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6700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

昭阳四小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第一单元 

1家庭万花筒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过程,对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吸取传统家庭的美德,引导运用于现代家庭生活中。

3、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知道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明确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学重点:

不论家庭模式如何演变,家对于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得到自己家中的美德以及要建设美好家庭的责任感、自豪感。

课前准备:

课件、“小家庭大社会”图板基础、学生家庭合照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2、了解传统家庭的美德,发扬于现实家庭生活中。

3、知道构建和谐社会要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诵小诗,感亲情。

(教师出示课件:

“倾诉的声音”),朗诵这首诗。

2、揭示课题。

二、学习

1、彩虹镜——了解多彩的家庭模式。

⑴看合影,谈发现。

师:

每个同学是否带来了自己家的合影。

小组交流,看看合影,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展示“独生子女家庭、非独生子女家庭、三代同堂家庭”学生的家庭合影。

师:

这就是现代家庭普遍的三种家庭模式。

说一说,你的家庭属于哪一种模式?

⑵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

⑶家庭模式展示会。

2、多棱镜——认识大家庭的独特模式。

师:

在传统的习俗中,大家庭模式在历朝历代备受推崇。

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是当时传统家庭生活的理想。

很多影视、文艺作品都发生在传统大家庭的背景中,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⑴分析《红楼梦》里的家。

师:

我们班中的一些同学大概看过《红楼梦》吧,谁来说一说?

(自由说。

(教师播放影视片断:

“宝玉挨打”),引导学生分析贾府是怎么样的一个大家庭。

⑵出示人物关系图。

师:

《红楼梦》人物多达300余人。

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大家庭、大家族,他们“同居共财”——居住在一起,共同拥有财产。

教师举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四大家族中的贾府,特别是贾府中贾母、贾政等人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

⑶拓展,进一步了解大家庭。

师:

你还知道哪些大家庭?

(可以《杨家将》、巴金的《家》为范本举例。

⑷小结传统家族的异同。

师:

看了以上这些大家庭,你有什么发现?

(人多,关系复杂,家长是至高无上的主宰……)

3、聚焦镜——体验“郑义门”传统家庭美德。

⑴了解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师:

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入“江南第一家”去看一看。

请大家认真思考,“郑义门”为什么能被赐封为“江南第一家”?

(教师播放录像:

“江南第一家导游”。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历代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家庭问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郑义门”的忠、孝、节、义被统治者所推崇,其治家经验甚至被明太祖朱元璋借鉴用以治理天下。

故而赐封其为“江南第一家”。

⑵感受“郑义门”为人处世的美德。

⑶体验“郑义门”的孝敬传统。

三、拓展

1、进一步了解“郑氏规范”的历史价值。

教师出示资料:

据考证,日本、韩国一些法律制度也是遵照当时郑氏家族的治家方略制定的。

2、了解更多的传统家庭美德。

师:

课前大家收集了许多有关传统家庭的美德,大家互相交流(小组内交流,教师有选择性地在投影仪上展示。

3、了解家庭中的家谱。

4、课堂小结。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编写家谱了解家庭的结构,进一步增进家人间的亲情。

2、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独生子女家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家庭亲情树。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

“我想有个家”)出示家庭亲情树图片。

2、导入学习制作家谱。

二、学习

1、出示“江南第一家”的家谱图。

师:

这是“江南第一家”的家谱,从这张家谱图上,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出示孔子家谱图。

3、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如何制作家谱,要注意什么问题等。

4、制作家谱:

你能根据你家的实际情况,制作三代以上的简单的家谱吗?

5、小组开展活动,可以独立制作,也可以互相合作。

6、家谱展示会。

三、拓展

根据学生制作的家谱,选取一名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分析家谱,并引入到独生子女政策上。

1、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

2、辩论会。

让学生辩论“独生子女好还是非独生子女好”。

3、课堂小结。

欣赏音乐并结束:

“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教后反思:

对比感受家庭模式变迁,引入富阳古今家庭典范感受家庭美德对于社会的贡献,为自己家庭冠名激发对家的自豪感、责任感这几点设计都是比较成功的。

在实施中对活动的组织还缺乏细节的考虑:

课件中不应再出现中国古代从业特色的冠名,如“官宦之家”会对学生进行误导,应该对班级学生中的家庭典型模式作一详细调查;关于家谱的读、修既然出现就应该有规范的引导——辈分的层次可以在前面介绍其他家庭的时候给出片段的范例。

