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题库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4243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主机题库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机题库要点.docx

《主机题库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机题库要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主机题库要点.docx

主机题库要点

第一章(117)2节24,3节93

二节

1,混合加热循环的理论热效率(D)。

A.随压缩比增大而减小,随初膨胀比增大而增大

B.随压力升高比和初膨胀比减小而减小,随绝热指数增大而增大

C.随压力升高比和初膨胀比增大而增大

D.随压缩比和压力升高比增大而增大,随初膨胀比减小而增大

2,现代船用超长行程高增压柴油机的实际工作循环发展趋势是(A)。

A.等压加热循环

B.等容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等温加热循环

3,在内燃机的三种理论循环中,当循环加热量与最高爆发压力限制条件相同情况下比较时,热效率最高的加热循环是(B)。

A.等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上述三种循环相同

4,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的理论循环是一种(D)。

A.等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继续膨胀混合加热循环

5,根据柴油机理论循环的分析,提高循环热效率应包括提高(B)。

A.压缩比和初膨胀比

B.压力升高比和压缩比

C.最高爆发压力与压缩比

D.压缩始点的温度与压力

6,在内燃机理论循环分析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C)。

A.吸热过程可有等容、等压和混合加热等三种形式

B.工质放热过程均在等容方式下进行

C.缸内工质是空气

D.其热效率与压缩比、压力升高比、初膨胀比有关

7,(C)不属于内燃机理论循环的加热循环。

A.等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等温加热循环

D.混合加热循环

8,关于提高柴油机理想循环热效率ηth的论述,下述哪项是错误的(D)。

A.增加压缩比ε可提高ηth

B.增大压力升高比λ可提高ηth

C.增大绝热指数κ可提高ηth

D.增大初期膨胀比ρ可提高ηth

9,空气喷射式柴油机的理论循环基本属于(A)。

A.等压加热循环

B.等容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奥托加热循环

10,柴油机理论循环的热效率ηth通常随下列参数而变化(D)。

Ⅰ.压缩比εⅡ.曲柄连杆比ηthⅢ.绝热指数κⅣ.行程缸径比S/DⅤ.压力升高比λⅥ.初期膨胀比ρ

A.Ⅰ+Ⅲ+Ⅳ+Ⅴ

B.Ⅰ+Ⅱ+Ⅳ+Ⅴ

C.Ⅱ+Ⅳ+Ⅴ+Ⅵ

D.Ⅰ+Ⅲ+Ⅴ+Ⅵ

11,现代柴油机的理论循环基本是一个(C)。

A.等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奥托循环

12,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

Ⅰ.现代高增压柴油机理论工作循环发展趋势为等压加热循环Ⅱ.现代高增压柴油机理论工作循环发展趋势为混合加热循环Ⅲ.若循环加热量Q1与压缩比ε相同,则等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Ⅳ.若循环加热量Q1与压缩比ε相同,则等压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

A.Ⅰ+Ⅲ

B.Ⅱ+Ⅳ

C.Ⅰ+Ⅳ

D.Ⅱ+Ⅲ

13,柴油机实际工作循环中工质的高温分解的程度(C)。

A.仅与压力有关

B.仅与温度有关

C.与压力和温度都有关

D.与压力和温度都无关

14,对内燃机理论循环所作的简化假定中,哪一项是错误的(C)。

A.工质为理想气体

B.在整个循环中,工质数量保持不变

C.压缩与膨胀过程均为放热过程

D.用假定的定容或定压加热来代替实际的燃烧过程

15,在柴油机实际循环的各项损失中不可避免或不可控制的且影响较大的一项损失是(C)。

A.工质不同的影响

B.传热损失

C.换气损失

D.燃烧损失

16,柴油机的实际循环中,在燃烧期间缸内工质的分解将使燃烧温度的变化(B)。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无规律

17,柴油机缸内燃烧的物质是(D)。

A.空气

B.燃油

C.氧气

D.可燃混合气

18,柴油机实际循环的压缩过程是(C)。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多变过程,压缩初期气体吸热,压缩后期气体向外散热

