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7884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3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docx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天津一中2012-2013-1高三第2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40分)

1.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A.自交、杂交和测交B.测交、自交和杂交

C.杂交、自交和测交D.杂交、测交和自交

【答案】C

孟德尔发现两个遗传定律是利用豌豆进行实验时发现的,不管分离定律还是自由组合定律,二者的实验思路是相同的,实验时先让豌豆杂交获得F1,再让F1自交得F2,发现问题,最后用测交实验证明其假说。

2.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

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一代中AA:

Aa:

aa的比值是()

A.3:

2:

3B.4:

4:

1C.1:

1:

0D.1:

2:

0

【答案】B

种群中A、a基因频率均为1/2,而具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产生的配子A ∶a=2∶1,即a占1/3,A占2/3,故雌雄随机交配后代中有1/9aa、4/9Aa、4/9AA

3.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

Pd——深紫色,Pm——中紫色,Pl——浅紫色,Pvl——很浅紫色(接近白色)。

其相对显性顺序(程度)为Pd>Pm>Pl>Pvl。

若使异基因组合浅紫色企鹅(PlPvl)和异基因组合深紫色企鹅(PdPm)交配,则它们生下的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及其比例为()

A.2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

B.1中紫色∶1浅紫色

C.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D.1深紫色∶1中紫色

【答案】D

深紫色企鹅的基因型可能为PdPx(x可以为d,m,l,vi),浅紫色企鹅(PlPvl),与之交配可能:

PdPd:

全深紫色;

PdPm:

1深紫色:

1中紫色;

PdPl:

1深紫色:

1浅紫色;

PdPvl:

2深紫色:

1浅紫色:

1极浅紫色;

4.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是显性,圆果(B)对长果(b)是显性,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数不可能是()

A.1种B.2种C.3种D.4种

【答案】C

红色长果的基因型为A_bb,黄色圆果的基因型为aaB_,当二者都是纯合子时,其后代的基因型有1种;当红色长果为杂合子,黄色圆果为纯合子时,或红色长果为纯合子,黄色圆果为杂合子时其后代的基因型数都是2种;当二者都是杂合子时,其后代有4种基因型。

5.蝴蝶的体色,黄色(C)对白色(c)为显性,而雌的不管是什么基因型都是白色的。

棒型触角没有性别限制,雄和雌都可以有棒型触角(a)或正常类型(A)。

据下面杂交实验结果推导亲本基因型是()

亲本:

白、正常(父本)×白、棒(母本)

雄子代:

都是黄、正常;雌子代:

都是白、正常

A.Ccaa(父)×CcAa(母)B.ccAa(父)×CcAa(母)

C.ccAA(父)×CCaa(母)D.CcAA(父)×Ccaa(母)

【答案】C

本题属于表现型受性别等条件影响类型题。

解题步骤是:

先根据双亲表现型粗略推断基因型:

白色、正常(父本)得ccA__,白色、棒型(母本)得____aa。

再根据子代表现型用基因分离规律法分析,因子代雄性都是黄色说明是cc(父)×CC(母)的结果;雄子代都是正常、雌子代也都是正常,说明是AA(父)×aa(母)的结果

6.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

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将麦穗离地27cm的mmnnuuvv和离地99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F1,再用F1代与甲植株杂交,产生F2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cm,则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

A.MmNnUuVv  B.mmNNUuVv  C.mmnnUuVV  D.mmNnUuVv

 

 【答案】B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四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99cm与27cm相差72cm,又“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所以每个显性基因的增高效应为9cm;F1(MmNnUuVv)与甲植株杂交,产生F2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cm,则F2中个体表现型有7种:

36cm、45cm、54cm、63cm、72cm、81cm、90cm,其基因型可分为含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显性基因7类,于是推测,甲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至少含1个显性基因,最多含3个显性基因,所以选B。

 7.鹰类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

已知绿色无纹鹰与黄色无纹鹰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

1.当F1的绿色无纹鹰彼此交配时,其后代(F2)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绿色无纹:

黄色无纹:

绿色条纹:

黄色条纹=6:

3:

2:

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F1中的黄色无纹个体测交后代比例为1:

1:

1:

1

B.F1中的绿色无纹个体都是双杂合子

C.显性性状分别是绿色、无纹

D.F2中致死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ks5u

【答案】A

 由F1 绿色无纹雕鹗自由交配后代表现性状绿:

黄=2:

1,知致死基因型为AA,控制绿色;后代无纹:

有纹=3:

1,知无纹为显性;由于无纹可能是BB或Bb,故不能确定黄色无纹雕鹗与绿色无纹雕鹗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8.下列与性染色体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公鸡的精原细胞中既有X染色体,也有Y染色体

B.玉米的雌花和雄花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不同

C.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只有Y染色体

D.环境也会影响生物性别的分化

【答案】D

鸡属于鸟类,其性染色体组成不是XY型,因而细胞中没有XY染色体;玉米雌雄同株,细胞中没有性染色体;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有可能含Y不含X,也可能含X不含Y;性别也是一种性状,其发育同样受环境影响。

