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5256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

2019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下列是2019年体考和实考之前培训时四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其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小丁同学测出冷水温度是45℃

B.小阳测小灯泡正常工作的电功率为15W

C.小聪立定跳远的成绩为4.50m

D.小丽1min跳绳的成绩为156个

【答案】D。

【考查知识点】物理常识、估测

【解析】A、冷水的温度约等于室温,5月份的气温约为30℃,小丁同学测出冷水温度约为30℃,不可能到达45℃,故A不符合实际;

B、实验室小灯泡正常工作的电功率为0.5W,故B不符合实际;

C、立定跳远的成绩为2.5m,故C不符合实际;

D、1min跳绳的成绩约为120~180个,156个在这期间,故D符合实际。

2.(4分)关于核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必须在超高温下才能发生聚变

B.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聚变

C.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核聚变

D.目前人类已经建成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发电

【答案】A。

【考查知识点】能源

【解析】

A、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发生聚变,故A正确。

B、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不是任意的原子核就能发生核聚变,故B错误。

C、原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链式反应)而制成的核武器;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核裂变,故C错误。

D、目前人类己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发电,故D错误。

3.(4分)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B.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有时还垂直于接触面

C.物体间如果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就定存在摩擦力

D.摩擦力的方向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答案】B。

【考查知识点】重力、弹力、摩擦力

【解析】

A、物体本身没有重力(只有质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故A错误;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当接触面水平时,则重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故B正确;

C、物体间有相互作用的弹力时,如果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或接触面光滑,则物体也不受摩擦力;故C错误;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如传送带的物体,当加速运动时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就相同,故D错误;

4.(4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小孔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C。

【考查知识点】光现象

【解析】A、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

C、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后会形成影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

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D错误。

5.(4分)下列有关电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B.摩擦起电是利用摩擦的方式创造电荷

C.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

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荷

【答案】A。

【考查知识点】验电器、摩擦起电、电流的形成

【解析】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正确;

B、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B错误;

C、电荷的定向移动才会形成电流,故C错误;

D、据课本可知,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D错误。

6.(4分)在热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同时升高

B.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了,一定是骏收了热量

C.新型燃料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其效率已达到了100%

D.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应该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答案】D。

【考查知识点】物态变化、内能、比热容

【解析】A、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故A错误;

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此物体做功,故B错误;

C、目前有些新型燃料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减少了污染,提高了效率,但效率不会达到100%,故C错误;

D、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傍晚多灌水,当夜晚温度降低时,因为水的比热大,水放出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比较少,不至于使秧苗受冻;在早晨把稻田内是水排出,稻田接受太阳光的照射,泥土的比热小,泥土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快,有利于秧苗的生长,故D正确。

7.(4分)有关安全用电,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使用验电笔时手要接触验电笔后端金属部分

B.为了使用方便,可以剪掉三脚插头中保护接地线的插脚

C.接入漏电保护器,可以在导线漏电、电器短路等故障时断开电路起保护作用

D.高压线发生断线落地时,人不能靠近落地处

【答案】B。

【考查知识点】安全用电

【解析】

A、使用测电笔时,手要与笔尾金属体接触,这样才能正确辨别零线和火线,故A做法正确;

B、若去掉三脚插头中接地线的插脚,当用电器外壳漏电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B做法错误;

C、由漏电保护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可知,漏电保护器可以对人身触电、导线漏电以及用电器短路等故障起保护作用,故C做法正确;

D、高压线发生断线落地时,当人经过这个区域时,两脚之间存在相当高的电压,同样会发生触电事故,所以人不能靠近落地处,故D做法正确。

8.(4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C.图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传递信息

D.图中的共鸣现象不能在真空中出现

【答案】B。

【考查知识点】声现象

【解析】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

故A正确;

B、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降低噪声。

故B错误;

C、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

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音叉间的共鸣现象在真空中不可能出现。

故D正确。

9.(4分)下列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司机使用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B.电磁波没有污染,所以没有必要对它采取防护措施

C.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扩散现象只能在气体和液体中发生

【答案】C。

【考查知识点】惯性、信息、热机、扩散

【解析】

A、汽车司机的质量不变,则惯性不变,使用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对人体造成伤害,故A项说法错误。

B、电磁波污染是指天然和人为的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及有害的电磁辐射。

由于广播、电视、微波技术的发展,射频设备功率成倍增加,地面上的电磁辐射大幅度增加,已达到直接威胁人体健康的程度,所以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故B项说法错误。

