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4423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1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疏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两种货币需求理论的差异

◆货币数量论(用于解释:

什么决定物价总水平)

数量方程式:

假设:

(1)货币流通速度不变

(2)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决定总产出水平,其不受货币量的影响(货币中性)

(3)货币需求函数:

其中

基本观点:

货币量决定经济产出的货币价值

结论:

“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by米歇尔-弗里德曼)

物价水平与货币供给水平同比例变化

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决定通货捧场率(

◆费雪效应

费雪方程式:

(其中r由事前产品与服务市场的均衡决定)

费雪效应的阐述:

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实证数据不支持费雪效应的原因:

存在未预期的通货膨胀

◆引入名义利率的货币需求理论

实际货币需求的决定:

货币、物价和利率之间的关系(可用于解释通货膨胀自我加强的机制)

对比:

货币数量论中简单的货币需求理论

是否考虑名义利率对实际货币需求的影响

货币供给影响价格水平的机制不同:

前者:

现在货币供给决定现在的物价水平

后者:

物价水平取决于现在的货币供给;

也取决于预期的未来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的成本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鞋底成本/菜单成本/资源配置的微观经济无效率/对税法的影响/生活不便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财富再分配

◆恶性通货膨胀

直接原因:

货币供给的过度增长(货币政策)

根本原因:

政府税收收入不足以支付其开支(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总是一种货币现象,但恶性通货膨胀的结束通常却是一种财政现象”

◆古典二分法

涵义:

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理论分离

货币中性:

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实际变量

适合于长期;

应用于货币数量论中实际收入的外生性

区别于:

货币超中性(货币的增长率不影响实际变量)

======================================================================

第5章:

开放的经济(突破封闭经济的分析框架,引入汇率和国际贸易)

小型开放经济的储蓄、投资与贸易余额的关系模型

小型开放经济的实际汇率决定模型

大型开放经济的实际汇率决定模型

※区别:

古典二分法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作用

◆国际资本流动与贸易余额

这里不考虑外国资本的收益;

更准确的表达式为:

资本净流出(国外净投资)=贸易余额

国际间为资本积累融资的资金流动与国际间产品与服务的流动时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小型开放经济的储蓄、投资与贸易余额决定模型

资本完全流动(本国利率=国际利率)

数学模型:

影响NX的因素

国内财政政策(影响

双重赤字)/国外财政政策(影响

投资需求的改变(影响

◆小型开放经济的实际汇率决定模型(外汇市场的美元供给需求模型)

基本假设:

资本是完全流动的,国内市场变动对利率水平没有影响

实际汇率影响贸易余额,但不影响国内市场的储蓄和投资

基本公式:

即:

美元供给=美元需求

政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国内财政政策:

影响S

国外财政政策:

影响r,从而影响I

贸易政策:

影响NX曲线

不改变贸易余额,但使得本币升值,同时引起贸易总量的降低

解释:

为什么反对保护主义政策?

对比:

财政政策(可改变贸易余额,但对贸易总量的影响是不定的)

掌握:

利用该模型分析NX的决定(联系贸易余额模型与实际汇率决定模型)

贸易余额模型只是NX结果的一个呈现,而实际汇率决定相当于给出了直接的经济解释

政府政策影响美元供给水平,从而影响实际汇率,进一步决定了贸易余额

◆名义汇率的决定

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

名义汇率决定于实际汇率和相对物价水平

货币政策对名义汇率的影响

货币政策影响国内

,从而影响

购买力平价与名义汇率的关系

表现:

净出口对实际汇率的极度敏感,NX曲线接近于水平线

两层含义:

(1)储蓄或投资的变动并不影响实际或名义汇率

(2)实际汇率是固定的,名义汇率的所有变动都源于物价水平的变动

◆大型开放经济的实际汇率决定模型

一国的实际利率水平是由国内的可贷资金货币市场决定的,并不总是与世界利率水平相一致

利率与汇率的决定

可贷资金市场决定汇率:

外汇市场决定实际汇率:

两个市场的关联:

作用机制:

可贷资金市场决定r,从而决定CF,进而决定

国内政府政策的影响

国内扩张财政:

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不影响可贷资金市场,从而不影响国内利率水平

贸易政策并不会改变贸易余额,分析结果与小国分析一致

CF曲线的移动(主要来自于国外因素)

国外财政政策:

国外政治不稳定:

CF左移

◆三种经济体的对比(政策对的影响:

封闭经济:

小型开放经济:

大型开放经济:

◆古典二分法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作用

财政政策:

影响国内储蓄和投资水平,从而影响实际汇率,进一步影响贸易余额

影响的都是实际变量

货币政策:

通过影响国内的通货膨胀率,进而影响名义汇率

不影响产出水平,不影响实际汇率,也不影响其他实际变量

第6章失业(引入不完美的劳动市场)

※自然失业率模型(什么因素决定失业水平?

/为什么总会有一些失业?

◆自然失业率模型

劳动力规模固定,即:

(通常还需考虑劳动力的进入和退出)自然失业率的决定:

,其中s表示离职率,f表示就业率

离职率和就业率共同决定了失业水平

引起失业的原因(两个)

摩擦性失业(寻找工作,适合于解释短期失业)

原因:

部门转移

公共政策的影响:

失业保障(增加失业率)/培训计划(减少失业率)

结构性失业(工资刚性,适合于解释长期失业)

(1)最低工资法(对青少年约束最强)

(2)工会垄断力量

(3)效率工资的存在

工资影响营养(穷国)

高工资减少劳动力更替(发达国家)

劳动力平均素质取决于工资水平(逆向选择的存在)

高工资提高工人努力程度(道德风险的存在)

◆失业的经验研究

失业的持续时间

大多数失业持续时间是短的,但大多数失业周期要归因于长期失业者

政策含义:

如果目标是大幅度降低自然失业率,那么,政策应该针对长期失业者,因为这些人占了大部分失业量

失业率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劳动力构成的变化(婴儿潮一代进入劳动力,提高平均失业水平)

部门转移(部门再配置越大,离职率越高,摩擦性失业水平越高)

石油的物价变动使得在高能源集约型和地能源集约型部门之间重新配置劳动

生产率变化/技术推动

第三篇增长理论:

超长期中的经济

第7章:

经济增长I

简单的索洛增长模型(不考虑技术)

资本存量的增长和劳动力的增长如何影响一国产出

※学会用模型解释:

(1)为什么德国和日本在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之后出现迅速增长

(2)为什么储蓄率或投资率高的国家比储蓄率低的国家更富裕

(3)为什么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比人口率低的国家更贫穷

※模型的局限(模型不可以解释的问题):

(1)一国生活水平的持续增长(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

引入含有技术变量的索洛增长模型(下一章内容)

◆简单的索洛增长模型I(劳动力和技术是不变的)

(1)假设:

封闭经济(收入仅在消费和投资之间进行分配)

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人均资本决定人均产出)

劳动力和技术是不变的(不存在技术变量和劳动力的增长)

(2)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经济体总是可以自发调节到该状态)

稳定状态的描述

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不变

总资本和总产出不变(不存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

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解释:

较低的资本存量将导致产出的快速增长(仅限于达到稳定状态之前)

德国和日本在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之后出现迅速增长?

资本积累本身并不能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包括总产出和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

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高储蓄率导致稳定状态时的高资本存量和高产出水平

较高的储蓄率会导致较快的增长,但只是暂时的,待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时就会停止;

因此:

高储蓄率不能保持永远的高增长率

解释:

为什么储蓄率或投资率高的国家比储蓄率低的国家更富裕?

(3)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使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的资本水平

数学语言描述:

对比:

稳定状态的资本水平

相同:

二者都是稳定状态,都满足:

不同:

(1)稳定状态是为了解释一个不变的人均资本存量;

黄金律水平是为了解释一个最大化的消费水平

(2)经济体会自动调节至稳定状态;

但经济体不会自动趋向于黄金稳定状态,需要一种特定的储蓄率来实现

向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过度(产出、消费、投资路径)

以资本过多为起点:

手段:

降低储蓄率

结果:

消费即刻上升,而后缓慢下降;

但在整个路径上都高于初始水平

以资本过少为起点

提高储蓄率

结果:

消费即刻下降,而后缓慢上升;

在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前会出现消费低于初始水平的过渡期

在选择是否增加资本积累时,决策者面对不同世代之间福利的取舍关系

◆简单的索洛增长模型II(允许存在人口的增长)

存在稳定的人口增长率n

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不变

总产出和总产量以速度n增长(不同于不含人口增长的索洛增长模型)

人口增长的影响

可以用于解释总产出的持续增长(人口增长引起的)

为什么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比人口率低的国家更贫穷?

