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54605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 页数:165 大小:19.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65页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65页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65页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65页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5页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5页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5页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5页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5页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5页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5页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5页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5页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5页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5页
亲,该文档总共1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1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ppt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前沿,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主讲人:

田斌教授,国际背景,水资源问题,不仅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世界范围的重大课题。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先后召开: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2)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1992)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2002),关于人类环境的斯德哥尔摩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约翰内斯堡宣言、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

分别通过了:

这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在全世界范围内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2002年在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上,一致通过将水资源危机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

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5个主题水、能源、健康、农业和生物多样性,水问题列为首位。

联合国环境计划署2002年在全球环境展望上指出,“目前全球一半的河流水量大幅减少或被严重污染,世界上80个国家或占全球40的人口严重缺水。

世界资源报告指出,到2020年,世界人口从目前的63亿增加到75亿,将有1/2的人口在用水紧张的状态下生活。

对于河流的研究已经不仅仅是水文学或者水力学意义上的河流,而是一个具有生命的流动的的生态系统。

河流也不仅仅是孤立的自然河流,而是与人类社会经济交织在一起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国际社会公认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水利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水科学领域,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水科学发展追求的目标。

对策:

政治意愿立法管理体制机制手段科学技术,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致力于解决水资源安全问题,建立高效、公平、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世界各国解决当前水资源危机的主要方向。

国家需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洪涝灾害依然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水资源方面呈现出,水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和重大瓶颈问题。

国家需求,水问题本质上是综合的,涉及水的自然属性与经济、社会以及人文属性,因而,水问题的解决也应该是综合性的,研究范畴包括水问题、水系统、水管理三个核心概念。

水问题是指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人水关系不和谐现象及其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其派生的人水关系原则是分析与破解水问题的核心要点,这是科学认识和创造性地解决中国水问题的出发点。

水问题的科学基础是指导致水问题形成与发展的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模式、机理、过程及效应。

水利则是调整人水关系进而解决水问题的理论、技术与实践的总合,水利事业总是在正确的治水理念和思路的指引下,伴随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

流域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和生态系统的水,通过水循环动态地联系在一起,构成流域水系统。

洪水与干旱是流域水系统的的极端变化,流域缺水、水体污染和水生态系统退化三大问题,本质上也是大规模人类活动引起的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的异常变化,水利工程是人类开发活动对流域水系统的作用与扰动。

国家需求,水管理是指对水系统实施科学管理,旨在研究流域水系统的历史演变规律、现代变化特征、未来变化趋势,揭示引起变化的原因,探讨实施适度调控的理论与策略,构建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政策体系、管理机制与技术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以上三个核心概念构成了解决流域复杂水问题的共同科学背静与关键科学问题,国家需求,国家需求,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我国明确地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而保障防洪安全、解决水资源短缺、改善水环境与水生态已经成为我国水利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

在未来的水资源研究中,要高度重视对宏观战略问题的探索,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研究水、生态系统、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要高度重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社会、人文科学的交叉、融合与渗透,综合性、创造性地解决中国水问题;要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水利信息化带动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国家需求,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是指水是一种母体资源和核心资源,既是水能资源、水生物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土地、矿产多种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条件。

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指水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既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工业的血脉,还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水与生态系统之间关联紧密,不可分割,各种要素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水量与水质的变化对生态环境十分敏感,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水的保障。

基于这些认识,世界各国都把粮食、石油、水称做三大战略资源。

我国也明确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而保障防洪安全、解决水资源短缺、改善水环境与水生态已经成为我国水利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

我国的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呈季风性,雨热同期,洪旱灾害频繁发生,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且时空分布不均,再加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与矛盾。

水多:

洪涝灾害频繁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水少:

水资源短缺仍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水脏:

水环境恶化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浑:

水土流失与生态退化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

国家需求,能源、环境、资源是一个国家长期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当代国家的威胁主要来源于资源短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安全日益成为关系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性与战略性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接受Science杂志主编采访时谈到:

中国政府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强调基础科学领域和前沿技术研究,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面对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提高到15,其中9的份额需要靠水电来完成。

水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8亿kW,将重点开发黄河上游、长江中上游、红水河、澜沧江等十三大水电基地。

目前,我国仍面临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日益突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等挑战。

国家将扩大西电东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实施长江流域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等列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建设的重点,以保障防洪、粮食、供水、水环境、水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国家需求,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峰会上达成水电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方式的共识;2003年世界第三次水资源论坛部长级会议宣言指出:

认识到水电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地位,应在考虑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等的条件下开发其潜能;2004年波恩可再生能源国际大会发表的政治宣言中特别定义,水电属于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技术的重要内容;2004年由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中国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主办的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发布了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明确了水电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出未来之路是促进环境友好的、对社会负责的和经济可行的水电发展。

要应对水资源领域的重大挑战,我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我国水利发展中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发展总趋势,1、国际社会公认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水利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水科学领域,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水科学发展追求的目标。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发展总趋势,可持续发展水利,首先是理念与观念的突破,继之是制度与技术支撑下的实践,最根本的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破解我国水资源的问题,具体针对四大水问题,又对应四个核心要点:

给洪水以出路,给河流以空间,科学调控洪水,合理利用洪水资源,从洪水控制转向洪水管理,以解决我国洪涝自灾害严重的问题。

建设节水型社会,着力于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强化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需水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加快水土保持建设,以解决我国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发展绿色经济,严格排污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维护河流健康,以解决我国水污染的问题。

十度年来,可持续发展水利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具体体现在:

构建长江防洪体系、缓解黄河断流、规划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修订实施新的水法、建设节水型社会、维护河流健康、推进民生水利建设、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用水量控制与排污总量控制)等。

新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与水利发展框架已初步确定,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丰富、深化、完善和落实。

2、水利科技的发展,更加重视宏观问题的探索,在更大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上研究水的迁移、演变规律,特别是水与生态系统及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发展总趋势,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发展总趋势,对于河流的研究已经不仅仅是水文学或者水力学意义上的河流,而是一个具有生命的流动的的生态系统。

河流也不仅仅是孤立的自然河流,而是与人类社会经济交织在一起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3、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渗透,新的边缘学科的产生,将是当今水利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

由于水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单纯研究水的自然属性,就水论水,已经难以解决水科学领域中的复杂问题。

仅仅就水论水,难有重大突破。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发展总趋势,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发展总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科技发展趋势。

在水科学中,广泛吸收生态学、环境科学、气象学、农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的知识,发展新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鼓励多种技术的开发集成,将极大加快水利科技的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发展总趋势,水问题本质上是综合性的,涉及水的自然属性和经济、社会以及人文属性,因而水问题的解决也应该是综合性的,研究范畴包括水问题、水系统和水管理三个核心问题。

水问题是指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人水关系不和谐现象及其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问题的科学基础是指导致水问题形成与发展的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模式、机理、过程和效应。

水利则是调整人水关系进而解决水问题的理论、技术和实践的综合。

水系统是指流域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和生态系统的水,通过水循环动态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的流域水系统。

洪水与干旱是流域水系统的极端变化,流域缺水、水体污染和水生态系统退化三大水问题本质上也是大规模人类活动引起的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的异样变化,水利工程是人类开发活动对流域水系统的作用与扰动。

水管理是指对水系统实施科学管理,旨在研究流域水系统的历史演变规律、现代变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揭示引起变化的原因,探讨实施适度调控的理论与策略,构建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政策体系、管理机制和技术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发展总趋势,4、高新技术的应用将极大改变水利科技的面貌。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计算机应用,使水利科技的研究手段大为提高。

预计未来10年,信息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的应用,会使水利科技的认知能力、调控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发生质的变化。