这样学生自己编写家谱片段时就不至于出现“爸爸、妈妈、我”在同一辈分上的错误了

 

2父母——我特别的朋友

目标要求

1、通过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对比,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习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

2、通过调查、游戏等活动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愿意与父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和父母做朋友。

3、学习沟通的基本技巧,体会与父母成功沟通的良好感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对比,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学习与父母沟通的一些基本技巧。

3、了解和父母产生的摩擦是因为彼此想法上的差异,尝试了解父母的想法。

课前准备教师:

1、小记者采访家长的录像。

2、家长与学生的调查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家有儿女》的剧照或视频片段,交流电视剧中感兴趣的情节,思考:

你喜欢这个家庭吗?

为什么?

2、小结: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在旧时我国传统的家庭中,家长具有绝对的权威,父母的意思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晚辈不敢表露与长辈不同的思想和观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家庭生活越来越趋于民主化,父母对子女来说不仅是长辈,也是特别的朋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父母——我特别的朋友”。

教师出示课题。

二、学习

1、和父母相处法宝之一——学会倾诉。

⑴师:

剧中刘星、小雪、小雨和父母是朋友,你们和父母的关系也像他们一样吗?

和父母交朋友有一些法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大家先来做一个小调查。

⑵下面这些问题你有吗?

当你碰到这些问题时,你愿意和父母交流吗?

A、你与好朋友产生了矛盾,会向父母述说吗?

为什么?

B、你竞选班干部落选了,你会向父母述说吗?

为什么?

C、这几天上课时,你老是走神,测验结果也不理想,你会向父母述说吗?

为什么?

D、同学给你取了个外号,你很苦闷,你会向父母述说吗?

为什么?

E、你为班队承担着一项工作,最近你觉得压力很大,你会向父母述说吗?

为什么?

F、你在学校里犯了错误,被老师批评了,你会向父母述说吗?

为什么?

G、你与一名异性同学关系很融洽,有的同学起哄说你们在早恋。

……

你还碰到过哪些问题?

碰到这些问题时,你会向父母述说吗?

为什么?

⑶全班交流。

⑷小结: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渐渐地在长大,可烦恼也似乎越来越多了。

刚才许多同学讲述到,当我们碰到有烦恼和苦闷,遇到挫折和困难,可以向父母述说。

这就是与父母成为朋友的第一个法宝交友——倾诉。

2、和父母相处法宝之二——增进了解。

⑴师:

有些同学愿意向父母倾诉,他们把父母当作自己的朋友,但也有些同学不愿向父母倾诉,他们总觉得父母不了解自己。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家长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教师播放录像:

“小记者的采访”。

⑵师:

看完采访,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

(参见教科书第9页。

⑶师:

老师还对家长和小朋友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

我们来看一看调查结果。

(教师出示课件:

“家长、学生的调查表”。

⑷师:

看了小记者的采访,做了测试,又了解了调查结果,你有何感想?

学生交流想法。

⑸师小结:

刚才采访的、测试的、调查的都是些生活细节问题,但从这些细节中最能看出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子女对父母的态度。

除了倾诉,子女还应做个有心人,了解父母。

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法宝——了解,只有了解父母,才能理解他们,并与他们沟通,才能与他们交朋友。

⑹师:

你有什么好办法去了解父母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⑺小结:

刚才许多同学表达了了解父母的愿望,交流了了解父母的方法。

相信大家在拥有了“倾诉”“了解”两大法宝,会与父母成为特殊的朋友。

3、解决小摩擦。

⑴师:

有时父母与我们之间也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小摩擦。

我们来看一看李涛与他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师出示课件:

“买鞋小摩擦”。

师:

假设你是李涛,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你是他的父母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师:

那么,事情会怎么发展呢?

李涛是否达成了心愿,买到了他想要的那双鞋呢?

请大家猜测一下剧情的发展。

⑵小结:

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也许及时了解父母的想法,与他们进行沟通,很多摩擦就会消失。

三、拓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类似李涛与他父母这样的摩擦。

为什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想法会有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同学们课后与父母一起填写教科书第10页的表格,并试着与父母沟通、解决这些问题。

下节课,我们来交流成功沟通,化解摩擦的经验。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父母一起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

2、掌握与父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和父母做朋友具体技巧。

3、通过交流体会与父母成功沟通的良好感觉。

课前准备

教师:

录音《妈妈的心声》。

学生:

“点子卡”(卡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一个作业,让同学们与你们的父母交流想法,尝试沟通。

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与父母成功沟通的例子。

2、学生交流与父母成功沟通的事例。

二、学习

1、想想“金点子”。

⑴师:

与父母产生摩擦时,你有哪些好办法可以解决问题?

