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2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5263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2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2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2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2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2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2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2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2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21.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2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21.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示范课教案21

《今别离》(其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今别离(其一)》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推荐作品。

必修课注重整体把握及鉴赏能力的提高。

而选修课则注重阅读积累及阅读兴趣的培养。

他们的共性:

鼓励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解读,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今别离(其一)》是乐府旧题,是当时“诗界革命”和黄遵宪“新派诗”的代表作品。

由于别离时所用交通工具的不同,古今别离有很多不同。

本诗赞赏火车、轮船准时、迅速,反映了近代人对别离的新认识。

学习这篇文章,首先要以诵读为重点,激发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然后从本诗的最大写作特色——今昔对比出发,通过古今离别的对比,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最后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写作诗歌的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再次明确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和他们自我发展方向的不同。

基于教材的分析,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黄遵宪其人及其写作背景。

2.了解离别诗常见意象,明确意象在诗中的作用和地位。

  

3.体会《今别离(其一)》今昔对比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比鉴赏,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解读意象与意境,体会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写作诗歌的热情。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这首诗的诗意;  

2.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今昔对比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味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认识。

2.引导学生分析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合作探究 

3.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从前慢》朗诵视频;《送别》朗诵视频。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教师开场白】:

同学们好,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

【出示多媒体】:

播放《从前慢》朗诵视频,让学生在朗读欣赏中进入情境。

【PPT展示

(1)】:

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教师提问】:

同学们觉得这首诗好不好?

喜欢这首诗吗?

喜欢哪几句?

为什么?

【学生回答】:

提问一个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从前慢》是木心先生创作的一首诗歌。

木心,本名孙璞,木心是笔名。

2011年逝世,享年84岁。

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

这首诗一经发表就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因为木心概括了当代人普遍的心理感受——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下人们对慢生活的向往。

快节奏的生活给了我们许多压力,我们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活着真的很不容易。

其实我们内心都渴望生活能慢下来,能去欣赏沿途的风光,感受生活的美好,品味生活的真谛。

从前的日子是怎样的?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很慢,从前的日子生活节奏很慢。

“古代的离别”是怎样的?

古人出远门主要是步行,好一点可以坐马车、小船,所以以前的离别很慢,时间不受限制,比较自由。

“现代的离别”是怎样的?

高速,高铁,飞机......离别非常快速,古人一年走的路,也许我们一两个小时就到达了。

但是很不自由,时间一到一分钟也不停留。

今天我们学习的黄遵宪的《今别离》,就是一首离别诗。

作者有意用《今别离》做题目,是为了用“现代的离别”与“古代的离别”作对比,描绘了一种现代的离别给人们带来的新的体会与感受。

【板书】黄遵宪《今别离》

【PPT展示

(2)】

【教师提问】:

从PPT画面我们可以看到火车已经代替了步行和小船,

那么,黄遵宪当时是什么时代?

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情景式导入,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从前,诗歌内容与画面的巧妙融合,激发同学们对从前慢生活的向往。

从古代的慢生活联想到古代的离别也是很慢很自由的,自然想到今天的离别,从而非常巧妙自然地引入到今天的课的主题“离别”,导出本课主题《今别离》,由PPT的火车图片自然联系到本文的写作背景。

2.知人论世

1.写作背景

【PPT展示(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文明相互碰撞,诗歌也处于新旧交替时期。

光绪十六年(1890),黄遵宪在伦敦任驻英使馆参赞,创作《今别离》四首,

当时新事物如火车、轮船、电报、照相机等不断涌现,诗人非常巧妙地将这些新事物,与传统的游子思妇诗融为一体,既写了别离之苦又写了科学技术的发达,描绘了一种现代的离别给人们带来的体会与感受。

【教师提问】:

关于黄遵宪,大家对他了解多少呢?

2.了解作者黄遵宪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20页的注释,初步了解作者,自己勾画重要信息。

【PPT展示(4)】:

黄遵宪(1848年~1905年)

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近代“诗界革命”的旗手。

主张“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教师补充解释】:

“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意思是我自己的手写自己的想法,为什么非要泥古不化?

