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6666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

语文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精辟地提出喜剧的对象是丑陋与错误的观点,将丑视为喜剧的基础,但他的喜剧观念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如把悲剧与喜剧形而上地对立起来,认为喜剧与悲剧有严格的界限,“喜剧不致引起痛苦”,强调喜剧的纯

粹逗笑、欢乐的性质;同时,他重悲剧、轻喜剧,认为悲剧是最崇高的艺术,喜剧则等而下之。

亚氏的观点成为西方后世许多理论家,艺术家信奉的不可逾越的鸿沟。

从喜剧心理学角度看,喜剧的审美心理不是一味地轻松愉快,而是由紧张到松弛。

笑可以有轻松的笑、无可奈何的笑乃至撕心裂肺的笑,喜剧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复合的。

让·保尔曾指出:

“喜剧性接近这样一种有形的痒感,这种痒感作为一种滑稽可笑的双音和复义震颤于痛苦与喜悦之间。

”喜剧性笑所具有的“紧张一一松弛”的模式,是由作为社会生物的人的“生理一一心理一一社会”的需要及其满足过程所决定的。

人有需要就意味着他感到缺乏,当人产生需要时,肌体就会感到一种紧张,无论是人在遇到肉体的紧张或

心理的紧张时,都有一种寻找解脱的欲求,希望从引起紧张的体内情境或体外情境中逃脱出来。

“笑就是摆脱紧张,重归松弛状态的一种心理对策”。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喜剧也是人类渴望摆脱制度与规范的束缚、解除紧张状态的方式。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活于社会中,必然会受到种种社会制度、规范的限制和约束

,人类的天性及种种需要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抑,但是,人的内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却又力求使这些本能表现出来,因而,被压抑的本能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的紧张状态会要求以间接、曲折的方式得到满足,笑正是缓解内心紧张、使人感到松弛的很好的方式。

所以,喜剧的审美效果是笑,笑是使人从紧张状态中解放出来的极佳方式.但笑的情感状态仍是复合的,伟大的喜剧所引发的笑往往并不纯粹被人感到愉快,而是交织着忧郁甚至悲哀的情绪,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伟大的喜剧往往都蕴涵着悲剧因素.莎士比亚、莫里哀、果戈理都是举世公认的喜剧大师,但他们的著名喜剧作品如《威尼斯商人》、《伪君子》、《钦差大臣》等,都有鲜明的悲剧因素。

他们的喜剧,大大加深了文学反映生

活、描写人物的深度和力度,同时也改变了西方长期形成的对喜剧的偏见,对后世的喜剧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启迪作用.20世纪西方大量悲喜融合的喜剧的产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在喜剧中融入悲剧因素这一传统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荒诞喜剧,与传统喜剧相比,只楚悲剧因素更为浓重了而已。

可见,喜剧是以其特有的方式实现对生活中悲剧的理解与超越,能与悲剧产生相似的效果。

正因为如此,20世纪著名喜剧理论家莫恰指出:

“喜剧的确能以它特有的对生活的理解,它那奇妙的与悲剧的洞察力有同样力度的强烈情感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现在难以把喜剧与悲剧区分开来,那不是因为喜剧与悲剧相似,而是因为喜剧时常与悲剧的行动轨迹重合,而又不失其自主性。

相反,喜剧凭借自己的资格,大胆地、不合逻辑地向一些传统中只属于悲剧的价值提出了挑战。

(苏晖《荒诞的悲喜性质辨》节选,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的基础是丑,强调喜剧的纯粹逗笑、欢乐的性质,不致于使人痛苦。

B.作者认为亚氏观点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主要是对悲剧和喜剧的定位不够准确。

C.喜剧带给人的审美感受不应该是单一的,

应该是“接近一种震颤于痛苦与喜悦间的痒感”。

D.喜剧的笑是人在遇到肉体的紧张或心理的紧张时的一种解脱,可使人摆脱紧张重归松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种种社会制度、规范的限制和约束和人自身的天性及种种需要必然会产生矛盾,喜剧的笑也许就是调和矛盾的一种方式。

B.喜剧带来的复合的情感状态,是被压抑的本能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的紧张状态间接,曲折的有效补偿。

