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7905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docx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09新闻实务材料整理

2004新闻实务

1、联系新闻实践,试述如何采访报道事件新闻。

(15)

2、依据新闻《阿房宫赋渐露真相》,回答(2*10)

本报西安12月5日电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形象地描绘了秦阿房宫的恢弘。

阿房宫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建筑之一,但两千年过去了,阿房宫到底什么样却没人能说清楚。

去年10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与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阿房宫考古队,首次对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系统勘探和试掘,经过一年多的工作,秦阿房宫逐渐露出了其真实面貌:

前殿遗址夯土台面积达54万多平方米,一组完好的秦代屋顶遗迹被发掘出土,前殿三面有墙的记载得到验证,前殿南有广场的说法被否定,勘探发掘中未见到被烧过的痕迹,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说法因而受到质疑,勘探发掘中没有发现瓦当甚至瓦当残块可能说明阿房宫并未完全建成。

  这次勘探和发掘表明,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夯土面积达541020平方米,是迄今所知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夯土基址。

通过对夯土北缘试掘发现,最高处有夯筑宫墙,墙的一侧或两侧有倒塌的瓦片等建筑堆积,说明宫墙上当初是有建筑存在的。

前殿的南部,在秦代原始地面上均发现有三层路土向北深入到夯土台基中。

由此看出,前殿南有广场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长安志》上记载,阿房宫的东、西、北三面有墙,南面没有,这次勘探试掘发现了北墙的存在,南面直接是夯土台面,没有墙,东、西墙所在地被现代村庄湮没无法发掘,但调查得出也有墙存在,说明这一记载真实可信。

  这次勘探发掘还有一个重大发现:

在前殿夯土台基南3米处发掘出一处保存完好的秦代屋顶遗迹(见左图),原始而又真实地向人们展示了秦屋顶建筑中筒瓦与板瓦的结合方式。

残留的铺瓦及瓦片范围东西长3.06米,南北宽3米,距地表约1米。

屋顶铺瓦,由西向东筒瓦存6行,板瓦存5行,筒瓦长46—54厘米,板瓦长58—62厘米,从纹饰和造型看,均为典型秦代瓦。

  曾经传说项羽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在这次勘探和发掘中,没有发现大火烧过的任何痕迹。

另外,瓦当是秦汉建筑中经常见到的东西,但在这次勘探和发掘中却没有发现一个瓦当甚至瓦当残块,整个前殿的夯土台面也比较平展,由此可以推断,阿房宫前殿可能在做完夯土台基后没有真正建成。

  据阿房宫考古队领队李毓芳研究员介绍,考古队将继续对前殿台面进行勘探和试掘,并向北、东、西三面扩展,寻找整个阿房宫的范围。

稿件来源:

光明日报(来源:

光明日报)

1)用不同角度或不同表述方式重新写作两条导语。

2)评析该新闻中背景资料的运用。

(原文略)

3、依据下列新闻事实材料,按照要求回答下列各题(15+10)

1)写作一篇工作通讯。

2)为该工作通讯配写一篇文前按语。

(文略)

4、为下面一篇新闻稿件制作一条复合型的新闻标题。

(10)(文略)

5、如果你是一都市报的编辑,要根据普通市民的兴趣和文化水平将上面稿件中的这些内容报道得更加生动活动、通俗易懂,你认为可以采用那些编辑方法?

请简要谈谈你的设想(20)

6、为评论《三门峡水库为镜鉴》写作一篇作品分析。

(字数800字左右)(20分)

  渭河一场洪灾,使建成40多年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

不同的是,当年力排众议、反对上马的,只有不知“天高地厚”的黄万里教授和一个名叫温善章的小技术员,如今“异议”却此起彼伏。

其中,有三个人的声音尤为瞩目:

一是国家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不久前在三门峡库区考察后公开承认,渭河变成悬河,主要责任在于三门峡水库;

二是曾出任三门峡工程技术负责人、现已92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张光斗先生,他直言不讳建三门峡水库是个“错误”,应该尽快放弃发电,停止蓄水。

