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7886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86 大小:2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6页
亲,该文档总共1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1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x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

课题:

1、附录:

混合运算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P107-10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布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

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

⑷6和8相乘得多少?

2.列式解答:

出示:

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

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

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⑴出示例题图:

提问:

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

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

小军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

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的?

提问:

15+20中的15表示什么?

是怎样得出来的?

20呢?

提问:

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板书:

5×3+20

学生试算提问:

你是怎么算的?

2.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

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

提问:

算式中50、15、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

为什么?

3.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

提问: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算式中都有两种运算,其中一种是乘法,另一种是加法或减法,都是先算乘法)

⑵提问:

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各自阅读题目,找出题中的错误之处,再改正。

然后指名说出题目的错误之处,并说出正确的运算过程和结果。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

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

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

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解决再交流。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P108第3、6题

教学反思:

 

课题:

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P109-110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引导学生归纳出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2、正确理解运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则。

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列式。

 ①32与18的和是多少?

②32减去18的差是多少?

③42除以8,商是多少?

④60除120,商是多少?

2.说出下面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

6×3+370-20×346-28+4

提问: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①出示例图:

提问,文具让里卖了哪几种文具用品?

这些商品的标价分别是多少?

②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

从营业员的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③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他所要花的钱吗?

④指名说说怎样列式。

提问:

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⑤提问:

在这题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

我们是先算什么的?

2.教学“试一试”:

①出示:

列综合算式计算一盒水彩笔比一枝钢笔贵多少元?

指名读一读。

②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算一算。

提问:

算式中的15、40、5分别表示什么?

这道算式你是先算什么的?

为什么?

③提问:

在这道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

你们是先算什么的?

3.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学们进行计算。

提问:

这几组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⑴同学们分组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

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后再进行交流。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五、作业P110第2题(前两组)、4题。

教学反思:

课题:

3、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P111-11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2、让学生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通过对不含小括号的综合算式与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通过对于可以发现运算性质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感受、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在计算中感受、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

60+30×342×2-2020÷2+4052-42÷3

提问:

以上几题综合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①引导学生看图。

出示问题:

用50元钱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练习本?

②请同学们先分步算一算,再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50-20=30(元)30÷5=6(本)

③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分别说说每道算式求出的是什么?

你如果要列综合算式必须要先求出什么才行?

能不能这样列式50-20×5

为什么?

应该怎么办?

板书:

(50-20)×5

④请同学们算出结果

提问:

在这道算式中有哪几种运算?

我们是先算什么的?

在这样的算式中为了要先算减法,我们是怎样做的?

追问:

加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2.教学“试一试”:

①出示题目,请同学们独立算一算,指名板演。

②提问:

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③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算式中有小括号时,应先算什么?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学们算一算,指名板演。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

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计算。

说说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读题,说说题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说说解题思路及算式。

提问:

为什么在综合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符号?

算式中有它,会有什么作用?

5、作业P112第2、4题

教学反思:

课题:

4、练习⑴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P113第1-5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

(板书课题)

2.口算

完成练习第1题,让学生正确快速的得到答案。

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

1.运算顺序。

⑴出示:

28+12÷628+12×6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⑵出示:

30÷6×530-6+5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⑶出示:

(12+15)÷917×(38-29)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⑷提问:

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

应该怎样计算?

2.完成练习第2题

(1)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

(2)比一比。

提问:

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呢?

三、实际应用

完成练习第4题。

①出示场景图。

提问:

通过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②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

③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

4、作业P113第3(后两组)、5题

教学反思:

 

课题5:

练习

(2)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P113第6-10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上剩余的题目。

(板书)

2.计算下面各题。

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87-49+21(90+70)÷80

100-5×1332×(47-17)

二、灵活运用

1.完成练习第6题。

⑴出示题目:

请同学们同桌分组算一算。

⑵比较:

同桌交流比较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关系?

