:

“小姐,你说的抢劫对象,它应该是金表、皮包之类的财物!

露丝擦了擦眼角说:

“警官先生,这只是您将抢劫的概念局限化了,难道感情就不能抢劫吗?

您可要好好处罚他,好好治理我们的城市,肃清我们的风气呀!

”说完,她望着吉米又哭了起来。

我只是个警官,风气?

风气和我有什么关系!

对于这样荒唐的事,里德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把他俩请出了警署。

没想到第二天,闹剧又重新上演了,阳光也依然明媚,只不过这次的女主角换成了一个叫玛丽的女人,所有的经过一模一样,连台词都如出一辙,只是临走时玛丽加上了一句:

“警官先生,要知道这个红头发的家伙可是抢走了不少女人的感情!

您可要好好处罚他,肃清我们城市的风气呀!

我是个警官,风气和我有什么关系!

里德坐在咖啡馆里发誓,再发生这类“感情抢劫”的事,我躲得远远的,绝不理睬。

里德在第三天上午耀眼的阳光里,在黄金街上巡视时,脑子仍然被可恶的红头发和他那些感情被抢劫的女人们搅得一团糟。

里德又听到有人在喊“抢劫”,随着叫声,他又一次看到了那团红头发从他眼前跑过去。

里德的忍耐已经超出了极限,他决定要兑现自己的诺言,于是就毫不犹豫地走进了旁边的一家咖啡店。

几天以后,黄金街上换了一位新警官。

里德因为前不久的那个上午,黄金街上最大的一家珠宝商店被一伙歹徒抢劫,而他竟然坐视不管而受了很重的处罚,据说为首的是一个红头发的家伙。

第二天上午,依旧阳光明媚,街头人们步态悠闲。

当里德去警署领取处罚通知单时,却惊讶地看见红头发吉米正被押上警车,而以前总是趾高气扬的副局长居然也接到了调离通知单,正在对着那个灰风衣哭丧着脸,点头哈腰。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与红头发吉米暗中串通的行为的败露,副局长最终受到了惩罚,被调离了职位,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B.作品写里德多次将吉米称呼为“红头发”,是用借代的手法反映了里德对吉米的厌恶,从侧面写出了吉米的狡诈和小城警察的无能。

C.文中反复出现“我是个警官,风气和我有什么关系”,可以看出吉米最终能顺利实施抢劫,也与里德警官的这种想法有关。

D.小说多次描写阳光明媚的天气特征,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衬托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同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8.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5分)

9.小说对人物的塑造十分成功,有人认为里德警官是作品的主人公,也有人认为红头发吉米是作品的主人公。

你认为呢?

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

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

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

明年秋,万寿节①,正春献八箴,曰:

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

帝不省。

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

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

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

“贵妃诞育元良②,奈何以天下俭之?

”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

“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

”帝是之。

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

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

正春求去,不许。

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

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

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

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

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

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

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

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①万寿节:

皇帝诞辰日。

②元良:

太子的代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B.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C.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D.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戒、褒赞的韵文。

B.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乡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春闱”或“礼闱”。

D.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

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皇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诤谏。

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

B.翁正春深明国体,建言得当。

他认为应该诏令福建抚臣阻止已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王来朝入贡,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认同。

C.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

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D.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

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

“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之?

”(5分) 

(2)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醉落魄

王千秋

惊鸥扑蔌。

萧萧卧听鸣幽屋。

窗明怪得鸡啼速。

墙角烂斑①,一半露松绿。

歌楼管竹谁翻曲?

丹唇冰面喷余馥。

遗珠满地无人掬。

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②。

【注】①烂斑,即斑斓。

②玉,喻月色。

14.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一、二句从听觉落笔。

冬日的清晨,词人听外边传来鸥鸟阵阵扑翅之声,寒风蓦地吹

过,幽屋中顿时回荡着萧萧的余响。

B.“怪得”有埋怨意,把鸡啼与天亮联系起来,埋怨雄鸡啼得太快,导致天过早地亮了,可以想见词人一夜辗转难眠。

C.天明,词人推开窗户,看到墙角色彩错杂,还露出半截子松树。

这幅图画描绘出清晨萧

瑟凄冷、缺乏生机的景象。

D.歌楼中通宵达旦的宴乐,那些唇红肤白,吐气若兰的歌女们翻唱着新曲,她们头上的珠

翠洒满一地,也没有人去捧起,可见宴乐的豪奢。

E.宴罢归去的行人的红靴与街上皎洁的月色相互辉映,色彩鲜明,与上片的“烂斑…‘松绿”恰成照应,有静有动,色彩有淡有浓,各有情趣。

15.请从虚实的角度分析这首词上下片的内容。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

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2)《琵琶行》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琵琶曲婉转流畅的句子是:

“”。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统治者妄想追求霍去病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有些中小网站为换取更多的商业利益,不惜大打擦边球,放任黄、赌、毒及虚假信息,炒作耸人听闻的传言,以迎合一些网民的猎奇八卦心理。

②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地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

③“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会一阵风刮过了事,餐饮企业不能幻想公款等高消费卷土重来,要在经营方向、策略、方式进行全方位调整。

④婚庆典礼本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好事,可是因为目前婚庆司仪的能力和素质鱼龙混杂,致使很多新人在选择婚庆公司时倍感头疼。

⑤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对央行货币政策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应十分敏感,见微知著,了然于心。

⑥对一个国家来说,改变贫穷状况是一件不太艰难的事情,然而一旦人心向背,社会的价值观发生扭曲,那将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火车票既是乘车的凭证,也是传播的媒介,它在保证基本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面向市场适当开展一些广告业务,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自主经营行为。

B.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而且它对别的学说能够兼收并蓄,能够在共存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就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从而获得生机与活力。

C.日前,美国科学家在《天文物理期刊》发表研究成果,认为在太阳系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它的质量约为冥王星的4500倍、地球质量的10倍。

D.在非智能手机时代,一度涌现出耳熟能详的很多国内品牌,熊猫、波导、夏新等等;不过在智能手机时代,一个个曾经辉煌的老品牌纷纷倒下消失。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的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①真实存在,②母亲身高比较多地影响后代的身高。

③事情并不绝对,个别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