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先烈的事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5673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战先烈的事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抗战先烈的事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抗战先烈的事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抗战先烈的事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抗战先烈的事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抗战先烈的事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抗战先烈的事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抗战先烈的事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抗战先烈的事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战先烈的事迹.docx

《抗战先烈的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战先烈的事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战先烈的事迹.docx

抗战先烈的事迹

抗战先烈的事迹

篇一:

革命烈士事迹

赵尚志(1908—1942),辽宁朝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

抗战时期,他指挥的抗日联军与日寇周旋在林海雪原,驰骋在松花江两岸,创造了东北战争史上的奇迹,被东北的父老乡亲称为“北国雄狮”。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赵尚志到东北宣传抗日主张,并很快地组织了一支抗日队伍。

经过数次与日军战斗后(:

抗战先烈的事迹),这支队伍创立了以珠河、宾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赵尚志创建的东北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日军逐渐将他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1934年,日军决定对他组建的抗日游击队进行“围剿”。

赵尚志带领抗日游击队采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与日军进行作战,多次跳出日军的包围圈,并在冰趟子对日军进行伏击,击毙日军200多名。

对于赵尚志出色的军事才能,日军慨叹道:

“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随着日军对东北抗日根据地“围剿”的加剧,东北抗联逐渐陷入了困境。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受特务刘德山诱骗,率领包括刘德山在内的4名抗联战士去袭击梧桐河警察分驻所。

当他们快到梧桐河警察分驻所时,刘德山趁赵尚志不备,从背后向赵尚志开枪,罪恶的子弹穿透了赵尚志的腹部。

身受重伤的赵尚志命令一名抗联战士带走所有重要文件后,向事先埋伏好的日军进行射击,但因他失血过多,不久昏迷过去,不幸被日军俘获。

日军对赵尚志进行了突击审讯,他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地怒斥敌人:

“你们离我远点,我闻你们腥!

”并怒斥伪警察说:

“你们不也是中国人吗!

现在你们出卖了祖国,?

?

还有什么可问的呢。

”当他听到受伤的战友痛苦呻吟时,他大声说道:

“你叫就不疼了,叫也是死,你要有骨气。

”赵尚志因伤势过重,不久壮烈牺牲,年仅34岁。

凶残的日军把他的头割下运到长春,把他的躯体扔到冰冷的松花江中。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纪念赵尚志,将珠河县改为尚志县。

毛泽东对赵尚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坚持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

1930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

1954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

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

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

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

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

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邱少云(1926-1952)抗美援朝英雄。

四川铜梁关建乡人。

23岁那年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

12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

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

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

当晚反击部队顺利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英雄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万古留存。

赵一曼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

四川省宜宾县人。

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

“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冲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缚,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次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

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

她能文能武,机智过人。

为了启发工人、妇女觉悟,她不时创作一些文艺作品在地下刊物上发表。

在一首《滨江述怀》的诗中抒发了她坚定的抗日意志: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

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

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竟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

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

赵一

曼果断地说:

“你是团长,有责任将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

”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

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

日军对她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

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

为了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进医院监护治疗。

在医院里,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看护和看守人员。

1936年6月28日,在看护和看守帮助下逃出医院。

6月30日晨,被追敌再度捉捕,受到更加残酷的刑讯。

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

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视死如归,从容就义。

时年31岁。

为纪念她,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一曼大街。

朱德、宋庆龄、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她题了词。

篇二:

烈士事迹

杨靖宇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

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

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是我国的英雄。

杨靖宇牺牲前五天。

“讨伐队”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

他们逐步逼近到50米处,喊话劝降,对方“连答应的神色也没有,依然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

日军见生擒困难就猛烈开火,有一弹击中胸部,对方才“被打倒而绝命”。

日军根据追踪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5天以上,能够在零下20摄氏度且没有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将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

当肠胃被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

日本军官狠狠地说:

“算他是支那的一条好汉!

”日本关东军在烈士殉难处破例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和对躯体的葬礼,以杨靖宇的顽强为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人民政府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1958年在吉林省通化市建成“靖宇陵园”。

杨开慧烈士

杨开慧烈士是毛主席的爱人。

她1921年入党,在长沙郊区开展农民运动。

1930年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了严刑拷打,但敌人丝毫无法动摇她对革命的信心。

1930年11月,年仅29岁的杨开慧英勇就义。

毛岸英烈士

毛岸英烈士是毛主席的大儿子,8岁就和母亲一块儿坐牢,后被救出。

1936年当组织找到他,送他去苏联学习。

1943年在苏联入党,1946年回到祖国农村锻炼,1950年8月25日毛岸英同志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