把你想到的“金点子”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请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把它们写到“点子卡”上。

学生小组交流。

⑵学生把“点子卡”贴在黑板上的卡纸上。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金点子”。

⑶小结:

有了这些“金点子”,我们也许就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

我们与父母会成为知心朋友。

2、出出“好主意”。

师:

有几名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们与父母之间似乎产生了代沟,让我们当一当“知心姐姐”,看看能不能解决问题。

⑴(教师播放录音:

“我的烦恼”)全班交流。

⑵(教师播放情境剧:

“我想有个玩伴”),先小组讨论解决的办法,再全班交流。

⑶教师出示教科书第13页最后一个事例,学生独立填写“我的主意”,全班交流。

⑷小结:

理解是沟通的桥梁,父母应该理解我们,我们也应该理解父母。

用信任在亲子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一座充满爱和快乐的桥。

3、说说我们的爱。

师:

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位妈妈的心声,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教师播放录音:

“妈妈的心声”。

)学生交流感想。

三、拓展

1、师:

父母有时候不善于表达,其实他们有很多话想对说。

(教师出示课件:

“父母的能与不能”。

2、小结:

同学们,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有一件无价之宝时刻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她像丁冬泉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像温暖的阳光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这就是父母的爱。

这爱中有关心、有帮助,有鼓励,也有批评。

让我们去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的苦心,并与他们沟通,让我们与父母成为我们特殊的朋友吧。

3、我是文明家庭一份子

目标要求

1、了解文明家庭的评议流程及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要求。

2、懂得现代社会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的积极意义。

3、感受全家人在创建文明家庭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生活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文明家庭的条件与评议流程,懂得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的积极意义。

2、感受全家人在创建文明家庭活动中的快乐。

3、初步培养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生活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

各种录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

1、收集各种文明家庭的资料与文明家庭的故事。

2、自己家创文明家庭的特色(可选取照片配合说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回家,你们梦想中的家是怎么样的?

二、学习

1、联系生活,忆文明家庭。

师:

我们关注自己的家,社会也很关注我们的家。

你们看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

“文明家庭”牌。

师:

通常在哪里可以见到这些“文明家庭”的牌子?

2、讨论不同时期文明家庭评选要求。

⑴板书:

文明家庭。

师:

文明家庭有什么评选要求?

这些评选要求分别是什么时候制定的?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⑵师: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已经非常注重家庭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了。

文明家庭以前被称为“五好家庭”,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播放录音“五好文明家庭的由来”。

)从学生原有对家庭的认识导入学习。

⑶师:

我们在一些小区的住户门前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文明家庭的牌子。

(教师出示课件:

“五好文明家庭”和“特色文明家庭”。

)谁来说一说“特色文明家庭”?

师:

2006年,杭州市提出了“特色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这使文明家庭的评选更富有时代气息。

((教师出示课件:

“特色文明家庭”。

)2007年,杭州市又进行了“和谐文明家庭”的评选活动。

((教师出示课件:

“和谐文明家庭”。

⑷师:

我们不难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对文明家庭的评选条件不尽相同。

为什么?

全班交流。

小结:

现在的评选要求更注重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更符合构建和谐社会,与时俱进的要求。

3、文明家庭评选过程。

师:

文明家庭到底是怎么评选出来的呢?

教师出示“评选流程”。

师:

许多社区专门布置了宣传栏,表彰被评选出的文明家庭的光荣事迹,有些地区还进行文明家庭故事的演讲。

(教师出示课件:

“文明家庭故事演讲”。

)杭州望江街道不仅张榜公布,还把“五好文明家庭”的喜报送到外来务工人员的家乡。

(教师出示课件:

“文明家庭光荣榜”。

4、交流文明家庭的故事。

⑴师:

我们身边有许多的文明家庭,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文明家庭的故事,走访了一些文明家庭,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⑵师:

我们来看一看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杨利伟一家的故事。

(教师出示课件:

“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杨利伟一家”。

⑶师:

如今,落户在中国的一些“洋居民”也被评上了文明家庭。

(教师出示课件:

“洋居民”当选“文明家庭”),展示北仑5户“洋居民”当选“文明家庭”。

师:

“洋居民”被评委文明家庭的故事其实早就不稀奇了,诺扬?