D.多变过程,压缩初期气体向外散热,压缩后期气体吸热

19,柴油机实际工作循环的压缩终点压力与理想循环绝热压缩终点压力在数值上(C)。

A.两者相等

B.前者较大

C.后者较大

D.随机型而变

20,柴油机实际工作循环的膨胀过程基本是(C)。

A.绝热过程

B.散热过程

C.多变过程,膨胀初期工质吸热,膨胀后期工质向外散热

D.多变过程,膨胀初期工质向外散热,膨胀后期工质吸热

21,柴油机实际循环的膨胀终点温度与绝热膨胀终点温度相比的变化是(C)。

A.相等

B.降低

C.升高

D.无规律

22,气缸内工质对活塞所做功比理想循环所做的功小,其原因之一是(B)。

A.循环中的压缩与膨胀过程是一个绝热过程

B.循环中的压缩与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

C.循环中的压缩与膨胀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D.循环中的压缩与膨胀过程是一个向外散热过程

23,柴油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相比,实际循环热效率较低是由于存在下述差异与损失所引起的(A)。

Ⅰ.工质不同Ⅱ.气缸壁的传热损失Ⅲ.燃烧损失Ⅳ.换气损失Ⅴ.机械损失Ⅵ.漏气损失

A.Ⅰ+Ⅱ+Ⅲ+Ⅳ+Ⅵ

B.Ⅰ+Ⅱ+Ⅳ+Ⅴ+Ⅵ

C.Ⅱ+Ⅲ+Ⅳ+Ⅴ+Ⅵ

D.Ⅰ+Ⅱ+Ⅲ+Ⅴ+Ⅵ

24,柴油机理论循环热效率ηth随下列因素而变化(B)。

Ⅰ.压力升高比λⅡ.初期膨胀比ρⅢ.压缩比εⅣ.绝热指数kV.充气系数ηvⅥ.过量空气系数α

A.Ⅱ+Ⅲ+Ⅳ+Ⅵ

B.Ⅰ+Ⅱ+Ⅲ+Ⅳ

C.Ⅱ+Ⅳ+Ⅴ+Ⅵ

D.Ⅰ+Ⅲ+Ⅴ+Ⅵ

三节

1,某柴油机的气缸直径为60cm,S/D=3,标定转速为100r/min,该机的活塞平均速度Vm是(A)。

A.6m/s

B.3m/s

C.4.5m/s

D.9m/s

2,柴油机的指示指标是以(C)。

A.曲轴所得有效功为基础的指标

B.螺旋桨吸收功为基础的指标

C.缸内燃气对活塞所做功为基础的指标

D.A+B

3,当柴油机空载运行时,其运行状态是(A)。

A.机械效率等于0

B.指示功率为0

C.有效功率均消耗在机械损失上,即Pe=Pm

D.B+C

4,柴油机机械效率的比较,一般规律是(D)。

A.高速机比低速机高

B.小型机比大型机高

C.非增压机比增压机高

D.全负荷时比低负荷时高

5,对于同一台四冲程非增压柴油机在空载运行时,它的ηm值为(D)。

A.ηm=0.85~0.9

B.ηm=0.78~0.85

C.ηm=1

D.ηm=0

6,柴油机经济性的评定参数是(B)。

A.指示热效率ηi

B.有效油耗率ge

C.机械效率ηm

D.相对效率ηg

7,评定柴油机经济性的指标是(D)。

A.指示油耗率gi

B.有效油耗率ge

C.有效热效率ηe

D.B或C

8,下列有关有效指标与指示指标的关系,错误的是(D)。

A.Pi=Pe/ηm

B.ηe=ηi·ηm

C.ηi=ηe/ηm

D.ge=gi·ηm

9,柴油机性能指标ge、gi、ηe和ηi之间存在如下关系(D)。

A.gi>ge,ηi>ηe

B.gi>ge,ηi<ηe

C.gi<ge,ηi<ηe

