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4676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9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docx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

部编七下期末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

(一)常见文言文考点:

考点一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考点二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考点三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考点四翻译、理解文言句子

考点五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考点六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七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考点八对比分析,拓展迁移

(二)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1.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说的“根据上下文”。

理解实词含义的方法:

(1)迁移法。

①课文迁移法。

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意义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阅读。

②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可以通过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2)推断法。

①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②对句判断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句现象很多,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此来判断。

2.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虚词意义和用法五推断法:

①语境推断法。

文言虚词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要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可结合文意进行。

②代入检验法。

文言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其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③句位分析法。

即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

如“其”字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在句中的动词后一般作代词。

④语法切入法。

如果某个虚词在两个语法结构一致的句子中所处位置相同,其用法一般也相同。

⑤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词就能迅速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方法。

(一)五借助:

(1)借助“曰”“云”“谓”断句,这些表示“说”的词语后往往要断开。

(2)借助名词断句。

名词作主语要在其前断开,作宾语要在其后断开。

(3)借助虚词断句。

一些虚词往往用于句首(如“夫”“至若”“盖”“若夫”等)或句尾(如“也”“乎”“耳”“焉”等)。

(4)借助句式断句。

如对偶句、排比句等。

(5)按文言句式特点断句。

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断句时要注意古代语言的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二)要注意以下规律:

①主谓之间要停顿;

②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③句首发语词之后或关联词之前要停顿,如句首有“夫、盖、且、维”等词,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④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

⑤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⑥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⑦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⑧“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⑨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现在是一个双音节词,要分开读,如“可∕以一战”。

上述只是朗读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要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5.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文言语句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

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抠。

第二步,踩点得分,洞悉关键。

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关键词要翻译准确;二是特殊句要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第三步,翻译时要注意增、删、调、留、换,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6.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思路;

其次,理解文章的主旨;

最后,提取信息,组织语言概括。

7.分析人物形象

(1)人物性格分析法。

把握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映人物的品格;

②分析正面描写,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③分析侧面描写,通过写他人或他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④从文章整体内容上感知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态度。

(2)人物形象表现概括法。

这类题就是考查人物的某个形象特点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①紧扣人物的形象特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段;②寻找与之相对应的事件,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归纳。

8.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文言文启示答题法。

①读原文,通过具体事件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

②作判断,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应该如何改正或抵制。

(2)文言文作者情感、观点态度归纳“四借助”法。

①借助整体阅读。

从整体上解读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思想,力求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最想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读者阅读后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从而推知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②借助文体特征。

史传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寄托在人物形象上;咏物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寄托在所咏的事物上;说理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③借助关键信息。

文章的关键信息有:

标题、开头、结尾和注解;文眼、中心句、过渡句等。

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归纳分析出作者的情感与观点态度。

④借助知人论世。

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等是我们解读文言文要义的一把钥匙。

(3)文言文评价答题法。

①读懂作者的观点态度,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②联系实际,客观分析。

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观点态度作出客观的剖析、评价,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即不能随意地拔高或贬低作者的观点。

③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

9.对比分析,拓展迁移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找出各自的个性。

答题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①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中“人、事、物、情、理”。

②认真分析题目要求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比较,“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项的相互联系,寻找突破口。

③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1.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经典课外文言文(课内外对比)短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①取:

这里指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yūn)氲无所:

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

吉,善。

④兼彩:

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亭亭净植(________)

(2)陶后鲜有闻(________)

(3)而名之不可(________)

(4)莫能肖也(________)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A.逼迫B.迫近,接近C.狭窄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B.纯以情韵胜/自以为大有所益

C.花之富贵者也/何陋之有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对“善绘者以意取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擅长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来描绘兰花的形状。

C.擅长绘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横线上。

香味:

莲——________;兰——氲氲无所。

品位:

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__________________。

7.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________的品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父曰:

“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

”孙叔敖再拜曰:

“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

“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

“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

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

指都城。

③吊:

吊唁。

④受吏民之垢:

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⑤患处之:

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⑥意益下:

越发将自己看低。

8.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老父衣粗衣衣:

穿

B.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去:

离弃

C.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恶:

厌恶

D.愿闻余教余: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臣受吏民之垢不使学

B.有一老父衣粗衣传一乡秀才观之

C.位已高意益下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官益大而心益小自以为大有所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谨记之仲永之通悟

B.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C.孙叔敖为楚令尹并自为其名

D.足以治楚矣蒙辞以军中多务

1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B.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C.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D.文章的主旨是:

为官应该谦逊谨慎,廉洁自律,善于纳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

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

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

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高祖尝谓侍臣曰:

“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

每为吾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节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本州举进士

(2)致之幕府

(3)高祖尝谓侍臣曰

(4)必会人心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玄龄杖策谒于军门(连词,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

B.皆与之潜相申结(相伴,一起)

C.各尽其死力(人称代词,他们的)

D.千里之外(助词,可译为“的”)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15.高祖为什么说房玄龄“足堪委任”?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

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

君子必慎交游焉。

孔子曰:

“无友不如己者。

”颜、闵之徒⑧,何可世得!

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幕贤》)

①播越:

乱世。

②款狎:

指相互间关系亲密。

③渍:

染。

④操履:

操守德行。

艺能:

本领,技能。

⑤较:

通“皎”,明显。

⑥鲍鱼:

咸鱼,气味腥臭。

⑦肆:

店铺。

⑧之徒:

那样的人。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吾生于乱世   于:

____________

(2)较明易习者也习:

____________

(3)君子必慎交游焉焉:

____________

(4)无友不如己者友:

____________

1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

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2)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19.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五、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陋室铭》)

(二)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

“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 ①椟:

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

相见。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名:

出名,有名

B.斯是陋室  陋:

简陋

C.往来无白丁 白丁: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D.可以调素琴 素:

白色

21.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2.语段

(一)中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3.语段

(一)和语段

(二)的室主人有哪些共同特点?

