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6116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丰收了和牧童.docx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丰收了和牧童

第三单元丰收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

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

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结合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教学措施:

 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

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他们熟悉的数量是100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通过直观摆小棒到闭目想象小棒的摆法,始终将数数与数的组成融合于一体,同时又突破了数整十数的难点。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课时数:

7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23页信息窗1农家院——数数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会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记清楚各个数位,体会数位的重要性。

教学具准备:

星星,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师: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展示100颗星星)。

估计一下,大约有几颗?

为什么?

提示有100颗星星。

如果把这100颗星星送给全班同学作礼物,每人一颗够不够?

为什么?

2.显示信息窗中的教学挂图。

估计一下,大约多少个辣椒?

为什么?

3.揭示课题。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教学数数方法。

想要知道准确的辣椒和玉米的数量,我们就来一起数数,先用自己桌上的学具(小木棒)来摆一摆,数一数。

数一数有多少根?

学生汇报。

在计数器上请同学拨出输出的数量。

每数一根,就拨出一个。

怎样数的?

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2.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几种东西(学具,数量都在100以上),与请小朋友数一数,每人选你喜欢的一种,正好数出100,还要想办法,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00。

学生操作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学生汇报。

怎样数出100的?

一个一个地数,10个放一堆;两个两个地数,20个放一堆;五根五根地数,10根扎一捆……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你数出的100里有几个十?

(或几个二十?

几个五十?

很多同学选择了10个一堆或10根一捆进行数数,觉得这样又好数,又看得清楚。

请观察一下,十根扎一捆,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黑板贴出十根十根扎好的100根小棒。

你怎么看出来的(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板书:

10个十是100。

小结:

10个十是100。

这句话还能怎样说?

学生自主回答:

四、适当外延、深化概念

100里面有10个十;5个二十是100;2个五十是100……

自主练习第3题,加深学生的认识。

五、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的是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那么今天我们学的百位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出来的呢?

100里面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当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25——26页,1到7题。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计数单位“百”,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体会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及联系。

2.经历用小棒、计数器表示100以内数的过程,初步形成100以内数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正确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1.上一节课,我们参观了农家小院的辣椒和玉米,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老师先考考你们。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教师说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3.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解决提出的问题。

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数一数有多个辣椒。

(1)用你喜欢的方法数出有辣椒多少个。

(组间交流)

(2)你能用小棒来表示出辣椒的个数吗?

(学生独立数、摆)

(3)怎样摆小棒就能一眼看出是24根?

(4)引导学生借助小棒归纳出“24里面有2个十和4个一”。

2.在计数器上表示24。

3.同桌合作,进行几十几的拨数练习。

4.排排队:

教师出示“个位”、“十位”、“百位”的卡片,请学生按顺序排队。

5.自主练习第3题数一数,填一填。

6.自主练习第4题

(1)师∶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图中给了你哪些信息?

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个有趣味的故事吗?

(2)师:

小动物门着急了,同学们快快帮它们把气球拉回来吧。

(3)集体订正

(4)对于多余的信息,鼓励学生想办法解决。

7.补充练习

40、41、()、()、45、46、()、()、()

25、30、()、40、()、()、55、60

10、20、()、()、()、()、()、()、()、100

54、53、52、()、()、()、()、47

三、回归情景、总结提升

通过练习,今天你又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100以内的数吗?

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100?

评选出会思考、会合作、会倾听的好孩子。

 

当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26——27页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计数单位“百”,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体会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及联系。

2.经历用小棒、计数器表示100以内数的过程,初步形成100以内数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知道百与十的关系。

教学难点:

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学具:

每位同学准备十几根小棒、皮筋(用于捆小棒)。

教具:

每组一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1.我们参观了农家小院的辣椒和玉米,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教师说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3.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解决自主练习中的问题。

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第8题,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

这道题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建立数感。

①认识图中的物体吗?

估一估,各图中的物体大约有多少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估计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②数一数,说一说各图中有几个十几个一。

③拨一拨。

在计数器上把途中的数拨出来。

1.我说你数。

提供了一种游戏式的练习方式,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师生合作。

教师先讲清规则:

从规定的数开始数

可以顺数,可以倒数,也可以5个5个的数〃〃〃〃〃〃

(2.)小组合作

2.数一数,填一填。

主要考察100以内数的组成。

学生独立填写。

说一说:

2个十和3个一组成多少?

