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4786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docx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资料

第一章总论

1.现代社会中居住建筑包括:

(1)住宅

(2)公共宿舍

(3)专用公寓

(4)居住综合体

2.居住建筑的适居性:

通常可以将择居者选择条件简要概括为——

(1)地段佳

(2)环境优

(3)房型好

(4)交通便捷

(5)服务齐全

(6)价格适宜

等基本目标,它们反映了居住者普遍认同的适合居住的建筑空间环境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这可称之为居住建筑的适居性。

3.适居性设计的基本原则

(1)正确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建筑与社会的共生观念——和谐社会

(3)正确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

(4)正确体现建筑空间与社会生活互动共生的设计理念

(5)正确体现公众居住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平衡的设计理念。

4.“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适居性设计的技术性标准:

居住建筑适居性设计标准就是用以衡量住户拥有的居住空间数量和环境质量的技术性控制指标。

其中住户可居住空间的数量标准,即是通常所指的居住面积标准;居住空间环境质量标准则包括对空间环境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两个方面。

6.社会居住模式:

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们组成住户的生活方式。

住户:

住房的使用者一般简称为住户。

在人口统计中常将住户分为常规住户和准常规住户。

常规住户:

即指一般“家庭户”,户内群体的社会关系应是家族关系。

“准常规”住户:

则包括住校的学生,驻工作机构的单身职工和驻地军人等,也就是通常所称的“集体户”。

7.户型:

住户成员构成的特征通常称为户型,

套型:

住房空间构成和形式的特征通常称为套型。

8.住宅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常规住户——“家庭户”的户型特征及空间

需求;其他非住宅类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是准常规住户——“集体

户”的组成特征及空间需求

9.户型特征:

包括家庭人口规模、户代际数和家庭人口结构类型两方面。

10.家庭人口结构影响住宅套型平面与空间的组成和组合形式,也就是户型决定着套型设计。

11.住户的居住生活行为一般可分为四类,

(A)私人生活行为

(B)社会生活行为

(C)家务活动行为

(D)生理卫生行为

12.家居生活类型:

A.工作学习型

B.社会交往型

C.生活休闲型

D.家庭从业型

13.非家庭住户的生活方式和居住行为模式主要是由其从事的社会生活角色(职业、职务、身份等)和经济生活能力所决定的。

 

第二章套型设计

(上)

1.公共分摊面积:

公用建筑面积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

筑面积。

包括:

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公共分摊面积=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套内建筑面积

公共分摊系数=整幢建筑的公用建筑面积/整幢建筑的各套套内建筑面积总和

套内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

套内使用面积:

住宅中分户门内全部可供使用的净面积的总和,包括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壁橱、阳台和室内走道、室内楼梯等等

居住面积:

是指住宅中供日常生活起居用的居室净面积的总和。

(当分户门内厅和过道的面积超过6平方米时,可按其面积的二分之一计算在居住面积内。

阳台面积:

封闭阳台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或挑阳台、凹阳台、半挑半凹阳台的底板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

辅助面积:

是指住宅建筑各层中不直接供住户生活的室内空间净面积,包括过道、厨房、卫生间、厕所、贮藏室等。

结构面积:

1/2共用结构墙体投影面积+非共用结构墙体水平投影面积

2.住宅的各功能房间归纳划分为:

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类。

3.起居空间的设计要点:

A.起居厅在住宅套内的布局应处于住宅套的前部,靠近门厅、餐厅布置;应占据较好的朝向,一般以南向为多,并应直接采光通风(即明厅),采光口宽度为≥1.5m为宜。

B.2.起居室空间方面要有安定(稳定)性,平面设计应尽量减少交通穿越干扰;不希望起居空间与其他空间穿套,避免各种行为相互干扰。

C.起居室的家具一般沿两条相对的内墙布置,因此内墙面的长度和门洞口开设的位置影响着家具摆放。

设计时要尽量避免开向起居室的门过多,应尽可能提供足够长度的连续墙面供家具“依靠”;如若不得不开门,则尽量相对集中布置。

D.起居室(厅)应与卧室间有明确的分隔,以实现“动静分离”,避免户内干扰。

3.起居室的设置方式大致有两种情况:

相对独立的起居室和与餐厅合二为一的起居室。

4.起居室的面积:

(a)起居室相对独立时,起居室的使用面积一般在15㎡以上;

(b)当起居室与餐厅合为一时,二者的使用面积控制在20—25㎡;或共同占套内使用面积的25%~30%为宜;

5.起居室面宽(开间):

(a)常用尺寸3900~4500mm。

(b)经济尺寸3600mm。

(c)舒适尺寸6000mm以上。

6.卧室的设计要点:

A.卧室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

因此,住宅设计应千方百计将外墙让给卧室,保证卧室与室外自然环境有必要的直接联系,如采光、通风和景观等。

B.卧室空间尺度比例要恰当。

一般开间与进深之比不要大于1:

2。

7.书房的面宽最好在2600mm以上,进深大多在3~4m左右。

8.厨房的空间需求:

(A)空间流线组织需求

(B)空间视觉联系需求

(C)厨房应有直接的采光、通风窗口,才能保证基本的操作需要和自然通风换气。

9.厨具的平面形式分为单列型、双列型、“L”型、“U”型、岛型五种平面形式

10.厨房按面积分成三种类型,即:

经济型5-6㎡、小康型6-8㎡、舒适型8-12㎡。

11.厨房的管线布置:

(a)立管区宜集中在厨房某一合理的位置上,尽可能布局紧凑,并考虑有封闭为暗管的可能。

(b)洗涤池要靠近立管布置,使水池下水软管最短,既经济又便于与立管交接。

12.厨房中的排风烟道在布置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a)竖向共用排风烟道大多设置在厨房墙角,具体位置需结合本层厨房的整体布局以及上下层用房的相互关系综合确定。

(b)烟道应靠近灶台,便于抽油烟机的短距离排烟。

13.卫生间的平面布局有多种形式,归结起来可以分为集中型、前室型和分设型三种形式。

14.管井布置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a)管井应当首先考虑靠近坐便器设置,以解决其排水量大且容易堵塞的问题;

(b)合理布置卫生间洁具,使管道不靠近卧室墙面布置,从而减小给水和排水管道对卧室的噪声影响;

(c)洁具尽可能同侧布置,减少排水管的长度及管线之间的交叉。

15.管井与风道的布置关系

(a)管井和风道应尽可能紧临承重墙布置,以加强空间的适应性。

(b)不同位置及形式的卫生间中管井与风道的布置应当具体分析,例如两卫紧临的情况下,通常将管井与风道布置在两卫之间。

17.门厅:

是从户外进入室内的过渡空间,是联系户内外空间的缓冲区域。

18.门厅的功能

1.随着生活水准提高,人们养成了进门后换鞋和更衣习惯,门厅要为换鞋、更衣、整装及存放鞋帽、衣物、雨具、包袋等功能提供足够的空间;

2.门厅是一个半开放性的空间,门厅应能够方便地迎送、礼待客人,给来访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3.门厅还应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并与居室内整体的装饰风格相协调,能够充分反映主人的审美修养和情趣个性;

4.门厅应具备“屏风”的功能,避免一览无余,使人户门处不能直视私密性要求高的区域,保证住宅内部空间的私密性;

5.门厅在大小及空间划分上应根据套型的面积大小综合考虑。

19.走道、过厅:

是户内各房间联系的纽带,其功能是避免因房间穿套而造成空间之间的穿插与干扰。

其设计要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能便捷的连接各个功能空间。

(b)注意面积经济节约,避免过道延伸过长。

(c)过道的宽度及过道中门的位置的确定要照顾到方便大件家具(如沙发、双人床、床垫等)的搬运,同时不宜过于狭窄、曲折。

(e)通常情况下,过道连接多个门,在确定门的位置时要从通风角度加以考虑。

20.储藏空间设计要点有以下几方面:

(A)在一套住宅中应设有集中的储藏室,同时还应有分散在不同空间的、专门的储藏空间。

(B)储藏空间多为没有自然通风采光的“黑房间”,应注意采取措施保证储藏空间有一定的通风,如门上设置百叶、房间上方加设排风扇等。

21.阳台:

是为了获取阳光而设置的,是住宅通向自然的过渡空间。

功能作用:

它对于改善居室的通风、日照和采光,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阳台还具备晾晒衣物、培植花草和储存物品等使用功能;是住宅功能中不可或缺的空间,同时也是丰富建筑外观的重要元素。

22.阳台按使用功能分类:

分为生活阳台和服务阳台。

(a)生活阳台供生活起居使用,一般设于楼栋阳光充沛的南向,起居室或卧室外侧。

(b)服务阳台则是家居生活中进行杂务活动的场所,满足住户储藏、放置杂物、洗衣、晾衣等功能需求,多与厨房或餐厅连接。

23.服务阳台设计要点:

(ⅰ)将阳台的侧面围护结构尽量设计成实墙面,使住户有机会依附墙面打制隔板、吊柜用来分类储藏。

(ⅱ)合理细分阳台空间,有可能的情况下划分不同的温度区域以适用于不同类别的物品储藏

(ⅲ)要考虑在服务阳台放置洗衣机、设置污水池的可能。

注意设置上下水管。

(ⅳ)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适当扩大服务阳台的面积,如可以放下一张床,能够阶段性充当保姆间。

24.阳台按平面形式分类:

凸阳台、凹阳台和半凸半凹阳台。

25.阳台设计一般要求

(a)开敞式阳台的地面标高应低于室内标高的30~150mm,并应有1%一2%的排水坡度将积水引向地漏或泻水管。

(b)阳台栏杆需要具有抗侧向力的能力,其净高应满足防止坠落的安全要求低层、多层住宅不应低于1050mm,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1100mm的要求(宜实体板《住宅设计规范》)。

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爬,垂直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以防止儿童钻出。

(c)阳台设计应综合考虑空调室外机的放置问题,便于空调室外机的安置和检修,同时使阳台立面丰富。

(d)要避免阳台过深或形状特殊对下层住户造成的阳光遮挡,影响其日照效果。

26.露台:

是指顶部无遮盖的露天平台,如不设雨篷的顶层阳台、退台式住宅中退台后部分的下层屋顶。

27.露台设计要点有以下几方面:

(a)要尽量避免进入露台必须穿行私密性较强房间的情况发生。

(b)由于露台基层需要进行找坡、保温、防水等处理,往往会使屋面构造层厚度超过居室楼面构造层厚度,造成室外标高高于室内标高。

因此要注意相关构造措施及空间处理,如露台处进行降板处理、在不碍事处设置门和台阶等。

(c)露台栏杆、女儿墙必须防止儿童攀爬,国家规范规定其有效高度不应小于1.1m,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2m。

(d)应为露台提供上下水,方便住户洗涤、浇花、冲洗地面、清洗餐具等活动。

套型设计(下)

1.套型空间的组合:

是指将户内不同功能的空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而满足不同住户使用的需要。

2.套型:

就是指满足不同家庭人口规模、结构及居住生活需要的基本物质单位的组合类型。

为了满足需求,一方面要求有相应的空间去实现;另一方面,要求将各个空间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

3.功能分区原则包括:

动静分区、洁污分区和公私分区

4.套型内各空间的平面组合关系:

梯间式,庭院式或外廊式

5.根据厨房与餐厅的位置关系,我们将其分为两大类:

串联式——厨房与餐厅穿套布置,餐厅不占和少占面宽

并联式——厨房与餐厅并列布置,餐厅占住宅面宽

6.厨房门与阳台门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穿越型、相邻型、对角型。

7.厨房橱柜有双列式、单列式及“U”形排法。

8.将餐厅与起居室的位置关系归纳为以下三种:

半分离式、结合式、分离式。

9.卫生间常见的布置方式有以下二种情况:

分开式布置和临近式布置

10.主卧室与主卧卫生间、衣装间的位置关系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贯通式、穿套式、对面式

11.书房常见位置有:

靠近主卧室布置;与起居室相连通形式;