⑶小结:

能过这组题的计算,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相同。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结果相同。

⑷组织同学们分组举例,并证实以上的结论。

2.完成练习第7题

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比较。

⑵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每题比较时的思考过程。

三、实际应用

1.完成练习第9题。

⑴出示第9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⑵交流分析,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注意:

从第6天起,包括第6天,也就是说4天看完剩下的72页)

2.完成练习第10题。

同学们独立完成。

注意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括号不能忘了。

四、全课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那些收获?

五、作业P114第8(后两组)、9题

教学反思:

 

课题:

6、第一单元升与毫升认识容量和升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P1-2例1、例2和“试一试”,P3“练一练”,P5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使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1升的具体概念。

教学准备:

大小有明显区别的容器及没有明显区别的容器,量杯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玻璃杯,问:

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盛水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

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说明:

两个玻璃杯,如果某个玻璃杯能盛水多一些,我们就说这个玻璃杯的容量比较大;如果某个玻璃杯能盛的水少一些,我们就说这个玻璃杯的容量比较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

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

(可装水倒一倒)

演示:

把其中一个容器装满水,倒入另一个容器。

提问:

你发现哪个容器的容量大,哪个容器的容量小?

你是怎样想的?

能再找出两个容器并比较它们容量的大小吗?

说明:

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3、议一议:

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

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

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

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容量单位“1升”

1、引入“升”。

出示例2的情境图,提问:

观察这里的一幅图,想一想这些瓶、罐或

桶分别是用来装什么的?

水、油、饮料等物体都是液体,计量这些液体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提问:

你在哪里还见过“升”?

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指出:

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升可以用

字母“L”表示。

2、认识1升。

提问:

你知道1升有多少吗?

出示1升的量杯让学生观察,并说明相应刻度线表示的含义。

出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从里面分别量出正方体容器每条棱

的长度。

演示:

在量杯里装1升水,再把水全部倒入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

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

从里面量,每条边长度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

3、教学“试一试”。

出示盛有1升水的量杯和一个空的纸杯,从量杯里倒出一杯水,让学

生看看倒出一杯水后,量杯里的水少了多少,再估计把1升水倒入这样的纸杯中,大约能倒几杯。

指名演示把1升水倒入纸杯的过程,并说说上面的估计对不对。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要求学生先观察题中的插图,弄清题意,再进行判断。

2、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回答后,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熟悉的例子,说一说它们的容量。

3、做练习一第1题。

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4、做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中呈现的各是什么容器,再估计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

5、做练习一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4、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5、作业补充计算

400÷(4×2)50×5+3

(154-34)÷6710-88+12

教学反思:

 

课题:

7、认识毫升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P3-4例3、例4和“试一试”、“练一练”,P5-6练习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初步建立1毫升的容量观念,能用毫升作单位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

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

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

滴管、量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单位升,能说说1升水大约有多少吗?

(指名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物体说一说)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容量单位——毫升。

(板书:

认识毫升)

二、新知探究

1、观察: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以毫升为单位的容器(没有实物,可观察例3中的物体)。

2、讨论:

这些容器里的容量是以什么作单位的?

3、交流:

让学生说说观察后发现了什么,知道毫升是什么吗,你对毫升了解多少?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一下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了多少。

4、说明: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说明毫升是在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可以用“mL(ml)”表示。

三、活动尝试

1、让学生动手在量筒里倒入1毫升水,并仔细观察,初步感知1毫升水有多少。

2、先让学生将量筒里的水倒出,再用滴管滴出1毫升水,并数数大约有几滴,然后说说对1毫升的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毫升是个很小的容量单位,通常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可以用毫升作单位。

3、认识量杯上的刻度。

让学生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说出每个量杯里各有多少毫升水。

4、探索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

按照书上的要求操作,把一个量杯中盛入500ml水,倒入1L的量杯中,再将量杯中盛入500ml水,倒入1L量杯中,看看有什么发现?