这是一句新文化运动中提倡使用白话文写作的口号,即要摆脱文言文的束缚,多用实际的生活语言来进行写作,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板书】:

1.知人论世

【设计意图】

“知人论世”是众所周知、意义深远的传统鉴赏诗歌的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

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一定要将诗歌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必定会影响到对诗歌的理解和整体把握。

三.品读鉴赏整体感知

(一)朗读指导

(1)正音

1.要求学生自己先默读一遍,圈出不认识的字。

2.提问一个学生读一遍注意纠错

3.教师补充讲解个别字的读音

(2)把握节奏  本诗都是二\三节拍,如“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3)把握感情基调舒缓、悲伤、伤感

(2)朗读训练

1.自己默读两遍

2.全班齐读一遍

3.全体男生读一遍

4.全体女生第一遍

5.分组读两遍

6.全班再齐读一遍

(3)理解诗意

【教师提问】你喜欢哪一句?

意思知道吗?

好在哪里?

为什么?

【学生回答】提问3、4个学生回答

教师和学生结合注释共同理解和描述诗意。

【教师补充详解重点句】:

1.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此句直接写出了现代离别的新认识:

由于火车远比古代的车马的速度快,所以人的离别也会转动得更加快速。

2.“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古代的车舟也“载离别”,但毕竟速度很有限,因此时间空间的转换也很有限,人的行动举止相对来说是“自由的”。

如我们学过的柳永《雨霖铃》相爱的两个人缠缠绵绵、难舍难分,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从“对长亭晚”一句我们可以想见相爱的两个人从早晨一直到晚上还难舍难分,直到“兰舟催发”还不忍分别。

3.三个时间词“须臾”“及时”“顷刻”,表现了现代的时间变换速度很快。

火车、轮船明明知道人们离别的时刻那么短暂而宝贵,却不让人们有片刻的缠绵和停留,时间一到准时出发,所以会加倍增加人的离愁别绪。

4.“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这一句是文章的结尾,独出心裁。

作者埋怨你离我而去是如此的匆忙,希望对方早点回来。

【PPT展示(5)】:

诗意理解:

离情别思就像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飞转,顷刻间已经绕了千万圈。

目睹飞驰的双轮,眼见时空的快速变换,我内心的忧愁在滋长。

古代也有山川,古代也有孤舟。

古代的车舟同样“载离别”,(但毕竟速度有限,从而时空转换也有限)

让人感受到行动举止的“自由”。

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不可能有的快速度,因此会加倍增生人的离愁别绪。

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那么短暂、宝贵,却不让人们有缠绵之意。

火车或轮船长鸣后,一刻都不多停留。

即使有几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灵活。

怎能没有逆风吹来,但也不畏惧逆风。

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达天的尽头(这里是指船行得快)

望着远处船忽然就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这里形容船急速,让人望洋兴叹)

去的时候如此速度,回来路途会堵塞么

但愿你回来时,能够乘快艇速归。

要求全体学生齐读一遍

【板书】:

2.整体感知:

游子思妇离情别绪

【设计意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首好的诗词,需要反复的朗读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情感。

这是一首游子思妇诗,抒发的是离情别绪。

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诵读,诗意的理解顺其自然。

 

四.写作特色

【教师提问】: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学生回答】:

今昔对比

【合作探究(五分钟)】: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古代的别离和现代的别离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PPT展示(6)】:

柳永《雨霖铃》

用对比手法,比较柳永《雨霖铃》和黄遵宪《今别离》的异同

从感情、意象、写法、离别的场面、归来的快慢等方面来对比分析

【板书】:

三.写作特色:

今昔对比

 

PPT展示(7)】:

古别离

今别离

相同点

感情

留恋、安慰、嘱咐、祝愿、伤感、惆怅、期待

不同点

意象

柳、酒(习俗)

长亭、古道、(空间)

夕阳、晚风、月亮、西风(时间)

轮船、火车、双轮、钟声、

万钧柁、轻气球

写法

常用悲哀的景色

渲染凄凉的意境

赞美现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快速

使离别显得不那么悲伤。

离别的场面

古人喜欢对离别时的情景句斟字酌,充分表现分别时刻的景和情。

古代的舟车是“行止犹自由”,让离别的人有足够的时间感受离别的场景,有缠绵的自由。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写出了离别的匆忙,分离的快速。

归来的快慢

遥不可及很难再见

“去矣一何速?