稳定状态时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不同

两个国家总的资本存量和产量水平是不可以比较的!

!

(也就是说,“贫穷”是从“人均”的角度来看待的)

不能解释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即人均产出的持续提高

(3)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第8章:

经济增长II(未完,待续)

一般化的索洛增长模型(引进技术变量效率工人)

比较三种索洛增长模型的差异(可以解释哪些现象,不可以解释哪些现象)

※分析:

一国的公共政策如何影响其生活水平的程度以及提高

相关国家间不同的增长经验(是否有趋同现象?

人均产出差异的原因?

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基本模型与两部门模型)

增长核算下的索洛增长模型(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

第四篇经济周期理论:

短期中的经济

第9章经济波动导论

※短期与长期经济分析的区别

※AS-AD模型解释经济波动

(更完备的模型结构的解释参考第10-12章的IS-LM模型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短期与长期经济分析的区别

价格行为

长期:

价格完全弹性,能对供给或需求的变动做出反应

短期:

价格是黏性的,经济的均衡要依靠产出和就业进行调整

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中性

货币中性不在成立,名义变量(货币)会影响实际变量

◆AS-AD模型

(1)总需求的决定

数量方程式:

M不变,V不变(从而P与Y是一个反向的变化关系)

影响AS曲线移动的因素:

M变(货币政策),V变(实际货币需求变化)

注意:

这是一个极度简略,完全基于数量方程的推导!

更完备的曲线形状的解释参考第10-12章)

(2)总供给曲线的决定

长期(垂直)V.S.短期(水平)

短期水平的供给曲线,反映了价格的完全粘性,是极端凯恩斯主义的思想

短期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的解释参考第10-12章

从短期过渡到长期的供给曲线

机制:

偏离自然水平的产出会使得物价和工资做出调整

(3)分析:

冲击如何影响经济波动?

宏观政策(货币政策)如何对冲击做出反应?

总需求冲击(如:

信用卡的引入)

减少货币供给以抵消流通速度V增加的影响

总供给冲击(价格冲击)滞涨的出现

若采用扩大总需求的政策,将付出物价水平永久提高的代价

若任由经济自然调整,则物价水平会逐渐下降,但必须忍受很长一段时间的衰退(低水平的总产量)

第10章总需求I

IS-LM模型的构建(假设,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

==================================================================

第11章:

总需求II

用IS-LM模型解释国民收入波动的潜在原因

从IS-LM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国民收入波动的潜在原因(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

(1)政府政策(分析曲线移动的机制)

财政政策(影响IS曲线:

政府支出/政府税收)

货币政策(影响LM曲线:

货币供给水平)

政府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IS/LM曲线的形状)

IS曲线几乎是垂直的(投资对利率不敏感):

财政政策更有效

LM曲线几乎是垂直的(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

货币政策更有效

两类政策的配合使用

扩张财政+扩张货币:

利率不变+产量扩张

扩张财政+紧缩货币:

产量不变+利率提高

政策工具的选择

货币供给还是利率?

理由?

(2)其他冲击

对IS曲线的冲击:

投资者的动物本能/消费品需求的变化

对LM曲线的冲击:

实际货币需求的变化(金融技术)

◆从IS-LM模型到总需求曲线

推导机制:

价格水平变化引起LM曲线的移动

影响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也就是引起IS/LM曲线移动的因素:

G/T/M

◆短期和长期IS-LM模型

从短期过渡到长期的调节机制:

价格会对产量的偏离或失业做出调整;

价格水平变化引起LM曲线的移动

国民收入决定的凯恩斯主义方法V.S.古典方法

相同的两个方程:

(三个外生变量:

Y,r,P)

不同的方程:

凯恩斯主义(短期):

古典方法(长期):