三是退休的水利部长钱正英,也呼吁三门峡水库放弃发电、停止蓄水。

(参见11月4日《北京日报》)。

  号称“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库,是建国后治黄规划中确定的第一期重点项目。

水库建成运用后,虽然给黄河下游防洪安澜和灌溉、发电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效益,但在建造的当时由于没有考虑排沙,泥沙淤积问题日益突显。

据水电部的历史资料,1960年工程蓄水,到1962年2月,水库就淤积了15亿吨泥沙,到1964年11月,总计淤了50亿吨。

黄河回水大有逼近西安之势。

  由此可见,三门峡水库排沙问题的严重性绝不是现在才发觉的。

尽管后来一系列改良举措经过专家的论证,理论上能使渭河的病情不致恶化,然而,由于水库的先天设计缺陷,加之蓄水常年不按标准等利益驱动因素掺杂其中,致使渭河河床依然不断抬升。

2000年4月,在渭南召开的陕西省三门峡库区防洪暨治理学术研讨会上,81名专家学者针对库区出现的恶化态势,一致认为洪灾威胁非常严峻,解决三门峡库区问题是关乎陕西关中东部乃至陕西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十分紧迫的大事,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谁能料到,大自然的报复竟是如此的无情和迅速。

3年之后,无情洪灾就汹汹而来。

  这笔“学费”付得太昂贵了。

  后来渭河的现实以及今天肆虐于陕西的洪魔已经证明,科学终归是科学,谁偏离理性的轨道就要受惩罚。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苏联人,无论是专家还是领导,当初对于黄河所挟带的泥沙妖魔这一特点是普遍认识不足的,而实践证明,真理恰恰被当年的这些“反对派”掌握着。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追根溯源,在于汲取教训,与其在灾害发生之后花钱救灾善后,不如用于灾害发生之前科学评估、如何减灾的投资,让三门峡的尴尬不再重演。

意大利曾有一座为汲取工程失败的教训而建立的碑,即瓦依昂水坝。

这座造型优美、总库容为1.69亿立方米的大坝1960年开始蓄水,但因为发生了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一次水库滑坡灾难,使它最终变成了一座262米高的纪念碑留给后人思索。

到目前为止,尽管我们还不能肯定三门峡工程是保持现状,是开闸泄洪、放弃发电,还是日后将大坝还给自然,但从40年来三门峡水库之患的从未进行公开切实讨论,到今天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公开承认“洪灾主要责任在于三门峡”,再到著名水利专家张光斗先生在耄耋之年挺身而出坦言三门峡是个“错误”,这个过程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而怎样让决策更科学,怎样建立一个容纳多种意见甚至是反对意见的科学的论证制度,怎样崇尚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及战略观念,我们希望三门峡水库能给我们留下活生生的镜鉴。

7、试论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及对采访操作带来的影响。

(20)

8、以下电视新闻具有那些特点,请予以分析。

(20分)(文略)

2005年人大新闻专业试题

新闻实务

一、找两家经济类报纸,简述它们在受众定位和内容设置上的区别。

(10分)

二、简述评论和杂文的基本区别。

(10分)

三、(1-4是对同一大段新闻材料进行命题:

陕西陈家山矿难的材料)

1、从不同角度写作两条导语。

(10分)

2、写作一篇倒金字塔消息(800字左右;复合性标题)。

(20分)

3、就新闻材料设计一个采访计划,包括采访对象,采访方式,采访主要内容(类似2003题)。

(20分)

4、就所写消息写作一篇说明性按语和政论性按语。

(20分)

四、设计一组专题报道,至少有三篇稿子,材料关于北京六大景点门票上涨的,每篇稿子都要说明体裁,主要内容,稿件的来源或者谁提供的。

(20分)

五、简述图象在电视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10分)

六、针对北京交通广播电台节目中的两个节目编排表,分别回答每个节目编排的特点,每个10分,最后比较一下异同,10分。

(共30分)

附:

2004年11月28日上午7时20分左右,陕西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截止上午10时,在井下工作的273名矿工已被救出85人,剩下188人情况不明。

