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4446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78 大小:9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8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8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8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8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8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8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8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8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8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8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8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8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8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8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8页
亲,该文档总共1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1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章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2、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努力加强自我心理的完善,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1、工程硕士(单考生除外)、资产评估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半年。

该类研究生不得申请提前毕业,在校最长学习时间为3年。

2、以单独考试方式考取的工程硕士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1年。

该类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半年毕业,在校最长学习时间为4年。

3、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半,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1年半。

该类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1年毕业,在校最长学习时间为4年。

三、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注重培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工程硕士、资产评估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即由1名校内导师和1名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课程体系设置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课程教学要有特色,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全日制工程硕士、全日制工程管理硕士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选修课(补修课)和实践环节等方面,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总学分数不少于25学分,课程体系的设置如下:

(1)学位课

学位课学分数不少于17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

①公共必修课(3门,9~10学分):

即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6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3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必修,2学分,36学时),以及“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从中选修1门,2学分,36学时)。

②公共基础理论课(指数学、力学类和化学类等):

必修1门,2~3学分。

③专业必修课:

学分不少于6学分

(2)选修课及补修课

选修课:

学分不少于8学分。

补修课:

凡是跨工程领域招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需增选至少1门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作为补修课,补修课不计学分。

(3)实践环节

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专业实践环节的考核采用学分制,该环节累计工作量按16周(半年)计算,总学时数不得少于160学时,专业实践总学分为8学分。

2、全日制资产评估硕士

课程体系分为学位课、选修课(补修课)和实践环节等方面,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总学分数不少于32学分,课程体系的设置如下:

(1)学位课

学位课学分数不少于20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

①公共必修课(3门,9~10学分):

即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6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3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必修,2学分,36学时),以及“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从中选修1门,2学分,36学时)。

②公共基础理论课:

必修1门数学,2学分。

③专业必修课:

学分不得少于9学分。

(2)选修课及补修课

选修课:

学分不得少于12学分。

补修课:

凡是跨专业招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需增选至少1门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作为补修课,补修课不计学分。

(3)实践环节

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专业实践环节的考核采用学分制,该环节累计工作量按16周(半年)计算,总学时数不得少于120学时,专业实践总学分为6学分。

3、全日制会计硕士

课程体系分为学位课、选修课(补修课)和专业实践环节等方面,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总学分数不少于35学分,课程体系的设置如下:

(1)学位课

学位课学分数不少于23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

①公共必修课(3门,9~10学分):

即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6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3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必修,2学分,36学时),以及“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从中选修1门,2学分,36学时)。

②公共基础理论课:

必修1门数学,学分不少于2学分。

③专业必修课:

学分不得少于12学分。

(2)选修课及补修课

选修课:

学分不得少于12学分。

补修课:

凡是跨专业招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需增选至少1门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作为补修课,补修课不计学分。

(3)实践环节

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专业实践环节的考核采用学分制,该环节累计工作量按16周(半年)计算,总学时数不得少于120学时,专业实践总学分为6学分。

4、全日制翻译硕士

课程体系分为学位课、选修课(补修课)和专业实践环节等3方面。

总学分不少于39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总学分数不少于33学分。

课程体系的设置如下:

(1)学位课

学位课学分数不少于21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

①公共必修课(3门,6~7学分):

即中国语言文化(必修,3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3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必修,2学分,36学时),以及“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从中选修1门,2学分,36学时)。

②专业必修课:

学分不得少于15学分。

(2)选修课及补修课

选修课:

学分不得少于12学分。

补修课:

凡是跨专业招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需增选至少1门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作为补修课,补修课不计学分。

(3)实践环节

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专业实践环节的考核采用学分制,该环节累计工作量按16周(半年)计算,总学时数不得少于120学时,专业实践总学分为6学分。

5、全日制艺术硕士

课程体系分为学位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等3方面。

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总学分数不少于24学分。

课程体系的设置如下:

(1)学位课

学位课学分数不少于18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

①公共必修课(3门,9~10学分),即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6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3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必修,2学分,36学时),以及“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从中选修1门,2学分,36学时)。

②专业必修课:

学分不得少于9学分。

(2)选修课及补修课

选修课:

学分不得少于6学分。

补修课:

凡是跨专业招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需增选至少1门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作为补修课,补修课不计学分。

(3)专业实践环节

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专业实践环节的考核采用学分制,该环节累计工作量按16周(半年)计算,总学时数不得少于160学时,专业实践总学分为8学分。

6、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

课程体系分为学位课、选修课(补修课)和实践环节等方面。

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总学分数不少于38学分。

课程体系的设置如下:

(1)核心课

核心课学分数不少于30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方向必修课。

①公共必修课(3门,9~10学分),即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6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3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必修,2学分,36学时),以及“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从中选修1门,2学分,36学时)。

②专业必修课:

学分不少于21学分。

(2)选修课及补修课

选修课:

学分不得少于8学分,

补修课:

凡是跨专业招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需增选至少1门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作为补修课,补修课不计学分。