3个十和6个一组成多少?

第9题:

引导学生看清例子,找出规律在接着说。

第10题:

连一连,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连的。

第11题:

体会算珠在不同数位上的不同含义。

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然后,同桌两人进行讨论,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体会算珠在不同数位上的不同含义。

三、回归情景、总结提升

1.今天你又学会了哪些知识?

2.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100以内的数吗?

3.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100?

4..读一读《算筹计数》开拓自己的知识面。

当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2摘石榴——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在能读写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读写规则进行概括。

2.在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过程中,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的方法。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果园摘石榴了,大家想不想去呢,我们要准备好了,比赛看谁摘得多!

(展示课件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看看这几个小朋友摘了多少个石榴呢,我们来当小裁判看谁摘的多?

应该怎样比较呢,先比较谁和谁呢?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

小玉和小玲谁摘的多?

小雨和小强谁摘的多?

(板书问题)

我们先来比较小玉和小玲,看谁摘的多呢?

小玉42个小玲27个

小组交流想办法,应该如何比较42和27,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一:

数数的时候,42在27的后面,所以42>27.

方法二:

先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40比20大,所以42>27.

小玉比小强摘的多,我们的小裁判还真公平呢,再来帮小玉和小强比较一下吧!

小玉42个小强48个

同桌合作交流,汇报结果。

方法一:

数数的时候,48在42的后面,所以48>42.

方法二:

先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40和40一样大,个位上8比2大,所以

48>42.

小强比小玉摘的多。

最后我们要找出摘得最多是谁呢?

是小强。

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自主练习第1、2题

四、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与前面学习的比较知识统一起来。

并做好自主练习3、4、6、8题。

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以及方法:

十位不同看()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当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30——31页,5——8题

教学目标:

1.在能读写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读写规则进行概括。

2.在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过程中,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的方法。

一、创设情景,回顾梳理

1.上节课我们一起去果园摘石榴了,看三个人摘石榴。

知道了小玲和小玉比较,小玉摘得比较多。

而小玲和小强比较,小强摘得多。

2.今天,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问。

对于

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如果出现“一共有多少个石榴?

”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数出石榴的总数,如果有学生会计算的话,可以计算出来,但对学生不作统一要求。

如果学生不能提问出“小玲、小玉、小强三个人谁摘的最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

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怎么比较47与27的大小呢?

2.怎么比较48与42的大小呢?

小组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4.“自主练习”第4、5题,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小组交流想法想法。

5.“自主练习”第6题。

同学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

注意让学生把图中的条件和问题表述清楚。

再次回顾“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让学生说一说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鼓励学生独立画出符号。

三、回归情景、总结提升

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做第题。

“自主练习”第7、8题。

(1).先让学生明白题意。

(2).学生独立去做,在交流自己选择的结果和想法。

(3).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3摘南瓜——整十数加减及一位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及一位数的加减。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熟练地进行整十数加减及相应的一位数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上几天老师带小朋友去果园摘石榴,还当了小裁判,大家都表现非常棒,今天老师再带着大家一起去小阳同学的菜园里去帮小阳摘南瓜,看看今天在菜园里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我们来到了菜园里,小阳一家人都在这里摘南瓜呢,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摘了多少个南瓜了,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展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预设1我看到了妈妈摘了30个。

我看到了爸爸摘了40个。

我看到了小阳摘了6个。

预设2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

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爸爸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板书问题)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啊,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接

下来就要看看谁更聪明了,一起来解答刚才同学们的问题吧!

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

40+30=

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开动小脑筋吧!

(同桌讨论,并汇报)

方法一:

我数一数,50、60、70.。

方法二:

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是70。

同学们的办法还真多呢,聪明的孩子再来解答这个问题吧!

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30+6=

方法一:

数一数,31、32、33、34、35、36.

方法二:

3个十加6个一,得36.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爸爸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同学们肯定会自己解决的,自己把算式写下来并计算。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有的同学用数一数的方法:

50、60、70。

有的同学是十几个十个的加:

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是70。

在几十加几的过程中,也是有的同学用数一数的方法:

31、32、33、34、35、36。

而有的同学是用3个十加6个一的方法:

得36,哪种方法适合你呢?

(学生自由回答)

现在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好吗?

自主练习第1、2题。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56-50和23-3你会计算吗?