C.喜剧一般都蕴涵着悲剧因素,伟大的喜剧更是如此。

交织着忧郁甚至悲哀情绪的笑会让观众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

D.文学大师们的蕴涵着悲剧因素的喜剧加深了文学反映生活、描写人物的深度和力度,对后世的喜剧创作有巨大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亚里士多德对喜剧的评析极为精辟,西方后世理论家、艺术家很难超越其成就。

亚氏的观点成为他们不可逾越的鸿沟。

B.作为社会生物的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需要及其满足过程决定着喜剧性笑具

有“紧张——松弛”的模式。

C.喜剧能与悲剧产生相似的效果,实现对生活中悲剧的理解与超越。

荒诞喜剧和传统喜剧相比,悲剧因素更显浓重。

D.现在喜剧与悲剧可能难以区分的原因是二者的行动轨迹时常重合。

但喜剧有其自身的自主性,向传统的悲剧观发出挑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亡友云林倪瓒,字元镇,元处士也。

处士之志业,未及展于时,而有可以传于世,诵其诗知其为处士而已。

处士之诗,不求工而自理致,冲淡萧散,尤负气节,与虞、范①诸先辈埒。

按倪之先,汉御史宽之裔也。

建炎初,五世祖益挈其家渡江而南,至常州无锡,侨梅里之祗陀,爱其地胜俗淳,遂定居焉。

厥后族属浸盛,赀雄于乡,高祖仅、曾大父淞,皆厚德长者,隐而弗耀:

大父椿、父炳,勤于治生,不坠而益隆。

先生生而俊爽,稍长强学好修,性雅洁而敦行孝弟。

率子弟以田庐生产,悉有程度,有余财未尝资以为俚俗纷华事。

先生见义则为,尊官显人,乐与之交,于宗族故旧,煦煦有恩,尤喜周人之急。

神精朗朗,如秋月之莹;意气霭霭,如春阳之和。

刮磨豪习,未尝为纨绮子弟态,谈辨绝人,亹亹②不倦。

好客之名,闻于四方。

所居有阁,名清閟,幽迥绝尘,中有书数千卷,悉手所较定,鼎彝名琴,陈列左右,松桂兰竹,香菊之属,敷纡缭绕,而其外则乔木修篁,蔚然深秀,故自号云

林.客至辄笑语留连,竟夕乃已。

平生无他好玩,惟嗜蓄古法书名画,持以售者,归其直累百金,无所靳晚益务恬退弃散无所积屏虑释累黄冠野服浮游湖山间以遂肥遯③气采愈高不为谄曲以事上官足迹不涉贵人之门与世浮沉耻于炫暴清而丕污年既老而耳益聪、目益明,饮啖步履不异壮时。

世氛颇净,复往来城市,混迹编氓,沉晦免祸,介特之操,皦然不渝。

气貌充然,其所养可知矣。

洪武甲寅十一月十一日甲子以疾卒,享年七十有四。

余辱游于处士甚久,今年秋仲留诗为别,而孰知遂成永诀乎?

余少处士七岁而将衰,行将与草木俱腐。

虽然,讵可漠然忘言乎?

辄举其概为墓志铭,聊以纡吾哀云耳。

(选自周南老《倪云林先生墓志铭》,有删改)

【注】①虞、范,元代文学家虞集、范柠的合称,他们与杨载、揭傒斯并称“元诗四大家”。

②亹亹(wěi),勤勉不倦的样子。

③肥遯(dùn),隐居避世而自得其乐。

4.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晚益务恬/退弃散无所积屏/虑释累黄冠/野服浮游湖山间/以遂肥遯/气采愈高/不为谄曲以事上官/足迹不涉贵人之门/与世浮沉/耻于炫/暴清而不污/