5、汇报操作结果,得出1升=1000毫升

四、巩固应用

1、做“试一试”。

要求学生先根据矿泉水瓶的容量估计1瓶矿泉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通过操作验证。

2、做“练一练”第1题。

可以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每个容器里有多少毫升药水,并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这些药水的多少,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毫升是很小的容量单位,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

3、做“练一练”第2题.

可以先出示题中的3个容器,让学生估一估在这3个容器中分别倒入50毫升水,水面可能有多高,再分别量出50毫升水倒一倒,说说对50毫升水实际大小的感受。

4、做练习一第4题。

可以提示学生利用对整百数的认识,借助500毫升这个中间值进行推理。

5、做练习一第5题。

要提醒学生按正常喝饮料的习惯去做,一口不要喝得过多,也不要喝得过少。

6、做练习一第6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6、作业P4第3题及10升=()毫升7000毫升=()升

教学反思:

 

课题:

8、练习一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P6-7练习一第7-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巩固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解决一些与升和毫升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数学趣味园。

你知道每天该喝多少水吗

饮水量有讲究,一个健康的人每天至少要喝2升水,运动量大或住在炎热地带的人,饮水量就更多。

研究显示:

如果运动量不多,那么每千克体重该喝水30毫升;如果是运动员,那么每千克体重该喝水40毫升。

你的体重是多少?

你能算出你每天该喝多少水吗?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一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再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碗豆浆大约有500()。

(2)一瓶果汁有1()。

(3)一个大水缸大约能盛水200()。

(4)一个水桶大约能盛水12()。

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并依据对升和毫升的已有认识,比一比、想一想、选一选、填一填,再组织交流。

3、做练习一第9题。

教学第一问时,要提醒学生按正确地方法观察量杯里水面的高度,并正确读出相应的刻度;第二问可以先让学生估计这4个量杯里的水合起来会不会超过1升,再通过计算检验。

4、在里填上“>”“<”或“=”。

900毫升1升3升2800毫升

16升16000毫升2700毫升3升

组织交流时,要让学生说清楚比较时的思考过程。

5、做练习一第11题。

要提醒学生注意每次服用的药量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一个范围。

6、做练习一第12题。

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要注意通过调查,使学生感受不同容器容量的大小以及选择相应容量单位的策略。

3、全课总结:

通过本次练习课,你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4、作业P6-7第8、10题

教学反思:

 

课题:

9、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1)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P8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己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笔算:

48÷4=65÷6=93÷3=

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新授。

1、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提问:

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

要求“要打成几包”怎样列式?

2、学习口算方法:

(1)提问:

60÷20等于几?

你们会口算吗?

(2)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口算方法并汇报讨论情况,师小结。

注意:

(1)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出结果。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沟通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

3、做练一练。

(1)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

(2)集体订正,并说说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怎样根据表内除法直接写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商。

4、学习笔算方法:

(1)60÷20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试列,指名学生板演。

(2)讨论交流:

商要写在哪一位上?

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

5、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96÷20150÷30。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说笔算过程,并问问学生怎样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

(3)提问:

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呢?

怎样验算?

学生们验算,注意格式的讲解。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些算式让学生说说口算思路,同时提醒学生直

接利用乘法口诀推想算式的得数。

2、做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具体说说每一道题是怎样确定商是几的,竖式计算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做练习二第4题。

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时、分、秒等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再想一想怎样把“分”换算成“时”,把“秒”换算成“分”。

4、做练习二第5题。

可以先出示左边一题,让学生说一说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并把竖式填写完整,然后出示右边两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P10第3题

教学反思:

 

课题:

14、连除实际问题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P13-14例4和“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8-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这类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在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过程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识,引入新课。

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放28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

学生独立解决。

指名板演。

有几种解决的方法?

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改编题目:

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一共有224本书,平均每层放几本书?

(1)出示例题场景图,提问:

从图上你了解哪些信息?

这一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异同?

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

学生独立理解题意,比较两题的异同。

尝试解决。

(2)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