可以讨论一下,再试一试。

(集体交流)

2.完成自主练习3、4、5题。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及相应的一位数减法的计算

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

40+30=

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30+6=

爸爸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40+6=

 

当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100以内数的认识,理解数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

会根据一个参照数或一个具体要求估计出另一个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凡事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复习100以内的数数、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整理已学过知识的能力,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体回顾

这几天我们交了好多数字朋友,可是有一些数字朋友不听话,都在我们的课本上解散了非常乱,让我们来看看都是几好吗?

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给予及时地引导,对问题进行筛选。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让我们读一读,都是哪些数字朋友?

学生同位之间读一读。

2.看样子还真不少呢?

到底有多少你知道吗?

学生自己数一数,小组汇报统一答案。

3.其实这些数字只要我们按照一点的顺序串起来,就会有一个惊喜,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学生连完之后,说一说是什么?

这里面一定有你喜欢的数,不妨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出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看一看在你喜欢的数中,哪个最大?

说一说,为什么说它最大?

你是怎么想的?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还可以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的数,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比一比,谁选的数最大?

谁选的最小?

说一说是怎么比出来的?

在这个单元中,你还学到了什么?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归类整理。

引导学生在回忆的基础上说一说,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又有什么收获?

”“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哪些方面还学要继续努力”、“与小伙伴合作怎样?

”应到学生客观做出评价,并把相应的苹果涂红。

 

当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牧童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二、教材编写特点

1.教材的设计及呈现童趣性极强。

连环画的形式,漫画的风格及剪贴画的效果立刻抓住了孩子的心,牧童与耕牛带领我们的孩子走进童话世界。

2.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组织好学生的观察与动手操作,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是学好本单元的基本保障和前提。

三、具体的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培养观察及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课本第37、38页及39页的自主练习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培养观察及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贴画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出示特意骑牛图。

好看吗?

请你认真看图,看你发现那些信息。

学生汇报:

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说些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答)

二、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1.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我们先来看牧童骑牛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你能将图中相同的图形找出来吗?

分分看。

2.教师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将图中的图形标记下进行分类。

然后小组长组织好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3.组间交流,及时抽象出几何名称,如:

树干是长方形、太阳是圆形……

板书:

4.举例:

看看身边的物体,那些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圆?

三、实践操作、积累经验

1.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将这些图形画出来吗?

(可让学生将学具平放在纸上,用铅笔绕着学具描绘出图形。

说明:

学生可照葫芦画瓢,要画什么,先用左手举起那个学具)

2.按教师的口令进行:

画出长方形——画出正方形——画出三角形——画出平行四边形——画出圆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作品,让学生参与评价,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

四、拓展应用、发展思维

1.放下学具,你能用小尺子和铅笔画出这些图形吗?

试试看。

(学生画,教师巡视指导)

2.再次辨认各种图形(教师喊什么图形,生举起什么。

3.做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1:

先认识图形,然后再连一连。

自主练习2:

出示物体,让学生认识它们的开头,接着让学生举例,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开头是这样的?

自主练习3:

先让学生看看有什么图形,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接着该摆什么图形,并问第15个图形是什么?

第26个呢?

小结:

本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知识?

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可以跟小伙伴们讨论一下。

 

当堂测试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课 我学会了吗?

课本第40页的《我学会了吗?

》及41页的有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

2.感受辨认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1.同学们,在《牧童》那幅图中,你学会哪些知识?

认识了那些图形?

先在小组内说说,然后再在班上跟同学们分享。

2.交流:

说说各种图形的特征(教师提示)

长方形的特征是——正方形的特征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三角形的特征是——圆的特征是——?

(若说不出的,可以举起实际图形或学具代替回答)

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出示第20页《我学会了》中的图。

问:

你们喜欢这幅图吗?

图中有什么?

分别是什么图形组成的?

如果将这幅图变得更美丽,你能按照题中的要求涂上色吗?

涂完,展示一下,使学生感受到只有涂得认识,画儿才能更漂亮。

然后让学生数一数完成教材上的表。

2.同学们,你填完这个表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边让学生提问题,边让学生解决,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3.教师小结。

三、回归情景、总结提升

1.同学们,这幅牧童图帮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下面给你学到的知识进行趣味拼摆、摆出图上的那些形状吗?

2.用我们常用的小棒试试看,谁最聪明:

(操作实践,趣味拼摆)提示:

圆除外。

 

当堂测试: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