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7568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俭,字士廉。

敏惠有度量,状貌若画,观书一见辄诵,敏于占对。

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皆宿臣显重,与为忘年友,繇是有名。

斛斯政奔高丽,坐与善,贬为硃鸢主簿,以母老不可居瘴疠地,乃留妻鲜于奉养而行。

会世大乱,京师阻绝,交趾太守丘和署司法书佐。

时钦州俚帅宁长真以兵侵交趾,和惧,欲出迎,士廉曰:

“长真兵虽多,县军远客,势不得久,城中胜兵尚可战,奈何受制于人?

”和因命为行军司马,逆击破之。

进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蜀人畏鬼而恶疾,虽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饵哺之,昆弟不相假财。

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

又引诸生讲授经艺,学校复兴。

秦时李冰导汶江水灌田,濒水者顷千金,民相侵冒。

士廉附故渠,厮引旁出,以广溉道,人以富饶。

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

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

帝伐高丽,皇太子监国驻定州,又摄太傅,同掌机务。

太子令曰:

“寡人资公训道,而比听政,据桉对公,情所未安,所司宜别设桉奉太傅。

”士廉固辞。

还至并州,有疾,帝即所舍问之。

贞观二十一年疾甚,帝幸其第,为流涕,卒年七十一。

又欲临吊,房玄龄以帝饵金石,谏不宜近丧。

帝曰:

“朕有旧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勿言。

”即从数百骑出。

长孙无忌伏马前,陈士廉遗言,乞不临丧。

帝犹不许,无忌至流涕,乃还入东苑,南向哭。

诏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文献,陪葬昭陵。

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及遗令,墓不得它藏,惟置衣一袭与平生所好书,示先王典训可用终始者。

(节选《新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B.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C.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D.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簿,官名。

主,掌管;簿,文书、档案。

主簿即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C.经艺,儒家经书的统称,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经传”意义相同。

D.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其间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俭少有才学,声名显赫。

他年少时过目成诵,敏于对答;一些位高势重之臣与他结为忘年之交,他因此声名显扬。

B.高俭善断形势,临危不乱。

宁长真入侵,他认为敌兵虽多,但孤军深入,势难持久,不足为惧,最终果然击败了敌军。

C.高俭理政有方,措施得力。

他带领诸生讲授经艺,复兴教育,易风移俗;他沿着旧渠新开土地,扩宽渠道,当地百姓因此受益。

D.高俭为君解难,深得器重。

太宗讨伐高丽时,他暂代太傅,与太子一同掌管机要事务;他病重期间,太宗亲临探望并为之流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

 

(2)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

 

5.在文段中,作者是如何刻画高俭这一人物的?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晏敦复字景初,丞相殊之曾孙。

少学于程颐,颐奇之。

第进士,为御史台检法官。

绍兴初,大臣荐,召试馆职,不就。

特命祠部郎官,迁吏部,以守法忤吕颐浩,出知贵溪县。

会有为敦复直其事者,改通判临江军,召为史部郎官、左司谏、权给事中,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淮西宣抚使刘光世请以淮东私田易淮西田,帝许之。

敦复言:

“光世帅一道,未闻为朝廷措置毫发,乃先易私亩。

比者岳飞属官以私事干朝廷,飞请加罪,中外称美,谓有古贤将风。

光世自处必不在飞下,乞以臣言示光世,且令经理淮南,收抚百姓,以为定都建康计,中兴有期,何患私计之未便。

渡江后,庶事草创,凡四选格法多所裁定。

敦复素刚严,居吏部,请谒不行,铨综平允,除给事中。

冬至节,旨下礼部,取度牒四百充赐子。

敦复奏:

“兵兴费广,凡可助用度者尤当惜,矧两宫在远陛下当此令节欲奉一觞为万岁寿不可得有司乃欲举平时例行庆赐乎?

”遂寝。

汪伯彦子召嗣除江西监司,敦复论:

“伯彦奸庸误国,其子素无才望,难任澄清。

”改知袁州。

又奏:

“召嗣既不可为监司,亦不可为守臣。

”居右省两月,论驳凡二十四事,议者惮之。

金遣使来要以难行之礼,诏侍从台谏条奏所宜。

敦复言:

“金两遣使,直许讲和、非畏我而然,安知其非诱我也。

傥欲陛下易服拜受,又欲分廷抗礼,还可从乎?