上午7时30分左右,陈家山煤矿井上工作人员发现矿井通风口向外冒出大股浓烟,与井下的通讯联系也已中断。

10时30分,已抢救出127人,尚有166人被困井下。

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尽最大努力抢救井下被困人员;国务院工作组要赶赴一线,指导、协调抢险事宜。

温家宝、黄菊等也作出指示,要求加强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全力抢救,千方百计减少人员伤亡。

陈家山煤矿11·28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领导小组经国务院批准,于11月29日成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王显政为组长,陕西省代省长陈德铭、监察部副部长陈昌智、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张鸣起、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赵铁锤及陕西省副省长巩德顺任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的事故调查组,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赵铁锤任组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陕西省政府及煤矿安全监察局的领导任副组长,主要职责是查明事故的原因、性质及直接经济损失,分清责任,提出对事故有关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和防范措施,完成事故调查报告。

几天来,在积极帮助指导事故抢险工作的同时,事故调查组已经初步开展了调查了解和查阅资料等工作。

事故调查组下设技术组、管理组和综合组3个工作小组。

分别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及陕西省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组成,包括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参加的6名煤矿安全生产专家组成专家组。

矿难发生当时,在井下工作的293人中,有127人安全升井,其中43人受伤。

记者采访得知,他们是经过顽强自救、互救和紧急救援才得以逃生的。

在搜救工作中,至12月2日下午,共已找到65具遇难者遗体,其中35具遇难者遗体已升井,其余下落不明的101人据专家分析也已遇难。

陈家山煤矿井下情况复杂,国家安监局局长王显政在现场讨论抢险方案时说,这属于目前处理的煤矿灾害中最为复杂的一类。

正在抢险救灾中的陈家山煤矿,12月2日3时25分、6时15分、7时40分、10时53分,矿井下先后发生4次新的爆炸事故,刚刚修复的井下通风系统完全毁坏。

由于抢救方案科学合理,全体井下救护队员严格按照抢救程序认真执行,步调一致,井下基地的指挥人员沉着冷静,指挥得当,发生在灾变后,当时正在井下进行抢险工作的61人全部安全升井。

截至3日6时,井口继续冒白烟,说明井下一直有火。

根据专家的意见,研究制定出下一步的抢险救灾措施:

第一步从地面向井下火区注水灭火;第二步,尽快恢复通风系统,继续搜找遇难者的遗体。

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霍世昌3日上午介绍,救援人员连夜进行水泵、管线等材料的准备和灌水系统的安装。

经过一夜紧张的工作,3日上午8时,供水管路安装完毕,已开始向井下火区灌水。

国家安全监管局专程请来协助处理事故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平顶山矿务局总工程师张铁岗说,陈家山煤矿瓦斯爆炸后,有害气体大量涌出,同时井下有火区存在,随时有再次发生瓦斯爆炸的可能。

而且,在此环境下,井下被困者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

采用注水灭火的办法,一方面可以最彻底地扑灭火源,另一方面煤层湿透后瓦斯不易析出,可以尽快地消除井下安全隐患,同时水比火更有利于保护遇难者的遗体。

正在抢险救灾中的陈家山煤矿,为什么2日又连续发生4次瓦斯爆炸?

陈家山矿难事故抢险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平顶山矿务局总工程师张铁岗,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向记者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张铁岗说,瓦斯爆炸的三要素是足够的瓦斯浓度、氧含量和火源。

瓦斯爆炸及随之而来的燃烧大量消耗氧气、瓦斯等气体,形成空气负压区。

此时,外界的空气、煤层中的瓦斯大量向负压区补充,只要井下有火源,到一定浓度就会再次爆炸。

越爆炸,新鲜空气、瓦斯的补充速度越快;气体补充速度越快,越容易形成新的爆炸条件。

理论上说,只要陈家山煤矿井下火源不灭,就存在连续发生50次、100次爆炸的可能。

淮南一家煤矿就曾经连续爆炸1084次。

国务院陕西陈家山煤矿11·28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组12月3日召开第一次会议,正式部署并开展事故的调查工作。

在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陕西陈家山煤矿11·28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工作组副组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赵铁锤宣布了事故调查组组成人员名单,明确了事故调查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并向全体调查组成员强调了事故调查的工作纪律。