◆大萧条的原因

(1)实证数据

收入减少/利率下降/货币供给减少/政府支出减少/通货紧缩/实际货币余额下降

(2)三种解释

支出假设:

对IS曲线的冲击

模型根据:

收入与利率同步下降

实证根据:

消费需求减少(股市崩盘)/投资减少(住房投资需求减少以及银行倒闭)/政府支出减少

货币假设:

对LM曲线的冲击

观点:

货币供给减少造成LM曲线左移

与实证不符:

模型预测利率水平将上升,而事实是减少的/通货紧缩抵消了货币供给的影响,实际货币余额下降,并不会使得LM曲线左移

通货紧缩效应

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未预期的通货紧缩)

观点:

财富再分配/债务人的支出倾向高于债权人

结论:

支出减少

可预期的通货紧缩的影响

预期的通货紧缩抑制了投入需求

名义利率下降,但实际利率上升,支出减少

=============================================================

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假设、IS曲线和LM曲线的推导

(对比:

封闭经济中的IS-LM模型)

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制度下三类政策的影响

从价格变化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大型开放经济的短期模型(假设:

浮动汇率)

☆☆比较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IS-LM-CM模型的联系!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假设:

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经济(本国利率=世界利率)

(2)IS曲线的推导

(其中e是名义汇率,采用间接标价法)

关键假设:

价格水平是固定的,因此名义汇率影响NX

收入水平是名义利率的减函数

(3)LM曲线的推导

关键:

仅有一个Y与r*对应,名义汇率不影响货币市场均衡,因此LM是一条垂直的曲线

(4)对比:

封闭经济中IS-LM模型

研究的一组变量不同:

IS-LM模型:

Y和r的关系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Y和e的关系

LM曲线的形状不同:

LM向右上方倾斜

LM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制度下三类政策的影响(分析过程对比IS-LM-CM模型的分析)

(1)浮动汇率制度

财政政策(财政扩张)

曲线移动:

IS曲线右移

结果:

本币升值,财政支出完全挤出净出口;

总需求不变,

关键:

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扩张无效

货币政策(货币扩张)

曲线移动:

LM曲线右移

结果:

本币贬值,刺激净出口增加;

总需求扩张

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扩张有效

贸易政策(配额或关税以减少对进口的需求)

IS曲线右移

本币升值,出口减少完全抵消了进口的减少;

净出口和总需求都不变

贸易政策并不能影响一国的净出口水平

(2)固定汇率制度

IS曲线右移,LM曲线内生性的右移(央行货币供给增加)

汇率不变,从而净出口不变;

总需求扩张;

央行外汇储备增加

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扩张有效,不会挤出净出口

LM曲线右移;

而后又内生性的左移(央行重新购入本币)

总需求不变;

央行损失外汇储备

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扩张无效

→通货贬值

机制:

类似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扩张货币政策

曲线移动:

LM曲线右移(央行货币供给增加以维持通货的贬值)

本币贬值,刺激进出口增加;

总需求扩张,央行外汇储备增加

央行通过通货贬值获得了公众手中的外汇储备;

类似于“征税”

贸易政策(配额或关税以减少对进口的需求)

曲线移动:

结果:

进口减少,从而净出口增加;

关键:

汇率不会挤出出口,从而使得贸易政策对总需求扩张有效

(3)小结

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能影响总需求;

财政政策的扩张性影响会被本币升值的效果所抵消

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水平;

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央行丧失货币独立性,因此货币政策无效

贸易政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可用于改善贸易状况;

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会被本币升值所抵消

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币的主动贬值相当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扩张;

会使得央行变得相对富裕,公众由于丧失外汇储备变得相对贫困

◆利率差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影响

国内利率与世界利率偏离的原因:

国家风险/预期的汇率变动

风险贴水的引入

(预期汇率贬值将使得利率升高)

改进的IS/LM曲线:

汇率预期的自我实现机制

IS曲线左移/LM曲线右移

利率升高,本币贬值,总需求增加

实证结果:

收入增加实际上并没有发生(LM曲线实际上并不会右移)

三个可能的原因:

央行减少货币供给/价格水平上升/货币需求增加

◆从价格变化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对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