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7317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79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可研报告附表、附件、附图目录

附表:

附表一:

总投资估算表

附表二: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附件三:

流动资产估算表

附件四: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五: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六:

利润和利润分配表

附表七: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八: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附表九: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附表十:

资产负债表

附件:

附件一:

委托书

附件二:

供电证明

附件三:

供水证明

附件四:

资金证明

附件五:

土地使用证明

附件六:

供煤气证明

附图:

附图一:

厂区地理位置图

附图二: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三:

总体规划图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

1.2项目建设单位

gggggg有限公司

1.3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厂址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里辛镇莱韩路南(泰东资源公司厂区西北)

1.4项目设计工艺

钢渣磨粉磨工艺

1.5建设规模

利用莱钢钢渣生产钢渣微粉120万吨/年。

1.6项目建设期

项目计划于2012年6月份开工建设,2013年5月份建成投产。

1.7工程建设内容

项目占地14亩,主要新建生产车间、配电室、中控室、仓库等建筑物共计8940平方米;购置冲击式破碎机、筛磁选机、转筒式烘干机、斗式提升机、链板式输送机、钢渣磨机、振动流化床、选粉机及配套设施共计476台(套)。

1.8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该项目总投资13055.18万元人民币,资金全部自筹解决。

1.9经济效益主要指标

经测算,项目完成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1

处理规模

万吨/年

120

2

劳动定员

34

3

工程总投资

万元

13055.18

4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2749.14

5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05.86

6

单位总成本

元/吨

129.39

7

财务经济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

%

65.73

8

投资回收期

2.14

第二章编制依据

2.1编制目的

1、论述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通过对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调查和研究,对钢渣成分及特性进行分析,并就钢渣微粉化处理工艺的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多方案的分析比较和论证。

3、在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推荐技术方案,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编制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主席令第2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主席令第77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主席令第32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主席令第87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主席令第31号);

(6)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96]第31号);

(7)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发[1998]第253号);

(8)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第39号);

(9)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计划》(环发[2011]第63号);

(10)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1997]第758号);

(11)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等文件的通知》(环发[2003]第208号);

(12)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2007年第8号令);

(13)国家工信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2011]第600号);

(1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15)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2003年1月1日);

(16)山东省《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鲁政发[2011]第11号);

(17)山东省《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鲁发[2011]第22号)。

2、建设方提供基础资料

(1)《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2)《gggggg有限公司120万t/a钢渣微粉生产线工程岩土工程勘查报告》;

(3)《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厂区地形图1:

1000》;

(4)其他基础资料。

2.3编制原则

1、贯彻国家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减少占地的原则和落实建设项目有关的政策方针,实现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

2、坚持生产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投资,争取各项技术指标及运营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落实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等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力求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结合场地及周边条件,优化总体布置及工艺方案。

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及运行方便条件下,采用节能低耗的先进主机设备,减少占地,降低能耗和经营费用,减少工程投资、降低运行成本。

4、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及政策,落实工程设计标准,根据工艺运行特点和当地条件,做好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搞好粉尘、噪音、废水的治理,使工程周围环境卫生受到的污染降至最低程度。

2.4编制范围

莱钢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服务对象为莱芜钢铁集团泰东实业有限公司,处理对象为泰东公司生产产生的钢渣、尾渣和尾泥。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必要性与规模论证、场址比选、总图布置、生产设计、配套设施设计等工程设计及投资估算(包含办公区、生产区、供电、给排水、道路等),营运设备、节能消防和环境保护、安全防护等措施。

第三章工程背景

3.1自然环境概况

3.1.1地理位置

莱芜地处东经117°19′~117°58′、北纬36°02′~36°33′之间。

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2246km2,泰山东麓,北邻济南市所辖的章丘市,东邻淄博市博山区和沂源县,南邻泰安市所辖的新泰市,西邻泰安市岱岳区,京沪铁路、京沪、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纵贯南北,新泰、磁莱铁路横纵东西,四通八达的运输网使莱芜市成为山东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质集散地。