B.晚益务恬退/弃散无所积/屏虑释累/黄冠野服/浮游湖山间/以遂肥遯/气采愈高/不为谄曲以事上官/足迹不涉贵人之门/与世浮沉/耻于炫暴/清而不污/

C.晚益务恬/退弃散无所积/屏虑释累/黄冠野服/浮游湖山间/以遂肥/遯气采愈高/不为谄曲以事上官/足迹不涉贵人之门/与世浮沉/耻于炫暴/清而不污/

D.晚益务恬退/弃散无所积屏虑/释累黄冠/野服浮游湖山间/以遂/肥遯气采愈高/不为谄曲以事上官/足迹不涉贵人之门/与世浮沉/耻于炫/暴清而不污/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名称,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御史的设置一直延续到清朝。

B.法书又称法帖,是指人们学习书法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

有时也以此表示对古代名家墨迹

的敬称,或以此誉称表达对书法作者的尊重。

C.甲子是天干地支纪时循环中的第一个。

古人创设十二天干、十地支,彼此两相组合用于纪时,六十为一轮回,并用以记年、月、日、时。

D.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

志多用散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6.下列关于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倪瓒的处士志向和行迹,虽未在当时得以充分展露,但却给后世留下了可以传世的依据,他的诗就传达了他的处士志向。

B.倪瓒出身官宦世家,生活优裕,但未染上纨绔子弟习气,他洁身自好、不问政治、无意仕途富贵,醉必退隐逍遥、诗文书画中。

C.倪瓒善于谈辩,有好客之名。

有朋友到他家来,他们谈笑欢洽,甚至可以通宵不止。

但他品节清高,不谄媚于达官贵人。

D.本文以叙事为主,风格闲散平淡,与主人公倪瓒的性格颇为相似,文章又淡中有真,表现出作者对亡友倪瓒的深切怀念。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率子弟以田庐生产,悉有程度,有余财未尝资以为俚俗纷华事。

(5分)

 

(2)世氛颇净,复往来城市,混迹编氓,沉晦免祸,介特之操,皦然不渝。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

司马光

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

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

尽日解鞍山店雨,晚天回首酒旗风。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

【注】寒食:

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后来与清明节合并。

8.本诗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5分)

 

9.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两句表现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2)杜甫在《登高》中把眼前秋景和自己老病缠身的悲情紧密联系,高度概括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名句是“,”。

(3)苏轼在《赤壁赋》“主客问答”中用小虫、米粒感叹人生短暂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微信综合征

刘七平

阿辉百无聊赖地挤在地铁人流里,准确地说,是困在隐形的手机网络里。

人们都在埋头把玩自己的手机。

玩游戏、刷微信,阿辉的超薄手机没电了,要不然他会像往常一样,埋头关注微信朋友囤里的动态。

阿辉又试着长按了一下开机键,手机还是黑屏。

他长舒了一口气.什么时候开始迷上微信,以至于每天不看微信就心里空落落的?

阿辉自己也记不清了。

走在复兴门换乘站的人流中,阿辉忽然决定去附近的大学室友阿鹏家蹭顿晚饭。

阿辉想起微信里的一条段子:

因为微信,朋友变成了网友,网友变成了朋友。

阿辉苦笑了一声,细想起来,自己半年多没跟阿鹏见面了,平时两人只在微信上互动交流。

阿辉敲开了阿鹏的房门,却见阿鹏一脸疲惫地开了门,眼眶泛红。

“大哥你这是咋了?

”阿辉一边往客厅走,一边关切地问。

“没什么……”阿鹏在阿辉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问道,“你怎么想起来看我了?

也不提前打声招

呼……”

“嘻,我的手机没电了。

内人加班,所以我想来蹭嫂子做的美食。

咦,我嫂子呢?

”阿辉四周张望着。

“她刚出去了……”阿鹏给阿辉倒了一杯水,转移了话题,“你最近咋样?

忙不?

“我呀,瞎忙,老样子。

”阿辉也转移了话题,“借你的充电器使使,我的充电器落家里了。

阿鹏起身从书房里拿来充电器,递给了阿辉。

阿辉打开手机后,登陆了微信,津津有味地浏览着朋友圈里的最新动态,阿辉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舞,一会儿点赞,一会儿分享转发,一会儿留言评论。

“大哥你看这条,超搞笑!