赵铁锤在讲话中指出,11·28事故是我国自1960年11月28日平顶山龙山庙煤矿死亡187人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之后,44年来我国煤炭行业最大的一起安全事故,损失惨重,教训沉痛。

他指出,我国各行各业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促进全国安全形势的稳定好转。

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霍世昌3日发布,截至2日,陈家山矿难中的166名遇难者家属已经全部来到矿上,各接待站和各工作机构已全面开展工作。

事故发生当天,事故善后处理小组就动员党员干部,采取两人包一户的办法到遇难职工家中做安抚工作,并在西安等地设立接待站,在岔路口设立了接待标志,派专人24小时接待。

目前,陈家山矿难的善后工作重点已经转向落实赔付政策和特殊困难补助。

经陕西省总工会、劳动保障厅、民政厅及铜川市等充分研究讨论,确定了遇难矿工丧葬费、抚恤金、工亡补助费标准及特殊户的补助标准。

其中,政策性的抚恤金按国家及省、市规定标准执行,考虑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提高等因素,补助标准和实际数额有所提高;此外,还将通过社会救助资金对所有遇难者家属给予适当的政策外特殊补助,对下落不明的、一家遇难两人以上等特殊情况者,分别再给一定的补助。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铜川分公司经理霍振军告诉记者,他们负责的是陈家山煤矿矿工个人的保险赔付,在确认遇难矿工张华曾向中国人寿投保一份个人“康宁终身险”以后,陕西省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刘宝成一行专程赶到张华家,向张华的母亲支付了六万元的保险金,为沉浸在悲痛中的矿工家属送去真诚的关心。

他表示,在所有遇难矿工的名单确定以后,他们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大规模的理赔工作。

据悉,由于陈家山煤矿投保了雇主责任险,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也已向铜川市矿务局预付一百五十万元的第一笔赔款。

陕西铜川陈家山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五天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人们纷纷解囊相助,为遇难矿工及遇难者家属捐款。

目前,已收到捐款总额近千万元人民币。

据介绍,国家电网公司、西北电网公司共捐款二百万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陕西省电力公司、陕西煤业集团各捐出二百万元人民币;陕西省投资集团公司捐款五十万元;海星铜川大区职工为矿难捐款五千六百四十六元。

截至记者发稿时,捐款总数已达近千万元。

目前,全国总工会、陕西省总工会号召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募捐,救助遇难矿工及其家属;陕西省民政厅已设立了募捐中心,公布了捐助账号。

据了解,铜川矿务局煤炭产量约占陕西省国有重点煤矿的50%。

铜川市委宣传部提供的材料显示,铜川市80%以上的工业产品以矿产资源作为直接开采和加工对象。

以煤炭为例,煤炭产业占全部工业经济的30%以上,创造的税收占到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20%以上,从业人员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50%以上。

“在煤炭需求快速增加,价格不断上涨,利润空间增大的刺激下,部分地区和企业也出现了煤炭投资热和忽视安全生产的情况。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杨旭民分析说。

陈家山煤矿的矿工苏林说,如果停产一天,矿上的损失就在100多万元,“你想一想,如果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程,动不动就要停产,它的损失将会有多大。

死一个矿工赔偿也不过5万元左右。

”仅仅1个多月前,河南大平煤矿同样因为瓦斯爆炸造成148人死亡。

最近一段时间,像陈家山和大平矿难这样的特大事故已经连续发生5起。

从2001年到今年10月底,全国煤炭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88起,平均7.4天一起;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28起,平均50天一起。

七、

以下列新闻素材为基础,策划一项专题报道。

[要求:

列出专题报道的名称(标题),列出拟发稿件(至少三篇)的标题、每篇的主题内容及其材料(事实或观点)的来源或提供者,并简要阐明这项专题报道的整体构思,注明拟选用稿件的体裁]。

(20分)

2004年11月,北京故宫等六大世界文化遗产景点门票欲提高的消息公布后,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对此次价格调整之举慎重对待,提出涨价不能以“富”为本,北京市政府应考虑综合效益,切实听取广大群众意见,做出客观、公正、现实的修订。

八、请简要回答图像在电视中有哪几种表现方式,其各自作用是什么?

