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6130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言连贯训练题.docx

语言连贯训练题

语言连贯训练题

语言连贯

考点阐释

语言的连贯属高考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考查内容。

该考点的能力层级为E级,属较高层次的应用类。

所谓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语意方面的,包含句与句之间内容上的一致、语句的感情色彩前后一致、行文围绕一个统一的话题等;二是形式方面的,包括恰当的语序、合适的语体色彩、前后一致的句式、句与句之间的呼应等。

试题考查样式包括排列句序、复位填充、给语境补文等。

连贯题对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是语文高考中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重点,也是考生复习备考时的难点。

近十年来,连贯题在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

面对内容五花八门、题型不断翻新的连贯题,不少考生感到束手无策,望题兴叹。

其实,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仍可找到解答语言连贯题的规律。

解答技法

一、整体感知所给语段,仔细找准总领语句

有的排序题,整个语段会有一个起总领作用的中心句。

考生首先应对试题所提供的所有句子作一个整体浏览,粗步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

然后深入局部,仔细审察,找出能够总领语段的中心句。

只要找准中心句,提纲挈领,其余句子的语序也就容易排列了。

例1:

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2004年湖北卷第22题)

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

编纂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构造,就得画动物植物的图。

读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外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

这类的图,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

咱们画图,有时候为的实用。

答案:

解析:

通观整段,两个例证(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和画动物植物的图)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的,而这个中心,就是句。

只要找准句,把它放在段首,其余句子按照两个例证,一句归纳的顺序,就不难排出正确的语序。

例2:

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004年广东卷第6题)

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羊、棕色马与湛蓝天空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

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荫道不见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

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林,接近山麓则是绿草如茵。

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原野一如内地。

A.B.

C.D.

答案:

B

解析:

通观全段,是写从车上所见,故句是总领句,应放在段首,句白杨林呼应句中的白杨夹道,然后依次按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的顺序连接。

二、语段要形成清晰的思路,语段内部有一个合理的句序

一个思路严谨的语段,其内容必有内在合理的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包括: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和事理顺序(由小到大、由虚到实、由轻到重、由主到次、由总到分、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等)。

考生只要找准语句之间的这些逻辑关系,排列句序就不是难事。

做题时还要注意利用句中的标志性语言来确定个别句子的先后承接、照应关系,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标志性语言如:

互相呼应关联词语:

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

暗示性词语:

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

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

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

例1: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008年广东卷第4题)

《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A.B.

C.D.

答案:

D

解析:

整个语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我国区域地理著作,其中句与句和句构成总分关系,句从时间上看,应放在之后。

例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8年全国卷第4题)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多年来

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变

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先从安全战略再到实施措施,最后是结果。

按照从直接到间接、从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分到总的顺序排列。

例3:

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

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

,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取的。

A是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B确实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C不仅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D或者说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答案:

C

解析:

句中的而且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递进复句,所以选C。

三、保持语段话题的统一,即上下文的陈述对象要一致

例1: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1997年全国卷第8题)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

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

门两旁有石刻圣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答案:

B

解析:

B项中的两个句子的主语门外西侧门两旁是紧扣上文南天门这一话题而说的,线索十分清楚,十分自然;其余选项主语多变,破坏了话题的统一性。

例2:

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

(2005全国卷)

它们好像在外面等候了多时。

在这里看星星,星星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脑后。

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

午夜走出帐篷,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______

__你仿佛把头伸进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

我顿时明白了《敕勒歌》中为什么有天似穹庐的句子。

[解析]语段是对午夜在草原上看到满天星星的描绘。

惊呆了应是被满天星星的奇观惊呆,先选,而中它们仍是星星,应跟着,故答案是。

注意对象(话题)的一致。

此题不仅要考虑选项与前后的衔接,还要考虑选项之间的衔接。

所以,还要合并同类项(同类,都是陈述星星;是异类,放一边)。

例3: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6年全国卷第4题)

都灵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赛中,张丹、张昊在冲击世界上最高难度的后内接环四周抛跳时失误,张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膝盖严重受伤。

他们勇敢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征服了全场观众,也征服了现场裁判,最终赢得一枚银牌。

所有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

在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的时候

简单包扎后的张丹双双与张昊重新回到冰上继续比赛

冰上却出现了张昊和简单包扎后的张丹

两人顺利地完成了其他高难度动作

其他高难度动作完成得很顺利

A.

B.

C.D.