请结合语段具体内容分析。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廉颇思赵

  赵师数困于秦。

赵王思复得①廉颇②,廉颇亦思复用于赵。

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③之。

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使者还报曰: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④矣。

”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复得:

再起用。

②廉颇:

赵国的大将。

③毁:

诽谤,说坏话。

④矢:

通“屎”。

24.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只划一处)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

2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赵师数困于秦

(2)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3)多与使者金

(4)使者还报曰

26.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顷之三遗矢矣B.被甲上马

C.使者还报曰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7.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廉颇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周敦颐为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簿②。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①分宁:

地名。

②主簿:

官名。

③委:

抛弃,扔下。

④手版:

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28.用“/”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标一处)

如此尚可仕乎

2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狱久不决 狱:

____________

(2)有囚法不当死 当:

____________

(3)将弃官去 去:

____________

(4)如此尚可仕乎 如此:

____________

3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

________________

(2)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

________________

31.周敦颐“将弃官去”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阅读古文,完成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春兰出阳羡山①,一名兴兰。

土人丛移者久而芬茂,枝植者不再岁。

盖气聚而根不伤,散而失其故,此易晓耳。

南郭有傅家,兰藏可十许年,花叶竞爽②。

里人赵氏尝窃其法亦颇验,云妙在若子③若弃间。

予用之辄败,知非九畹中人④也。

栽兰不成,书此一笑。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

(注释)①阳羡山:

山名。

②竞爽:

媲美,争胜。

③若子:

当作孩子一样照顾。

④九畹中人:

指会种兰花的人。

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__________)

(2)盖气聚而根不伤(__________)

3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画一处)。

里人赵氏尝窃其法亦颇验

34.下列每组两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名兴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无丝竹之乱耳/此易晓耳

C.孔子云/云妙在若子若弃间

D.无案牍之劳形/予用之辄败

35.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栽兰不成,书此一笑。

36.(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爱好。

刘禹锡居陋室,仍旧“调素琴”“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张大复在梅花草堂,闲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写文章。

九、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②掌见笑,曰: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

今乃掉④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________________

①杜处士:

姓杜的读书人。

②拊:

拍。

③搐:

收缩,此指“夹”。

④掉:

摆动。

3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好书画 好:

____________

(2)尤所爱 入:

____________

(3)今乃掉尾而斗 乃:

____________

(4)而一牧童见之 之:

____________

3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三处)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士笑而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迪。

(不超过40字)

十、文言文阅读

有盲子道涸溪。

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①,兢兢握固,自分②失手必堕深渊矣。

过者告曰:

“毋怖,第③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乃自哂④曰:

“嘻!

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⑤,执一隅以自矜严⑥者,视此省哉。

(注释)①楯:

栏杆上的横木。

②分:

料想。

③第:

只管。

④哂(shěn):

笑。

⑤沈空守寂:

指陷在空想中。

⑥矜严:

指矜持自负。

4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盲子道涸溪(______)

(2)何久自苦  (______)

(3)夫大道甚夷 (______)

(4)握楯长号  (______)

4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2)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43.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十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王勃字子安,六岁能属文。

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会府宴于滕王阁。

时帅府有婿,善为文章。

帅欲夸之宾客,乃宿构①滕王阁序,俟宾客合②而出之,为若即席而就者。

既会,帅果授笺诸客,诸客辞。

次至勃,勃辄受,帅既拂其意,怒其不让,乃使人伺其下笔。

初报曰: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帅曰:

“此亦老生常谈耳。

”次曰: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帅沉吟移晷③。

又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帅曰:

“斯不朽矣。

《太平广记·幼敏门》

【注释】①宿构:

预先构思、草拟。

②合:

到齐。

③移晷(guǐ):

好长时间。

4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A.会府帅宴于滕王阁

于:

介词,相当于“在”

B.俟宾合而出之

之:

音节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C.为若即席而就者

者:

代词,相当于“……的”。

D.乃使人伺其下笔

乃:

副词,意思是“于是,就”。

45.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会府帅宴于滕王阁

4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时帅府有婿,善为文章。

(2)怒其不让,乃使人伺其下笔。

47.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叙写的内容。

48.文章塑造了王勃怎样的形象,通过举例加以分析。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明帝说日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①。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②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

“何以致泣?

”,具以东渡意告之③。

因问明帝: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

“日远。

不闻仁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

“日近。

”元帝失色,曰: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答曰: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晋明帝”句:

晋元帝司马睿原为安东将军,镇守建康。

后来京都洛阳失守,怀帝逃到平阳,不久,长安也失守。

晋愍帝死后,司马睿才即帝位。

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洛下:

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

③具以东渡意告之:

把晋王朝东迁的原委具体地说给他听。

④居然:

显然。

4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具以东渡意告之(__________)

(2)元帝异之(__________)

50.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A.你觉得长安和太阳比一样远吗?

B.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

C.你觉得长安怎么会像太阳那样远呢?

D.你认为从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呢?

51.明帝虽只“数岁”却不同凡响,结合选文,明帝的聪明表现在元帝两次提问他能________,明帝的善解人意表现在元帝“潸然流涕”时他能________,结合注释可以悟出,明帝在群臣宴会上所说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意味深长,表达了________之情,再次印证了他的聪颖和善解人意。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5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