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6729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docx

艺术欣赏教学案郑莉

厦门理工学院软件学院

教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分院(系、部):

理工学院软件学院

教研室:

多媒体教研室

课程名称:

中外优秀作品欣赏

授课班级:

10图形图像

主讲教师:

郑莉

职称:

助教

使用教材:

艺术欣赏教程

厦门理工学院软件学院制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中文:

中外优秀作品欣赏

开课教研室

多媒体教研室

学分

2

授课教师

郑莉

职称

助教

课程性质

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

授课对象

专业、层次和班级:

2009级图形图像处理专业一个班与多媒体专业两个班

课程学时

32学时

周学时

4学时

起止周

9-16

学时分配

理论讲授:

32学时;实验:

0学时;上机:

0学时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使用

教材

教材名称:

《艺术欣赏教程》

作者:

杨辛谢孟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0年1月第三版

主要参考

资料及指定参考书

《中国美术史》作者:

邱振亮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7-08

《外国美术史》作者:

宋玉成编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7-9-1

审核

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2011年9月3日

周次

第1周

日期

2011年8月30日

节次

第1-2节

授课内容

第一章:

引论

授课学时

2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使同学了解艺术欣赏的性质、特点和作用,艺术作品的审美构成,及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指导思想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教学重点

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概念、联系及两者之间的区别,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的概念与联系,艺术欣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概念、联系及两者之间的区别,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的概念与联系,艺术欣赏的方法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材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程介绍(20分钟)

课程的主要内容、学时、考核方式等

讲授新课(75分钟)

一、艺术欣赏的本质

▲艺术欣赏:

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也是实现艺术的美育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是对某种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审美活动。

艺术审美活动是属于人的精神活动,是实现审美教育必不可缺的过程。

这里我们要理解的两点:

1.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2.艺术是人的精神粮食,是满足个体与社会的审美精神生活需要,是人自然全面发展的需要。

艺术本身就是目的,享受与创造、娱乐与教育密不可分地包含在艺术活动之中,艺术欣赏就是实现着种反作用的必要环节。

艺术新撒谎能够在本质上看是对审美主题的提高,属于人类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

二、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

首先要明确的是两者的含义,艺术欣赏在上面已经说道了,现在先明确艺术创造的含义。

▲艺术创造:

是艺术家在生活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物质材料、表现手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离开了艺术语言,便谈不上美的创造和欣赏。

掌握几个名词的意思。

1、艺术语言

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

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作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的要求:

(1)准确地体现本门类艺术的特点;

(2)表现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和创造精神。

2、艺术形象

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

艺术形象总是具体可感的,它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艺术形象不仅具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而且具有概括性。

艺术形象的一般构成规律:

典型与意境。

3、艺术典型

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又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任何艺术典型,都是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在独一无二的个别形象中体现出具有普遍性的某些规律。

4、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

它是一种艺术境界。

艺术意蕴即典型与意境的审美内涵。

艺术意蕴深藏于艺术形象之中,需要欣赏者去感受、体验和领悟。

对艺术意蕴的把握是一个领悟的过程。

5、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即优秀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家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

艺术风格包括艺术语言的运用、艺术形象、意蕴的形成等方面。

艺术风格体现艺术家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发现,是艺术家创作达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们提倡艺术风格能够体现优秀的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及时代特色。

6、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西方现代主义思潮)

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这些艺术派别的形成有时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或共同宣言;有时是不自觉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而组合在一起。

这些艺术派别有的局限于一种艺术门类或体裁,有的则包括不同艺术门类或体裁的艺术家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等等。

重点:

艺术欣赏是一种“再创造”。

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再创造。

艺术欣赏不同于艺术创作的创造,它虽然也是艺术活动的一种形式,但它实际上并不创造新的物化的艺术作品,而只是以艺术作品这种创造物为前提进行想象中的创造。

艺术欣赏者以艺术作品为审美对象,通过体验、玩味、沉吟等欣赏行为展开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而把作为物的艺术形象再现为接受者头脑中的意象。