苟从其一二,则此后可以号令我,小有违异,即成衅端,社稷存亡,皆在其掌握矣。

”时秦桧方力赞屈己之说,外议群起,计虽定而未敢行。

敢复静默如不能言,立朝论事无所避。

帝尝谓之曰:

“卿鲠峭敢言,可谓无忝尔祖矣。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有删改)

注:

四选,宋代铨选官员的制度。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矧两宫在远/陛下当此令节/欲奉一觞为万岁寿/不可得/有司乃欲举平时例/行庆赐乎

B.矧两宫在远陛下/当此令节/欲奉一觞为万岁寿/不可得有司/乃欲举平时例/行庆赐乎

C.矧两宫在远陛下/当此令节/欲奉一觞为万岁/寿不可得有司/乃欲举平时/例行庆赐乎

D.矧两宫在远/陛下当此令节/欲奉一觞为万岁/寿不可得/有司乃欲举平时/例行庆赐乎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判,宋始设官,掌管州府粮运、农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长官有监察之责。

B.权,唐以后称暂时代理官职,表示这类意思的常用词还有“假”“摄”“补”等。

C.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节庆之一。

这一天,民间有祭祀祖先、神明的风俗。

D.台谏,唐宋时以掌管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掌管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敦复在吏部时严守法度,得罪权臣,蒙冤外放任知县,这时恰巧有人为他洗刷了冤情。

B.有人主张在外事礼仪上对金国使者卑躬忍让,晏敦复有政治远见,依据情势予以反驳。

C.晏敦复为选官建章立制,行事公正严明,他力阻任用奸相之子为官,这使言官们很忌惮。

D.晏敦复在朝论事无所顾忌,他认为皇帝在冬至日大发度牒赏僧尼不合时宜,意见被采纳。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比者岳飞属官以私事干朝廷,飞请加罪,中外称美,谓有古贤将风。

 

(2)苟从其一二,则此后可以号令我,小有违异,即成衅端,社稷存亡,皆在其掌握矣。

 

10.皇帝赞晏敦复无愧于晏家先祖。

请结合文本内容分项概括。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自称曰“朕”。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

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颂功业。

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

诸儒或曰:

“古代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祀,席因菹秸。

”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

而遂除车道,上自太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

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表南山之颠以为阙。

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

发北山石椁,写蜀、荆地材皆至。

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

因徒三万家骊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

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

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

始皇长子扶苏谏曰:

“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

”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

三十七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

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

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

B.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

C.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

D.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谥,即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

古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B.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意思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举行。

C.阳,古人多用“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用“阴”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

文中“上自太山阳至颠”指从泰山的南坡一直到达顶峰。

D.崩,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

《礼记·曲礼》中这样的记载: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王兼并六国,改称号为“皇帝”,自称为“朕”,追尊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废除谥号制度。

B.秦始皇准备到泰山封禅,有的儒生认为要用蒲草包裹车轮,使用草席,最终秦始皇没有采纳。

C.秦始皇在上林苑中修建阿房宫,在东海边上竖巨石,迁大量百姓到骊邑和云阳,加重了他们十年的赋税。

D.秦始皇活埋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始皇长子扶苏劝谏,始皇为之大怒,便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

(2)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

15.秦始皇为什么将儒生“坑之咸阳”?

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说明。

(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

未冠,谒顾况。

况,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

“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

”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

元和元年,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

迁左拾遗。

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

“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

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

居易上言,使李光颜将,可径薄贼,开弓高粮路,合下博,解深州之围。

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

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

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文宗立,以秘书监召,封晋阳县男。

太和初,二李党事兴,居易恶缘党人斥,乃移病还东都。

后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进冯翊县侯。

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

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

遗命薄葬,毋请谥。

居易被遇宪宗时,事无不言,多见听可,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所蕴不能施,乃放意文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偃蹇益不合,居官辄病去,遂无立功名意。

与弟行简、从祖弟敏中友爱。

东都所居履道里,疏诏种树,构石楼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为之传。

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当时士人争传。

其始生七月能展书,九岁暗识声律。

其笃于才章,盖天禀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卷四十四》有删节)

阅读链接:

江州司马平安否?