答案:

C

解析:

这段文字主要是围绕张丹、张昊来展开的,而就此两个人物而言,其中心点又是张丹。

从话题统一性的角度来考虑,和句引出了新的主语所有人和其他高难度动作,属于节外生枝,故应排除。

句首先出现的是张昊,这与横线前面的主语不能保持一致,所以也应该排除。

故答案选择C项。

四、从读音角度着眼,音节的和谐和押韵

例1: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2001年全国卷第6题)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藏绿,松竹并茂。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白云缭绕,层林叠翠;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先看第一空。

若选句,则形成前面两个六字句相对,然后两个四字并列短语相对,最后两个四字短语相对。

出句对句对称和谐;且瞰、览押韵,读来上口。

故答案选。

再看第二空。

从押韵上看,若选句,韵脚为抱、翠、茂,不押韵,不能选。

若选句,则韵脚为抱、绕、茂,这就押韵顺口了。

例2: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

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

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如一丛花,如一棵菜。

虽由人力,却似天成。

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

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清清爽爽,简简单单自自然然,完完整整便成死症

便太浅湿

A.

B.C.D.

答案:

B

解析:

从前后连贯的角度看,句中,句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而句能。

从音节和谐的角度看,能和却似天成句中的成押韵的有首句的营、句中的成、句中的整和句中的症)

五、研究词句的语法结构样式,保持词句结构的协调一致

例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2002年全国高考卷第24题)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答案:

成年累月的战事,动荡不安的政局,不断衰退的经济,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解析:

此题语序的调整除了必须短语字数的多少,短语之间的因果关系等外,还必须注意短语内部的结构调整。

原句的五个短语,同属定中结构,但其中的定语和中心语,一会儿是两个字,一会儿是四个字,结构比较零乱。

调整后的答案,前面三个短语,皆为四字定语加二字中心语;最后两个短语,同为四字定语加四字中心语,整体就显得协调对称多了。

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全句协调连贯。

(可适当删减文字,不得改变语意)(2004年天津卷第22题)

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2004年起改为半月刊。

答案:

加大承载容量、提升前沿性。

逐步扩大发行量、提高规模效益。

解析:

由上文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两个短语可知,画线两句均应调整为由动宾短语构成的句子。

六、注意语段体裁特点,

议论类语段应保持语段观点态度的一致性,论述思路的照应性。

写景叙事抒情类语段情景、风格、情调要保持一致。

语言带有情感,文字中所渗透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憎、或褒或贬、或激昂或沉郁,文字所描写的景象或繁盛或凄凉、或热烈或肃杀。

这就要求上下文在整体上做到情感、意境保持一致。

对于描写或抒情类的句子,要考虑前后语句的情调要保持一致。

即前边是热烈的,与之衔接的句子就不能是凄凉的;前边是壮阔的,后边就不能是柔婉的;前边是悠远的,后边就不能是热切的。

例1:

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两段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2003年北京卷第6题)

寂寞未必就是不幸,倒可能是一种磨练,甚至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到生活。

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往往是最有才华的人,又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不一定是最有才华的人,而往往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

生活与生存这两个概念迥然不同。

A.B.C.

D.

答案:

B

解析:

第一个语段的观点倾向于强调寂寞的作用,句抑才华扬寂寞,答案选句,能保持前后观点态度的一致。

第二个语段,可以从前后照应入手,前文先说生存,后说生活,后文自亦当如此。

故可排除错误选项句。

例2:

;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满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膊了

答案:

A

解析:

从句中的浊雾模糊丑陋而苍老,可以判断这一段景物的特点是肃杀、萧瑟、冷清的;从句中的秦岭南塬渭河平原可以看出写景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分号可以看出,这四个写景的句子是并列关系。

首先排除B项;C项中提到了远山田野,这与后面构成的是总分关系;D项中的北风、枯草落叶、树枝都是具体细微的景物,与全句宏大的景物不一致,也不是从上到下的顺序。

A项中的阴沉灰色的浊云与后接句景物的特点一致,满天的空间方位与后接句构成从上至下的写景顺序,所以选A。

七、调动语、修、逻等应用能力,充分利用题中所给语境(综合题型)

例1:

从修辞效果看,下面横线上所填的文字最好的一项是(

调查研究十分重要,只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然而,作风浮躁的人是下不去、蹲不住的。

即使是下去了,蹲住了,身入能心入吗?

