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5843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案例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短短的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来了解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或互联网发展史。

(2)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加深对社会变迁的了解。

(3)组织不同小组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网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的面对网络的诱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难点:

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1.收集报刊、影视、互联网相关方面的文字、图片资料,加深对本课知识的认识;

2.学生分组,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讨论、合作、汇报,充分展现各自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导入新课)

新闻调查:

(让学生自主扮演记者在课堂上随意采访同学或老师)

调查大家了解新闻资讯的途径有哪些?

访问一:

记  者(学生甲):

老爷爷,你好!

请问你平常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国家新闻?

老爷爷(学生乙):

哦……听听收音机,里面全音乐喜剧新闻什么都有;有时还看看报。

记  者(学生甲):

呵呵,谢谢你老爷爷……

访问二:

记  者(学生甲):

同学,请问你平常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娱乐资讯的?

高中生一(学生丙):

了解新闻我都看看报纸和电视,有时候上网浏览网页;娱乐嘛,就听听MP3……

高中生二(学生丁):

还有广播,每次坐公交车时都可以听到……

访问三:

记者(学生甲):

小朋友,你看《喜洋洋与灰太狼》,是在什么上面看的?

小朋友(学生戊):

电视,还有去电影院。

总结:

我们生活中了解资讯娱乐的途径,可以有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网络……

二、讲授新课

老师:

谢谢刚才几位同学的表演。

由刚才的采访,我们可以看出,现今世界上几种重要的传播媒介:

报纸、广播、影视和互联网。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请大家把教材翻到第72页,我们一起来学习《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起来了解各种传播媒介的发展简史,感受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幻灯片)

展示历史小组一组的合作成果:

历史小报(关于报纸发展的简介)

1、第一版:

《邸报》—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报纸

《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它创办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约公元前二世纪左右)。

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在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

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驻京办事处,这个住处叫作“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

这就是《邸报》产生的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2、第二版:

图说近代报刊:

历史进入19世纪,随着普通民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再加上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在我国产生了近代的报刊。

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

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如下几种:

图一《万国公报》: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之后不久,创办了一份报纸名为《万国公报》。

《万国公报》自1895年8月17日开始正式刊行,为双日刊,每册有编号,无出版年月。

 当时的人称“西学新知之总荟”——当时的知识分子如果想要了解西方的知识学问的话,一定要看万国公报。

在1896年维新前后,发行量曾高达38400份,1903年发行量达5.4万多份。

成为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刊物。

由46期开始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图二《强学报》、《时务报》

   《强学报》是强学会会刊。

该报创刊号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896年1月12日)出版。

共出二号,为中国最早政论报纸,仅发行5天,出版二期即遭查禁。

   《时务报》 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

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

共出69期 。

发行量从创刊时的3000多份增加到1.2万份,最高达1.7万份,成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辛亥革命后,报刊成为宣传政治的工具。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民报》、《新青年》等。

图三:

《民报》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1905年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共出 26 期。

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

该报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又大谈佛法。

该报最高发行量答到1.7万份。

图四:

《新青年》

 

《新青年》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2年7月终刊共出54号。

由 陈独秀在上海创立,是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塞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最高发行量为15000——16000份 。

 

3、第三版:

西人办报

    从19世纪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他们先后在中国创办了近170种中外报刊,约占同时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

外国人无非分两种,一种是传教士,一种是商人,他们为了打开中国门户,将中国纳入西方势力范围,采取了不同的办报宗旨,一个宣传教义、宣传道德,从精神、文化上进行渗透;一个注重市场,注重赢利,从传播业上进行扩张。

加强了列强对华文化侵略。

无论他们有怎样的企图,采用了什么样的方式,从近代传媒的兴起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从促使中国人了解西方、了解世界来看,他们都起到了初始的重要作用。

4、第四版:

通俗性报刊

近代报刊按办报人员国籍可分两类:

一是在华传教士办报;二是国人办报:

又可分为新闻、商情、政论性及通俗性报刊四类。

通俗性报刊的特点

(1)语言通俗易懂,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

(2)内容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3)内容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幻灯片)

教师:

本框题,我们主要学习广播影视的相关内容,其主要包括了哪几个类呢?