这些意象并不是艺术作品的被动反映,它已经改变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

所以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创造性是不同的。

艺术创作创造世界上并不存在的新事物,而艺术欣赏的创造只存在于欣赏者自己的脑海当中。

正因如此我们把艺术创作称为第一次创造,而艺术欣赏是相对于艺术创造的“再创造”。

三、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

艺术欣赏始终是一种感性活动过程,艺术批评则是经过感性活动而达到的理性认识,其结果是一种理论形态;艺术欣赏活动带有显著的个性特点和主观随意性,艺术批评虽然也带有个性,但它应是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是一种美与丑的普遍的社会标准。

二者相互区别而又密切联系。

艺术欣赏是艺术批评的实践基础,艺术批评是艺术欣赏的理论升华。

四、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1、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

2、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3、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4、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1、怎样理解艺术欣赏的“再创造”,它与艺术作品的创造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

2、要提高艺术欣赏能力,你认为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3、艺术欣赏的本质是什么?

 

周次

第1周

日期

2011-8-31

节次

第3-4节

授课内容

第一章:

建筑艺术欣赏

授课学时

2

教学目的

通过建筑的面、体形、体量、空间、群体、环境等,了解其艺术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建筑作品的赏析,加深对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具体特征的理解,学会初步运用欣赏建筑艺术的一般方法去欣赏建筑艺术的具体作品。

教学重点

中外建筑作品进行分折、欣赏、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

中外建筑作品进行分折、欣赏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材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上节课内容回顾、复习、新课的引入,提问(15分钟)

讲授新课(75分钟)

(一)建筑艺术的语言

1.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具体特征:

(1)建筑的双重性;

(2)建筑精神属性的层级性;(3)建筑艺术的表现性;(4)建筑艺术的群体性(社会性)。

2.建筑艺术的语言:

(1)面;

(2)体形;(3)体量;(4)空间;(5)群体;(6)环境。

在建筑艺术语言中对形式美法则的综合运用。

3.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一建筑艺术特殊的文化价值。

4.欧洲、阿拉伯、中国三大园林艺术的语言特征。

5.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

(二)建筑艺术作品欣赏

1.《雅典帕提侬神庙》单纯、明朗和愉快的风格。

2.《巴黎圣母院》所体现的哥特式建筑特点及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精神。

3.《罗马圣彼得教堂》的集中式平面和穹窿屋顶。

单纯、简明的造型逻辑和昂扬、健康、饱满的气质。

文艺复兴兴盛期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4.印度《泰姬陵》所体现的伊斯兰建筑的特点。

5.法国《朗香教堂》的浪漫情调和隐喻手法。

现代建筑的主要倾向。

6.《北京城和北京宫殿》的群体组合。

严整规则的构图和皇权至上的主导思想。

7.《北京天坛》所体现的中国礼制建筑的特点、结合和造型的象征手法及对尊“天”主题的显示。

8.《中国园林》所体现的尊重自然、与自然相亲相近的观念。

自然式建筑特点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9.《巴黎凡尔赛宫庭园林》与中国园林的对比。

10.《中国古塔》,印度建筑与中国重楼的结合。

楼阁式与密檐式。

11.《布达拉官》的非对称自由聚合布局。

建筑的整体统一感及与环境的谐调。

对建筑高度的夸大与神秘、攫人的艺术感染力。

12.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现代的自由组合。

13.法国《蓬皮杜中心》的现代派特征(风格)。

思考题

作业

北京城和北京宫殿是怎样体现中国封建文化的?

周次

第2周

日期

2011-9-6

节次

第1-2节

授课内容

第一章:

建筑艺术欣赏

授课学时

2

教学目的

通过建筑的面、体形、体量、空间、群体、环境等,了解其艺术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建筑作品的赏析,加深对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具体特征的理解,学会初步运用欣赏建筑艺术的一般方法去欣赏建筑艺术的具体作品。

教学重点

中外建筑作品进行分折、欣赏、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

中外建筑作品进行分折、欣赏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材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上节课内容回顾、复习、新课的引入,提问(15分钟)

讲授新课(75分钟)

(三)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

1.对形式美法则的了解与掌握。

多样统一的美的规律在造型艺术上的具体体现。

多观察与分析,主动与对象对话。

对其他艺术门类欣赏体会的借鉴。

2.要具备一些建筑学的知识。

艺术美与生活美(技术美、环境美)的统一。

建筑的善和真。

3.体会情绪意境。

通过对形式美的欣赏,积极进行物我双方的交流和再创造,达到与建筑艺术作品整体形象的共鸣。

4.发掘作品的文化内涵。

联系作品所处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广阔文化环境去认识作品。

思考题

作业

如何从环境的角度去欣赏建筑?