5、创新是水利科技发展的动力面对严重的全球水危机,各国都在立足创新,发展新理论,创立新模型,开发新技术。

水科学发展日新月异。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发展总趋势,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发展总趋势,我国的水问题的难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要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的同时,更加注重我国的国情、水情,创造符合我国国情的水科学理论体系和水工程技术体系,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始创新成果。

建坝与拆坝,建坝是人类控制和利用河流的最常见方式。

坝的建设、维护、运行、管理和可能的拆除,都属于涉及河流的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策略范畴。

建坝的理由:

休闲与生态水能利用消防和农场蓄水水力发电防洪航运供水灌溉废物处置,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发展总趋势,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发展总趋势,建坝与拆坝,拆坝的理由:

结构老化:

对于老坝来说,结构维修费用占正常运行维护费用的主要部分,精心维护和更新改造可以延长大坝寿命,维护不善或忽视维护将缩短大坝寿命。

理论上讲,只要精心维护坝就可永久使用。

老坝老坝的维护与加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使其处于安全与良好的运行状态。

在某些情况下,拆除或许是经济合理的一种必然选择。

安全与保卫:

坝的安全与保卫是考虑拆坝的主要因素。

国家发布有大坝安全条例,公众越来越关注大坝安全问题,使得大坝业主必须确保大坝安全运行。

大坝溃决挥使下游产生生命、财产、环境、生态等损失与灾害。

在某些情况下,规避灾害风险,拆除会比其它措施更为简单。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发展总趋势,建坝与拆坝,拆坝的理由:

经济效益衰减:

在许多情况下,大坝各设施成旧,原设计的功能已不能再发挥,失去了原有的经济价值,但投入经费(维修、保险等)仍在继续发生,往往拆除费用比恢复其功能及加固维修费用小得多。

有时,大坝业主可通过拆坝消除潜在责任。

“911”恐怖事件后,不仅引起人们对大坝公共安全的关注,也重新引起对拆坝的兴趣。

增加休闲的机会:

建坝与水库使水上休闲成为可能,大坝拆除后,水库不复存在,但消除了大坝对河流的分割,会形成更加天然的水流条件,可能改变与改善下游的休闲条件。

生态系统修复:

大坝拆除后,原先被水淹没的河道得到恢复,下游河段可能恢复到更自然的状态,改善了水生生物的漫游区域,重组了河流生态系统。

大坝拆除后河流自身和河流中的物种能否自我恢复是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主要内容:

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防洪、抗旱与减灾三、农村水利四、南水北调工程,五、长江黄河开发治理与生态保护六、水环境与流域生态的保护和修复七、大坝的环境影响与安全问题八、水资源水环境监控系统与信息共享平台,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水资源的构成地球为一个水球,71%为水(97%海水,3%淡水(2.997%冰川形式,0.003%水为陆地水)天然水资源中,海中占97.4%,大气中9.6%,陆地水2.6%水资源涵义:

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当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

水资源:

通常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比较容易被人类利用的可以逐年恢复的淡水资源,包括水量、水域和水能功能.水循环:

指海洋和大陆表面的水分受大的辐射热作用,蒸发上升到大气中,与大气中的水分一起,在一定条件下,有凝结成降水,重新落到地表,又蒸发或流入海水的过程。

参与水循环的水为流动的动态水源。

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主要水文要素的时空变化1、水气输送:

循环作用受大气环流和季风作用,中国大陆上空气水汽的主要不给来自南方的海洋,主要的水汽输出为东向输出2、降水:

在地区时空上都有变化3、蒸发:

蒸发能力:

充分供水条件下有地表向大气中散逸的水量陆面蒸发:

经陆地表面和植物蒸发量蒸发能力的地区分布不同、年内年际变化不同,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三、主要河流、冰川及湖泊特征值1、河流与冰川:

大多分布东、南部,西北河流稀少,并有较大范围的无流区。

中国冰川西藏-60%新疆-34%2、湖泊:

陆地封闭的天然水体。

有五大湖区:

青藏高原、东部平原、蒙新高原、东北平原及山地、云贵高原湖区。

四、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

河流、河口、湖泊、海、湿地(冰川)组成。

中国的淡水资源2。

8亿立方米,占世界7%,在加拿大、巴西、俄罗斯之后,但人均为82位,还不如以色列。

大气降水是我国河川径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河川径流地带性、年内、多年的变化有随机性,五、地表下水资源量地下水分为深层和浅层,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条件及问题,一、水资源较丰富,人均亩均占有量不足二、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与土地资源及经济发展的格局很不匹配三、水资源的年内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四、地下水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水源,但补给量有限,应合理开发利用。

五、泥沙含量高、水土流失严重。

六、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七、水资源中的水能资源,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问题背景及其重要性水既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又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

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水利发展的现状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水文学和水资源学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

现在面临着诸多全球和地区问题的挑战,其重要性已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水文学研究,在科学层面,已从水文循环的单个孤立环节向多尺度耦合过程发展,这是系统观点在水文学中的反映。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提出与初步形成,标志着水资源学科开始步入其初步成熟阶段。

我国水文水资源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发展战略与研究需求战略措施主要包括:

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实现水污染防治和污水再生利用,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实施跨流域调水和多种水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水资源和水能开发利用战略;以及实现人与洪水协调共处的防洪减灾战略等。

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任务:

为国家防洪减灾提供水文水资源科技支持;为国家粮食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提供水文水资源依据;为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水文水资源知识。

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重点:

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与水安全保障重大课题:

1、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科学调控2、水文条件变迁与水域生态系统演替的耦合关系3、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配置和科学调度,战略研究重点与重大课题,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水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综合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5、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6、水管理问题7、水工程规划设计中的水文水资源问题,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一、节流-建立节水型社会二、开源三、雨洪资源化四、水资源管理,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节流-建立型社会,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城市,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开源,1、调水:

跨流域调水,改变中间地带水分布不均匀的状态南水北调小流域调水2、蓄水,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三、雨洪资源化,1、雨水资源化2、洪水资源化3、咸水资源化,二防洪、抗旱与减灾,在全球气候变化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水旱灾害依然是我国水利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一方面,局部地区极端水旱灾害的发生趋于频繁,洪旱灾害造成的损失日益加重;另一方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安全保障要求不断提高,同时,社会对水旱灾害的脆弱性也日益显现,各种巨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链的问题日益突出。

中小流域洪水灾害、城市暴雨水灾、山洪及伴生滑坡、泥石流灾害、凌汛的危害均在加重;同时,旱灾影响范围在南方与北方都在扩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旱灾害的防治依然面临艰巨的任务,必须全面加强民生水利建设,进一步增强对水旱灾害的调控能力,增强对突发性巨大自然灾害的应急相应能力,并通过对治水方略的适时调整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旱灾害的适应能力。

二防洪、抗旱与减灾,武汉1931年大洪水(1931),1998年长江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元,二防洪、抗旱与减灾,洪、旱灾害当前仍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灾害,二防洪、抗旱与减灾,巴基斯坦洪水泛滥,二防洪、抗旱与减灾,二二年八月德国东部与南部暴雨持续,引发洪水,至少有一万七千人撤离萨克森邦,数十人被困在家中,萨克森邦大部分地区的电力与电话线路中断,德国火車也停止驶入该区德勒斯登大站,二防洪、抗旱与减灾,2002年8月捷克洪水对居民区构成威协,2002年8月捷克首都布拉格遭受多个世紀以來最严重的洪灾,二防洪、抗旱与减灾,2002年8月黑海洪灾造成至少五十八人死亡,2002年8月菲律宾洪水为患十四死四失踪,1、现状及问题水旱灾害历来是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20世纪的防洪以控制洪水为主要目标,取得了巨大成绩。