D.gi<ge,ηi>ηe

10,关于机械效率ηm的论述不正确的是(D)。

A.减少摩擦损失可提高机械效率ηm

B.适当提高油温、水温可提高ηm

C.当n一定时,喷油量增加,ηm也提高

D.当喷油量一定时,提高转速可提高ηm

11,在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A)。

A.机械效率增大,指示功率亦增大

B.在低负荷运转时机械效率降低

C.增大喷油量,平均有效压力相应增大

D.在相同条件下,增压柴油机的平均指示压力较非增压机高

12,柴油机指示指标与有效指标的关系是(D)。

A.Ge=gi·ηm

B.Pi=Pe·ηm

C.ηe=ηi/ηm

D.Pi=Pe/ηm

13,柴油机的泵气损失仅发生在下列柴油机(B)。

A.增压四冲程柴油机

B.非增压四冲程柴油机

C.增压二冲程机

D.非增压二冲程机

14,在对柴油机经济性分析中主要使用下列性能指标(A)。

Ⅰ.有效功率Ⅱ.有效热效率Ⅲ.有效油耗率Ⅳ.机械效率Ⅴ.指示热效率Ⅵ.指示油耗率

A.Ⅱ+Ⅲ

B.Ⅰ+Ⅳ

C.Ⅴ+Ⅵ

D.Ⅰ+Ⅱ+Ⅵ

15,在对柴油机经济性分析中,与此有关的性能指标是(D)。

Ⅰ.有效功率Ⅱ.有效热效率Ⅲ.有效油耗率Ⅳ.机械效率Ⅴ.指示热效率Ⅵ.指示油耗率

A.Ⅱ+Ⅲ+Ⅳ+Ⅵ

B.Ⅰ+Ⅱ+Ⅳ+Ⅴ+Ⅵ

C.Ⅱ+Ⅳ+Ⅴ+Ⅵ

D.Ⅱ+Ⅲ+Ⅳ+Ⅴ+Ⅵ

16,使用扭力计方法测柴油机有效功率需测得的参数是(B)。

A.平均指示压力、转速、机械效率

B.转矩、转速

C.平均指示压力、有效效率

D.平均有效压力、转速

17,平均有效压力pe的大小主要取决于(B)。

A.转速的高低

B.机械损失的大小

C.燃烧的早晚

D.气缸直径

18,平均有效压力pe的大小主要取决于(C)。

A.转速高低

B.气缸直径

C.负荷大小

D.燃烧的早晚

19,提高平均有效压力pe错误的方法是(C)。

A.增压

B.增大喷油量

C.增大过量空气系数

D.提高机械效率

20,提高平均指示有效压力pe的正确方法是(A)。

A.提高机械效率

B.增加柴油机转速

C.增大过量空气系数

D.增加气缸直径

21,按我国有关规定,柴油机的有效功率是指(B)。

A.燃气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所做功

B.柴油机对外输出功率

C.燃气在单位时间内对单位活塞面积所做功

D.螺旋桨所吸收的功率

22,柴油机的摩擦损失主要发生在(D)。

A.轴承

B.气阀

C.活塞裙与缸套

D.活塞环与缸套

23,当船舶废气涡轮增压主柴油机的转速升高时,其机械效率ηm的变化是(A)。

A.增大

B.下降

C.不变

D.无规律

24,在多缸柴油机中衡量各缸负荷均匀性的唯一可靠参数是(A)。

A.平均指示压力

B.指示功率

C.平均有效压力

D.有效功率

25,平均指示压力Pi是指(C)。

A.气缸中实际存在的一个压力

B.气缸中燃烧的一个压力

C.气缸中假定的一个不变的平均压力

D.气缸中压缩终点的一个压力

26,气缸的平均指示压力表示(B)。

A.作用在活塞上的一个恒定压力

B.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指示功