周次

第2周

日期

2011-9-7

节次

第3-4节

授课内容

第三章:

绘画艺术欣赏

授课学时

2

教学目的

通过绘画的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笔触等,了解其艺术语言的特点;并结合油画与国画作品的赏析,提高对作为视觉空间艺术的绘画本质特征的理解,特别是加深对国画优秀传统的认识;学会初步运用欣赏绘画艺术的一般方法,欣赏具体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

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欣赏的方法,各个时期的油画作品欣赏

教学难点

油画作品欣赏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材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演示法

 

 

 

上节课内容回顾、复习、新课的引入,提问(15分钟)

讲授新课(75分钟)

(一)绘画艺术的语言

1.绘画艺术在二度平面上创造物象与空间,展示现实生活与想象世界的多样景观,传达人的思想感情。

“视觉空间的艺术”。

2.绘画艺术语言:

(1)线条;

(2)形体;(3)色彩;(4)色调;(5)明暗;(6)笔墨(笔触);(7)结构。

3,绘画的分类方式及各类绘画的主要特点,侧重介绍油画与国画。

(二)绘画艺术作品欣赏

【油画】

1.具有纯洁神圣之美的《春》(波提切利)。

2.田园牧歌式的《岩间圣母》(达·芬奇)。

3.象诗一般和谐、自然的《睡着的的维纳斯女神》(乔尔乔涅)。

4.充盈着生命活力、造型雄健、色彩华丽的《抢劫留基伯的女儿们》(鲁本斯)。

5.着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强调光与影变化的《犹太老人》(伦勃朗)。

6.造型严谨、理性,将油画描绘现实的特长推向极致的《拿破仑加冕式》(达维特)。

7.重视光线与色彩变化、捕捉瞬间色彩的《日出·印象》(莫奈)。

8.色彩强烈、旋律紧张的《星夜》(凡·高)。

9.从多角度观察物象,将人物塑造各种几何体综合状态的《弹曼陀铃的女孩》(毕加索)。

思考题

作业

为什么在绘画欣赏中要提倡相互尊重和宽容的精神?

周次

第3周

日期

2011-9-13

节次

第1-2节

授课内容

第三章:

绘画艺术欣赏

授课学时

2

教学目的

通过绘画的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笔触等,了解其艺术语言的特点;并结合油画与国画作品的赏析,提高对作为视觉空间艺术的绘画本质特征的理解,特别是加深对国画优秀传统的认识;学会初步运用欣赏绘画艺术的一般方法,欣赏具体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

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欣赏的方法,各个时期的油画作品欣赏

教学难点

油画作品欣赏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材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演示法

 

 

 

上节课内容回顾、复习、新课的引入,提问(15分钟)

讲授新课(75分钟)

10.超越现实、展示立体主义与梦境的《内战的预兆》(达利)。

11.意境清新、风格工丽细致、富有写生感的《游春图》(隋·展子虔)。

12.以笔墨的松、湿、淡表现山水形象之平、秀、虚的《潇湘图》(南唐·董源)。

13.用最佳角度截取景色的《踏歌图》(南宋·马远)。

14.既表现山川内在律动的生命,又外化了画家思想感情的《渔庄秋霁》(元·倪瓒)。

15.闪烁着山川的氤氲之光的《山水清音》(清·石涛)。

16.具有象征意义的《荷花双鸟》(明·朱耷)。

17.以竹表“节”,塑造竹之坦荡、落拓面貌的《墨竹》(清·郑燮(板桥))。

18.统一众多对立因素,散发出醇郁气息的《桃实图》(近代·吴昌硕)。

19.神形兼备,再现《洛神赋》意象的《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

20.具有“焕烂求备”的大度气派的《簪花仕女图》(唐·周)。

21.笔墨流畅、风格独具的《太白行吟》(南宋·梁楷)。

22.将人物与景色融为一体,以景衬人的《木兰从军》(近代·任姬)。

思考题

作业

谈谈你对达利的理解?