学生:

广播、电影、电视。

教师:

非常正确现在我们就请历史二组来展示他们的成果。

1、广播

第二小组:

(T台走秀)

主持人(简介广播发展历程):

广播,又叫收音机,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之一。

出现的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

世界上第一座领有执照的电台,是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于1920年11月2日正式开播。

中国出现的第一座广播台在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6年6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是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

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广播的优势是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短处是一瞬即逝,顺序收听,不能选择,语言不通则收听困难。

下面请大家来欣赏一下我们广播的发展历程:

伴随着音乐和主持人的介绍,第一个同学拿着旧式收音机上台展示;

第二个同学拿着新式收音机上台展示;

第三个同学拿着录音机上台展示;

第四个同学拿着单放机上台展示;

第五个同学拿着MP3上台展示;

            

旧式收音机                                        新式收音机  

    

       

        录音机                    单放机                       mp3

主持人(介绍):

第一位同学为大家展示的是我国早期的一款旧式收音机,属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收音机,从它的样子,大家就可以知道很笨重,需要专门的地方放置;第二位同学为大家展示的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收音机。

它小巧,可以随身携带;第三位同学为我们大家带来的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录音机,属于改革开放时期比较流行的音响;第四位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是一款单放机,今天在商场里仍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第五位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mp3,它轻便,容量大,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五位同学为大家带来的这几种音响广播,实际上就是我们广播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教师:

感谢刚才历史第二小组同学的精彩表演,他们的精彩表演为我们展现了广播的发展历程。

那么请问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可以得出广播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同学:

体积越来越小,方便;样式越来越时尚,好看。

2、电影(老师介绍)播放影片《定军山》

(1)教师:

刚刚大家看了《定军山》,那么从这部影片,大家可以得出,这个时候电影有什么特点?

学生甲:

没有声音。

学生乙:

颜色比较单调,主要是黑白色的。

学生丙:

清晰度不是很好……

(2)教师:

刚刚几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基本上概括了早期电影的特色:

无声、黑白色。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书本上是怎么介绍电影发展历史的(翻到课本第73页):

学生齐声回答:

①第一次电影放映:

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具有真、奇、活等特点。

②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

(3)教师:

我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抗战后有哪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问世?

学生:

①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渔光曲》

②抗战结束后:

《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松花江上》、《小城之春》、《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等。

教师:

举例现在正在热映的电影影片(国内外)?

学生:

……

(4)教师:

播放电影《功夫熊猫》片段。

大家刚刚看了《功夫熊猫》的片段,请同学们来回答,这个电影与刚才看的《定军山》有什么区别?

学生甲:

《功夫熊猫》有声音、色彩多、动感强……

教师:

刚刚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定军山》与《功夫熊猫》的区别也就展示了电影的发展特点: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

而且对我国电影的发展来说还有一个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特点。

下面我们一来看看另外一种媒体:

电视。

3、电视

教师:

相对于电影,电视产生的比较晚,但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下面我们请历史第三小组展示他们收集的各地电视台台标,请其他组同学来辨别抢答,看哪组同学能辨识的快准多?

学生:

……

教师:

紧接着,请第三组同学回答我国电视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同学回答:

(1)问世:

20世纪30年代

(2)发展过程:

①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②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③到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3)现状(特点):

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教师:

最后一个目录,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家非常熟悉的互联网及其发展的相关知识。

(在介绍“互联网的发展”一目时,教师可直接在课堂上将电脑与互联网相连接,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如何利用网络查找所需信息。

教师:

“要知道互联网是如何诞生的,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介来获取有关信息。

”教师打开“Internet Explorer”输入网址展示网络。

介绍互联网产生历史。

再引导学生学习第74、75页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了解中国互联网用户发展的速度。

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分析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优势。

学生:

(略) 

教师: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第75页的[自我测评],并思考: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互联网?

” 请第四历史小组来展示他们的成果

演讲比赛:

关于“绿色上网.健康成长”的演讲稿。

时间3~5分钟

同学甲:

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远离网吧,健康上网,文明上网》。

现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当今社会已进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网络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我们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看最新的消息;还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促进我们的学业.我们的老师也充分地利用网上资源,努力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 

    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有的同学过度依赖电脑,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课也不上,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有的同学做了网络的俘虏,成了"小网虫";还有的同学因整天看着电脑,眼睛受到严重损坏,成了近视;甚至有的同学上网的目的只是打游戏或者聊天,一刻也不停歇,对上网上瘾,甚至酿成了惨剧. 

    17岁的少年吴治,2001年第一次在网吧接触了电脑游戏,后就不可收拾,从自己省钱发展到主动要钱,最后就是偷钱,2004年6月15日,吴治想打游戏,向奶奶要钱,奶奶没有答应,他就残忍地将自己奶奶杀害.最近,某县城发生了一件真实的事,一位女孩因父母不在家,连续上网四天四夜,最后昏倒在电脑旁,幸好抢救及时,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当前,青少年上网人数较多,在我国2650万上网者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了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并且正在以每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增长.这当中约2/3的人在网吧上网,在网吧上网的人中,99%以上的都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从而导致学业荒废,毁掉了自己美好的前程. 