惠远东林住得无?

滋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

16.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

B.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

C.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

D.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提拔之意。

类似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升、拔、陟、进、晋等。

B.县男,唐朝一种爵位的名称。

古代的爵位按顺序排列为“公”“侯”“伯”“子”“男”。

C.从祖弟,从,堂房亲属。

同一曾祖但不同祖父的同辈人之间互称为从祖兄弟。

D.声律,既指诗赋的声韵格律,也是五声六律音乐的总称。

本文中指后者。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才华横溢。

他的诗歌被当时士人争相传诵。

著名诗人顾况自恃才华,很少推崇他人,但见到居易的文章后,也对他赞许有加。

B.白居易直言不讳。

李师道献私款为魏征的孙子赎故宅,白居易认为李师道是人臣,直言陛下“不宜掠美”,应成就李师道的美名。

C.白居易曾学佛、道思想,仕途受挫之后,他的政治热情稍减,出世之心益增,杨巨源劝告他不要意志消沉,消极避世,还要对仕途有信心。

D.白居易仕途抑郁。

多次忠谏,但没有引起注意,于是恳求外放。

大和初年又因不愿卷入二李党争,称病回到东都洛阳。

再度受重用后,又都是年少的皇帝,任职后往往受贬抑。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居易被遇宪宗时,事无不言,多见听可,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

(2)其始生七月能展书,九岁暗识声律。

其笃于才章,盖天禀然。

20.文中白居易做官入则直言进谏,出则造福一方,但最终却“无立功名意”。

请结合文本简析其无意功名的原因。

(3分)

 

参考答案

【答案】

1.B

2.C

3.C

4.

(1)高士廉给他们订立法规、教令,通告并督促勉励他们,当地的风尚习俗因此一下子改变。

(2)(高俭)一向具有裁断鉴别能力,又十分熟悉氏族谱系,所任职的州,选用的人和他们任职的地方没有不符合的。

5.①通过典型事例正面描写,如留下妻子奉养母亲表现他的孝顺;②通过其他人物侧面烘托,如用丘和衬托他的临危不乱;③通过作者点评画龙点睛,如评价他举止端详有丰采。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

士廉举止端详而有丰采,凡有进言,缙绅都注视着他。

奏议没有不焚烧原稿,家人中没有见过奏议的人。

高俭年轻时认为太宗是非同寻常之人,把外甥女嫁给他,就是文德皇后。

“搢绅皆属以目”为状语后置句,句子中,“搢绅”作主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D两项;“太宗非常人”(主谓短语)作“识”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经艺……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经传’意义相同”说法错误。

“经艺”是儒家经典的统称,而“经传”指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传书。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新开土地,扩宽渠道”说法错误。

从原文“士廉附故渠,厮引旁出,以广溉道”可知,应是依附旧渠,在旁边分引支流,扩大灌溉范围。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条教”,法规、教令;“辩告”,通告;“翕然”,全部改变,形容言论、行为一致,安宁和顺。

(2)句首省略主语;“雅”,本来,一向;“负”,具有;“裁鉴”,裁断鉴别的能力;“署”,任职;“详”,熟悉;“当”,符合实际情况。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描写人物的手法的分析能力。

在文中,作者写到“以母老不可居瘴疠地,乃留妻鲜于奉养而行”,高俭留下妻子侍奉母亲而自己独自去边远的瘴疠之地去上任,从中可见其对母亲的孝顺,这是通过典型事例对他的正面描写。

文中描写丘和面对宁长真的进攻而想投降,高俭为他分析了利弊得失,主张应该坚守城池,最后高俭击败宁长真,这是通过丘和的慌张来衬托高俭的临危不乱,属于侧面烘托。

而在文中,作者还对高俭的行为直接做出评价,如“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通过对其举止的评价画龙点睛的表现了高俭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参考译文:

高俭,字士廉。

聪敏有气量,容貌美丽,读书过目成诵,对答如流。

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都是老臣显贵,和他成为忘年交,由此声名显赫。

斛斯政出逃高丽,高俭因与他交好而被牵连,贬为硃鸢主簿,他认为母亲年老不可居住瘴疠横行之地,于是留下妻子鲜于氏奉养老母,自己前往。

恰逢当世大乱,与京师阻隔不通,交趾太守丘和任命他为司法书佐。

当时钦州俚帅宁长真率兵入侵交趾,丘和恐惧,欲出城投降,士廉说:

“长真士兵虽多,但孤军深入,形势不能持久,城中士兵尚且可以战斗,怎么可以被人控制?