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当今离别相聚都很快速,这就是新式交通工具让人聊以慰藉的一面,也使离别的心情显得不那么悲伤

【设计意图】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有效的课堂讨论,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今昔对比是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

通过讨论,发言,对诗歌的主题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五.总结全文

【PPT展示(8)】:

《今别离(其一)》是诗人黄遵宪“旧瓶装新酒”,即用旧体诗的形式书写了新内容,.描绘了一种现代的离别给人们带来的体会与感受。

作者怀念古时候的“自由”,慢节奏的生活,感慨当今社会新的交通工具的如火车轮船的出现让离别很匆忙,很“不自由”。

可以说《今别离(其一)》中的人生体验具有了时代标志。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让学生对全诗有一个整体把握,深入理解本诗主题。

6.拓展延伸

时代在变,诗歌也要变。

历史的车轮已经到了21世纪,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今天我要推荐的是一位生于1943年的当代诗人、散文家席慕蓉,作品多写爱情和人生,写得非常美,淡雅通透,丰富细腻,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其中一首《送别》特别有名,我们一起来欣赏。

1.【出示多媒体】:

播放《送别》朗诵视频。

【PPT展示(9)】:

送别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

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

内疚和悔恨

总要深深地种植在离别后的心中

尽管他们说世间种种

最后终必成空

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

可是我一直都在这样做

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

又要错过今朝

今朝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馀生将成陌路

一去千里

在暮霭里

向你深深地俯首

请为我珍重

尽管他们说世间种种

最后终必终必成空

【教师解说】:

与传统的离别诗不同的是,这首诗送别的不是友人,而是时光,送别一切想努力挽回却已成定局的往事。

即将与朋友分别,也许是因为以前相聚的时光没有好好珍惜,至今仍心存遗憾。

没有实现的梦想,没有说完的话,一字一句里全是遗憾。

我们总以为还有时间,还可以等待,可是当一切已成为定局,我们又可以改变什么?

而失去的永远不会在了。

在内疚和叹息中,时间又在流逝,我们又错过了眼前的新故事。

作者自责自己一直在错过,错过了昨天,又错过了今天,把美好的时光都白白浪费了,总在不断重复那走过的路,重复相同的错过和别离。

余生我们注定形同陌路,尽管最后一切都终将化为尘土,随风而去,但我们无所谓,因为我们在意的是那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时光。

最后我还是真诚地盼望着你能自己珍重。

既然我们送别了过往,就要珍惜今朝,不能总是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席慕容这首短诗,将昨天、今天、余生贯穿起来,语句简单感情丰富,细细咀嚼回味悠长,令人感伤不已。

2.【PPT展示(10)】:

最美丽的风景往往不是在山顶,而是那沿途的风光。

我们都想去挽回那段流逝的青春,都想弥补曾经的遗憾,但时光一去不复返。

即使我们的人生不可能完美,我们也要好好把握生命的每一天,珍惜当下,为梦想而奋斗,不再错过,不再缅怀青春,不再有新的遗憾和悔恨。

3.【PPT展示(11)】:

时代在发展诗歌也在变

《雨霖铃》古代缠缠绵绵难舍难分

悲伤沉重凄凉

《今别离》近代匆忙迅速准时快回

不是那么悲伤

《送别》当代理性思考遗憾悔恨

珍惜当下为梦想而奋斗

【板书】:

时代在变,诗歌也在变

【设计意图】

离别是现实生活很常见的情景。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诗歌也在发展变化。

通过对古代的《雨霖铃》、近代的《今别离》、当代《送别》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离别的认识也在变化。

那么现在此刻现在的你对别离有什么认识?

你们经历过离别吗?

顺势引出作业,写一首关于“离别”主题的诗歌,写出自己对别离的体验和感受。

从而激发学生写作诗歌的热情。

七.布置作业

【PPT展示(12)】:

1.背诵全诗。

  

2.写一首关于“离别”主题的诗歌,写出自己对别离的体验和感受,古体诗现代诗都可以。

【设计意图】

离别是现实生活很常见的情景。

试着写一写“离别”,让同学们珍惜相聚的时光,好好把握生命的每一天,珍惜当下,为梦想而奋斗,不再有新的遗憾和悔恨。

【PPT展示(13)】:

谢谢观赏

【板书设计】:

《今别离》

黄遵宪

一.知人论世

二.整体感知游子思妇离情别绪

三.写作特色今昔对比

时代在变,诗歌也在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