C.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指示功

D.气缸内的平均压力

27,关于平均指示压力Pi的不正确说法是(A)。

A.它是柴油机每一工作循环中作用在活塞上的不变压力

B.它的大小与气缸容积无关

C.增压机的Pi比非增压机的大

D.Pi值最大的柴油机是四冲程增压柴油机

28,直接表示气缸中工质在一个循环中做功能力的是(C)。

A.压缩压力

B.最高爆发压力

C.平均指示压力

D.平均有效压力

29,平均指示压力Pi的大小主要取决于(B)。

A.转速的高低

B.负荷的大小

C.燃烧的早晚

D.燃烧压力的高低

30,平均指示压力Pi的大小取决于(C)。

A.转速高低

B.气缸直径

C.负荷大小

D.A+B

31,提高平均指示压力Pi的主要方法是(B)。

A.提高进气压力

B.增大喷油量

C.增大过量空气系数

D.增加气缸直径

32,提高平均指示压力Pi的主要方法是(A)。

A.提高进气压力

B.增加柴油机转速

C.增大过量空气系数

D.增加气缸直径

33,柴油机平均指示压力的大小与下述哪个因素无关(B)。

A.换气质量

B.气缸容积

C.燃烧质量

D.柴油机负荷

34,发电柴油机,当负荷增加,对其机械效率ηm的变化规律是(A)。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随机

35,平均有效压力Pe的数值取决于(D)。

A.机械损失的大小

B.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

C.转速的大小

D.A+B

36,柴油机的有效热效率高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转换成(B)的机械功的比例高。

A.活塞

B.曲轴

C.缸盖

D.缸套

37,表示柴油机气缸内工作循环动力性的指标是(A)。

A.平均指示压力

B.指示功率

C.平均有效压力

D.有效功率

38,表示柴油机做功能力的性能指标是(C)。

A.平均指示压力

B.指示功率

C.平均有效压力

D.有效功率

39,关于平均有效压力Pe的不正确说法是(D)。

A.它是一个工作循环每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有效功

B.它的大小与工作循环的完善性有关

C.机械效率越高,Pe越大

D.它与增压度无关

40,柴油机的摩擦损失主要发生在(C)。

A.轴承

B.气阀

C.活塞与缸套

D.喷油泵

41,按我国有关规定,柴油机的指示功率指(A)。

A.燃气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所做的功(千瓦)

B.燃气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所做的功(马力)

C.柴油机对外输出功率(千瓦)

D.螺旋桨所吸收的功率(千瓦)

42,柴油机的有效功率指(C)。

A.气缸中燃气单位时间内对曲轴所做功(千瓦)

B.螺旋桨吸收的功率(千瓦)

C.柴油机飞轮端输出的功率(千瓦)

D.船舶航行所需功率(千瓦)