(3)实践环节

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专业实践环节的考核采用学分制,该环节累计工作量按16周(半年)计算,总学时数不得少于80学时,专业实践总学分为4学分。

7、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

课程体系分为学位课、选修课(补修课)等方面。

其中课程学习总学分数不少于45学分。

课程体系的设置如下:

(1)核心课

核心课学分数不少于30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

①公共必修课(3门,10学分),即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6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必修,2学分,36学时)及“自然辩证法概论”(必修,2学分,36学时)。

②专业必修课:

学分不少于20学分。

(2)选修课

选修课:

学分不少于15学分。

(3)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了加强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训练,每位学生至少要完成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报告,不计学分。

五、学位论文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可采用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五种不同形式学位论文模式。

其中产品研发、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3种形式学位论文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5万字;工程设计学位论文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调研报告学位论文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

2、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以评估实务研究为主要内容,论文形式可以是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研究报告、专项研究或调查等。

3、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运用会计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和实用价值。

论文形式上可以是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等。

4、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工程管理实际,运用工程管理及相关工程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可以是工程管理项目设计、专题研究或案例研究报告。

5、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项目:

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研究报告;

实验报告:

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研究论文:

撰写翻译研究论文。

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5万字。

6、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必须紧密结合当代公共管理的实践。

论文的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

论文应充分体现学生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公共管理的能力与技巧。

7、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工商管理实际,运用相关经济、管理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可以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撰写,提倡问题导向型研究和案例研究。

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

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学位论文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有关规定组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可获得专业学位硕士。

六、本培养方案自2012年9月起开始实施。

 

第二章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授予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的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

§1矿业工程(085218资源)

一、工程领域方向及简介

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

矿业工程学科是研究矿产资源安全、高效、高资源回收率、与环境协调开采及有效利用的学科,内容涉及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矿产资源开发与规划、资源经济与管理、企业经营与管理、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矿山常见灾害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及矿山环境保护等。

主要研究领域如下。

1、现代采矿技术

主要研究矿产资源地下及露天开采的高产高效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

研究提高资源采出率、减少开采损害和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如煤与伴生资源共采、特殊采煤、充填开采新技术、矿山无废开采技术等)。

研究自动化开采技术、深部开采理论与技术。

2.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

研究采场和巷道围岩矿山压力显现及变形破坏规律、工作面采场上覆岩层移动规律、采场与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支架优化设计理论与技术、采动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顶板灾害及防治技术。

研究矿山深部开采矿山压力规律、冲击地压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的机理和规律,及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技术;研究塌陷区治理技术。

3.矿山系统工程

研究矿产资源开发系统优化、区域开发规划、矿业经济、资源环境及经济系统、矿业循环经济、矿业开发政策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以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矿山生产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生产工艺过程及管理中的优化问题。

4.矿物材料及矿山环境工程

研究矿山及工业固体废料(如矸石、尾矿、粉煤灰等)的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矿山环境治理及生态环境重建技术;研究尾砂固结排放技术与理论;研究矿山开采及环境治理需要的特种材料。

5.数字矿山及计算机应用

研究数字矿山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研究各种矿业开发计算机优化应用模型与集成技术,如矿床建模、系统优化、信息管理、计算机仿真、生产计划优化及调度、决策支持、生产监测与监控、安全管理、专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和软件。

 

二、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学院

备注

 

 

公共

必修课

S08001G

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

120

6

1、2

文法学院

必修,8学分

SZW

专业外语

0

3

S09002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思政学院

S09001G

自然辩证法概论

36

2

1

思政学院

必修1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思政学院

基础

理论课

S07004G

数理统计

60

3

2

理学院

必修

专业课

S01101Z

高等采矿学

60

3

2

资源学院

不少于6学分

ZS01103Z

矿山系统工程

32

2

2

资源学院

ZS01107Z

充填采矿技术

32

2

2

资源学院

ZS01102Z

矿山压力分析

32

2

1

资源学院

S01120Z

矿山工程力学基础

32

2

2

资源学院

 

专业

方向

选修课

ZS01113Z

矿业技术经济学

32

2

1

资源学院

不少于8学分

ZS01108Z

采矿工艺学及应用

32

2

2

资源学院

ZS01111Z

特殊采煤技术

32

2

2

资源学院

ZS01109Z

巷道矿压分析与实践

32

2

2

资源学院

ZS01112Z

采场生产保障系统工程

32

2

2

资源学院

ZS01106Z

采矿工程数值分析及应用

32

2

1

资源学院

ZS01118Z

矿山废料胶结充填技术

32

2

2

资源学院

S01114Z

矿山压力实测与模拟技术

32

2

2

资源学院

ZS01117Z

数学软件在矿业中的应用

32

2

2

资源学院

S011165Z

矿业经济学

32

2

1

资源学院

补修课

煤矿开采学

32

0

1

资源学院

跨专业招收的专业学位硕士补修一门

其他环节

专业实践与实践考核报告

160

8

3

必备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3

备注: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满的总学分数不少于3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总学

分不少于25学分,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7学分,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8学分;专业实践总学分为8学分。