”丘和于是任命他为行军司马,他率军迎击并打败敌人。

被推荐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蜀人害怕鬼神而厌恶生病的人,即使父母生病都要被遗弃,只在外面远远地向屋内扔下食物给病人吃,兄弟之间也不相互借财物。

(于是)高士廉给他们订立法规、教令,通告并督促勉励他们,当地的风尚习俗因此一下子改变。

又带领诸生讲授经艺,学校重新兴盛。

秦时李冰引汶江水灌溉农田,靠近水渠的土地一顷价值千金,百姓竞相侵占。

士廉依傍旧有渠道,在旁边分引支流,以扩大灌溉渠道,当地百姓靠此变得富裕。

入朝为吏部尚书,进授加封为许国公。

(高俭)一向具有裁断鉴别能力,又十分熟悉氏族谱系,所任职的州,选用的人和他们任职的地方没有不符合的。

皇帝讨伐高丽,皇太子代理国事驻守定州,(他)又兼任太傅,与太子一同掌管机要事务。

太子下令说:

“我依赖太傅的教训劝导,因而近来坐朝处理政务,(现在)却靠着桌案回答他,我内心有所不安,有关部门应该另外设一个桌案来侍奉太傅。

”士廉一再推让而不敢当。

回到并州,生病了,皇帝到他的住所慰问他。

贞观二十一年病重,帝亲临他的宅第,为他流泪,去世时七十一岁。

皇帝又想亲临吊唁,房玄龄认为皇帝服食金石,劝谏他不宜哭丧。

皇帝说:

“我和他有朋友、姻亲双重关系,又有君臣的名分,你就不要再说了。

”当即带领数百骑从出宫。

长孙无忌趴在马前,陈说士廉遗言,请求(皇帝)不要亲临丧礼。

皇帝还是不答应,无忌以至流泪(劝谏),(皇帝)于是回到东苑,向南哭泣。

下诏追赠他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为文献,陪葬昭陵。

士廉举止端详而有丰采,凡有进言,缙绅都注视着他。

奏议没有不焚烧原稿,家人中没有见过奏议的人。

高俭年轻时认为太宗是非同寻常之人,把外甥女嫁给他,就是文德皇后。

到临终前嘱咐,坟墓不能够有其他藏品,只放置一件衣服与平生所喜欢的书籍,以显示先王典籍方可受用终生。

【答案】

6.A

7.B

8.C

9.

(1)近来有岳飞手下属官以个人的事求朝廷,岳飞就奏请治罪,朝廷内外都叫好,认为他有古代贤将风范。

(2)如果听从他们一点点,那么以后他们就能以此向我朝发号施令,稍有相违,就起争端,我朝的江山存亡都在他们手中了。

10.

(1)不惧权贵,敢于抗争。

他严守法度,不惜得罪吕颐浩;阻止奸相的儿子任职;反对秦桧对外屈让。

(2)他对皇帝忠心耿耿,肝胆相照,知无不言,皇帝不合时宜的庆赐他坚决给予谏阻。

(3)他很有才干,在制订铨选官员的规制上很有建树,甚至在对外关系方面都很有见地。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陛下”做“当此令节”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项;“为万岁”作“寿”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而且“平时例”指旧例地,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

故选A。

句子翻译:

况且徽钦二帝远落敌国,陛下在这个时节,想敬一杯酒为二帝祝福也不能够,有关部门竟然要按和平时期的旧例举行庆祝和恩赏么?