43,在现代柴油机中,平均有效压力最高的柴油机是(C)。

A.增压二冲程机

B.非增压二冲程机

C.增压四冲程机

D.非增压四冲程机

44,下列关于机械效率ηm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

A.ηm越高,有效功率越高

B.若转速不变,ηm随负荷的增加而下降

C.适当提高油温与冷却水温可提高ηm

D.增压机的ηm高于非增压机的ηm

45,下列影响机械效率的诸因素中,不正确的是(D)。

A.若负荷不变,转速升高时,ηm下降

B.若转速不变,负荷增加时,ηm增高

C.随滑油黏度降低而增高

D.随气缸冷却水温降低而增高

46,在当代柴油机中,平均指示压力Pi最高的是(A)。

A.增压四冲程机

B.非增压四冲程机

C.增压二冲程机

D.非增压二冲程机

47,在近代船用柴油机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技术成就是(C)。

A.大缸径,焊接结构

B.超长行程,低油耗

C.废气涡轮增压,低油耗

D.使用劣质油,低速化

48,当代新型船用低速柴油机在结构上的特点大致是(B)。

A.大缸径,少缸数

B.钻孔冷却,超长行程

C.小缸径,多缸数

D.大缸径,低转速

49,关于行程缸径比S/D应该是(A)。

A.二冲程低速机为S/D比四冲程机大

B.二冲程低速机的S/D比四冲程机小

C.从历史发展看,四冲程机的S/D增加很快

D.从历史发展看二冲程机的S/D没有明显变化

50,现代船用低速柴油机的发展特点有(D)。

Ⅰ.增大行程缸径比S/DⅡ.提高转速,增大功率Ⅲ.减小行程缸径比S/DⅣ.燃烧室采用钻孔冷却Ⅴ.增大缸径,提高功率Ⅵ.广泛采用等压增压

A.Ⅱ+Ⅲ+Ⅵ

B.Ⅰ+Ⅳ+Ⅴ

C.Ⅱ+Ⅴ+Ⅵ

D.Ⅰ+Ⅳ+Ⅵ

51,柴油机提高行程缸径比S/D后,对柴油机的影响有(D)。

Ⅰ.宽度、高度增加Ⅱ.对混合气形成有利Ⅲ.机械负荷减小Ⅳ.有利于弯流扫气Ⅴ.对曲轴刚度要求高Ⅵ.轴系纵振与扭振加重

A.Ⅱ+Ⅲ+Ⅳ+Ⅴ+Ⅵ

B.Ⅰ+Ⅱ+Ⅲ+Ⅳ+Ⅴ

C.Ⅰ+Ⅱ+Ⅳ+Ⅴ+Ⅵ

D.Ⅰ+Ⅱ+Ⅲ+Ⅴ+Ⅵ

52,超长行程柴油机的优点有(B)。

Ⅰ.提高螺旋桨效率Ⅱ.提高机械效率Ⅲ.提高柴油机转速Ⅳ.增加燃气的膨胀功Ⅴ.降低活塞平均速度Ⅵ.改善燃烧质量

A.Ⅲ+Ⅳ+Ⅵ

B.Ⅰ+Ⅳ+Ⅵ

C.Ⅱ+Ⅴ+Ⅵ

D.Ⅰ+Ⅲ+Ⅵ

53,为了减轻曲轴的重量,现代曲轴制造工艺中的一项重要成就是(C)。

A.红套曲轴

B.锻造曲轴

C.焊接曲轴

D.铸造曲轴

54,现代船用大型柴油机的结构特点有(A)。

Ⅰ.采用液压式气阀传动机构Ⅱ.采用厚壁轴承Ⅲ.燃烧室部件采用钻孔冷却结构Ⅳ.采用独立的气缸润滑系统Ⅴ.曲轴上增设轴向减振器Ⅵ.焊接曲轴

A.Ⅰ+Ⅲ+Ⅳ+Ⅴ+Ⅵ

B.Ⅰ+Ⅱ+Ⅲ+Ⅳ+Ⅴ

C.Ⅰ+Ⅱ+Ⅳ+Ⅴ+Ⅵ

D.Ⅰ+Ⅱ+Ⅲ+Ⅴ+Ⅵ

55,现代大型低速柴油机的结构特点是(B)。

Ⅰ.薄壁强背钻孔冷却式燃烧室Ⅱ.A型整体焊接式机架与刚性底座Ⅲ.全支撑十字头轴承下轴瓦与短连杆Ⅳ.旋转排气阀与液压气阀传动机构Ⅴ.整体式焊接曲轴与薄壁轴瓦Ⅵ.柔性支撑的薄壁缸套与双排气缸油注油孔