 

周次

第3周

日期

9-14

节次

3、4

授课内容

第三章:

绘画艺术欣赏

授课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绘画的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笔触等,了解其艺术语言的特点;并结合油画与国画作品的赏析,提高对作为视觉空间艺术的绘画本质特征的理解,特别是加深对国画优秀传统的认识;学会初步运用欣赏绘画艺术的一般方法,欣赏具体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

绘画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

中国画欣赏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材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演示法

 

 

 

上节课内容回顾、复习、新课的引入,提问(15分钟)

讲授新课(75分钟)

(三)绘画艺术的欣赏方法

1.了解作品的时代特征、作品产生的原因、背景,领悟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结构、形式的特点,达到与作品在感情上的交流。

2.注意积累文化史和艺术发展史的知识,力求把握绘画的发展脉络,把握代表作品的特征,从而获得一些赏析绘画的标尺。

3.多看和思考画作,并注意在生活中观察物体与景色,从而培养和提高对艺术形式的感觉,逐步具备对绘画艺术语言的感受力。

4.尊重自我感受,尊重自己对画作的直觉,在画作面前驰骋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达到心旷神怡的最佳审美境界。

思考题

作业

绘画欣赏的主要方法是?

 

周次

第4周

日期

2011-9-20

节次

第1-2节

授课内容

第四章:

雕塑艺术欣赏

授课学时

2

教学目的

通过雕塑的实体性形体、光影、圆雕、浮雕、具象、抽象等,了解其艺术语言的特点,并结合雕塑本质特征——立体造型的理解,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

教学重点

掌握雕塑艺术的概念,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区别,雕塑艺术作品欣赏的方法,介绍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的时候的作品

教学难点

雕塑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区别,介绍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的时候的作品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材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演示法

 

 

 

上节课内容回顾、复习、新课的引入,提问(15分钟)

讲授新课(75分钟)

(一)雕塑艺术的语言

1、雕塑艺术的特点

(1)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

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2)雕塑是“诗”。

便于抒情,宜于象征,要象诗一样要求概括集中,一以当十,雕塑更接近于音乐和建筑。

(3)雕塑因其高度概括,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时代的标志。

立于通衢大道则带有“强迫性”,使人非看不可。

(4)雕塑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及的艺术;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化的艺术。

2、雕塑艺术的语言

(1)物质实体性的形体,以及因形体变化而造成的光影。

(2)圆雕:

以立体的形体来反映生活和表现作者的精神世界,供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不同角度进行欣赏。

(3)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

高浮雕与浅浮雕。

(4)具象与抽象。

(二)雕塑艺术作品欣赏

中国雕塑部分:

1.《殷商人面鼎》,说明体积的概括,接近于建筑,其形体比例已充分体现特定的情感。

2.《战国青铜器物架》,说明形体的方圆互变。

3.《秦始皇陵的将军俑》,说明写实水平的惊人成就。

4.《霍去病墓石马》,说明“随石赋形”的中国传统及“天趣”的重要。

5.《北魏云岗石窟湿婆天》,说明外来艺术和中国审美习惯的溶合。

6.《西魏麦积山童女供养人》,说明中国艺术特有的含蓄美。

7.《龙门唐奉先寺卢舍那大佛》,说明盛唐气象。

8.《敦煌盛唐彩塑菩萨》,说明宗教雕塑的世俗化。

9.《晋祠侍女小可怜者》,说明前所未有的性格刻划,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10.《四川大足十二圆觉洞外观》,说明雕塑与环境艺术。

11.《山西平遥双林寺韦驮像》,说明民族武士的完美创造。

12.《湖北武当山外景》,说明雕塑在整体布局中的作用。

环境艺术的最高典型。

13.《泥人张钟馗嫁妹》(天津博物馆藏),说明雕塑的批判作用。

外国雕塑部分:

14.《埃及狮身人面像》,说明庄重的雕塑语言。

15.《美隆地区的维纳斯》(卢浮宫所藏),说明四个面的韵律。

16.《被束缚的奴隶》(米氏),说明两个面的韵律。

巨人的悲剧。

17.《马赛曲》(法国凯旋门上者),说明激情与豪情。

18.《伏尔泰坐像》(乌桐),说明雕刻作品中眼神的刻画。

19.《思想者》(罗丹),说明从脚趾到头顶全身集中于思索,所谓“一根线贯穿着大宇宙”。

20.《赫克里斯射怪鸟》(布尔德乐),说明力的夸张和平衡。

21.《丽达》(布朗古希),说明向纯雕刻发展。

22.《皇帝和皇后》(摩尔),说明抽象和具象的统一。

(三)雕塑艺术的欣赏方法

1、雕塑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立体性”、“三维性”、也就是要去了解和欣赏占有三维空间的体积之美。

2、要懂得不同体积的组合之美,懂得不同体积的组合所形成的某种节律美和韵律美。

3、要懂得欣赏雕塑的基本“影像”,也就是基本轮廓所形成的影子似的形象。

4、要懂得雕塑和环境的结合,要从建筑和雕塑、园林和雕刻、广场街道和雕塑,以至山川和雕塑的相互关系中去理解它们的有机联系。

思考题

作业

雕塑艺术最主要的语言的什么?

试举例加以说明

 

周次

第4周

日期

2011-9-21

节次

第3、4节

授课内容

第五章:

工艺美术欣赏

授课学时

2

教学目的

通过对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的赏析,了解这门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初步学会欣赏工艺美术的一般方法,并运用它赏析具体的装饰工艺品和实用工艺品。

教学重点

掌握工艺美术作品的特点,介绍装饰美术与实用美术的区别,了解工艺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对工艺美术作品欣赏

教学难点

对工艺美术作品欣赏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教材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演示法

 

 

 

上节课内容回顾、复习、新课的引入,提问(15分钟)

讲授新课(75分钟)

(一)工艺美术的特点

1.工艺美术是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广泛与密切联系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通过视觉形象和对一定物质材料进行加工完成的艺术。

2.工艺美术与社会生产力有直接联系,它的发展标志着一定时代社会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3.除特种工艺以外,工艺美术一般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实用目的与装饰趣味相统一。

工艺美术可基本分为装饰美术和实用美术两大类。

*4.艺术设计

(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的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我国陶瓷、染织、编织、雕塑以及种类繁多的现代工艺中,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漆器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工艺美术品。

1.陶器

我国陶器的发展历史和著名产地。

彩陶的造型和色彩,彩陶《三足规》。

江苏宜兴紫砂陶壶。

2.瓷器

我国瓷器的发展历史和艺术价值。

东晋《青瓷多耳罐》。

宋代五大名窑。

北宋《青花轮花大盘》。

明清的青花瓷。

现代陶瓷工艺。

丰富多彩的江西景德镇日用陶瓷。

3.青铜器

我国青铜器发展简史。

殷商青铜器和特色。

《乳丁纹平底爵》。

《利簋》。

现代仿古青铜器。

4.玉器

我国玉器的发展历史。

古代玉器的特殊功用。

商代《鸟鱼形玉佩》。

周代《玉佩垂饰》。

琢玉的方法和俏色玉雕,现代玉雕《玛瑙龙盘》和《岱岳奇观》。

5.漆器

我国漆器发展历史。

战国《彩漆动物座屏》。

汉代《漆耳杯》。

现代脱胎漆器和漆画。

6.染织刺绣、木雕、牙雕、竹编、玻璃、搪瓷等其他工艺美术品。

旅大玻璃器皿。

(三)工艺美术的欣赏方法

1.装饰美术(装饰工艺品)

(1)不同材料的装饰性绘画、雕塑作品,主要看其立意、主题、构图和色彩;

(2)牙、玉、石等材料的工艺品还应看其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如巧施俏色、雕刻技法等;(3)年画类长期欣赏的作品,主要看其题材的内涵和构图的丰满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