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6523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_________,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__________,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________,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备选词语:

①亮丽的色彩②昂扬的旋律③精彩的细节)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②③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茸毛           承诺nuò        纠葛gě          睡眼蒙眬

B.弥mí散         脊jǐ椎        撩liāo起        疏疏朗朗

C.端详            祈qǐ使        云汀dīng        筋jīn疲力尽

D.撺掇duo        归省xǐng       贪婪lán         一筹莫展

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凛冽 泄气 眼花潦乱 抑扬顿挫

B.咆哮 荧光 振耳欲聋 粗制滥造

C.溃退 蒙昧 诚惶诚恐 迫不及待

D.浩瀚 躁热 殚精竭虑 摧枯拉朽

4.选出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B.面对成千上万失去家园的受难同胞,我们怎能袖手旁观。

C.广场上音乐响起,老人们翩翩起舞,沉浸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喜悦中

D.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冰心和巴金都是现代诗人,代表作分别为《繁星》和《我爱这土地》。

C.戏剧往往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

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6.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

C.贝克汉姆在巴黎圣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即将退役,停止20年的辉煌职业生涯。

D.第2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你的天空会完好无缺吗

朝颜

①天空零星地飘着细雨,洁白的木梓花在路旁恣意开放,甜香得仿佛要溢出蜜来。

几个散学归来的孩子用伞柄钩着伞柄,奔跑着,嬉闹着,咯咯地笑着。

这样的乡村冬景,覆盖着一层温馨美好的外衣,很容易击中我内心柔软的部分。

②现在,我置身于瑞金最偏远乡镇的一个村子里,是一名群众路线工作常驻队员。

两年了,我挨家挨户走遍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却每每被一间间屋子的寥落和冷清刺痛双目。

老人、孩子、一些嘎嘎叫唤的家禽,是村中的主角。

而年轻人,则像珍稀的候鸟,唯有在年关将近时才会飞回来,暂时填满屋子的空寂。

很快的,他们又将起飞,降落在不属于他们的城市里。

自然,刚刚被焐热的怀抱,也随之飞走了。

③我寄居的这个家庭,毫无悬念的,亦是只剩了老人和孩子。

寡居的阿姨六十多岁,领着一大群孙子孙女和外孙子外孙女。

阿姨的声音热情高亢嘹亮,训孩子,斥鸡鸭,有着似乎强势的热闹。

直到那一天,她被已经高出她半个头的孙女丽丽用板凳砸中,我才发现,瘦弱的阿姨其实是那样的外强中干。

④事情的起因多么简单,丽丽偷钱,又不服阿姨的训斥,于是随手抄起板凳,扔向了那个亲手抱她喂她养她长大的奶奶。

然后,她若无其事地背起书包上学了。

她的弟弟回来说,丽丽从学校旁边的小店里出来,左手提着辣片,右手攥着冰棒。

⑤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我早已领教过丽丽的身手敏捷。

我们在餐桌上吃饭,她悄悄地端着碗潜进我的卧室,拉开我的钱包。

她很聪明,不会一次全部拿光,不细心是不容易察觉的。

但次数多了,便总有露馅的时候。

有很多次,她将我箱子里的零食吃光,笔掏走,蜂蜜只留下小半瓶。

但是她见到我时,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喊一句阿姨。

⑥我断断续续地听到奶奶和丽丽母亲在电话里的对话。

⑦“她要钱用,你就给她嘛。

⑧“给了,她还是要偷啊。

⑨“那你就多给一点嘛。

⑩我知道,丽丽的母亲在外面开着一爿店,收入不错。

她一定以为,钱是可以弥补一切的法宝。

但她不知道,饥饿和欲望是一个无底的深洞,一经形成,便是用再多的钱也填不饱的。

日子依旧在看似平静中向前滑行。

后来,丽丽的母亲回来,又一次以弥补的方式,给了她一个智能手机。

以手机为起点,状况一点一点地发生着。

先是为了蹭WIFI,丽丽在打雷天偷偷将我的电脑接上电,导致电脑主机、路由器和“猫”统统罢工。

然后是丽丽所持手机的话费以天文数字向上攀升,终于连她母亲也忍无可忍。

后来,丽丽读大学的堂哥打开她的手机,发现她正与一位素未谋面的大叔进行着一场热火朝天的“网恋”,话费之谜终得破解。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仗义的丽丽,居然主动为远方那个大叔充话费。

面对一场又一场的审问和劝说,丽丽甚至连眼泪都懒得掉下一滴。

她沉默,麻木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我猜她一定想,她有什么错,除了那个虚拟的男人,谁曾给过她那样多的甜言蜜语,谁曾给过她那么多言语上的关怀呵护。

这些年她得到的,除了钱,还是钱。

作为驻村干部,我们曾在村委会煞有介事地成立了一个留守孩子辅导中心,希望能以一己之力,在学业上、心灵上,多少给予孩子们一些东西。

这种帮扶形式被写进总结,写进宣传资料里,看上去很像那么一回事。

然而事实上,真的收效甚微。

每年暑假来临的时候,一辆又一辆的大班车开进镇里,又一群留守孩子将被带到父母所在的工厂、工地上。

他们以一群候鸟的身份,飞抵那个陌生的地方。

迎接他们的,会是一个水草丰美的湖泽吗?

当更多的零食、玩具以弥补的姿态堆砌在他们的面前,那一片曾经塌陷的天空,是否会像女蜗补过的那样,完好无缺?

(选自《2016中国年度精短散文》)

7.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8.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丽丽是一个怎样的人?

9.结合语境,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1)而年轻人,则像珍稀的候鸟,唯有在年关将近时才会飞回来,暂时填满屋子的空寂。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然后,她若无其事地背起书包上学了。

她的弟弟回来说,丽丽从学校旁边的小店里出来,左手提着辣片,右手攥着冰棒。

(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10.细读本文,根据你所了解的现实,说说文章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11.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

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

况且他有他的主意:

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

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

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

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的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

“坐上吧,瞧着给!

”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

即使人们疑心,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老儿,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

(1)这段文字中的“他”指的是     ,出自现代作家      (作者)的         (作品)

(2)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

从人物形象方面对文中画线句作一处批注。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理解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二石兽并沉焉(__________)

(2)以为顺流下矣(__________)

(3)棹数小舟(__________)

(4)湮于沙上(__________)

13.翻译下列句子。

(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

15.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

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6.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15字以内)

四、句子默写

17.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

②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

④盛名之下,__________。

⑤__________,除恶务本。

⑥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

⑦《行路难》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来写离开长安想象后世路艰辛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游山西村》中将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结合在一起,能给我们人生启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

18.名著导读

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

“不要失了你的时了!

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

道:

“我那里还杀猪!

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选段中说话的人是:

___________,口中的贤婿是:

_________________这段文字选自明代小说家_____________撰写的长篇现实主义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19.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

________悄然绽放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蜗牛问妈妈:

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

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

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

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

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

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

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

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我们,大地也不保护我们。

蜗牛妈妈安慰他:

所以我们有壳啊!

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

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名著阅读

1、

六、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