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3808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docx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本

第(七)组

主备人:

李笑开成员:

刘兰接、李慧英

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的内容包括导语、《玲玲的画》、《蜜蜂引路》、《寓言两则》、《丑小鸭》4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七;要求认识47个生字(课文中38个,语文园地中9个),书写39个汉字。

本组教材是围绕动“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主题来编排的。

学生对阅读文章有一定的感悟能力,但他们的思想认识往往还太片面,太肤浅。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学习体会展开进一步的学习。

不仅引导学生做事要善于思考,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47个生字,会写3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并从文中受到启发。

3、积累词语。

4、口语交际态度大方,能根据图意续编故事,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鼓励学生动手作画,并把画面内容写下来。

重点

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生字和写字,并积累词语。

难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并把感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总课时数

10~11课时

课时安排:

四篇课文8~9课时,语文园地七2课时。

课时设计

单元

课题

25玲玲的画

(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初读课文,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主动识字的能力。

重点

识字和写字。

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修改(补充)记录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画画吗?

那假如你在画画时,不小心把画弄脏了,你会怎么办呢?

玲玲遇到这种情况,是怎样做的呢?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玲玲的画》,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启发的。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读音并正音。

①借助拼音读生字。

  

②全班齐读课文中的词。

 

③抽一组开火车读词语。

④换词全班开火车认读生字。

 

⑤去掉拼音抢读生字,组词。

3、联系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三、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教学过程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四、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

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

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

画弄脏,来不及画。

(坏事)

经过:

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

得了一等奖。

(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我们下节课学习。

 

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起因:

画弄脏,来不及画。

(坏事)

经过:

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肯动脑筋)

结果:

得了一等奖。

(好事)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出示单个生字等形式,采用指名读、开火车,分男女等方式来学习本课生字,达到了很好的识字效果。

通过自由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导重点句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坏事变好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每个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从中领悟本课蕴含的深刻道理。

课时设计

单元

课题

25玲玲的画

(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难点

理解爸爸的话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修改(补充)记录

一、复习巩固

1、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

2、出示句子,指名认读。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

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

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

“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①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②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③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①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②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

而不是其它东西?

③“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

“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

好事呢?

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

然后学生进行评议:

谁读得好?

好在哪里?

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做一做:

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坏事好事

动脑筋

把画弄脏画上小花狗

教学反思

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分角色读体会玲玲由满意──着急──战胜困难后的喜悦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引导学生品味、思索、铭记爸爸简短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我采用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

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课时设计

单元

课题

26、蜜蜂引路

(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

重点

识字和写字。

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修改(补充)记录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猜一猜:

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

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蜜蜂)

2、揭示课题:

“引路”是什么意思?

(带路)

3、蜜蜂给谁引路?

蜜蜂是怎样引路的?

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随机引导。

(3)竞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学习生字字音,指名读。

3、解决难读字音。

4、巩固识字。

(1)开火车读生字,去掉拼音读生字。

(2)做游戏巩固识字。

 

教学过程

三、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

“附”要写得左窄右宽,单人旁要写在竖中线上,“寸”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面一点;“派”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敲”的右半边不是支。

2、练习写字。

3、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四、自读课文

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读通顺。

 

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蜜蜂引路

生字卡片

引路 莫斯科 派人 谈天 敲门  惊讶 向导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让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识字,而且在老师的指导下,体会到识字的趣味性,大大增强了识字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是,本节课中,在教写生字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读书。

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注意适当分配各环节的时间。

课时设计

单元

课题

26、蜜蜂引路

(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新词,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列宁是怎样借助蜜蜂找到养蜂人的,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指导学生逐渐掌握一边默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

难点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修改(补充)记录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

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老师小结。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4)分别出示下面两句话,把画点的词语换一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①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②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用图表表示。

(2)小组汇报。

 

教学过程

列宁:

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 做出判断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要求学生借助想象,在纸上描绘列宁住处,养蜂人住处,路边花丛,园子的图画,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的过程,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这样方法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了学生兴趣。