C、四冲程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故C项说法正确。

D、扩散现象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故D项说法错误。

10.(4分)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答案】D。

【考查知识点】光的折射、反射

【解析】A、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反射光线的方向错误,不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符合折射定律,故A图不正确。

B、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境,反射光线的方向错误,不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定律,故B图不正确。

C、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等于入射角,不符合折射定律,故C图不正确。

D、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定律,故D图正确。

11.(4分)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青山青山B.竹排青山C.竹排竹排D.青山竹排

【答案】C。

【考查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

“小小竹排江中游”,被研究的物体是竹排,竹排在运动,竹排和青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青山为参照物;

“魏魏青山两岸走”,被研究的物体是青山,青山是运动的,青山和竹排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竹排为参照物;

由此可知,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是竹排,后一句的参照物是竹排,故C符合题意。

12.(4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中点向b端移动一段距离,电压表V1、V2示数的变化量分别为△U1、△U2,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为△I,阻值相同的定值电阻R1、R2消耗电功率的变化量分别为△P1、△P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1+△P2=△I2.(R1+R2)B.|△U1|>|△U2|

C.|

|+|

|=R1+R2D.|△U1|<|△U2|

【答案】C。

【考查知识点】欧姆定律、电功率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0、R2串联,电压表V1测R0与R2两端的电压之和,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中点向b端移动一段距离,设移动前后电路中的电流分别为I1、I2,

由I=

可得,电压表V2示数的变化量:

△U2=U2﹣U2′=I1R2﹣I2R2=(I1﹣I2)R2=△IR2,则|△U2|=|△IR2|,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压表V1示数的变化量:

△U1=U1﹣U1′=(U﹣I1R1)﹣(U﹣I2R1)=(I2﹣I1)R1=﹣△IR1,则|△U1|=|△IR1|,

因R1、R2的阻值相同,

所以,|△U1|=|△U2|,故BD错误;

由|

|=R1、|

|=R2可知,|

|+|

|=R1+R2,故C正确;

(2)定值电阻R1、R2消耗电功率的变化量分别为△P1、△P2,

则△P1+△P2=(I12﹣I22)(R1+R2)=(I1﹣I2)(I1+I2)(R1+R2)=△I(I1+I2)(R1+R2),故A错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3分,共42分.把正确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

13.(6分)如图所示,坐在船上的人,用力推另只船,船就相互远离而去,这个现象表明力的作用是  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状态。

【答案】相互;运动。

【考查知识点】相互作用力、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坐在船上的人,用力推另只船,船就相互远离而去,这个现象表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船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4.(6分)质量为8kg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浮力的方向是  。

(g=10N/kg)

【答案】80;竖直向上。

【考查知识点】浮力

【解析】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则木块受到浮力F浮=G=mg=8kg×10N/kg=80N;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15.(6分)发电机是利用  现象制成的,我国发电厂发出的交变电流的频率是50Hz,其周期是  s。

【答案】电磁感应;0.02。

【考查知识点】发电机

【解析】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频率是50Hz,时间是1s

所以周期是:

由f=

得,T=

=0.02s。

16.(6分)如图所示,有两组同样的砖,A组一块,B组两块。

每块砖平放时的长:

宽:

高为4:

2:

1.A组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A和pA;B组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B和pB;则:

FA  FB,pA  pB(选填“>”“=”“<”)

【答案】<;=。

【考查知识点】压力、压强

【解析】两组砖对地面的压力均等于其重力,即可F=G,A组一块,B组两块,FA=G,FB=2G,.故FA<FA;

A组砖侧放,则面积为SA=4×1=4;压强pA=

B组砖平放,则面积为SB=4×2=8;压强pB=

则pA=pB。

17.(6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3V,闭合开关,两只相同的灯泡L1、L2都亮,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为  V.突然两只灯泡同时熄灭,电压表的示数变为3V,电路故障可能是灯泡  开路(选填“L1”或“L2”)

【答案】1.5;L2。

【考查知识点】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电路故障

【解析】由图可知,两灯串联,电压表测量灯泡L2两端的电压,;

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所以通过灯泡L1和L2的电流相等,

两个灯泡相同,电阻也相同,

根据U=IR知,两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都为电源电压的一半,所以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为

U=

×3V=1.5V;

突然两只灯泡同时熄灭,电压表的示数变为3V,不可能是两灯泡同时短路,所以应该是断路,因为电压表的示数为3V,说明电压表与电源的两端相连,所以电路故障可能是灯泡L2开路了。