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B.“补”表示恢复官职,不表示暂时代理官职。

表示暂时代理的有:

摄、代、署、权、判、行、假。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他力阻任用奸相之子为官,这使言官们很忌惮”这个说法不全面,从原文“居右省两月,论驳凡二十四事”可知,他共辩驳了二十四件事,议事的人都畏惧他。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比”,近来;“干”,求;“中外”,朝廷内外。

(2)“苟”,如果;“违异”,违背;“衅端”,争端。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题主要是梳理文意,先找出晏敦复所做的事情,再分条归纳。

从第一段“以守法忤吕颐浩,出知贵溪县”,第二段对刘光世的言论“乞以臣言示光世,且令经理淮南,收抚百姓,以为定都建康计”,第四段“敦复论:

‘伯彦奸庸误国,其子素无才望,难任澄清。

’改知袁州。

又奏:

‘召嗣既不可为监司,亦不可为守臣’”和倒数第二段“时秦桧方力赞屈己之说,外议群起,计虽定而未敢行”的内容可总结出其不惧权贵,敢于抗争。

从第三段“庶事草创,凡四选格法多所裁定。

敦复素刚严,居吏部,请谒不行,铨综平允,除给事中”中可概括出其在制订铨选官员的规制上很有建树。

从第三段“兵兴费广,凡可助用度者尤当惜,矧两宫在远,陛下当此令节,欲奉一觞为万岁寿,不可得。

有司乃欲举平时例,行庆赐乎?

遂寝”中可总结出其对皇帝忠心耿耿,肝胆相照,知无不言。

从倒数第二段中处理与金国关系来看,他在对外关系方面很有见地。

参考译文:

晏敦复,字景初,是丞相晏殊之曾孙。

年少时在程颐处求学,程颐认为他很不一般。

晏敦考中进士,担任御史台检法官。

绍兴初年,大臣举荐,召他去应考馆阁之职。

他没有前去。

朝廷特地任命其担任祠部郎官,后调吏部任职,因为坚守法度触犯了吕颐浩,被调出京城任贵溪县知县。

恰好有人替晏敦复申明冤屈,就改任临江军通判,又召回朝廷担任吏部郎官,左司谏,代理给事中,担任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淮西宣抚使刘光世奏请用淮南东路私田交换淮南西路的土地,皇帝批准了。

晏敦复上书奏道:

刘光世统领一路,还没听说替朝廷处理一点事务,就先替换自家的土地,近来岳飞手下以个人的事求朝廷,岳飞就奏请治罪,朝廷内外都叫好,认为他有古代贤将风范。

刘光世以不在岳飞之下自居,请把我的话转告刘光世,先让他治理好淮南路,收容安抚百姓,以此作为定都建康之大计,国家中兴有了希望,怎会担心个人的事情不好办呢。

朝廷南迁之后,各种政事开始进行,所有选拔官员的法度大多由其裁定。

敦复一向刚正严明,他身居吏部,个人请求与拜托一概不搞,选拔人才综合平衡,公平公正,升任给事中。

冬至节日,皇帝下诏给礼部,取来四百份度牒作为赏赐。

敦复上奏道:

“战事未止,军费浩大,所有可以用作开支的物资更应珍惜,况且徽钦二帝远落敌国,陛下在这个时节,想敬一杯酒为二帝祝福也不能够,有关部门竟然要按和平时期的旧例举行庆祝和恩赏么?

”这事就停止了。

汪伯彦的儿子汪召嗣被任命为江南西路的监司,敦复驳斥道:

“汪伯彦奸佞无能贻误国事,他的儿子平素也没有才能与声望,难以胜任督察之职。

”召嗣改任袁州知州。

敦复又上奏道,汪召嗣既然不能做监司,也不可担任一方长官。

”他在中书门下省两个月,共辩驳了二十四件事,议事的人都畏惧他。

金国派使臣前来,以难以实行的礼仪相要挟,皇帝下令侍从谏官们逐条上奏恰当的做法。

敦复奏道:

“金国两个使者,只是答应讲和,不是害怕我朝才这样的,怎知道他们不是引诱我朝呢。

倘若他们要求陛下更换龙袍叩拜受礼,还要与我朝分廷抗礼,还能答应么?

如果听从其一点点,那么以后就可以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