(10分)

九、新闻节目编排评析(共30分)

以下是北京交通广播电台不同日期同一播出时间同一栏目、由不同编辑人员编排的两次新闻节目串连单,请分析每次节目各自的编排特点(每次20分共20分),再比较两次新闻节目编排的异同之处(10分)。

第一期节目串连单:

1、聚焦立法听证:

本市举行首次立法听证,机动车和行人、骑车人发生事故如何赔偿成为关注焦点;

2、聚焦立法听证:

听证会激发百姓参与立法热情,专家评点这是民主立法新尝试;(录音消息)

3、聚焦立法听证:

骑车人被撞进机动车道轧死,两辆涉案车如何划分责任尚无定论;

4、聚焦立法听证:

一对老夫妇拦住长城赛福车,声称开车的吓坏了骑车的;

5、关注无障碍:

残疾人代表检查西城无障碍建设,部分设施美观但不实用;(录音消息)

6、关注无障碍:

短评,到底是撑门面还是在办实事;

7、前三门大街辅路昨晚开始铺油;

8、金融街地下交通工程昨天全面开工;

9、北京西站出站系统将新装10部滚梯;

10、简讯:

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未来十五年将增至1.4亿辆;

11、简讯:

大连一辆液氨罐车肇事翻入水库;

12、简讯:

马来西亚直升机坠毁,4人丧生;

13、简讯:

土耳其直升机坠毁,5人死亡。

第二期节目串连单:

1、录音报道:

北京出租车司机被不公平规则逼成“拼命三郎”(疲劳驾驶,猝死车中)

(1)拉活每天不能少于8小时,否则每月亏损550元,

(2)工种没有选择,9成司机身患疾病,

(3)敛财“黑手”是怎样伸向“的哥”的

(4)撤销现有公司体制,组建出租行业工会;

2、本市清理占路广告牌、指路牌;

3、本市1400辆化学运输车将装GPS(卫星定位系统)

4、“十一”起,无危险品经营许可证的北京加油站停业改造;

5、一老太横穿机场高速路被撞身亡;

6、一骑车人被422路公交车剐倒;

7、简讯:

北京现代全线降价,索纳塔一下降两万三;

8、简讯:

首都机场1号航站楼停车场将投入使用;

9、简讯:

莲花池东路道路今晚开始大修;

10、简讯:

司机误把刹车当油门,尼桑一头撞进银行;

11、简讯:

41座车塞进136名小学生;

12、粤海铁路客列开通倒计时,内地游客有望乘火车游海南;

13、广东珠海规定在车站广场影院等地全面禁止乞讨;

14、进出尼泊尔航班的印度机场进入戒备状态;

15、法国开发出减少汽车尾气的“停车起步”系统。

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新闻实务试题

考试科目:

新闻实务(满分150分)

一、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为《中国质量报》和《北京晚报》各撰写一条导语。

(每条导语15分,共30分)

二、以其中一条导语为基础,撰写一则400字以内的消息。

(15分)

三、为所撰写的消息分别拟制一个单一型标题和一个复合型标题(每个标题10分,共20分)

四、请以这篇消息为中心组成一个专栏,并详细说明拟配置稿件的体裁类型及具体内容。

(15分)

今年4月16日,深圳的消费者陈小姐在一家眼镜行配了一副258元的平价眼镜。

5月27日早上,陈小姐擦镜片时,尽管非常小心,但右眼镜片还是突然脱落。

对此,眼镜店负责人一口咬定这是陈小姐人为损坏所致。

两百多元的眼镜只用了一个月零11天,陈小姐决定通过鉴定来维权。

然而,鉴定部门答复,目前暂无眼镜行业装配标准,对其眼镜是否装配合格无法做出检测。

由于没有可依据的鉴定结果,消委会无法帮陈小姐有效维权。

标准缺失,消费者不得不为劣质眼镜买单。

前不久,消费者罗先生向深圳市消委会反映:

购买的某品牌手机拿回家后就不能开机,次日要求更换时,门市经理引他到某通信处维修人员检测。

一个小时后,罗先生得到的结论是手机进入不明液体导致不能开机,属于人为损坏,不能更换和免费维修。

消委会统计的结果显示,类似罗先生的遭遇屡有发生,商品明明有问题,经销商自行检测的结果要么是没有故障,要么是人为造成,以此设置重重障碍,直到消费者放弃维权为止。

消费者刘小姐在菜市场花4元买了一斤青豆,做饭时,她发现煮出来的青豆变了颜色。

检测部门告诉她,要检测染色剂是否对人体有害,检测费约需1000元。

为了弄清花4元钱买来的青豆是真是假,要花1000元检测费,刘小姐只得作罢。

细心的刘小姐根据质量检测部门的检测报价,将消费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商品”需要做检测、鉴定的费用列了一个清单:

全项检测一双皮鞋的质量需花费上千元;检测服装、面料需4000多元;一套沙发的检测费用高达6000元;检测十多元一斤的熏酱食品至少需400元;单项检测服装甲醛含量的费用约300元,检测纤维含量的费用约200元。

据深圳市罗湖区消委会统计,他们受理的消费投诉中,每年有10%的消费者因检测费用过高而被迫放弃维权。

面对高额检测费用,不少消费者表示,他们不会为了区区几百元的商品去“钻牛角尖”。

即便是购买了上千元的商品,也不会为讨回一个公道而固执地去另外花钱对商品进行检测,顶多让消协出面调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五、以下面这篇报道为评析对象,写作一篇时评。

字数:

500字左右。

(30分,其中标题5分)

最高法将界定规范“买卖判决书”

本报讯目前,沈阳市一群拿到判决书但拿不到应得的血汗钱的农民工,在街头以550万的价格出售款额为650余万的判决书。

法院判决书能否买卖,买卖行为是否合法?

引起各界争论。

前日,中国法学会网站组织专家对此研讨,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办副庭级审判长张甫旗法官表示,最高法高度重视该现象,并已组织人员赴有关省市调研,近期将会通过批复、司法解释或者提请全国人大作出立法解释等方式来界定和规范这一行为。

目前,针对买卖判决书现象,理论界和实务界有赞成和反对两种观点。

张甫旗说,对于买卖判决书现象,不能笼统地用合法或者非法来判断。

张甫旗主张不反对,不提倡,要加以规范。

不反对,是因为目前我国的法律对此没有明确禁止性规定。

不提倡是因为判决书以及判决书所确认的权利不是普通的商品,不适宜拿来叫卖。

低价出卖判决书,不利于维护判决书所确认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而且判决书被买卖,有损于法律的尊严。

张甫旗表示,对此现象应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立法和司法解释加以调整和规范。

对此,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彭冰在讨论会上建议,希望最高法院可以仿照产权交易所建立债权交易所,让全国各地法院的判决书都可以挂牌交易。

哪个法院的判决书交易好,正好能说明该法院的执行效果好。

这个办法对于当前执行难的问题也将会是一个推动。

(原载2005年11月30日《新京报》)

六、案例论述题:

(共35分)

以下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05年12月某日一则新闻的部分内容,请分析这部分内容报道方式的特点(15分),并据此简述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变化(20分)。

2005中国经济

(一):

三个人的三个没想到

平稳不平淡,协调快增长。

2005年,无论是居家过日子的老百姓,工作在中国的外国人,还是长期关注经济走向的学者,在如何认识今年经济发展上都有意外的收获。

一没想到:

物价这么平稳

对于物价的起伏,低保户是最敏感的。

庞师傅是沈阳市的一名低保户,由于担心今年粮油还会涨价,年初他就留了个心眼儿,在厨房专门腾出了个地方,作为囤粮的小粮库。

庞铁男:

我每次采购粮食都多买一些,以防万一,万一再涨,我们不就能多储备一些嘛。

然而让庞师傅没想到的是,今年粮油价格却没再出现波动,渐渐地家里的小粮库也变成了存放杂物的小仓库。

庞铁男:

宏观哪个什么我也不懂,但我知道价格稳定了,我的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