到头来,__。

A.还不是油锅里加水,看起来溶在了一起,实际上油花还是浮在水面上。

B.还不是葫芦掉进井里,看起来是下去了,实际上还是浮在水面上。

C.还不是水中的月亮,看起来沉在了水里,实际上还是高挂在天空中。

D.还不是井底的青蛙,看起来沉到了水底下,实际上它还能浮到水面上来。

答案:

B

解析:

类比要恰当说明前句要表达的意思。

例2:

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

要求:

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整个句子意思连贯。

(2007年重庆卷第19题)

快乐似花,

;痛苦如草,

你要享受快乐,更要准备迎接痛苦,医治痛苦,化痛苦,让痛苦成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

答案:

示例1花开花落几时有草舒草卷遍地生

示例2

虽精心呵护,总要黯然凋零再彻底铲除,终会悄然生长

解析:

答题时一要审准题干要求,二要理解所给文段的中心意思。

在符合题干字数、格式等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文段中心意思,着重研究花和草两个喻体的物性特点,作出富于思辩色彩的描绘。

例3:

有人说:

有时候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

请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续写一段文字。

要求:

续写的话与引文衔接自然,语言通顺。

字数在70至90之间。

(2007年重庆卷第20题)

答案: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时时拥有真理,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时时拥有善良。

因为真理总是处在高山之巅,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达山顶;而善良是开在身边的花朵,每个人都探手可取。

解析:

审察题干中有人说这一话语和字数在70-90之间的要求,可以看出,此题实际上也是考查写作中的论证能力,要求考生写一段体现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议论文字。

续写的话语必须是富有说服力的论证性语句,来有效论证有时候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这一观点。

例证法和喻证法是比较可行的论证方法。

例4:

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2007年重庆卷第21题)

头渡小镇精巧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柏枝坡的山峦。

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

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风吹雨打,世事变迁,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

答案:

而虽然但是无论无论都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及关联词的使用。

解题除了理解句意和注意语境,语法知识中的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积累也不容忽视。

只要勤练多思,寻求规律,相信语言连贯题这块难啃的骨头也会被品咂得有滋有味。

巩固练习(2010-2011高考真题)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2011全国新课标卷)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

B.

C.

D.

答案:

【C】解析:

起领起作用,应位于开头;由因此连接;是具体措施,先有机制,再执法,之后是淘汰、震慑,是后文这样指代的对象,应在最后。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全国大纲卷)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

B.

C.

D.

答案:

C解析:

首先总论,然后论述今天与昨天的关系,再论述与明天的关系。

3.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5分)(全国大纲卷)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

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

有问,必有答。

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

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也不乏幼稚之处。

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要我说出来,看我想的对不对。

答案:

凡;必定;其中;有时;则。

解析:

分析句间关系,选择合适的词语。

凡与必搭配;必定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其中指在问题里面有一些幼稚;有时表示频次不多;则表示前后两事距离较近,因果关系明确。

4.在文中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北京卷)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

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

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

,上面镌刻者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A.1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2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B.1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2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C.1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2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D.1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2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考查语句的连贯,应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的角度去分析。

5.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连贯的一段话(天津卷)

.随着各种高效储能技术的成熟和智能电网的兴起,太阳能携手海浪和海风,向我们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

.同时,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这已经是公认的全球性头号环境问题.

说不定人们会用墙体太阳能发电系统为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我们的住宅和办公楼更为节能、舒适

.而新能源在不远的将来会大踏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工业化国家通过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提高了自身的福利水平,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水平,存量有限的化石能源其实是在加速消耗中。

【参考答案】【解题思路】和句从两个方面提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能源问题,句引出新能源话题,和分别介绍了新能源在生活生产中的使用,以及未来新能源的前景。

6.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山东卷)

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做筹划,不妨就预做筹划,以解除近忧。

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做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

高考资源网

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中国人喜欢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固然不错。

答案:

621354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广东卷)

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

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

B.

C.

D.

【答案】A(根据语句逻辑关系,总分关系)

8.

(1)请在下列关联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

(3分)(广东卷)

既然

不管

尽管

无论

既而

因而然而

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

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成分,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

【答案】尽管

既然因而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辽宁卷)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它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

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

通过建立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和生产一消费—再循环的模式

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C建立模式

--------利用保护-------是手段措施;结果是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后是评价突破口----也是重要举措,完全是逻辑顺序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3分)(2010年福建卷)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

中外艺术家联袂登台,奉献了一台美轮美奂的大型文艺晚会。

《相约上海》用欢快的歌舞、款款的深情,______;《江河情缘》通过多瑙河与长江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世界共襄》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