A.Ⅱ+Ⅲ+Ⅳ+Ⅵ

B.Ⅰ+Ⅲ+Ⅳ+Ⅴ

C.Ⅱ+Ⅳ+Ⅴ+Ⅵ

D.Ⅰ+Ⅲ+Ⅴ+Ⅵ

56,现代船用低速柴油机的发展特点有(D)。

Ⅰ.增大行程缸径比Ⅱ.增大缸径,提高功率Ⅲ.采用钻孔冷却Ⅳ.等压增压

A.Ⅰ+Ⅱ

B.Ⅰ+Ⅱ+Ⅲ

C.Ⅰ+Ⅱ+Ⅲ+Ⅳ

D.Ⅰ+Ⅲ+Ⅳ

57,柴油机每小时耗油量大可能是由于(D)而产生的。

A.该机功率大

B.该机经济性差

C.该机机械效率高

D.A+B

58,当代船用柴油机发展中的最显著特点是(D)。

A.增大输出功率

B.增大气缸直径

C.自动检测

D.提高经济性

59,柴油机最高爆发压力pc过高的主要原因是(C)。

Ⅰ.压缩比偏高Ⅱ.压缩比偏低Ⅲ.喷油提前角偏大Ⅳ.喷油提前角偏小Ⅴ.喷油量偏大Ⅵ.喷油量偏小

A.Ⅳ+Ⅴ+Ⅵ

B.Ⅲ+Ⅳ+Ⅴ

C.Ⅰ+Ⅲ+Ⅴ

D.Ⅱ+Ⅳ+Ⅵ

60,发展超长行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B)。

A.提高转速

B.燃气膨胀充分

C.提高增压压力

D.降低活塞平均速度

61,现代低速柴油机增加行程缸径比S/D的主要目的是为了(B)。

A.提高Vm增加膨胀功

B.降低转速,提高螺旋桨效率,增加膨胀功

C.提高柴油机功率

D.延长使用寿命

62,发展超长行程柴油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

A.提高螺旋桨的效率

B.降低活塞平均速度

C.提高气缸的进气量

D.以上全部

63,增加柴油机行程缸径比S/D的错误结论是(A)。

A.降低摩擦损失功

B.显著提高螺旋桨的效率

C.大幅度降低柴油机转速

D.增加燃气膨胀功

64,现代新型二冲程柴油机为降低活塞与缸套之间的摩擦功损失,采取的主要措施是(B)。

Ⅰ.减少活塞环数目Ⅱ.改善气缸润滑Ⅲ.增加气缸注油率Ⅳ.减少气缸与活塞之间的间隙

A.Ⅰ

B.Ⅰ+Ⅱ

C.Ⅰ+Ⅱ+Ⅲ+Ⅳ

D.Ⅰ+Ⅲ

65,为了提高船用柴油机的经济性,在增压系统上普遍采用(A)。

A.定压增压系统

B.脉冲增压系统

C.多脉冲增压系统

D.脉冲转换增压系统

66,现代船用低速柴油机为了提高经济性,近年来其压缩比的变化情况是(A)。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定

67,采用VIT机构可以降低燃油消耗率的主要原因是(C)。

A.提高标定工况下的pz

B.保持pz值不变

C.提高部分负荷下的pz

D.限制pz

68,改进喷射和燃烧技术有(D)。

Ⅰ.缩短喷油持续角Ⅱ.提高喷油压力Ⅲ.提高喷油率Ⅳ.采用分级喷射

A.Ⅰ+Ⅱ

B.Ⅰ+Ⅱ+Ⅲ

C.Ⅰ+Ⅲ+Ⅳ

D.Ⅰ+Ⅱ+Ⅲ+Ⅳ

69,柴油机向长行程发展的原因有(A)。

Ⅰ.燃气膨胀充分Ⅱ.对弯流扫气,改善扫气质量Ⅲ.降低转速,提高螺旋桨效率Ⅳ.提高增压压力

A.Ⅰ+Ⅲ

B.Ⅰ+Ⅲ+Ⅳ

C.Ⅰ+Ⅱ+Ⅲ+Ⅳ

D.Ⅰ+Ⅱ+Ⅲ

70,柴油机的最高爆发压力pz是指(C)过程中气缸内工质的最高压力。

A.进气

B.压缩

C.燃烧

D.膨胀

71,现代柴油机提高经济性的主要措施有(C)。

Ⅰ.增大行程缸径比Ⅱ.增大喷油提前角Ⅲ.采用废气再循环技术Ⅳ.采用可变喷油定时机构Ⅴ.降低摩擦损失功

A.Ⅰ+Ⅱ+Ⅲ+Ⅳ+Ⅴ

B.Ⅰ+Ⅲ+Ⅳ+Ⅴ

C.Ⅰ+Ⅳ+Ⅴ

D.Ⅰ+Ⅱ+Ⅳ

72,柴油机的指示热效率高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转换成(A)的机械功的比例高。