课时设计

单元

课题

27、寓言两则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3个生字。

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通过感情朗读了解故事内容,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修改(补充)记录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或播放稻苗生长情况的课件。

2、讲稻麦的成长规律。

(春种、秋收)

3、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有关禾苗的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

4、寓言:

指包含有一定寓言的故事。

5、解题:

揠——拔的意思。

助长——帮助成长。

二、自由读文

1、画出生字词。

2、讲讲大致内容。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自由拼读。

3、组成小组自行解决读音问题。

4、拼读音注意点:

寓、焦、喘

5、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四、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讲讲自己读懂与读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3、放映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以禾苗为第一人称进行哭诉:

我是禾苗,本来我的根已经伸进土里,我可以自由地吸收营养,可以快乐地成长,可以到秋天长出黄澄澄的稻穗。

可是,因为你的拔苗,害得我的根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吸收不到养分,我就这么悲惨地死去了。

4、大家读了课文,想对种田人说什么?

(自演小话剧)

自由讲,教师深刻归纳寓言的意思。

5、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

2、讲识记要点。

“费”字上“弗”下“贝”。

“焦”字下面是“灬”。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字体展评。

 

作业布置

抄字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7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

急——拔苗——苗死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感情朗读和说读结合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中的人物情感世界,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编者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使学生明白寓意,突破难点。

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在这节课中,学生对成语有了很好的认识,语言也有所积累。

课时设计

单元

课题

27、寓言两则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

会写5个生字。

2、默读课文。

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从故事中认识:

切不可懒惰地等待机会,应该勤劳地创造机会。

重点

1、认读7个生字。

会写5个生字。

2、默读课文。

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难点

从故事中认识:

切不可懒惰地等待机会,应该勤劳地创造机会。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修改(补充)记录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讲讲比《揠苗助长》中懂得什么道理。

二、自由读《守株待兔》

1、画出生字。

2、讲讲大致内容。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成小组自由拼读,解决读音问题。

3、师出示生字卡测一测读的情况。

4、讲讲读音注意点:

截、撞、桩、锄、窜、此的读音

5、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四、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个人做得对吗?

(2)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对?

2、汇报。

 

教学过程

3、表演:

大家想对这种田人说什么?

4、体会三个词的重要性。

好像:

是人的错觉。

——读出失望。

焦急:

十分着急。

——读出焦急。

整天:

全天。

——读出愚蠢。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词。

2、组词。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练写。

4、字体展评。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7寓言两则

守株待兔

干活——捡兔——等兔——等不到,庄稼全完

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读中品味自悟,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感悟力,渗透德育思想教育。

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

寓言所内含的深刻的寓意从学生的口中以不同的语言表达效果揭示出来,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但在本课教学中忽略了朗读课文的指导,学生朗读不够,不到位。

课时设计

单元

课题

28丑小鸭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修改(补充)记录

一、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上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都完成了吗?

谁能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这篇故事是根据安徒生爷爷写的同名童话改编的,叫《丑小鸭》。

(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28丑小鸭)

二、指导看图

  1、(请一个学生上台指图)哪个是丑小鸭?

  2、教师问:

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每幅图上画了些什么?

  3、四幅图连起来说说是什么意思?

三、初读课文

  1、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看图(不看书)。

  2、请学生翻开书,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检查初读情况

1、请7个同学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2、出示小黑板,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五、图文对照,初步理解课文

1、请一个同学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请同学们图文对照,找找每幅图和课文的哪段相对应?

 

第一幅图——课文第2自然段

第二幅图——课文第3自然段

第三幅图——课文第5自然段

第四幅图——课文第7自然段

六、再读课文

1、请4个同学分别读(1—2)段,(3)段、(4—6)段、(7)段。

2、全班齐读全文。

 

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8丑小鸭

第一幅图——课文第2自然段

第二幅图——课文第3自然段

第三幅图——课文第5自然段

第四幅图——课文第7自然段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空间。

在这堂课中,教师对教材的挖掘不是非常深刻,在课堂开始,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安徒生的生活经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安徒生先生写这篇童话的真正用意的。

课时设计

单元

课题

28丑小鸭

(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悟情。

  2、通过丑小鸭的故事,培养学生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思想行为。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悟情。

难点

通过丑小鸭的故事,培养学生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思想行为。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修改(补充)记录

一、让同学们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图文对照,带着四个问题理解课文

 问题一:

“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

  1、请一个同学读(1~2)段课文。

  2、教师提问:

“太阳暖烘烘的”中“暖烘烘”是说什么季节的?