莱芜市钢城区位于鲁中腹地,泰山东麓、东临沂源县,南接新泰市。

境内有莱钢集团、新汶矿业集团、莱芜医院、潘西煤矿、西港煤矿、山东鼎立化工集团等5家省、市属大中型企业,是山东省的重要钢铁、煤炭生产基地,素有“钢铁煤都”之称。

钢城区里辛镇位于莱芜市东南部,距莱城25km。

地理坐标东经117°48'33",北纬36°04'25",北与辛庄镇接壤,西与颜庄镇毗邻,东与县沂源交界,南与艾山街道办事处相邻。

3.1.2地形地貌

莱芜市地处鲁中腹地,泰山东麓,大汶河上游。

北依省会济南,东邻淄博市,西、南与泰安市接壤。

莱芜市属山丘地区,地形南缓北陡,北、东、南三面环山,中西部开阔,全貌呈簸箕形,总的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北、东、南三面又向中部倾斜。

境内山地众多,共有大小山头近3000个,其中海拔900m以上的山有7座,其余均为低山,海拔在600m以下。

由于地形高差大,山地、丘陵、平原交叉分布,山地面积1889327亩,占59.89%,丘陵641658亩,占20.34%,平原623672亩,占19.77%。

莱芜山地均为低山,低山按基岩又分为青石山和砂石山两类;丘陵按基岩又分为青石陵地和砂石陵地;平原分为山前平原和河谷平原两种类型。

莱芜市地貌具体分为低山岭坡、近山阶地、河谷平原、水库、坑塘7个微地貌类型,14个微地貌单元。

境内最低海拔高度148.13m,最高994m。

3.1.3地质

莱芜市地处鲁中泰沂山区,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控制。

纬向构造体系中,东西断裂和鲁西旋卷构造控制莱芜盆地形成。

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至今保留完善。

主要有五个构造体系:

西北向构造体系、东西向构造体系、旋卷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南北向构造体系。

区内岩浆活动剧烈,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中生代晚期活动最为剧烈,第三纪以来也有活动,多以断裂形式出现,以北西向断裂为主,也有东北向和近东西向断裂,并形成矿山、铁铜沟、金牛山等岩体。

地形走向呈近东西向展布。

基岩多裸露于周边山丘区,中间被新地层覆盖。

自盆地周边至中心依次为太古界变质岩类,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类,上古生界砂、页岩夹薄层灰尘岩及煤系地层,中生界杂色砂、页岩及碎屑岩,新生界第三系红色粘土质粉砂岩及砂砾岩,第四系砂质粘土砂砾岩。

地形特点属华北型,且发育比较齐全。

钢城区地层结构及成因较简单,主要分为两大地质类型区:

一类是基岩区,其地地貌特征为山地及丘陵,岩性为沉积岩,变质岩与火成岩等,其工程地质特征是强度高,可作为建筑物天然地基。

基岩主要为石灰岩,分布普遍,厚度大。

场地地下水埋藏相对较深,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其中的钢筋无腐蚀性,适宜建厂。

另一类是第四纪冲积、洪积、坡积区,该区由松散岩石所组成,主要为亚粘土、轻亚粘土及砂类土,强度值一般低于200kpa,适宜作建筑用地。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分图》(GB18306—2001)确定:

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

3.1.4水文

(1)地表水

莱芜市境内有大小河流400多条,分为牟汶河、淄河两大水系,以牟汶河为最大。

牟汶河源于淄博市沂源县沙崖子村,在与盘龙河交汇后折而西流,横贯全境,市内长51.5km,流域面积1214km2,主河床一般宽500m,在大汶口与柴汶河汇合后形成大汶河,再向西入东平湖。

牟汶河河床由松散沙砾岩和奥陶系灰岩组成,河床渗透性强,部分河段在丰水期平均渗透率达54.6%。

淄河,又名淄水,发源于原山,和庄河属淄河水系,源于和庄乡英章一带,于东车福村处境入淄博市,市内长12km,流域面积102.35km2。

赢汶河,又名汇河,为牟汶河支流,源于章丘市池良泉村,市内长59km,流域面积786.76km2,河宽一般300m,由莱城东北部的茶业口镇上王庄村入境后,曲折南流嵬石村,在汇嵬石河后西流注入雪野水库,南流到口镇雪陈村,西流至杨庄镇冷家庄至大埠头,又汇入寨里河、大槐树河后,从王家洼村入泰安境内。