9.下图为某家族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Ⅱ6的基因型为BbXAXa

B.如果Ⅱ7和Ⅱ8生男孩,则表现完全正常

C.若Ⅲ11和Ⅲ12婚配其后代发病率高达

D.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红绿色盲症

【答案】D

根据系谱图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红绿色盲症正确

因为三代10号患甲病但其父母均不患甲病。

选项A中需要将字母A和B换位置

选项B中因为二代8号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故他们的子女中的儿子是有可能患色盲的。

选项C中患病概率高达1/3,故错误

10.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

P

F1

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

B.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

D.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

【答案】D

根据第①组的实验可以判断出灰身是显性性状、红眼是显性性状;根据第②组的后代可以判断出控制眼色遗传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假设控制体色的基因用B和b表示,控制眼色的基因用A和a表示,第①组F1的基因型为:

BbXAXa×BbXAY,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1/2=3/8;第②组F1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4×1/2=1/8。

11.右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

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I上还是片段II-1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性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A.I;I B.II-1;I

c.II-1或I;I  D.II-1;II-1

 

【答案】C

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亲本为:

XbXb与XBY;基因位于:

Ⅱ-1;

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亲本为:

XbXb与XbYB。

基因位于:

12.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

A.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途径

【答案】C

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把其组成成分蛋白质、DNA和糖类分开,然后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各自的作用。

13.如图为某家庭关于白化病(A,a)和色盲(B,b)的遗传图谱,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10号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2号

B.8,9号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C.4,5号的基因型相同

D.若8,10号结婚,所生孩子两病都患的概率是7/12

【答案】D

8、10号近亲结婚会使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

14.正常的家系中可能生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

生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比例在20岁的母亲中约1/2000,30岁的母亲中约1/1000,40岁的母亲中约1/100,在45岁以上的母亲中则高达1/50,下列预防21三体综合征的措施中,效果不好的是()

A.遗传咨询B.产前诊断

C.适龄生育D.胎儿染色体筛查

【答案】A

21三体综合症是由父亲或母亲染色体发生变异形成异常的生殖细胞造成的,进行遗传咨询意义不大;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和胎儿染色体筛查是预防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有效方法;母亲生育年龄越大,21三体综合症患儿的概率增加,因此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是适龄生育。

15.如图为先天性愚型的遗传图解,据图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2体内的额外染色体一定来自父方

B.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2的父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发生了差错

C.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1体内的额外染色体一定来自其母亲

D.若发病原因为有丝分裂异常,则额外的染色体可以是受精卵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分离所致

【答案】C

先天性愚型患者21号染色体有3条,正常人有2条。

患者1体内的额外染色体来源不定,可能来自父亲,也可能来自其母亲。

16..如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图中阴影的表示患者),据图所作出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据图不能排除该病属于某一类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可能性

B.如果调查群体足够大,则有可能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C.只有通过基因诊断才能确定图中个体1和个体3患遗传病

D.图中个体4与正常女性结婚,后代中不会出现该遗传病患者

【答案】B

本题考查与人类遗传病有关的系谱图的分析,据图可排除该病属于Y染色体遗传病的可能性,A错;基因诊断不能确定某种遗传病,C错;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中个体4与正常女性结婚,后代中可能会出现该遗传病患者,故D错。

17.如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5号和11号个体为男性患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为隐性遗传病,9号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B.若7带致病基因,则10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2/3

C.若3不带致病基因而7带致病基因,8号和10号结婚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9

D.若7不带致病基因,则11号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1号

【答案】D

该病有两种可能,若7号不带致病基因则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7号为携带者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0号产生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3;9号为2/3AA或1/3Aa,10号为1/3AA或2/3Aa,故后代男性患病概率为1/3×2/3×1/4=1/18

18.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

右图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相关染色体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92条染色单体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C.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

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

【答案】D

图中看男子的基因型是AaXbY,该男子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aaXbY),那么女子的基因型是AaXBXb。

对照看ABC均正确。

AaXAa-----1AA2Aa1aa正常3/4白花病1/4

XBXbⅹXbY-----XBXbXbXbXbYXBY正常男孩1/4,所以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4X1/4=3/16

19.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其中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B.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则其中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

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答案】C

两次连续分裂,若为减数分裂,则染色体复制一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含3H的染色体数所占的比是1,若为有丝分裂,则染色体复制两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含3H的染色体数所占的比是1/2

20.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

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④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①的等量关系容易判断;对于②,须知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故氢键数为:

2n+3×=;③因A+T的总量为2n,故一条链中的A+T的数量应为n;④中计算G的数量有误,应为=-n

21.5BrU(5溴尿嘧啶)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

将一个正常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接种到含有A、G、C、T、5BrU五种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至少需要经过几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

A.2次B.3次C.4次D.5次

【答案】B

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该题中的5BrU能使碱基错配,属于碱基(对)的替换,但这种作用是作用于复制中新形成的子链的;T—A在第一次复制后出现异常的5BrU—A,这种异常的碱基对在第二次复制后会出现异常的5BrU—C,而5BrU—C在第三次复制后会出现G—C