A.活塞

B.曲轴

C.缸盖

D.缸套

73,柴油机运转中,检查活塞环漏气的最有效方法是(B)。

A.测最高爆发压力

B.测压缩压力

C.测排气温度

D.测缸套冷却水温度

74,在柴油机运转中测量气缸内压缩压力的主要用途是(D)。

A.判断气口堵塞

B.判断气阀正时

C.判断燃烧是否良好

D.判断气缸密封性

75,通过测定气缸的压缩压力主要用于判断(B)。

A.配气定时是否适当

B.活塞环密封性是否良好

C.压缩比是否正确

D.A+C

76,柴油机运转中测算绝对压缩压力与绝对扫气压力的比值,然后与试航报告标准值进行比较可判断(D)。

A.增压系统流道是否阻塞

B.增压器效率是否下降

C.扫气压力是否足够

D.气缸密封性是否良好

77,测量最高爆发压力常用于分析判断(D)。

A.缸内机械负荷

B.供油正时

C.缸内密封性

D.A和B

78,通过测量柴油机的最高爆发压力可分析(B)。

A.活塞环密封性是否良好

B.喷油正时是否正确

C.配气是否调整适当

D.缸套是否磨损

79,测量柴油机的最大爆发压力可以判断(D)。

A.活塞环漏气

B.气缸漏气

C.排气阀漏气

D.喷油提前角是否合适

80,柴油机强化系数越大,表示(B)。

Ⅰ.有效功率越大Ⅱ.有效功率越小Ⅲ.机械负荷越大Ⅳ.机械负荷越小Ⅴ.热负荷越大Ⅵ.热负荷越小

A.Ⅱ+Ⅲ+Ⅵ

B.Ⅰ+Ⅲ+Ⅴ

C.Ⅱ+Ⅳ+Ⅵ

D.Ⅲ+Ⅴ+Ⅵ

81,若活塞行程S=1,柴油机转速n=90r/min,则其相应的活塞平均速度Vm为(A)。

A.3m/s

B.4m/s

C.1.5m/s

D.6m/s

82,柴油机排气温度过高的原因可能是(A)。

Ⅰ.负荷过大Ⅱ.喷油提前角过大Ⅲ.喷油泵柱塞漏油Ⅳ.扫气压力低Ⅴ.喷油器漏Ⅵ.喷油量过小

A.Ⅰ+Ⅳ+Ⅴ

B.Ⅱ+Ⅲ+Ⅵ

C.Ⅰ+Ⅳ+Ⅵ

D.Ⅰ+Ⅱ+Ⅵ

83,一般增压柴油机的最高爆发压力pz数值范围是(D)MPa。

A.1~3

B.3~5

C.5~8

D.7~17

84,最高爆发压力直接反映柴油机的(C)。

A.经济性

B.动力性

C.机械负荷

D.热负荷

85,柴油机的排气温度tr是指(D)。

A.柴油机膨胀过程终点的缸内温度

B.非增压柴油机排气管内废气的平均温度

C.增压柴油机气缸盖排气道出口处废气的平均温度

D.B+C

86,通常船用柴油机的排气温度的最高值应控制在(A)。

A.<550℃

B.600~700℃

C.800~900℃

D.>1000℃

87,排气温度是船舶轮机人员判断(D)高低所使用的方法。

A.经济性

B.动力性

C.机械负荷

D.热负荷

88,高速柴油机的行程缸径比S/D的数值范围一般在(A)。

A.0.9~1.2

B.1.0~1.7

C.1.7~2.0

D.1.9~4.2

89,柴油机的活塞平均速度Vm和行程S、转速n之间的关系应符合(D)。

A.Vm=30×n×S

B.Vm×S=30×n

C.Vm×n=30×S

D.Vm×30=n×S

90,柴油机强化系数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