  3、看图一(教师指“丑小鸭”):

这只鸭子跟别的鸭子有什么不一样?

  4、看书:

书上哪些词说明了他是只丑小鸭?

找出来读一读。

  5、根据回答板书出示:

又大又丑、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问题二:

丑小鸭这么丑,它来到世界上会有什么遭遇呢?

  看课文第3段:

  1、提问:

“丑小鸭”生活得怎样?

  出示并理解“孤单”

2、看图:

周围的伙伴对他怎样?

为什么只有鸭妈妈疼爱他?

  3、指导朗读第3段。

  4、“丑小鸭”生活得孤单,他也想得到别人的爱护,于是他怎么做了?

(离家出走)

 问题三:

“丑小鸭”出走以后是怎样生活的?

  1、同桌互读4—6段。

  2、划出描写“丑小鸭”的出走后的句子。

  3、根据学生回答,提出以下三个句子:

  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飞到湖边的芦苇地里,悄悄地过日子。

  天越来越冷……“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

  4、提问:

丑小鸭离家出走后,命运改变了吗?

  他应不应该离家出走?

  5、(看图3)提问:

这时是什么季节?

  天上飞的是什么?

  “丑小鸭”为什么又惊奇又羡慕?

  小结:

“惊奇”说明他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天鹅。

“羡慕”,他联系到自己的命运,非常渴望自己能像天鹅那样漂亮、自由自在。

  6、指导朗读,读出“丑小鸭”的惊奇而羡慕天鹅的语气。

 问题四:

“丑小鸭”是怎样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的?

  1、听录音机里播出一段轻松明朗的音乐,请一个学生配乐朗读第7段。

  2、提问:

“丑小鸭”是怎样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的?

  3、根据回答,板书出示:

  “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白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

  女同学齐读这句话。

4、提问:

“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了天鹅,他此时心情怎样?

书上哪句话说明他此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根据回答,指导学生朗读:

“啊,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吗?

原来我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啊。

  5、理解“原来”:

本来的意思。

  提问:

本来他就不是一只鸭子,从前面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老师小结:

“蛋大”,“出世晚”,说明他跟别的鸭子不一样,此外,一年的生长变化说明他根本就不是一只鸭子。

6、请同学们把四幅图连起来看:

“丑小鸭”成长为白天鹅,经历了多长时间?

各个季节他有哪些变化?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7段。

三、齐读全文

 

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悟情。

板书设计

28丑小鸭

丑小鸭  又大又丑、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白天鹅 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

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来看,我觉得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不够精练,有时还会有很多废话,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的拓展思维训练有一定的影响。

今后的教学中,尤其要注意控制好自己,不该说的话不说,对学生的指导不能过分,应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自主权去训练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课时设计

单元

课题

28丑小鸭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生字。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

准备好写有生字词的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修改(补充)记录

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配乐朗读课文。

二、检查课文第7段的背诵情况。

三、讨论:

从“丑小鸭”长成白天鹅这个童话故事中,我们应该懂得什么?

四、复习字词。

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认读:

稻草堆、剩下、等、特别、瘦瘦的、除了、咬、钻过、越来越冷。

2、出示生字认读。

堆、剩、等、特、瘦、除、咬、钻、越

3、指导记生字:

剩:

千乖乘剩共十二笔

瘦:

疒瘦共十四笔

越:

共十二笔其余字可让学生自己记。

4、用练习本抄写生字和生字词。

 

教学过程

五、课堂练习

指导用“洁白”和“特别”两个词造句。

例:

洁白——雨过天晴,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

特别——奶奶过生日,妈妈给她买了一个特别大的蛋糕。

六、检查与测试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