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5494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

《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docx

04672自考第九章金融运营组织商业银行

第九章商业银行

一、复习建议

本章是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金融理论与实务的重要章节之一。

主要介绍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到电子货币的演变过程;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以及世界货币的职能与作用;货币流通规律以及纸币流通规律;货币制度的形成、构成要素及演变过程。

本章内容较多,考点也很多。

建议学员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全面复习。

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

看书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企业性

商业银行隶属于企业范畴,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并以其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与一般工商企业相同,商业银行以营利为目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现代商业银行大多采用了公司制的形式,且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最为典型。

(二)金融性

商业银行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货币这种特殊的商品。

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借贷的方式从事经营,自有资本在其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大量资金来自于存款、借款等负债。

这使得商业银行能够获得比一般企业更高的财务杠杆效应,但同时也会面临着更高的经营风险。

(三)银行性

表现在:

第一,商业银行能够吸收公众存款、尤其是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同时能够办理贷款和转账结算业务,从而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因此,商业银行通常也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第二,贷款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运用形式,同时也是各类经济活动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人的主要外部融资形式。

第三,商业银行能够为客户办理各种支付结算业务,是现代支付体系的中心。

第四,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功能全面。

除了提供传统的存、放、汇服务,还可办理投资理财、代收代付、咨询顾问等多种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类型

划分依据

具体类型

延伸

产权结构的不同

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独资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

组织形式的不同

单一制商业银行、总分行制商业银行、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

●单一制商业银行也称独家制商业银行,其特点是商业银行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

这种银行主要集中在美国

●总分行制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商业银行体制,其特点是,法律允许商业银行在总行之下设立分支机构从事银行业务。

例如我国的商业银行。

●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的特点是,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若干独立的银行。

在法律上,这些银行仍保持各自独立的地位,但其业务经营都由同一股权公司所控制。

控股公司制已成为当今国际银行业最流行的组织形式。

业务覆盖地域的不同

地方性商业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国际性商业银行

业务经营模式的不同

全能性商业银行和专业性商业银行

(1)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是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2)支付中介

✓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这是商业银行一项传统的职能,

(3)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建立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的。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派生出大量存款(派生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资金供应量。

✓第二,商业银行在办理结算和支付业务活动中能创造银行券、支票、本票和汇票等信用工具。

(4)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的优势,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其他的服务。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是指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形式。

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不同,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一)单一银行制度

✓所谓单一银行制,指商业银行只设一个独立的机构从事业务经营活动,不设立分支机构的组织形式。

(二)总分支行制度

✓所谓总分支行制一般是指在大都市设立总行,然后根据业务活动的需要在国内外设立分支行的一种银行组织形式。

(三)持股公司制

✓所谓持股公司制,是指由一家或几家银行设立控股公司,然后通过控股公司持股的方式将一些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置于自己控制之下形成的银行集团。

(四)连锁银行制

✓连锁银行是指由同一个人或一群人控制的两家以上的银行。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业务

通常按是否计入资产负债表,将其划分为两大块:

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其中,表内业务又分为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一、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

(一)自有资本

自有资本又称银行资本或资本金(bankcapital),指银行为了正常的经营活动而自行投入的资金,其代表对银行的所有权。

✓《巴塞尔协议》把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档。

✓第一档为核心资本(corecapital),也称一级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准备金,具体来说有普通股、不可收回的优先股、资本盈余、留存盈余、可转换的资本债券、各种补偿准备金等。

✓第二档为附属资本(supplementarycapital),也称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准备金、资产重估准备金、普通准备金或呆账准备金。

✓最新的《巴塞尔协议III》对银行资本的要求进行了调整,将核心资本充足率由原来的4%上调到6%,同时计提2.5%的防护缓冲资本和不高于2.5%的反周期准备资本,即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为8.5%。

对总资本充足率要求仍维持8%不变,加上资本留存,最低达到10.5%,并且这一要求需要最迟在2019年达到。

(二)各项存款

✓存款是指银行接受客户存入资金,存款人可以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受信业务。

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也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负债业务。

✓常用的传统划分方法是将存款分为活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定期存款三大类。

1活期存款

这是指可由存款人随时存取的存款,它没有确切的期限规定,银行也无权要求存款人取款时做事先的书面通知。

活期存款具有支取方便、运用灵活的特点。

银行对活期存款支付的利息较低,有时甚至不支付任何利息。

虽然活期存款时存时取,但在存取交错之中总会在银行形成一笔相对稳定、数量可观的余额,也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

✓活期存款具有特点:

(1)流动性大,存取频繁。

(2)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

✓(3)尽管活期存款流动性大,但在银行的诸多储户中,总有一些余额可用于对外放款。

✓(4)活期存款是银行密切与客户关系的桥梁。

2定期存款

这是指存款人和银行预先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

与活期存款相比,定期存款的稳定性较强,且营业成本较低,因而具有较高的资金利用率。

✓定期存款具有以下特点:

(1)流动性小、稳定性强,是商业银行获得稳定资金来源的重要手段;

(2)手续简单、费用较低,风险性较小,由于定期存款的存取是一次性办理,在存款期内没有其他服务,因此除利息外没有其他的费用;

✓(3)定期存款所要求的存款准备金率低于活期存款。

3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savingdeposits),也称为存折储蓄(passbooksavings),这种账户中的资金可以随时增加或提取,存款的存入、提取以及利息的支付,或记录在月报上或记录在账户持有人的存折上。

✓储蓄存款一般可分为活期和定期两种。

✓储蓄存款具有以下特点:

它是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稳定的资金来源。

在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储蓄存款的地位十分突出。

从整体上看,只有居民是净储蓄者,才能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净资金提供者。

(三)存款业务的创新

(1)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2)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

✓(3)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TS)

 

4通知存款

这是指存款人在存入款项时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存款。

5结构性存款

通常是指在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某种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各类期权),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金融市场参数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从而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较高收益的业务产品。

结构性存款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显著特征。

【例题】商业银行的非存款类资金来源有(    )(2007年多选题)

A.同业拆借B.再贴现C.贴现D.证券回购E.发行中长期债券

【答案】ABDE

【解析】同业拆借、再贴现、证券回购、发行中长期债券都是商业银行的非存款类资金来源。

 

二、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assetsactivities),指商业银行将负债业务所筹集起来的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它是商业银行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

资产业务主要包括现金资产、贷款、贴现和证券投资。

(一)现金资产:

现金资产(cashasset),又称第一准备资产(primaryreserve),它是满足商业银行流动性需要的第一道防线,是商业银行资产中最具流动性的部分,也是非营利性资产。

具体包括库存现金、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放同业资金和托收中的资金。

(二)贷款:

贷款(loan),即商业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照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定日期归还的授信业务。

1.按贷款对象分:

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不动产贷款和消费贷款

2.按贷款期限分:

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3.按贷款保障程度分:

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

(1)信用贷款。

它是指银行完全依据客户的信誉而无需客户提供任何抵押品而发放的贷款。

特点是手续简便、利率较高、审查严格。

(2)抵押贷款。

它是指借款人以一定有价值的商品物质或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品而向银行申请的贷款。

两种形式:

质押和抵押

(3)担保贷款。

它是指以借贷双方以外的有相应经济实力的第三方为担保人而发放的贷款。

4.按贷款风险程度分:

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针对贷款风险不同的规定,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三)贴现

贴现(discount),是指商业银行买进客户未到期票据的行为,是商业银行一项特殊的放款业务。

其具体做法是:

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买进客户未到期的票据,按贴现日计算票据的贴现利息,从票面金额中扣除贴现利息后,将票面余额付给持票人,银行在票据到期时,持票向票据的债务人索取票面金额的款项。

✓实付贴现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实付贴现额=票面金额×(1-贴现天数×年贴现率∕365)

贴现业务与普通放款相比不同的其具体表现为:

(1)期限不同。

(2)利率不同。

✓(3)收取利息时间不同。

✓(4)贷款偿还对象不同。

(四)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securitiesinvestment),指商业银行以其资金在金融市场上对收益证券进行买卖,是商业银行重要的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证券投资的目的在于:

一是为了增加银行的收益。

二是为了增加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即充当第二准备。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一、表外业务的含义

✓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business),是指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没有直接影响,但却能够为银行带来额外收益,同时也使银行承受额外风险的经营活动。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共同之处表现为:

(1)它们都属于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并且都不直接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出来。

(2)二者存在着一部分的重合。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区别表现为:

主要表现为银行对它们所承担的风险是不同的。

✓中间业务中,银行一般处在中间人或服务人的地位,不承担任何资产负债方面的风险。

表外业务是一种潜在的资产或负债,在一定条件下,表外业务可以转化为表内业务。

银行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二、中间业务的主要种类

(一)汇兑业务

✓汇兑,也称汇款(remittance),是客户以现款交付银行,由银行把款项支付给异地收款人的一种业务。

(二)商业信用证业务

✓商业信用证业务是一种由银行保证付款的业务。

(三)代理业务

✓代收业务是银行根据各种凭证以客户名义代客户收取款项的业务。

(四)承兑业务

✓承兑(acceptance)是银行为客户开出的汇票或其他票据签章承诺,保证到期一定付款的业务。

(五)信托业务

✓信托(trust),是指银行接受他人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和处理所托管的资金或财产,并为受益人谋利的活动。

(六)银行卡业务

✓银行卡是由银行发行的、供客户办理存取款和转账结算的一种现代支付工具的总称。

三、表外业务的主要种类

表外业务形式多样,但大体可划分为四类:

(1)贸易融通业务,包括银行承兑业务,商业信用证业务

(2)金融担保业务,是银行应交易中一方的申请,允诺当申请人不能履约时由银行承担对另一方的全部义务。

属于“或有负债”。

✓(3)各类承诺,包括给予老客户的小额和短期的可以撤销的贷款承诺,也包括不可撤销的大额和长期的循环贷款承诺。

✓(4)各类金融衍生业务,如互换、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等。

典型的表外业务:

(一)备用信用证

✓备用信用证,是银行为客户开立的保证书,是指银行担保客户履行支付义务的安排,若得到银行担保的客户在债务到期无法偿付时,则由银行负责偿付。

(二)贷款承诺

✓贷款承诺,是指银行向客户做出承诺,保证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根据一定条件,随时应客户的要求提供贷款。

【例题】结算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2010年单选题变形)

A.表外业务B.资产业务C.负债业务D.资本业务

【答案】A

【解析】结算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本题考查商业银行各类业务的内容。

第四节商业银行的管理

一、银行管理的基本原则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追求利润,保证自身安全,保持资产负债必要的流动性。

✓有三个特殊要求:

一是商业银行必须保证本金的安全;二是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货币资本在运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资产有充足的流动性;三是商业银行必须保证货币资本在运作中实现增值,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即讲求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并实现三者的统一。

(一)安全性原则

1.安全性原则的含义

✓安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的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和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性程度。

2.影响商业银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1)资本风险

(2)信用风险

✓(3)流动性风险

✓(4)市场风险

✓(5)管理风险

3.坚持安全性原则的途径

(1)提高资本充足率。

(2)实行资产分散化。

✓(3)实现资产负债的有效匹配。

✓(4)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5)遵纪守法,合规经营。

(二)流动性原则

1.流动性原则的含义

所谓流动性,简单地说就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满足必要贷款需求的能力。

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资产的流动性,就是商业银行的全部资产能够随时得到偿付或者在不发生损失的前提下迅速变现的能力;

二是负债的流动性,即商业银行能够根据需要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资金的能力。

2.保持流动性的途径

为了保持流动性,可以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1)资产管理措施。

方法是建立分层次的准备金制度。

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从强到弱依次为:

库存现金、同业存款、在中央银行存款、短期有价证券、长期债券、抵押贷款和长期信用贷款等。

(2)负债管理措施。

即商业银行注重通过主动型负债方法来保持其经营的流动性。

具体包括:

向中央银行借款或再贴现、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向其他银行借款、发行商业银行票据及出售贷款等形式。

(3)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和流动性供给的平衡。

商业银行要将测定的流动性需求与商业银行所持有的流动性头寸联系起来进行合理安排,及时调剂以解决面临的流动性问题。

(三)盈利性原则

1.盈利性原则的意义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是否盈利及盈利水平的高低是评价和衡量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基本标准。

盈利能力越强,获利水平越高,越能增强商业银行的实力,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誉,增强商业银行抗风险的能力。

2.提高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主要途径

(1)合理确定资产规模和资产结构。

(2)加强存贷款利差的管理。

✓(3)扩大资本金。

✓(4)增加其他业务收入。

✓(5)控制费用开支。

(四)“三性”原则的关系及其协调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三个重要原则。

从根本上讲,“三性”原则是统一的,只有同时坚持“三性”原则才能保证商业银行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然而在实践中“三性”原则之间又是相互矛盾的。

因此,正确处理和协调“三性”原则之间的关系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

✓安全性是前提,流动性是条件,盈利性是目的,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沿革★

1资产管理理论

认为商业银行管理的重心应放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方,即通过对资产项目的调整和组合来实现其经营目标。

最早的资产管理理论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商业银行提出的商业性贷款理论。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只能是发放短期的、且以真实的商业票据做抵押的、周转性的工商企业贷款。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产转移理论诞生。

该理论认为,除了发放短期贷款以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持有那些信誉高、期限短、易于转让的资产来保持流动性,如短期票据、国库券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预期收入理论进一步拓展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范围。

该理论强调,从根本上来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态取决于贷款的偿还,这与借款人未来的预期收入和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切相关。

因此,即使是中长期贷款,只要其能按期偿还,在对资产组合期限结构的合理安排下,同样可以提供流动性。

2负债管理理论

该理论强调,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提供不仅来自于资产方,还可来自于负债方,即通过对负债结构进行调整,增加主动型负债,在货币市场上主动“购买”资金来满足自身流动性需求和不断适应目标资产规模扩张的需要。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开始把重心转向如何通过协调负债与资产的关系来实现经营目标,即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动态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协调各种不同资产和负债在利率、期限、风险和流动性等方面的搭配,作出最优化的组合,以满足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