    在我看来,我们学生应当上好现代信息技术课,掌握基本的电脑技能.条件允许的话,在家长或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可适度适量的上网,并做到五要五不要: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但决不能到网吧上网.要相信,只要你学业有成,将来是一定能在网上冲浪遨游的. 

    所以,希望同学们远离网吧,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健康上网,文明上网!

使网络成为我们成长的好帮手,而不是扼杀我们生命的毒瘤.

谢谢!

同学乙:

    老师们,同学们!

我演讲的题目是《互联网的优越性》。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上网不仅让我们开扩视野,增长知识,放松精神,还能让我们交到更多朋友。

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在网络上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是必要的。

况且,在平日的紧张学习工作之余中有限制地玩游戏是有助于大家放松自己的.当然,网络也只能是大家的一种使用工具而已,决不能把它当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更不能沉迷于此,上网也必须是以健康的心态开对待,要有限制。

 

    据调查显示,在3000多万的中国网民中,青少年网民就达600万。

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64%的中小学生有上网经历。

    网络让我们接触到了多元的文化,有利于我们形成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全球眼光。

网络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个便捷而有效的途径。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想适应形势的要求,就必须了解、掌握大量的信息,如果仅靠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这一要求,而上网正弥补了这一不足。

上网不仅能够使我们学习网络技能和知识,更能使我们学到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而又应当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另外,网络为我们的广泛社交也提供了机会。

我们可以运用网上聊天、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

加之网络的隐蔽性、超时空的特点,为人们提供了平等、宽松的社交环境,这对于提高我们的社交能力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然而,网络也是一柄双刃剑。

网络在给孩子们带来种种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如影随形。

所以,只要限制上网,就可以避免了。

谢谢!

学生丙:

(略)

教师:

刚才几位同学的演讲很精彩,各自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我们对待网络的正确态度。

网络对我们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科学合理地利用,它可以造福于人;过度地沉迷,则会难以自拔,反受其害。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都拥有冷静的头脑,一定能趋利避害,让互联网成为我们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和助手。

健康上网、文明上网!

三、小结:

教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报纸、广播影视、互联网等众多大众传播媒介发展史,这些或古老或现代的传播载体在今天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人类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世界更丰富更精彩也更全面。

四、课堂练习:

(略)

【学生学习评价】

  内容

 

项目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

课后巩固

资料

查阅

设 疑

学习

态度

交互

探讨

师生

交流

作  业

知识

拓展

自我

评价

 

 

 

 

 

 

 

 

同学

评价

 

 

 

 

 

 

 

 

老师

评价

 

 

 

 

 

 

 

 

总   评

 

 

 

 

 

 

 

备注

1.评价依据:

参加活动课的积极性,包括完成小组分给的活动任务,和小组其他成员交流、合作等;提出问题的主动性;活动成果的新颖性。

2.先由学生自评,然后由小组、教师分别对该生进行评价,最后由学生推荐的评审小组写出总评,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提出希望。

3.本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学期末写入学生成绩通知单。

【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知识不仅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更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一一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设置了几种场景,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激发起了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

本课内容由于与现实联系比较紧,所以我根据高一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由学生经过充分合作讨论,自己来完成学习任务。

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

在上课之前我把学生分为五组,分别设计了五个活动:

一、小品(新闻调查)新课导入;二、办一期历史小报(报纸的发展);三、T台走秀(广播展示);四、电视台台标收集,抢答;五、小小演讲赛(互联网知识)。

通过这五组活动来贯穿教学,这样既可以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更能够充分的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我感触很深,使我发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理解是深刻的、思想是闪光的。

新教材特点要求老师一定要改变教学观念,善于引导学生,乐于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充分发挥历史课的育人功能。

就如本课,灵活地体现新课程现实性的特点,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同学们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当然,这种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它根据课的特点而定,也并非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

我认为这只是对新教材新教法的一种尝试,一种探索而已。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时间过于仓促,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从效果上看还是稍显仓促,如图片资料运用、线索整理、重难点突破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新课预习、讨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2)学生在历史知识的运用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在透过历史现象,解析历史本质的能力方面还有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性需进一步加强,争取是每一位同学都动起来,融入到历史学习中。

使历史真正走进学生,融入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