 

§2安全工程(085224)

一、工程领域方向及简介

1.安全工程

应用基础自然科学、安全科学、系统科学、工程科学等基础理论,研究广泛领域内事故发生、发展规律,开发解决职业安全与健康相关问题的技术、工程方法及工程装备等。

研究范围涉及职业安全、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等。

2.安全管理

应用安全科学、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等基础理论,研究企业生产中事故发生、发展规律及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方法,开发安全管理方法、方案、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管理软件。

3.矿山安全工程

应用流体力学、工程热物理、爆炸力学、采矿工程、岩石力学等基础理论,研究矿山领域矿井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粉尘等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开发矿山领域灾害防治、救援与事故调查技术、工程方法和装备。

4.应急管理与工程

应用流体力学、通风工程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网络理论等基础理论,研究矿井大气、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等环境参数动态变化规律,矿井正常及灾变时期风流流动规律、通风方式和方法,开发矿井通风及空调工程技术、装备。

5.通风与消防工程

应用工程热物理、燃烧学、流体力学、消防工程学等基础理论,研究地下铁道、工业与民用建筑通风、消防技术、性能化设计和防灭火材料及装备,重点研究火源燃烧特性、风流流动状态和规律、稳态及非稳态风流流动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和控制技术、性能化设计。

二、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学院

备注

 

 

公共

必修课

S08001G

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

120

6

1、2

文法学院

必修,8学分

SZW

专业外语

0

3

S09002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思政学院

S09001G

自然辩证法概论

36

2

1

思政学院

必修1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思政学院

基础

理论课

S07001G

数理方程

60

3

1

理学院

必修1门,2~3学分。

S07002G

线性代数与矩阵论

60

3

1

理学院

S07004G

数理统计

60

3

2

理学院

S07005G

计算方法

40

2

2

理学院

S07006G

模糊数学

60

3

2

理学院

专业课

ZS01901Z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应用

32

2

2

资源学院

不少于6学分

ZS01902Z

应急救援技术与应用

32

2

1

资源学院

ZS01903Z

安全工程数值计算方法与应用

32

2

1

资源学院

ZS01904Z

矿井通风与火灾防治技术及应用

32

2

1

资源学院

ZS01005Z

瓦斯防治技术与应用

32

2

2

资源学院

 

 

专业

方向

选修课

S01006Z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48

3

2

资源学院

不少于8学分

S01007Z

瓦斯地质学原理

32

2

2

资源学院

S01008Z

安全工程微机应用

32

2

1

资源学院

S01009Z

安全评价理论与应用

32

2

2

资源学院

ZS01910Z

安全工程数据分析与应用

32

2

2

资源学院

S01012Z

安全工程计算流体动力学及应用

32

2

2

资源学院

ZS01911Z

煤岩动力灾害预防技术与应用

32

2

2

资源学院

ZS01913Z

粉尘与职业危害防治技术与应用

32

2

2

资源学院

S01014Z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

32

2

1

资源学院

S01015Z

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32

2

2

资源学院

补修课

采矿概论

32

0

2

资源学院

跨专业招收的专业学位硕士补修一门

安全科学与工程导论

32

0

2

资源学院

其他环节

专业实践与实践考核报告

160

8

3

必备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3

备注: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满的总学分数不少于3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总学分

不少于25学分,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7学分,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8学分;专业实践总学分为8学分。

 

§3测绘工程(085215)

一、工程领域方向及简介

1.数字测绘技术与应用

主要研究GPS、摄影测量与RS、GIS、全站仪等现代测绘新技术、新仪器的特点,研究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有关数据获取、整理、管理、处理、分析、制图等科学与技术问题。

为城市规划、资源环境、国土调查、海洋、矿山、交通等部门培养高级测绘工程技术人才。

2.3S集成与工程应用

研究GIS、RS和GPS的系统集成技术,包括多源、多时相、多尺度空间数据整合、数据自动更新、误差分析、空间数据仓库等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研究3S集成技术在城市、资源环境、国土、海洋、矿山、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3.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

研究GPS、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在控制网改造、大地变形监测、快速定位、自由导航领域的应用,研究导航定位、局域与广域差分、数据处理与平差技术以及误差来源与降低导航定位误差的技术措施,为测绘、勘查、资源环境等部门培养高级工程人才。

4.矿区环境修复与土地复垦

研究矿区环境破坏产生的原因、类型、演变规律和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研究破坏土地资源的管理、复垦与再生利用以及矿区生态重建的宏观管理与项目管理技术、规划设计技术、生物复垦技术及其相关工程应用,为保护土地资源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5.变形监测与沉陷工程

研究各类自然与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自然与人工构筑物的移动与变形的现代测量技术,包括地壳形变、地震形变、城市下沉、矿区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建筑基坑变形等;研究相应的数据处理、分析、制图与可视表达技术。

二、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学院

备注

 

 

公共

必修课

S08001G

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

120

6

1、2

文法学院

必修,8学分

SZW

专业外语

0

3

S09002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