”说着,阿辉把手机递给了阿鹏。

阿鹏探头瞅了一眼,兴致不高地说:

“我看过这个,没啥意思。

阿辉看了阿鹏一眼,这才察觉他的心情不太好。

阿辉放下手机,一追问才知道阿鹏和媳妇吵架了。

祸根竟是微信。

自从阿鹏最近迷上微信后,每天回家后一有空就刷微信,话比从前少了,跟媳妇几乎没什么交流。

以前两人经常一起看电视,或者出门遛弯,家长里短,其乐融融。

赶上今天媳妇上班累,心情不好,就和阿鹏拌嘴吵起来了。

阿辉有些难为情,劝慰了阿鹏一番。

阿鹏领着阿辉来到楼下的一家饭馆,聊了很多知心话。

聊到动情处,两人都唏嘘不已。

“面对面聊聊天,挺好,久违的感觉啊。

”阿辉一边给两人的杯子里添酒,一边感慨道。

“是啊。

来,再干一杯,为了这种久违的感觉。

”阿鹏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这时,阿辉媳妇打来电话,说已经到家门口了,发现没带钥匙。

阿辉挂了电话,与阿鹏匆匆道别。

赶回家中后,阿辉跟媳妇说起阿鹏吵架的事,媳妇愤慨地说:

“微信就是害了不少人,包括你,每天睡觉前抱着个手机看些没用的东西。

依我看,微信比女人更有魅力,你干脆跟手机一起过日子算了。

”阿辉连忙放下手机,哈腰赔不是。

临睡前,阿辉趁媳妇洗漱的空隙,还是忍不住偷偷登陆了微信。

通讯录显示有一条未验证消息,竟是父亲的手机号发来的。

父亲年初刚学会发短信,如今怎么用上微信了?

阿辉迟疑一下,验证通过了。

不一会儿,阿辉收到父亲发来的一条微信语音:

儿啊,我刚跟邻居小张学会用微信了,还不太熟练。

他说经常在朋友圈里跟你交流,说城里年轻人都好玩微信。

有了微信,以后我就不用专门等你的电话了。

最近都挺好吧?

阿辉愣坐在床头,眼眶不禁湿了。

他快一个月没给父亲打电话了,此刻心里愧疚不已。

他马上拨通了父亲的手机:

“爸,您还没睡呢?

“没,我不困。

你收到我发的微信了吗?

”电话那头传来父亲激动的声音,紧接着是一阵咳嗽声。

“收到了。

爸,您的哮喘又犯了?

”阿辉关切地问。

“我没事,老毛病了,别担心我。

你以后每天在朋友圈里说点工作、生活的事吧,我会经常关注你。

”电话那头又传来一阵刺耳的咳嗽声。

“爸,我会经常更新朋友圈的……不,我会经常给您打电话……”阿辉没说几句,一时哽咽得说不出话了。

(《山东文学》2015年第6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中的阿鹏也是“微信综合症”患者,本是其乐融融的家庭,却因阿鹏迷上微信使夫妻形同陌路,再加上巨大的生活压力,家庭出现危机。

B.本文擅长以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如“阿辉又试着长按了一下开机键”的细节,形象地表现了阿辉对微信的依赖以及微信对人的毒害。

C.本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阿鹏与阿辉在喝酒时的一句“为了这种久违的感觉”道出了现代人生存的误区以及回归真实后的发自内心的感慨。

D.文中阿辉的父亲没有落伍于时代,也跟邻居小张学会使用微信,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和儿子交流,不用再等电话。

真诚朴实的父爱令人动容。

[来源:

学科网ZXXK]

E.本文源自生活,极具典型性。

阿辉们的生活状态是一部分现代人生活的缩影,生活在隐形的手机网络里,生活在缺乏温情的虚幻世界中。

(2)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6分)

 

(3)本篇小说构思极有特色,请概括本文在情节安排、表现主题上体现出的构思特点。

(6分)

 

(4)本篇的标题为“微信综合征”,有人建议改为“莫让亲情等待”,你是否同意这一改法?

