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4700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标要求]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诗经》与楚辞

1.诗的经典——《诗经》

(1)地位: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精粹。

(3)影响:

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楚辞的魅力

(1)“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在南方楚国产生的浪漫主义风格的新的诗歌体裁。

(2)《离骚》是屈原的风格浪漫充满幻想的政治抒情长诗。

(3)充满冲破传统,大胆怀疑精神的作品是《天问》。

(4)影响:

楚辞体又称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易混易错]《诗经》和楚辞的题材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

《诗经》是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

句式上《诗经》是四言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二、汉赋的风采

1.特点

(1)散文和韵文并用。

(2)气势恢弘,辞藻华美,反映了文人气度和时代精神,汉武帝时走向全盛。

2.代表:

西汉贾谊的《吊屈原赋》、《

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等。

东汉:

班固、张衡作品地位最高。

三、“李杜诗篇万口传”

1.地位: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2.杰出代表

(1)李白有“诗仙”的美誉,盛唐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作品透射出的浪漫情怀,反映了时代崇尚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风气。

(2)杜甫处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有“诗圣”的美誉,其诗歌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后人称其诗为“诗史”。

四、宋代词苑

1.特点:

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2.产生与发展:

唐朝时在民间产生,宋朝走向辉煌。

3.两宋时期著名词人

(1)北宋

①柳永:

以切身的感受,清浅的语言,白描的笔法,叙写都市的繁华和悲欢离合。

②苏轼:

打破诗与词的界限,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2)南宋

①李清照:

作品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②张元干、张孝祥:

豪气纵横,洋溢着悲壮激昂的爱国之情。

③辛弃疾:

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作品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

[知识点拨]北宋时积贫积弱和南宋时深重的民族危机,使宋词大多具有深厚的政治色彩,体现了词人关心时政的忧患意识。

五、元曲与市民社会

1.散曲

(1)兴起于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2)影响:

是诗体的一次解放,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元杂剧

(1)艺术特点:

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它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又称北曲或北杂剧。

(2)名家名剧:

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

(3)兴盛原因

①早期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

②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

[知识点拨]“元曲”实际是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的广义概念。

散曲是一种诗歌体裁,杂剧是一种戏曲形式。

散曲体裁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是诗体的一次解放;杂剧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六、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1.背景: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了新的景象,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

2.成就

(1)元末明初

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历史演义小说树立了楷模。

②施耐庵的《水浒传》为英雄传奇小说树立了楷模。

(2)明代

①《东周列国志》(冯梦龙)历史小说。

②《封神演义》神魔小说。

③《西游记》(吴承恩)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④“三言”(冯梦龙)“二拍”(凌濛初)明代短篇白话小说,生动、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

(3)清代

①讽刺小说: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②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③曹雪芹的《红楼梦》“说不尽”的奇书。

(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老残游记》。

[知识点拨]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

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

主题一 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与楚辞艺术特点的不同有哪些?

(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章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句末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具浪漫主义风格。

2.列举唐诗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

代表人物

作品风格

作表作

李白(诗仙)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杜甫(诗圣)

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炼

“三吏”“三别”

王维

富于诗情画意、意境幽深

《山居秋暝》《使至塞上》

孟浩然

意境是沉郁孤愁的

《宿建德江》

高适

豪迈悲壮

《燕歌行》

材料

(1)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

(2)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诗经》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案 ①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

②语言上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

③创作风格上是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

文学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学是对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又是以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为基础的。

欣赏特定时期的文学作品要注意透过其外在形式,揭示它反映的社会背景。

主题二 宋元时期的文学发展

1.影响宋元文学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因素

文化发展

政治

中央集权的加强

宋元时期,理学兴起,并逐渐成为官方哲学,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需要

知识分子的

社会地位

宋朝知识分子地位较高,促进了宋朝文化的全面繁荣;元朝知识分子地位较低,促进了元曲的形成与繁荣

国家的分裂和统一

宋朝国家分裂,两宋文学家多忧世之作,影响了两宋诗歌、词赋的创作风格

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词、话本、戏曲等文学艺术形式得到发展

科技

印刷术的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2.诗、词、曲三者有着怎样的关系?

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则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则可庄可谐,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材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

夜月青楼凤箫,春风翠髻金翘。

雨云浓,心肠俏,俊庞儿玉软香娇。

六幅湘裙一搦腰,间别来十分瘦了。

——关汉卿《沉醉东风》

元曲是如何形成的?

从上述作品中你能看出元曲有何特点?

答案 形成:

宋代,民间兴起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

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

特点:

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数字法归纳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一、二、三、七”

一个趋势:

逐渐平民化、通俗化。

两个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三种艺术形式:

书法、绘画、京剧。

七种文学形式: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主题三 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及形成原因

1.明清时期小说发展有何特点?

(1)明清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明清小说大多以抨击封建统治和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为思想主题,歌颂人民的反封建斗争精神。

(3)艺术上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特色。

2.明清小说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色?