22.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

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

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在小鼠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答案】C

甲中有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

乙表示ATP,含有核糖。

丁C12H22O11表示二糖,如乳糖、蔗糖等,但蔗糖分布于植物细胞中。

丙可能是脱氧核苷酸,也可能是核糖核苷酸

23.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下图表示在人体代谢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

由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C.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

D.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

【答案】A

人类白化病是由于机体不能产生黑色素,所以基因2突变会导致人患白化病,苯丙酮尿症是由于基因1的突变。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来控制性状

24.一个mRNA分子中有m个碱基(不含终止密码子),其中G+C有n个,由该mRNA翻译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

则其模板DNA分子的A+T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m、

-1B.m、

-2

C.2(m-n)、

-1D.2(m-n)、

-2

【答案】D

该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表达、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等知识和从文字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

由mRNA分子有m个碱基且G+C=n可知,此mRNA分子中A+U=m-n,控制其合成的DNA分子模板链中T+A=m-n个,模板DNA分子中A+T=2(m-n)个;由mRNA分子有m个碱基可知,其模板DNA分子中有2m个碱基,能控制合成含2m/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

题中给出,此蛋白质分子有两条肽链,脱水分子数应为

-2

25.下图是基因指导多肽合成的模式图。

正确的是()

A.该过程发生了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

B.③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

C.②和④过程均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

D.①上的UAG是一个密码子

【答案】C

图中②过程为翻译,④过程为转录,这两个过程均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

26.下图①②③表示了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的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遗传信息传递规律---中心法则,是美国生物学家沃森1957年首先提出的

C.①②③也能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进行

D.一条mRNA可相继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加快了翻译的速度

【答案】B

考查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的知识。

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27.下图是一哺乳动物某种分裂过程简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②中染色体的数目已经加倍

B.细胞⑤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到子代后不一定能表现出来

C.细胞③与④在基因组成上的差异不只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D.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①分裂产生的细胞⑤基因型只有1种

【答案】A

根据分裂特点可以看出该过程为减数分裂过程,①到②细胞进行DNA复制,但染色体数并未加倍。

⑤卵细胞中的隐性基因在子代中不一定表达。

 ③和④基因组成的差异来源也可能是基因突变。

一个卵原细胞①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故基因型只有一种。

28.若某动物的精子内含10条染色体,若它的一个细胞内有20条染色体,且不存在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能正在()

A.处于有丝分裂的分裂期B.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C.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进行减数分裂

【答案】D

精子内含10条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根据题意,此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故选D

29.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

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答案】C

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完成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形成,此时的染色体均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的姐妹染色单体组成。

因此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中,以及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30.右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I表示的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B.过程①一定发生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与自由组合

C.图Ⅲ中的a、b、c、d四个细胞可能有四种类型

D.若a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一定是过程②出现异常

【答案】C

图I果蝇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该果蝇为雄性个体,不可能产生极体;若a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移到了同一极。

31.下列有关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摩尔根在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中运用了类比推理方法

②父亲色觉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XXY)患者,这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③若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则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是因为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缘故

④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则甲、乙两桶的彩球数一定要相等

⑤囊性纤维病、苯丙酮尿症、豌豆的圆粒与皱粒均为单基因控制的性状,其中只有囊性纤维病是基因通过直接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

A.①②B.③④

C.②⑤D.A、B、C都不对

【答案】C

本题考查了有关遗传的基础知识。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提出“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32.下列有关PCR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作为模板的DNA序列必须不断的加进每一次的扩增当中

B.作为引物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必须不断的加进每一次的扩增当中

C.反应需要的DNA聚合酶必须不断的加进反应当中

D.反应需要的DNA连接酶必须不断的加进反应当中

【答案】B

作为模板的DNA序列不需要不断的加进每一次的扩增当中,只需要一小段引物。

33.某科学家从细菌中分离出耐高温淀粉酶(Amy)基因a,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a转到马铃薯植株中,经检测发现Amy在成熟块茎细胞中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a只有导入到马铃薯受精卵中才能表达

B.目的基因来自细菌,可以不需要运载体直接导入受体细胞

C.基因a导入成功后,将抑制细胞原有的新陈代谢中酶的活性,开辟新的代谢途径

D.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可随着马铃薯的DNA分子的复制而复制,传给子代细胞并表达

【答案】D

培养转基因中植物可以以体细胞或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目的基因必须借助载体才能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导入成功后,不抑制细胞原有的代谢途径。

34.如图是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示意图。

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构建重组质粒过程中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B.愈伤组织的分化产生了不同基因型的植株

C.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中有该过程所利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位点

D.抗虫棉有性生殖后代能保持抗虫性状的稳定遗传

【答案】A

图中作为载体的是含kan质粒,基因工程中的工具酶有DNA连接酶和限制性内切酶;

为了帅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因此培养基中应含有卡那霉素,离体植物组织培育植株采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5.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

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