罗拿先生是上海长宁区文明巡访团团员,家住古北新区西郊花园,他家多年被评为“五好居民”和“文明家庭”。

⑷师:

我们班也有许多同学的家被评为文明家庭。

(教师播放录像:

“家庭特色介绍”。

师:

每个文明家庭都有各自的亮点,你家的文明特色是什么?

学生配合照片自由发言。

教师随机板书:

文明、科学、健康的家庭生活。

总结:

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生活有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

我是文明家庭的一分子,我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三、拓展

1、评一评。

师:

让我们动手给自己的家庭评一评。

(学生课后与父母一起完成教科书第17页“自勉篇”。

2、想一想。

师:

对于改正家里的不良生活习惯,你有什么建议?

3、师:

请对家中的学习情况做个小统计。

(学生课后完成教科书第19页“图书室”。

4、总结:

打造“生活品质之城”需从我做起、从我们的家庭做起。

我们的家是文明城市的一分子,我是文明家庭的一分子。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要求和努力方向。

2、懂得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的积极意义。

3、感受全家人在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中的快乐。

课前准备学生:

对家庭学习情况的调查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现在很多家庭都拥有很多书。

(课件展示家庭藏书照片。

2、学生交流“家庭学习情况统计”状况,教师做出评价。

二、学习

1、介绍好书。

师:

书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文明家庭建设必须重视学习。

你看过哪些好书?

你能介绍给大家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

老师也要向大家介绍一些好书。

教师点击好图书。

2、开展“学习进我家”的活动。

师:

我们来为自己的家庭制订一个学习计划。

建议从四方面入手:

⑴订阅报刊杂志以及购买图书量;

⑵学习时间安排;

⑶家庭学习交流安排;

⑷定期收看“开心辞典”“动物世界”等竞赛以及专题介绍节目。

3、学生交流制订的计划。

三、拓展

1、针对家庭中存在的其他的陋习,自发开展“文明家庭”的活动,根据自查结果设计一项或数项可开展的活动。

例如,“健康进我家”“节电进我家”“节俭进我家”“护绿进我家”“禁毒进我家”。

(教师出示课件:

开展“文明家庭”活动。

2、总结:

愿我们携手努力,让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第二单元

1、难忘的校园生活

目标要求

1、珍惜小学的学习生活,体会到欢乐和伤心都是不可避免的生命成长经历。

2、通过说说、画画、写写,回忆难忘的“第一次”,懂得珍惜同学友情、热爱班集体、尊重理解老师的劳动。

3、记录难忘的班级活动,懂得热爱母校,参与学校管理,争做学校小主人。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正在经历的小学生活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个人是在学校和班集体民主团结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

2、回忆难忘的“第一次”,重现美好记忆,从而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3、能珍惜同学友情,热爱班集体,尊重理解老师,增强集体荣誉感。

课前准备

教师:

一面中队旗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

1、回忆发生在校园中难忘的事情。

2、准备一张小型卡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

“难忘的校园生活”。

师:

同学们,时间匆匆,一转眼,我们已经是XX学校五年级的学生了。

四年的时光,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朋友、老师,我们与同学尽情地玩耍,在知识的海洋中畅快地遨游。

XX学校已成为我们心灵的故乡,XX学校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摇篮。

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那美好而难忘的校园生活。

(出示课题:

难忘的校园生活。

二、学习

1、温馨回忆。

(教师出示课件:

“温馨的回忆”,逐一出示:

上课、做操、出墙报、野炊、入队仪式、颁奖典礼、大扫除、演讲比赛、爱心捐款……)

2、聚焦回味。

师:

校园生活难忘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每一件事犹如潺潺溪流中激起的一朵小浪花,晶莹而美丽,我们的校园生活也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故事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让我们撷取其中的几朵小花来回味一番:

⑴播放“学生入队仪式”录像。

师:

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学生自由说。

师:

也许在录像中你找不到自己的身影,可老师知道你经历过这激动的时刻。

当鲜艳的红领巾在你胸前飘扬,响亮的队歌在你耳边奏响,你是多么的自豪,因为在那一刻你变成了光荣的少先队员。

师:

你还记得我们入队时的宣誓词吗?