12.多层板式住宅中标准单元标准层的三种平面组合形式。

2+2室平面

2+3室平面

3+3室平面

13.板式住宅特殊位置(端单元、转角单元)套型平面组合关系

(A)尽端单元套型处理

常见的套型处理手法有改变套型、增加套数和扩大面积三种。

(B)转角单元套型处理

需注意的是:

拼接单元时,内侧转角处容易出现对视问题,应在布置房间时避开私密性强的空间,以免相互干扰。

常见的转角单元形式有:

直角型、退后型、斜角型

14.塔式:

不与其他单元拼接的、独立的、四面临空的住栋形式称为塔式。

这种类型的住宅平面在长宽两个方向的尺寸比较接近,以一组垂直交通为中心,各户环绕布置。

一般情况下,每一层楼可以布置4~8套户型,多者甚至10套、12套。

优点:

与板式住宅相比,塔式住宅有公摊面积小、楼电梯利用率高等优点;

缺点:

在通风、朝向方面各套型均好性差;邻里容易相互干扰,私密性差。

15.塔式住宅套型设计中常遇问题有:

朝向、通风和对视三种。

16.套型空间的立体组合:

是指套内各功能空间不局限在同一平面中布置,而是根据需要进行立体设计,通过套内的专用楼梯进行联系。

17.立体组合的套型空间特点:

一方面功能分区明确,私密性强,作息干扰小;

另一方面室内空间丰富,增加了空间层次感和情趣;但是其结构、构造较为复杂,特别是复式和跃层式住宅的平面管井对位和设备设计相对复杂。

18.常见的住宅套型立体组合形式有:

错层、复式或跃层、变层高

19.错层的定义及其主要形式

又称层高式这种住宅是进行功能分区后,将主要居室安排在层高较高的空间,二其他辅助房间布置在层高较低的空间内。

常有两种做法:

a.一般为起居区或卧室区整体变标高,不同功能组合的房间分别设计不同标高。

此类做法有使功能分区明确的优点.空间层次丰富;但也有结构复杂,老人、儿童上下楼梯频繁、易摔倒的缺点:

b.主要居室贯通两层,其他房间(如卧室、厨房、卫生间等)需要近人尺度的空间为普通层高,空间感亲切,尺度宜人。

20.复式或跃层的定义及其主要形式

复式套型是将部分用房在同一空间内沿垂直方向重叠在一起。

常见做法是利用坡屋顶内空间设置阁楼。

21.跃层的定义及其主要形式

跃层式套型是指每户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建筑空间,并通过自家专用楼梯上下联系。

这种套型室内空间丰富。

常见的形式有:

(A)底部跃层套型

(B)顶部跃层套型

跃层式住宅设在住栋的顶部,优势:

第一,丰富室内空间的效果;

第二,通过设置退台、坡屋顶等方式缩短与后面楼栋间的日照间距,

既丰富建筑形体,创造室外活动空间,又使经济与舒适兼得。

22.确定套型空间面积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以住户的住房需求为根据,做到房间的面积和尺度适当,不要单纯扩大房间面积,而要适当增加不同功能房间的数量,使住宅套型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

值得注意的是:

必须以套型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为指标参数,注重使用面积系数的控制,结构面积与交通面积经济合理。

23.面宽:

是指主要采光面的宽度。

24.进深:

是指与面宽相垂直的面的宽度。

25.受进深影响的因素

(ⅰ)建筑密度

(ⅱ)能源消耗。

(ⅲ)采光通风。

26.改善大进深住宅良好居住环境常采用的设计手法有以下两种:

外墙开凹槽和设置内天井。

27.受面宽影响的因素

(ⅰ)舒适程度

(ⅱ)土地资源

28.我国的《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普通住宅层高不宜超过2800mm。

29.住宅套型的适应性:

是指套型要适应市场以满足不同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生活模式和不同购房目的的居民的需求。

因此就需要住宅楼栋内套型大小、种类和各种套型分配比例,可以根据住户的需求,运用简单的技术方式加以调整和改变。

常见的套型空间适应性设计的手法有以下两种:

(1)可分可合式套型设计

(2)交换空间式套型设计

30.板式住宅中注意保持一个进深方向尺寸的统一性

31.套型空间的可变性

是指住户能够根据家庭生命循环周期的进展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需要“参与设计”,在已经确定的住宅框架中根据个人需求和喜好对空间加以内部装修和改造。

32套型空间的可变性在设计中应注意:

1)结构形式采用大开间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无梁楼板技术。

跨度在6m以上分隔使用舒适。

2)厨卫空间集中布置,并使剩余空间保持最大的完整性。

3)灵活墙的设置与门窗洞口开设的位置有关,在最初设计门窗洞口时就要考虑到以后使用过程中的变换需求。

33.套型的朝向选择

(A)南方。

在我国南方有防热要求的地区,住宅建筑的朝向以接近

夏季主导风向为宜,同时还必须考虑暴风雨主要的吹袭方向和夏季高温

时太阳辐射的方向。

(B)北方。

在我国北方冬季有保温需求的地区,住宅建筑的朝向以

尽可能多的获取阳光为宜,但同时不能忽视夏季来自东西向太阳辐射的

作用。

34.房间的朝向选择

一般根据居住者对房间的使用时间、使用频率来安排房间的朝向、方位。

主要居室如起居空间、主卧室应布置在最好的朝向,尽量避免安排在西向;次卧室、书房、餐厅等,根据条件可依次降低要求;厨房、卫生间、工人房等多数布置在北侧或较差的朝向;门厅、储藏室等可布置在房间中部,接受间接的采光。

35.住宅套型空间的通风组织与套型拥有可开窗的外墙面多少和相互位置密切相关——只有一个可开窗墙面的套型,其房间内的自然通风较难组织;有两个或多个可开窗墙面朝向的套型便于组织自然通风。

36.房间进出风口的门窗以及通风构造设置要点:

(1)在一个空间中,门窗布置尽量使气流在室内经过的路线延长,扩大影响区域。

并注意使气流能够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区域,以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风。

(2)在复式或跃层的套型中要考虑门窗剖面位置的选择,以便组织竖向的通风。

(3)注意门窗自身相关构造设置,以利于导风、排风和调节风向、风速等。

一般来说,向外开的平开窗、悬窗均有一定的导风作用,而推拉窗则没有导风的作用。

(4)房间内如果需要设置内隔断,可做成上下镂空的形式,或在隔断上设窗,以调节室内气流,利于房间通风。

(5)不同房间门、窗对位,避免气流的转折和“缩颈”。

37.中小套型的优势

1.中小套型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

2.中小套型可以减少消费负担,降低购房门槛

3.中小套型可以适应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需求

38.中小套型设计要点:

(一)合理的面积分配是关键

(二)良好的室内空间是重点

(三)精密的细部设计是保障

39.走道不仅是指通向功能用房的专用走廊,也包括房间的交通流线组织。

第三章住栋设计

(上)

1.低层住宅

我国《住宅设计规范》规定住栋高1~3层的为低层住宅,

2.低层住宅还可按各户拼联方式不同分为独户式、并联式、联排式、群集式和叠拼式等类型。

3.多层住宅

我国将4~6层的住栋定为多层住宅

4.中高层住宅

我国将7~9层住宅定为中高层住宅

5.高层及超高层住宅

我国规范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高度100m以下)为高层住宅

6.按进入住宅套型空间的交通组织方式分为:

接地型住宅、准接地型住宅、非接地型住宅:

7.接地型住宅

住宅套型空间入口皆在地面上,一般可由地面道路直接进户。

各套住宅皆可拥有地面上的专用宅院。

因此1~3层的低层住宅皆属此类。

8.准接地型住宅(Cityhouse)

此类住宅在习惯独门独院居住的欧美各国较为常见,可用于2-5层的住栋。

高度类似多层住宅,但同时又近似低层住宅,可满足各户套型独立与地面联系的要求。

我国将此称为叠拼式住宅(地产商称叠加式别墅)

9.非接地型住宅

凡是要从住栋总入口进入并经公共楼梯、电梯及公共交通空间才能达到各住宅套型入口的套型组合方式皆属于非接地型住宅。

我国多层及高层住宅都采用此种组合。

其中又可分为三大类:

(1)梯间式

从住栋入口通过公共楼、电梯即可到达每户入户门的方式,其平面形式与楼、电梯间的布置形式可有多种变化。

(2)公共走廊式

从住栋入口经公共楼、电梯,通过公共走廊到达套型入口。

按走廊形式的不同,可有外廊、内廊、双外廊等不同类型变化。

(3)跃廊式

其入户交通路线为从住栋入口----公共楼(电)梯----公共交通走廊(隔1-2层设置)----楼梯(公用小楼梯----套型入口或跃层套型专用楼梯)。

其目的在于提高电梯运行速度,电梯仅需在设有公共通廊的楼层停靠。

跃廊式主要用于高层住宅,按跃廊设置的方式还可有外跃廊、内跃廊、隔层或隔两层跃廊,或错层跃廊等衍生形式。

10.由住宅套型拼合成住栋,有如下几种组合方式:

一、由套型空间直接拼合而成住栋

二、由套型空间与交通空间系统整体拼合组成住栋

三、由套型空间与分组交通空间拼合组成住栋单元,然后再由多种形式的住栋单元拼合组成住栋整体的组合方式。

这种住栋是由套型空间经过两次组合构成住栋的,可称为两次性组合方式。

11.低层住宅的特性

优点:

(1)居住空间接近自然环境:

各户接近地面,均可拥有室外院落。

(2)空间形态最具有理想家园的亲近感:

(3)建筑造型与自然环境景观协调:

低层住宅体量小巧,布局灵活,造型丰富多彩,易于结合不同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植被和水体等特征)进行设计建造。

(4)土建造价相对低廉。

缺点:

基地建筑密度偏低,户均耗用土地资源较多,不利于节约建设用地;建筑覆盖率高,而居住建筑密度相对较低,降低了城市共用设施利用率。

12.住宅面积净密度,也称住宅容积率。

是指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HA)或以住宅建筑总面积(万平方米)与住宅用地(万平方米)的比值表示。

13.住宅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平方米/HA)或以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与居住区用地(万平方米)的比值表示。

14.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

在同样条件下,一般住宅层数越高,住宅建筑净密度越低。

15.低层住宅楼栋类型

独户式住宅

并联式住宅

联排式住宅“Townhouse”

叠拼式住宅“Cityhouse”

16.在我国目前的住宅建设中,低层住宅一般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以独立式住宅、并联式住宅为主的低层低密度住宅,容积率一般控制在0.5以内;

第二类是以联排式住宅、叠拼式住宅为主的低层高密度住宅,容积率一般控制在0.6-1.2。

17.独户式住宅

(1)特点

⒈四面凌空,并有独立院子,平面组合和造型受限制不多。

⒉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建筑外墙多,不利于节能,市政设施投资高,

 

18.并联式住宅

(1)特点

⒈并联式住宅是指将两个相当于独立式住宅的房屋在平面上并联起来,两户共用一面山墙,组合成一栋建筑。

⒉每户三面临空,也有独立的院子。

与独立式住宅相比较,能节省用地,减少室外管网的长度。

19.联排式住宅(townhouse)

(1)特点

⒈每户只有前后两面临空。

只能设前后院子。

⒉联排式住宅在用地上可建设较多的住宅,容积率在0.6~0.7之间。

⒊拼联不宜过多,长度一般30---60m(4-8套)左右为宜。

过短不利于节约用地,过长在组织交通、通风、景观方面会有不利因素。

⒋组合时要注意保证相邻住户私密性要求。

(下文分析)

⒌联排式住宅最明显的特点是适中性,均好性。

20.联排式住宅地址选择:

联排式住宅一般选择离城区适中的位置,主要是环境好的近郊区。

空气质量较好。

可以兼顾别墅的舒适和公寓的邻里亲情,避免了独立式住宅小区常住居民比较少,小区比较空旷和缺乏生活气息的弊端。

21.“Townhouse”近几年来风靡我国的一个称呼,直译就是“城镇住宅”。

22.通过townhouse单元的变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