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5分)

“当代李清照”一一沈祖棻

一提到沈祖棻,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要在她的名字前冠以“当代李清照”的称号。

吴宓曾盛赞沈祖菜:

“棻词殊佳,宓所识女中第一。

沈祖棻1909年生于苏州一个保留着浓厚的文化传统但已衰落的地主家庭。

家庭的文化熏陶使她自幼就对文学显露出强烈的爱好和天赋。

1932年,这个年仅23岁的大学生,愤然执笔,以一阕《浣溪沙》,将“九一八”事变后国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患,传递得浓密婉转,令中央大学文学院长汪东拍案叫绝,更令祖棻由此赢得“沈斜阳”别号一一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

三月莺花谁作赋?

一天风絮独登楼。

有斜阳处有春愁。

1934年,沈祖棻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1937年与小她四岁的金陵大学同学程千帆在安徽屯溪结婚,那是南京被日机疯狂轰炸后他们的匆忙避难之地。

抗战期间,他俩辗转在成都、乐山等地的几所大学任救。

1942年,沈祖菜在金陵大学授课时,物色了一些有造诣的学生成立正声诗词社,她还将四位学生的诗词结集成《风雨同声集》出版。

正是“月里山河连夜缺”的动荡岁月,这群师生用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挚爱,坚守了对中华文化的深情。

沈祖棻是著名词人和评论家,然而,无论创作还是研究,她的一生都备受干扰:

年轻时便遭逢战乱,飘摇动荡的岁月里,读书人的三尺书桌岂能安宁?

38岁时剖腹产女,庸医将一块手术巾遗留在她腹内,此后几年备受折磨;她与程千帆夫妻情深,却聚少离多。

1956年,沈祖菜从南京来到武汉,与任中文系主任的丈夫共同执教于武汉大学,孰料时隔不久,程千帆就被打成右派,他蒙冤和被遣送乡下劳动的近20年中,一家三代的生活多靠沈祖棻操持、负担。

除了“八口曾为巧妇炊”的繁琐艰难,作为“右派家属”,更要吞咽无尽的冷眼、歧视;夫妻俩城乡两隔,惟有书信往还,她那首读来辛酸的七律,题为《千帆沙洋来书,有四十年文章知己患难夫妻,未能共度晚年之叹,感赋》。

好容易盼得到“文革”结束,沈祖棻却于1977年不幸死于车祸。

那个悲伤欲绝的苦夏,程千帆挥泪、挥汗整理亡妻遗稿。

这是一对患难夫妻与文字知音最后的对话,也是他对沈祖菜最体贴、周全的纪念吧,词在而人亡,让她的作品存世并传扬,成为程千帆最大的心愿.他整理、出版了她的大量遗作,包括她最负盛名、滋养了无数读者的古诗词鉴赏文字《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

沈祖菜填词的方向不是吟风弄月或仅诉一己悲欢,而是侧重于寄托国家兴亡之感,所谓“乱世死生何足道,汉家兴废总难忘”。

如果说,李清照早年还有众多词作,记录了优裕日子里的闲情雅趣,沈祖棻则是从年轻起就不得不直面悲惨了:

日寇肆虐,苍生蒙难,将士喋血……那些人间愁苦或壮怀激烈,不能不涌入她的笔端。

从1932年到1949年,她填词500多首,其中400多首创作于抗战时,好些词让人读来愁入肝肠或热泪盈眶。

1944年8月的衡阳之战,守城战士喊着“来生见”的豪言,与日寇殊死拼搏。

沈祖棻闻讯,写下悲歌慷慨的《一萼红》,被词坛称为“千古一叹”抗战结束后的时局凋敞,民生多艰,沈祖菜在词里也多有反映并痛加针砭。

最为难得的是,无论写乱世儿女的流亡之痛,相思之苦,还是伤心“无限斜阳,有限江山”,她都绝无标语口号式的直露浅白,或辞胜于情的矫揉造作.那些急管繁弦,被调度得细密婉丽,既情动于衰,又有深湛的学养支撑,发声吐字遂珠国王润、余韵悠长。

沈祖棻1976年6月的日记写道:

“与早早(外孙女)折夹竹桃二小枝,野花草三茎,松枝二小枝,插瓶,灯光下美好有致。

”不要忘了,那正是“文革”末期,大地还笼罩着瘴气,她也行至晚年,又饱经摧折,而情致依然细腻碗约。

读来不由得心生感叹:

虽然沈祖棻绝无寻常闺阁诗人的小女儿口吻,但那几茎野草、闲花、树枝多么能透露信息,对女诗人来说,最理想、最相宜的场景,真应该是携一卷诗书,寻芳归来,再从容把玩案上清供。

人人都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这言之凿凿的公理,不知是由多少代诗人的悲剧性人生堆砌和淬炼而成,假如李清照、沈祖棻们有幸一直安享太平安闲岁月,比如,早上慵懒醒来,闲看帘外绿肥红瘦;或行舟至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那么,诗词写得清浅、纤柔些又何妨呢?

所谓的诗家之幸,不要也罢。

【相关链接】

①沈祖棻,字子苾,笔名绛燕、苏珂。

我国现当代最优秀的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著名教授,曾任教于华南多所高等学府中文系。

有“当代李清照”美誉,与夫一一著名文学教授程千帆合称“程沈”,曾被师友赞为“昔时赵李今程沈”。

②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沈祖棻没有李清照早年那种优裕时光,她的词作不在吟咏风月,而多表达国家兴亡之感,关心国政,针砭时弊。

B.沈祖棻一生饱经坎坷,尤其是1956年丈夫被打成右派后,夫妻二人经历了近20年的分离,其间,她饱尝生活的艰辛和无尽的深重的折磨。

C.23岁时,沈祖菜以一阕《浣溪沙》一鸣惊人,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汪东对词作浓密婉转的忧患之情拍案叫绝,并由此送她别号“沈斜阳”。

D.“国家不幸诗家幸”,假如沈祖棻一生安享太平安闲的岁月,那么,这种缺少悲剧经历淬炼的人生一定只会孕育出清浅、纤柔之作。

E.沈祖棻晚年那篇有关插瓶的日记,不但情致细腻婉约,诗人气质展露无遗,更重要的是其中隐隐寄托了她心中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2)沈祖棻作为“我国现当代最优秀的词人”,她的爱国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分析。

(6分)

 

(3)沈祖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4)沈祖棻有“当代李清照”的美誉,你认为沈、李二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请结合文本,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1)领导干部不仅要洁身自好,以身作则,还要关注身边人的思想动态,对错误思想不能放任自流,否则,贻害无穷。

(2),奋斗于临床一线;传道授业,俯身甘为人梯。

这或许便是郑树森院士从医几十年的一个缩影。

在他紧握的手术刀下,必将诞生更多生命奇迹。

(3)罗援少将做客人民网微访谈,与网友共话“日美军事同盟背后的博弈”时表示,日美双方互相利用,但_,美方对日方的纵容最终或使其自食恶果。

A.养虎遗患肝胆相照同床异梦B.养虎遗患披肝沥胆貌合神离

C.养痈遗患披肝沥胆貌合神离D.养痈遗患肝胆相照同床异梦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国现在还处在劳动年龄人口比较充裕、人口抚养的负担比较轻、育龄人群开始减少的时期,这样一个时期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总的来看是适宜的。

B-根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的报告称,澳大利亚天文学家率领的国际科研团队在早期研究中发现对恒星内部振荡或声波的测量可以被用于推测强磁场是否存在。

C.万达并购传奇影业,将会让好莱坞与中国市场真正零距离接触。

这样的文化输入,有助于国产电影缩短工业化初期的稚嫩,加速步入成熟期。

D.校长的“直腿撑”,的确适合成为走红的鲜活素材,也的确可以对年轻人产生触动。

但如果仅仅将此当成一场表演秀,也就失去了一次改进、反思大学体育现状的好机会。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科幻小说是一种展示不同可能性的文学。

《三体》作者刘慈欣借着主人公之一的罗辑之口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

,,__。

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

①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

②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

③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

④他必须小心

⑤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

⑥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一一开枪消灭之

A.①④⑤②⑧⑥B.①⑤②④③⑥C.④⑤②①③⑥D.④⑤②③①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大数据是当今最热门的词汇,①。

在不同场合出现时会有不同含义,澄清基本概念的含义及其含义变化的规律对于深入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