但1998年大洪水及其后连年的干旱仍然暴露出我国防洪抗旱体系中的一些薄弱环节。

与国外相对比,我国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科研计划投入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

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二防洪、抗旱与减灾,二防洪、抗旱与减灾,提到“防洪减灾”大家并不陌生,回顾过去50年,我国大规模兴建水库、修筑提防、整治河道、开辟蓄洪区等,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为20世纪人类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这一时期,围绕着防洪工程的大规模建设,主要研究大型防洪枢纽工程的规划理论、设计规范、计算方法、建造技术、洪水预报调度的理论与技术等,治水理念主要是如何“控制洪水”。

支撑水利科技发展的基础学科以自然科学中的理、工科为主。

二防洪、抗旱与减灾,到了21世纪,全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等,人们对防洪工程体系合理布局、科学调度运用、更可靠的风险分担模式等要求大为提高,治水理念也由“控制洪水”转向“洪水管理”,逐步规范人类自身调控洪水的行为,并且努力增强自身适应及承担洪水风险的能力。

今天,在防洪减灾领域,人们思考的问题与追求的目标,已经不在局限于局部地区如何保障防洪安全,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安定与经济的平稳发展,而是深入探讨如何更为合理地处理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基于洪水风险的厉害关系,争取整体与长远的更大利益,在保障生命安全、减轻财产损失的前提下,通过承受适度分险与洪水资源化等途径来保障供水安全、粮食安全与水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防洪、抗旱与减灾,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进入一个水旱灾害频发并重的阶段。

从19862006年间全球自然灾害伤亡分布来看,亚洲占71.1,非洲占11.7,美洲占9.4,欧洲占7.5,大洋洲占0.3。

从19862006年间全球洪水灾害伤亡分布来看,亚洲占83.7,非洲占2.7,美洲占12.4,欧洲占0.7,大洋洲占0.5(与洪水相关的灾害包括洪水、滑坡、风暴潮等)。

从统计来看,亚洲是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水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

洪水与干旱是全球影响范围最广、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危害最为显著的自然灾害(19752005年间全球遭受到的自然灾害中,洪水占50.8,干旱占33.1,风暴占11.9,地震占1.6等)。

二防洪、抗旱与减灾,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旱灾害的影响,二防洪、抗旱与减灾,二防洪、抗旱与减灾,1994年湘江大洪水,二防洪、抗旱与减灾,随着流域内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有水量与用水保证率的需求急剧增长。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海河流域入海年径流量减少了77,黄河流域的入海年径流量也减少了70,淮河流域的入海年径流量也减少了26。

农田受灾面积也呈增加趋势,从上世纪50年代的15000亩增加到25000亩。

二防洪、抗旱与减灾,水旱灾害损失增长的成因分析尽管20世纪中,人类修建了规模空前的防洪抗旱工程体系,但是,及时在发达国家,水旱灾害损失的绝对值依然呈上升趋势。

水旱灾害损失的增长不仅与气候变化及其伴随的极端事件频发密切相关,而更重要的原因是社会面对水旱灾害的脆弱性日益呈现。

自19世纪末以来,全球气温处于上升的总趋势。

大量观测资料表明,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局部地区高强度暴雨袭击引发稀遇洪水事件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另一方面,受干旱影响的范围在扩展,一些降雨量超过1000mm的地区,近年来也频发干旱警报。

二防洪、抗旱与减灾,20世纪的显著特点: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在20世纪,尤其是二战结束后的半个多世纪中,社会文明与科技进步使得世界人口从16亿激增到60亿,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陡增至50。

二防洪、抗旱与减灾,人口爆炸、人水争地是水灾害损失增长的内因之一。

二防洪、抗旱与减灾,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洪水风险区中资产密度提高是水灾害损失增长快速的另一内因。

二防洪、抗旱与减灾,二防洪、抗旱与减灾,认识一:

不要以为过去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