让我们再来重温那神圣的一刻吧!

(教师出示课件:

“入队宣誓词”。

)请中队长上台来领誓。

⑵(教师出示课件:

“野炊活动”或春游、秋游照片。

)师:

你们看,一年一度的野炊(春游、秋游)活动开始了,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掌厨(放风筝、采集落叶……)的情景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⑶小结:

同学们,这许许多多难忘的故事就像是我们人生道路上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正是有了那么多的经历,那么多的尝试,我们才不断长大,不断成熟,才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有了那么多的回味!

3、倾听故事。

⑴师: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美好的时刻。

(教师出示课件:

“难忘的第一次”。

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⑵小结:

校园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正是有了这些难忘的第一次,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温馨。

4、与班集体共成长。

师:

从迈进学校大门那天起,你不再是你个人,你的名字前面加上了XX班的称号。

班集体的荣辱也是你的荣辱。

你为班集体的成功而欢乐,你为班集体的失败而伤心。

在XX这个班集体中,我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兴奋,一起自豪。

我们有过太多太多的一起,我们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更好地成长。

师:

请看发生在运动会前的故事(教师出示课件:

“拉拉队长的故事”。

师: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

一起挥洒汗水、共迎风雨的经历一定是令人难忘的!

师:

打开记忆的匣子,我们会发现,原来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有令我们开心、自豪的,也有令我们伤心、难过的……请你一边细细回味一边与同桌分享一下吧。

学生活动。

小结:

这些事虽然已经过去了,无论带给我们的是快乐、甜蜜还是伤心、痛苦,它们都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因成功而倍感自信,我们也因我们的失利而更加坚强。

它们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值得回味!

三、拓展

1、我能行。

师: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一路收获很多,谁愿意上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成功和快乐?

学生带着自己的各类奖状上台展示,教师随机采访。

2、我们棒。

师:

从爸爸妈妈第一次送我入学到现在,我们和班集体一起在成长,不管是成功还是失利,不管是欢乐还是伤心,我们都一起努力成长着。

看,谁能大声、自豪地读一读我们所获得的奖状!

(教师出示课件:

各类“班级奖状”)

师:

奖状还有很多,这一张张奖状凝聚着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心血,承载着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希望,也给予我们大家无尽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我们的心拧成一股绳,大家劲往一块使,我们的班集体才会越来越出色,最后让我们用歌声来赞一赞这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吧!

3、结束:

全班唱《相亲相爱一家人》这首歌。

(教师出示课件:

“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珍惜小学学习生活,体会个人的成长是和学校老师的辛勤培养和同学的真诚帮助分不开的。

2、进一步激发学生尊敬师长、珍惜同学友情和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的集体荣誉感。

课前准备

教师:

制作课件。

学生:

准备卡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校园是我们熟悉的场所,是我们生活的乐园。

校园里有师生辛勤的汗水,有画不尽的色彩,写不完的诗篇,唱不完的歌。

让我们一起来颂校园。

(教师出示课件:

诗歌“我会永远爱你——献给母校的诗”),学生齐读。

二、学习

1、师:

同学们,在XX学校度过的四年学习生涯中我们有过欢笑,有过悲伤;取得过成功,也经历过失败。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汇成了我们成长的道路,组成了我们生命中一段珍贵的人生历程。

你们看,XX学校五(X)中队正举行“校园生活我之最”班队课,让我们去瞧瞧。

(教师出示课件:

“主题班会——校园生活我之最”。

2、学生现场汇报:

⑴最喜欢的一首歌——唱一唱。

⑵最喜欢的一幅画——亮一亮。

⑶最喜欢的一位老师——赞一赞。

3、师: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你最喜欢什么呢?

学生小组内交流,评选出“最佳印象奖”,各组代表上台交流表演。

三、拓展

1、师:

从幼稚的孩童到有理想、有知识的学生,是学校哺育我们成长。

难忘同学的手足情谊,难忘老师的谆谆教诲,难忘亲爱的母校!

用你的笔记录那难忘的时刻吧!

学生活动完成“难忘之最”,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总结: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还会延续,愿我们大家以后都成为生活的有心人,记录我们生活的点滴;也愿我们都成为懂得感恩之人,感谢生活的给予,感谢学校、老师、家长的付出,感谢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