诺尔曼白求恩烈士

白求恩烈士是加拿大共产党人,是世界著名的胸外科专家。

1938年他受派遣来到中国,转送到晋察冀边区,担任军区卫生部部长。

在艰苦的岁月中,他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

与战士同甘苦共患难,为我国民族的解放事业创造光辉的贡献。

1939年11月12日因医治伤员中毒,治疗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逝世。

刘胡兰烈士

刘胡兰烈士于1932年出生于山西汶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刘胡兰从小就受到革命教育。

她最先学会的几个字是“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她积极参加抗战工作,还组织了妇女参战队,为党,为人民做了大量工作。

1946年7月盘踞在汶水的阎匪军狗急跳墙,风狂反扑,袭击了云周西乡村。

刘胡兰同

志不幸被捕,在敌人面前,她英勇顽强,坚贞不屈。

她跨过了战友的遗体,踏着烈士的血迹从容来到轧刀前,振臂高呼,“乡亲们,敌人的末日不远了,新中国就要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万岁。

”刘胡兰同志牺牲时,年仅15岁。

刘胡兰同志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亲笔题词: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高度赞扬了刘胡兰同志伟大而光荣的一生,她没有死,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董存瑞烈士

董存瑞烈士1929年10月出生于河北怀来县南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在党的培养下参加了党领导的各种抗日活动。

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工作积极、做战勇敢,先后立过四次大功,得过三枚奖章。

194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城的战斗中董存瑞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线,与敌人同归于尽,为胜利开辟了道路。

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董存瑞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要学习英雄精神,沿着英雄的道路奋勇前进。

黄继光烈士

黄继光烈士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1951年20岁的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射口,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道路,黄继光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邱少云烈士

1951年3月,邱少云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当他来到朝鲜,看到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匪帮对朝鲜人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目睹朝鲜儿童遭受自己童年时代一样的苦难,倍加激起邱少云对帝国主义反动派的仇恨。

要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贡献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匪军,把战线向南推进。

然而,我军阵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间,有着三千米宽的开阔地,这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

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因此,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出奇制胜、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我军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

在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出现了一位为着胜利、保全整体而牺牲自己的伟大战士邱少云。

十月十一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很近的地方去潜伏,等到第二天傍晚发起战斗,以便突然地去消灭敌人。

他们潜伏的地方是在敌人盘踞着的三九一高地的山坡上,又没有荫蔽身体的地形和树木。

昨天,从这里飞起一只野鸡,还惹得敌人打了半天枪炮呢!

现在要他们在这样一个地方荫蔽二十多个钟头,不让敌人发现,这是极不容易的事情。

在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特地对他们讲:

"你们这次去潜伏,要靠巧妙的伪装,要靠沉着,更重要的是要遵守潜伏纪律。

那怕有人被敌人子弹打中了,也不能暴露目标。

"战士们同声回答说:

"请首长放心,为了祖国,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也要潜伏好,完成战斗任务。

"

天黑以后,战士们秘密地摸到了潜伏地。

他们三个一组,四个一组的分散开来,潜藏在茅草中。

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野草,伪装得像山坡上的草一样,凉风吹过,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一同摆动,显不出一点儿痕迹。

他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地堡枪眼里伸出来的敌人机枪筒和了望孔缩头缩脑向外张望的面孔,有时,敌人讲话的声音也能清楚地听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到第二天十一点钟的时候,敌人盲目发射的一颗燃烧弹突然落在邱少云身边,并且烧着了他身上的野草。

这时,他要站起来是完全可以扑灭身上的火苗的。

但是,邱少云深切的懂得,要是这样做,就会被山顶上的敌人发觉,潜伏在这里的几十位战友就有被消灭的危险,原定的战斗计划也就不能完成。

我军阵地上的指挥员看到潜伏地冒起了烟火,连忙命令炮兵向敌人轰击,扰乱敌人的注意力。

这时候,邱少云还是没有爬起来扑灭自己身上的火焰。

火焰已经延烧到了他的头上。

在这个生死关头,邱少云紧握着压满子弹的冲锋枪,看看前面不远的敌人,很想冲上去和敌人拚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烈火继续在燃烧着,烧烂了邱少云的皮肤。

邱少云忍受着难以想像的肉体痛苦,咬着牙,把两手深深地插入泥土。

然后猛地抬起头来,用微弱的声音向离他最近的战友李士虎说:

"胜利是我们的,但是我不能完成爆破任务了,这个任务交给你去完成吧!