(1)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达到了顶峰。

(2)在思想领域,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3)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在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4)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淡化。

(5)明清社会矛盾加深,一些文人写出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

体现出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叛逆特色。

材料 明清时期,通俗文学得到蓬勃发展,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风靡全国的四大名著。

长期以来,四大名著成为人们学习与消遣娱乐的主要文学作品,但有这样一种说法:

老不看“三国”,少不读“红楼”。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物质基础:

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2)社会基础: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对文化作品的要求进一步通俗化。

(3)内在因素:

小说在语言的使用、完整表述及故事性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小说在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以后,已日趋成熟。

(4)客观因素:

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迅速发展。

(5)主观因素:

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及其对社会生活的细致观察也是明清小说繁荣的重要原因。

图解法掌握古代文学的发展

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B.甲骨卜辞

C.《诗经》D.楚辞

答案 C

解析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哲学著作;甲骨卜辞主要是反映商朝时期占卜事宜;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地区的诗歌。

《诗经》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汇编,其中《风》主要是反映民间生活的诗歌。

2.某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

A.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B.其作品的风格是浪漫主义

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郭沫若赞诗仙“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答案 D

解析 “诗圣”指唐代大诗人杜甫,“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是对杜甫的赞扬。

3.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是(  )

A.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的感情

B.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C.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D.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答案 A

解析 注意结合李清照中年以后的社会背景和个人遭遇思考问题。

在南下、丧夫境遇艰难的情况下,李清照的词既体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关注,也抒发了关于家庭和个人命运的感叹。

4.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金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 A

解析 明清时期工商业经济发展,士人阶层逐渐壮大,反对传统礼教的小说逐渐增多,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就是一个反礼教的形象,其头上的“金箍儿”实际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纲常礼教秩序。

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答案 A

解析 根据经济决定文化的原理,主流文学表达形式受古代城市商业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影响,逐步走向通俗化和平民化。

6.阅读下列图画材料:

请回答:

(1)请归纳四幅图片所反映的两种诗歌风格,并说明两种风格各自的特点。

(2)图二、四中诗人作品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

为什么?

(3)图一、二和图三、四反映的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程如何?

答案 

(1)图一、四反映的是诗歌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图二、三反映的是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风格。

现实主义风格的特点是以现实社会为素材,深沉、悲壮、凝重;而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是夸张、想象力丰富、张扬个性等。

(2)忧国忧民的思想内容。

因为屈原、杜甫等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似,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他们都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3)图一、二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中的奠基时期。

图三、四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繁荣时期。

解析 第

(1)问,图一、四,图二、三分属两种类型。

(2)问,注意结合两个人物生活的时代分析。

第(3)问,图一、二是先秦时期,图三、四是唐朝。

基础巩固

1.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

“《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

”这可以看出(  )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展现的是《诗经》“不为尊”、“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故选B项。

A项错在“民主平等”,C项错在“浪漫主义”,D项错在“大一统”,皆排除。

2.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现了李白诗歌的风格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D.现代主义

答案 A

解析 所选诗句是大家熟知的历史材料。

本诗用夸张手法再现瀑布的雄伟、壮观,充分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故选A。

3.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 C

解析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宋朝晏殊词《蝶恋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出自唐朝李白《蜀道难》,“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楚辞。

4.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

下列诗词与下图所示风格最为接近的是(  )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答案 B

解析 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

A项是唐诗;B项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的代表作;C项是宋诗;D项是楚辞。

5.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 A

解析 “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主要说明元曲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反映了元曲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的特点。

6.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

A.孟浩然B.杜甫C.李白D.王维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引文“最强音”“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分析,体现了该诗人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因此应选C项。

能力提升

7.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一历史名人是(  )

A.苏东坡B.辛弃疾

C.李清照D.陆游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宋词代表人物。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说明是与苏东坡同一流派的,从第二句可以看出是南宋,由此判断是豪放派集大成者辛弃疾。

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腐朽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髙,思想禁锢加深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形成原因的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发展体现了文学形式多种多样,文学作品逐渐通俗化的趋势。

其余选项不符合史实。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屈原《离骚》

材料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请回答:

(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

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

(3)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样的不同的时代特征?

(4)从以上描述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 

(1)屈原:

楚辞;李白:

唐诗;辛弃疾:

宋词。

(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离骚》。

(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南宋君臣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4)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学习思考】

1.(P38)屈原所说的众芳,有什么象征意义?

提示 象征着和他一样有理想、有抱负、致力于社会的革新,能使国家振兴的人。

2.(P38)赋是一种时间延续相当久远的文体。

你读过哪一时期哪位作家的赋?

提示 开放型文体,根据个人情况作答。

如《子虚赋》、《上林赋》、《两都赋》、《洛神赋》、《窝窝赋》等等。

3.(P39)杜甫吟诗说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想一想其中的深意。

提示 李白一生不畏权贵、常被小人诬陷、前途多舛、道路坎坷。

作者的这两句话表达了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

4.(P40)查询上面三句引用词的出处,思考其中蕴涵的哲理。

提示 三句词分别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凤栖梧》、辛弃疾的《青玉案》。

人欲成就大事业,必然经过彷徨、执著、成功三部曲。

必须先有所思考确立方向,再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在不经意间取得成功。

前两者是成功的基础。

也就是,第一境界是指做学问要用心专一,耐得住寂寞,也有居高临下之意;第二境界是指做学问要坚毅执着、无怨无悔;第三境界是指只要付出心血,就会有成功的喜悦。

5.(P42)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元朝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内外交流频繁,社会经济发展,中西交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形成及其强烈的文化需求;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

【自我测评】

(P44)你能够分别举出唐诗、宋词、元曲中三组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吗?

提示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兵车行》、白居易《琵琶行》;柳永《雨霖铃》、苏轼《蝶恋花》、李清照《如梦令》;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材料阅读与思考】

(P44)这几段话都指出了会诗能文的重要性。

你对这些说法有什么感想?

提示 提高文学素养,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提高文学素养,有利于个人素质的发展;提高文学素养,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