18.(6分)一个质量为60kg的宇航员从地球进入太空后,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果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相等,那么宇航员的体积是  m3。

【答案】不变;0.06。

【考查知识点】质量、密度

【解析】宇航员的质量不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宇航员从地球进入太空后质量不变;

如果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相等,为1.0×103kg/m3,

根据密度公式ρ=

知宇航员的体积:

V=

=0.06m3。

19.(6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30Ω,小灯泡L标有“9V,4.5W”字样(小灯泡的电阻不变)。

只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最右端时,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则电源电压为  V;闭合开关S、S1、S2,滑片P移至最左端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8.1W;只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当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1W时,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  W。

【答案】9;2。

【考查知识点】电功率

【解析】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如下:

只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最右端时,电路中只有灯泡,

又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所以电源电压U=U额=9V;

小灯泡L标有“9V,4.5W”字样,则灯泡电阻RL=

=18Ω,

只闭合开关S,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相同,都为I,

则灯泡此时电压IRL,滑动变阻器电压为9V﹣IRL,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

P滑=U滑I=(9V﹣IRL)I=(9V﹣I×18Ω)×I=1W,

整理得,18I2﹣9A×I+1A2=0,

解得I1=

A,I2=

A,

又有闭合开关S、S1、S2,滑动变阻器与R1并联,滑动变阻器在最大阻值处,电路总功率8.1W,

P1+P滑′=8.1W,

+

=8.1W,则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滑=15Ω,

当只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时,因为灯泡电阻一定大于滑动变阻器电阻,所以灯泡电压大于滑动变阻器电压,

故此时电路电流应为I1=

A,

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

PL=I2RL=(

)2×18Ω=2W。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20.(3分)如图所示,是矫正远视眼的光路示意图,请在虚线方框内画出相应的透镜。

【考查知识点】远视眼的矫正

【解析】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折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应该用会聚透镜来矫正,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所以在虚线框内应放置凸透镜,使折射光线提前会聚在视网膜上。

21.(3分)请在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括号内标出N,S极,并画出磁感线的方向。

【考查知识点】右手螺旋定则

【解析】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所以右端是N极,左端是S极,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则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方向向左,如下图所示:

22.(4分)如图所示,刻度尺静止在手指上,请画出刻度尺所受力的示意图。

【考查知识点】重力、支持力

【解析】

刻度尺静止在手指上,则接触处为尺子的重心;刻度尺受到重力G和手指对它的支持力F,且这两个力平衡;重力从重心竖直向下画,支持力从重心竖直向上画,标出力的符号,注意两条线段的长度相同,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3.(7分)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使用小车而不使用木块,是因为小车与桌面间的  更小,从而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在实验开始时,由于粗心只在左盘中放入砝码,小车立即向左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左盘中砝码的重力势能将  ,动能将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两个盘中分别放上两个相同的砝码后,小车静止在桌面上,这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  。

【答案】

(1)摩擦力;

(2)变小;变大;(3)相等。

【考查知识点】二力平衡条件

【解析】

(1)实验时使用小车而不使用木块,将滑动摩擦力变为滚动摩擦力,大大减小了摩擦,减小了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2)小车向左运动过程中,左盘中砝码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将变小,砝码的速度增大,动能将变大;

(3)当两个盘中分别放上两个相同的砝码后,由于砝码的重力相同,这两个力产生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小车就能保持静止,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

24.(12分)某同学为了探究“电阻丝的电阻R与长度L、横截面积S和材料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1)如图甲所示,是取一段新的电阻丝紧密绕制,用刻度尺测量出它的直径示意图。

由此可知,电阻丝的直径为  mm,从而计算出电阻丝的横截面积S。

(2)在实验中,先保持电阻丝的横截面积S和材料不变,探究电阻丝的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这种方法叫做  法(选填“等效替代”或“控制变量”)。

(3)为了探究电阻丝的电阻R与L的关系,实验室备有以下实验器材:

A.电源E(电压U=1.5V)

B.电流表A1(量程0~100mA)

C.电流表A2(量程0~0.6A)

D.电阻箱R0(阻值0~999.9Ω)

E.待测电阻丝R(阻值约为10Ω)

F.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则:

(4)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的是  (选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5)把电阻丝拉直后,将其两端固定在刻度尺的接线柱a和b上,在电阻丝上夹一个金属夹P,移动金属夹P的位置,就可改变接入电路中金属丝的长度L,把这些实验器材按乙图的电路连接起来。