"说完,他又痛苦地把被烈火烧着的身体更紧地贴到地上,一直到牺牲时,也没动一下。

烈火烧了二十多分钟,直到邱少云牺牲后,烈火才熄灭了。

我们的英雄--邱少云就是这样地以超人的意志力,为祖国、为整体、为胜利而忍受了肉体的苦痛,以至到最后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篇三:

革命先烈事迹介绍

革命先烈事迹介绍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又是一年清明节。

伴随着浓浓的春意,我们聚集在这里以我们自己的方式来缅怀革命先烈,站在这里,我们心中感慨万千。

并不是为烈士生命的消失而悲叹,而是被那伟大的生命价值所震撼。

他们不愧为炎黄子孙的后代,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范家楼人不畏强暴,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同日、伪、顽、匪殊死搏斗,使该村成为坚强的堡垒村,八路军驻日照办事处、滨海地区主力部队老六团指挥部一度移驻该村。

至1949年建国,从该村奔赴全国各地并走向各级领导岗位的干部达100余人。

其中,有十几名成为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

葡萄山烈士陵林始建于1956年,由区政府修建,因战争年代范家楼驻过八路军野战医院,医治伤病员期间不幸牺牲了好几位烈士,当时把他们葬在了村西岭野林里。

又因该村曾牺牲了11位烈士(范崇学、范干民、范熙迎、范伟晋、房守松、范伟光、范伟方、范奉法、王宜兴、范奉德),是当地烈士最多的村庄。

因此,区政府决定将散葬的烈士墓迁到葡萄山脚下,建起了这座庄严肃穆的烈士陵林。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列主义迅速在中国传播。

此后不久,范家楼村的进步学生范熙彭、范干民、范奉吉、范熙信、范奉进、范象明、范熙合、范熙正、范熙瑞等人就受到了影响,满怀激情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回乡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烽火燃遍全国,日照地区也群情激昂,一些杂牌队伍则打着抗日旗号乘机招兵买马、占山为王。

范家楼的9名学生满怀着民族解放的正义感,四处奔波寻找共产党、八路军。

范熙(希彭)彭和范干民经几个月奔波,于1938年秋终于找到从延安抗大返回日照的共产党员杨心培。

经其介绍,进山东抗日军政干校所在地沂水岸堤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1月,范熙彭、范干民从岸堤干校结业后,由鲁东南特委安排回日照与当地党组织接上关系,开展地下工作,宣传抗日,动员青壮年参军打鬼子,很快就有范庆服、范庆德参加八路军。

同时,发展范崇学、房振英、范熙信3人入党,成立范家楼村第一个党支部,范崇学任书记,范熙信任组织委员。

1939年夏,日寇对沂蒙山区大扫荡,烧杀抢掠,妄图短时间摧垮刚刚建立起来的抗日民主政权。

同时,在范家楼周围的陈疃、官庄等设据点,对范家楼造成很大威胁。

对此,范家楼党支部按上级指示,一方面选拔30名精明强干青年,委派党员范熙瑞负责,拉起抗日队伍——自卫团,站岗放哨,盘查行人。

另一

方面,派党员范熙合、范惠东打入官庄据点,混进维持会当了书记官,掩护地下党开展工作。

后来,又派范庆吉当了伪军大队长,这样鬼子的据点就成了我党的掩护所。

同时,建立情报站,及时收集情报向上级传送。

当年12月,党组织决定从据点撤回范庆吉,临走时又带回5名不愿为敌人效劳的士兵和步枪4支、子弹200发,连人带枪交给县大队。

有一次,陈疃的鬼子和汉奸出动大批人马扫荡范家楼,情报站及时送出情报,各班、排在东岭、西岭和村南公路埋地雷,并分别设伏截击,鬼子、汉奸一进入伏击圈,一声喊“打”,顿时枪声四起,地雷成片爆炸,手榴弹铺天盖地,鬼子、汉奸被打得晕头转向,还没来得及还击就以为县大队来了,抬着死尸和受伤的鬼子、汉奸窜回据点。

战斗中,一枝枪由于打子弹过多,枪筒子裂了一道大口子。

又一次,鬼子到三庄扫荡,范家楼自卫团配合区中队奋勇作战,狠狠打击了敌人,敌人夹着尾巴逃窜了。

这次战斗中,队长范伟学在北岭负了伤。

1943年1―4月,滨海地区主力部队老六团进驻范家楼,准备消灭盘踞在窝疃的惯匪、汉奸朱信斋部,团部设在积极支持抗日的开明士绅范聚东(范熙彭之父)家,并有电台等通讯设备。

是年,鬼子为控制莒日公路,在范家楼东岭建了碉堡。

对此,范家楼自卫团不屈不挠,组织群众“躲反”,坚壁清野,把衣食用具全部藏在山洞,群众转移到窝疃、上卜落崮的山涧,自卫团昼夜不停打游击,弄得敌人晕头转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