雪野水库位于市域西北部的赢汶河流域,是城源水厂的水源地,作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

雪野水库是莱芜市最大的蓄水工程,控制流域面积444km2,总库容2.21亿m3,兴利库容1.11亿m3,兼有灌溉、防洪、养殖等多种功能。

(2)地下水

莱芜市地下水资源丰富,可开采资源量为3.2167亿m3,主要分在牟汶河、赢汶河及其支流两岸阶地第四系冲积层、洪积层和中奥陶系岩溶裂隙中。

地下水全年平均可采贮量在1.86~3.6亿m3之间,多年平均为3亿m3。

境内地下水的赋存和分布主要受岩性、构造、地貌的控制,气象、水文因素是补给来源的重要条件,据含水层及其埋藏、形成条件分为3种主要类型,分别为第四系孔隙水、岩溶裂隙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水。

3.1.5气象条件

莱芜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雨雪。

(1)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

11~13℃;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39.2℃;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22.5℃。

(2)降雨量

历年平均降雨量:

760.9mm;历年最大降雨量:

1369.6mm;历年最少降雨量:

442mm。

(3)风向

全年主导风向:

东南东风(ESE);

近20年平均风速:

2.1m/s。

(4)日照

年平均日照时间:

2629.2h;

年平均日照率:

59%。

(5)其他

全境属半湿润地区;

年无霜期:

196d。

3.2社会经济概况

莱芜市地处鲁中腹地,与济南、淄博、泰安接壤,是山东的中心地区,距离济南、淄博、德州、临沂、潍坊、济宁等周边城市均不超过200公里,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0678ha,人口123万。

辖莱城、钢城两个区,14个镇,1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1066个行政村,是一个以钢铁煤炭为主体的工业城市。

从全省的发展来看,莱芜市处于山东省东、西部的结合地带,加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经济区位比较优越。

莱芜市教育发达,主要有莱芜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新汶矿业集团职工大学、莱芜一中、莱芜凤城高级中学等;芜山水秀,风光秀美,自然旅游资源有山、水、林、洞、峡、潭、瀑、泉等,种类齐全,品味较高,较著名的有齐鲁大峡谷旅游区(包括房干生态旅游区、天上人家王石门旅游区、黑龙潭景区、独路林海草原游览区)、雪野省级风景名胜区、棋山、华山省级森林公园和莱芜战役纪念馆等。

其中房干生态旅游区和莱芜战役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已建成国家3A级景区2处,旅游业已成为莱芜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莱芜市钢城区是1993年莱芜升为地级市后新设的县级区。

现辖5个镇,1个经济开发分区,164个村(居),总人口23559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万人。

全区总面积339km2,山区丘陵面积占80%以上,耕地面积13万亩。

3.3项目法人介绍

gggggg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7月18日,注册资本5000万元。

公司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里辛镇莱韩路南(莱芜泰东资源公司厂区西北),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冶金固体废弃物环保处理技术开发;新型节能建材生产技术开发;钢材、建材、五金、机械设备销售。

gggggg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项目投资、建设、运营为一体的环保企业,与济南鲍安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枣庄苏美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同属天津苏美尔环保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项目子公司。

天津苏美尔环保投资有限公司是环保、节能项目的专业投资公司,具有成熟的钢渣微粉化项目投资模式,丰富的钢渣微粉生产及应用经验,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的钢渣尾渣微粉化设备和工艺。

2008年11月,成立济南鲍安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济钢集团公司成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启对钢渣尾渣高附加值深加工的研究;2009年5月,投资建设中国第一条年产160万t2mm级钢渣微粒生产线;2010年3月,成功研发中国第一台低能耗钢渣微粉磨,拥有《磁选后钢渣尾渣的处理方法》(专利号:

ZL.201010585285.1)、《立体化钢渣微粉的生产装置》(专利号:

ZL.201020068774.X)、《钢渣微粉专用烘选装置》(专利号:

ZL.201020651795.X)、《钢渣微粉的生产工艺》(专利号:

201110064667.4)、《立式辊磨机(发明)》(专利号:

201120296795.7)、《立式辊磨机(实用新型)》(专利号:

201110233931.2)、《高效立式辊磨机》(专利号:

2011205321570)共七项国家技术专利;2011年6月,与山水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量产试验线的钢渣微粉在山水集团水泥生产过程中进行规模化应用;2011年7月,与莱钢集团建立10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2年2月,天津苏美尔环保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启动全国钢渣尾渣产业化投资战略。

 

第四章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4.1钢渣的处理现状

目前莱钢采用热焖-磁选工艺处理钢渣。

钢渣经渣罐车运输至钢渣热焖车间热焖后,经过磁选选出含磁料、非含磁料和渣钢三种产品。

含磁料经皮带运输到水选球磨机内粉碎后经磁选分选出粒钢,其他物料随水流经过两级磁选选出渣精粉,最后尾矿和污水被一起送入两台倾斜的旋转分离器中,尾矿经涡轮旋转被带到旋转分离器高端排放,污水被排入压滤器中经压滤后循环使用,同时压滤过程产生半干状污泥。

而非含磁料作为铁质校正原料外销水泥厂用于生料配料,渣钢则被返回炼钢。

钢渣在此种处理方式中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而且产生了污水和污泥等二次污染,存在一定的弊端。

4.2山东水泥市场状况

山东是全国水泥生产第一大省,也是水泥消费大省。

2011年,山东省水泥产量完成1.52亿吨,居全国第一位;水泥熟料9387万吨,居全国第二位。

根据国家环保部制定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我国水泥企业氮氧化物排放将在“十二五”时期实行300mg或400mg/(标准m3)的最新排放标准,企业将增加成本15~20元/t,新标准可能降低企业40%的年利润。

由于石灰石、煤、电价格上涨等成本因素,中国水泥价格持续上涨,钢渣微粉的投入使用将降低水泥的原材料成本,弥补水泥企业的利润损失。

建筑行业产品对原材料需求庞大,生产及其庞大消耗已对国家资源与环境负荷构成重大威胁,探索高碳经济下转型低碳经济技术路径成为行业发展的紧迫课题。

钢渣微粉产品可作为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掺合料使用,推进其在建筑行业中的利用,有着有利的用户外在驱动力,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市场应用的潜力巨大。

4.3项目建设必要性

4.3.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为钢渣综合环保处理项目,利用炼钢尾渣进行资源化综合加工,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第八项第13条“冶金固体废弃物(含冶金矿山废石、尾矿、钢铁厂产生的各类尘、泥、渣、铁皮等)综合利用先进工艺技术”。

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10月28日以65号文公告《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其中有:

“钢渣综合利用技术—生产用作水泥和混凝土使用高活性掺合料的磨细钢渣粉”。

2010年7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2010年第14号公告),公告中称“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矿产资源、煤炭工业固废、钢铁工业固废、建材工业固废等多项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位列其中,并享受国家免税、退税、减税等财税优惠政策。

2011年2月25日工信部要求,到“十二五”末,各试点地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10~12个百分点。

为实现这一目标,各试点地区将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力度。

具体措施包括,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税收优惠政策;有条件的地区设立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支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4.3.2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中的内容

该项目为利用莱钢建材级钢渣(钢渣磁选后的尾渣)生产钢渣微粉,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中“循环经济”大项:

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示范的选项范围,具体内容为利用生产过程(水泥、电力、钢铁)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项目。

同时也符合“通知”中“综合利用”大项:

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的选项范围,具体内容为冶炼和化工废渣提取有价元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工艺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要求。

4.3.3钢渣资源利用的需要

钢渣微粉处理的关键技术在于钢渣内高含量金属铁的提取和高细度钢渣微粉的粉磨,提取的金属铁可回收用作冶炼原料,钢渣微粉可作为水泥和混凝土高活性掺合料用于水泥和混凝土制造,实现了钢渣废弃物的有效资源利用。

钢渣的高价值利用途径为:

1、生产钢渣硅酸盐水泥

钢渣硅酸盐水泥的国家标准为GB/T13590-2006,与硅酸盐水泥生产相比具有后期强度高、耐磨性好、水化热低、抗渗性好等特点。

每吨产品可节约煤25kg,节电30度,节约CaCO3资源0.84吨,少排CO20.72吨,属于绿色环保产品,享受国家减免税政策。

2、生产钢渣粉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钢渣粉”国家标准为GB/T24091-2006已发布实施,钢渣粉可等量取代水泥重量的10%~40%,可提高混凝土28天强度,可配制C30~C80的混凝土。

与不掺加掺合料的混凝土相比,在水灰比相同时,拌和物坍落度增大10cm以上,流动性、抗离析性、间隙通过性良好,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透能力得到提高,水化热降低,抗冻性改善。

该产品享受国家减免税政策。

3、用于生产钢铁渣复合粉

钢渣粉和矿渣粉各有缺点,两者复合使用,优点互补,缺点消失,是21世纪混凝土最佳掺合料,矿渣产品不享受国家减免税政策,但复合粉中钢渣粉掺量达30%后,复合粉也享受国家减免税优惠政策。

4.3.3突破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瓶颈的需要

随着钢铁企业的钢产量不断增加,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冶金渣也越来越多,行业内部有着“一座钢厂一座渣山”的说法。

钢渣成为钢铁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据国家废钢铁利用协会统计我国钢渣的综合利率仅有22%。

由于受技术、设备等因素制约,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仍处于攻坚阶段。

因此,解决钢渣综合利用问题是钢铁行业的当务之急。

gggggg有限公司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可实现对钢渣中钢铁资源的回收利用,并对部分渣种进行深加工形成高附加值产品,较好的解决了钢渣处理问题,突破了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综上所述,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的建设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第五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5.1市场分析

1、钢渣处理是世界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本项目技术的钢渣处理产品(钢渣微粉)可作为水泥和混凝土高活性掺合料用于水泥和混凝土制造。

水泥企业水泥产品(依照山东省地方标准:

水泥单位产品综合能源消耗限额DB37/836-2007)单位能耗按照标准煤计算,水泥的生产能耗为100kg/t标准煤,本项目技术利用钢渣微粉替代水泥,钢渣微粉的生产能耗为20kg/t标准煤。

如果我国每年产生的1亿吨钢渣经过钢渣微粉技术处理后用作水泥和混凝土高活性掺合料,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00多万吨,减排CO22200多万,节约钢渣堆放土地上万亩。

2、钢渣微粉是将非磁性钢渣细磨后获得的粉末状产品,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CaO、Fe2O3和MgO,平均粒径≤30um,比表面积在450m2/kg以上,具有活性高、水化热低、耐腐蚀、流动性好、后期强度高、防微缩、改善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等特点,可用于替代矿渣、炉渣、粉煤灰、页岩、煤矸石或和火山灰等用于水泥制造。

3、钢渣微粉是优质的混凝土掺合料和水泥混合材,是配置高性能、大体积、长寿命混凝土的首选物料之一。

广泛应用于大型基础工程、高层建筑、飞机跑道、地下隧道、水处理工程、水电站等国家重点基础工程。

4、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实现了钢渣由“污染”向“资源”的飞跃,符合循环经济工业模式中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

钢渣微粉是水泥行业不可多得的战略性资源。

以钢渣微粉为添加剂生产的水泥性能优于普通水泥,节约制造成本20%、节约原材料20%,对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降低碳排放强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钢渣微粉应用的市场前景是与水泥工业及商品混凝土的市场前景相一致的。

尤其在新型高性能混凝土领域,其主要标志之一是在混凝土中掺加工业废渣制成的微粉,称它为“混凝土细掺料”。

细掺料的加入不仅降低了混凝土的成本,同时提高了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如流动性、低需水性、低水化热,同时抑制碱集料反应,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被国内外学者称之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5.2原料来源

依据gggggg有限公司与莱芜钢铁集团泰东实业有限公司签订的《企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gggggg有限公司是莱芜钢铁集团泰东实业有限公司钢渣综合处理领域的唯一战略合作单位,负责莱钢生产建材级钢渣(钢渣磁选后的尾渣)的规模化综合处理。

5.3生产规模

gggggg有限公司采用干式破碎粉磨工艺,建成年产钢渣微粉120万t/a的生产线,实现全部钢渣资源化处理。

(1)生产规模:

设计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