闭合开关S前,电阻箱的阻值应调整到  Ω。

(6)闭合开关S后,将电阻箱调到适当位置不动,多次改变金属夹P的位置,得到多组I、L的数据。

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在坐标平面内,以电流的倒数1/I为纵坐标、电阻丝的长度L为横坐标,得出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实验图象说明,横截面积S相同的同种材料的电阻丝,接入长度L越长,电流I越小,电阻R  。

(7)该电阻丝1cm长度的阻值为  Ω。

【答案】

(1)0.8;

(2)控制变量;(4)B;(5)999.9;(6)越大;(7)0.3。

【考查知识点】电阻丝的电阻R与长度L、横截面积S和材料的关系

【解析】

(1)根据刻度尺读出电阻丝的长度为:

l=1.60cm,

则电阻丝的直径为:

d=

=0.08cm=0.8mm;

(2)电阻的大小在不考虑温度的前提下,有三个决定因素: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因此要研究电阻的大小与每一个因素的具体关系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先保持电阻丝的横截面积S和材料不变,探究电阻丝的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4)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

=0.15A=150mA,所以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电流表选最量程为100mA的电流表A1(或序号B);

(5)闭合开关S前,电阻箱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电阻箱的阻值应调整到阻值最大处,由电阻箱R0(阻值0~999.9Ω)可知,电阻箱的阻值应调整到999.9Ω。

(6)在图象上可以看到,电阻的长度越长,电流的倒数越大,电流越小,在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

(7)由图乙知,电阻丝和电阻箱是串联的,

由图丙知,

当电阻丝接入0cm,就是电阻丝的电阻为零时,电源电压为1.5V,电流倒数为10A﹣1,所以电流为I'=

A=0.1A,则电阻箱的电阻为:

R'=

=15Ω,

当电阻丝接入10cm,就是电阻丝的电阻为R时,电源电压为1.5V,电流倒数为12A﹣1,所以电流为I''=

A,则电路总电阻为:

R总=

=18Ω,

所以10cm电阻丝的电阻为:

R=R总﹣R'=18Ω﹣15Ω=3Ω,

在横截面积和材料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所以1cm的电阻丝电阻为:

R1=

=0.3Ω。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运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25.(8分)发生意外的民航客机紧急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狭长的气装会自动充气,生成一条连接出口与地面的斜面,如图所示,人员可沿着斜面滑行到地上。

机舱口下沿距地面高度为3m,气囊长为6m。

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沿气囊从出口处下滑到地面的平均速度为4m/s,g=10N/kg求:

(1)他从出口滑到地面,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他从出口滑到地面,重力做功是多少?

【考查知识点】速度、时间、功的计算

解:

(1)由v=

可得,他从出口滑到地面需要的时间:

t=

=1.5s;

(2)人的重力:

G=mg=50kg×10N/kg=500N,

他从出口滑到地面,重力做功:

W=Gh=500N×3m=1500J。

答:

(1)他从出口滑到地面,需要的时间是1.5s;

(2)他从出口滑到地面,重力做功是1500J。

26.(8分)如图甲所示,是某科技小组的同学们设计的恒温箱电路图,它包括工作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用于获得高于室温、控制在定范围内的“恒温”。

工作电路中的加热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为1.0kW;控制电路中的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R为置于恒温箱内的热敏电阻,它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继电器的电阻R0为10Ω.当控制电路的电流达到0.04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到0.024A时,衔铁被释放,则:

(1)正常工作时,加热器的电阻值是多少?

(2)当滑动变阻器R为390Ω时,恒温箱内可获得的最高温度为150℃,如果需要将恒温箱内的温度控制在最低温度为50℃那么,R′的阻值为多大?

【考查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电功率、欧姆定律

解:

(1)根据P=

正常工作时,加热器的电阻值R=

=48.4Ω;

(2)由乙图知,当最高温度为15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1=200Ω,

控制电路电流I1=0.04A

由欧姆定律得U=I1(R0+R′+R1)=0.04A×(10Ω+390Ω+200Ω)=24V;

恒温箱内的温度控制在最低温度为5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2=900Ω,

控制电路电流I2=0.024A

控制电路总电阻R总=

=1000Ω,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R总﹣R0﹣R2=1000Ω﹣10Ω﹣900Ω=90Ω;

答:

(1)正常工作时,加热器的电阻值是48.4Ω;

(2)R′的阻值为90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