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7955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8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9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9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9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9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9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9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9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9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9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9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9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9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9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9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松树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堂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生知能情况分析:

二年级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

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映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赶上大部队。

三、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便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3、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4、大力改进呈现方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A、编写角度有关注教师的教。

B、转向方便学生的学。

C、教材注重引导发现。

D、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E、使学生乐学、会学。

F、不断产生成就感。

G、联系单元的专题设计口语交际。

H、加强各个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I、体现弹性,增加适应性。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与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利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50个生字。

会写250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

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当众说话,做到口齿清楚,语句完整,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的意思。

(3)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写话

(1)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习使用逗号、句好、问好和感叹号。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识字写字2、指导朗读3、口语交际4、指导写话

五、课改专题内容要求及日程

本期课改专题内容,狠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着眼平时,一点一滴,加强各项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好的习惯来推动学生学习的进步。

日程安排:

以每周的班队,朝会及思品课为主要阵地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六、课外活动内容时间及活动方式

主要安排以下几次课外活动

1、庆教师节2、庆国庆节3、看电影4、庆元旦

时间安排:

根据学生工作灵活确定,方式以集体活动为主。

七、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

1、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学习本册生字,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当小老师等。

2、采用多种形式,注意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防止回生。

3、加强写字指导,不但要写对,更要写好。

最好每节课上让学生写几个字,切实保证写字质量。

(二)、阅读教学:

1、重视朗读的指导。

2、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等,引读。

3、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4、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

(三)、口语交际教学:

1、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景地进行口语交际。

2、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

3、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时间活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八、教学课时安排

识字……………………6课时

课文………………………99课时

语文百花园………………………33课时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中的长句子,能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并了解附加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多音字“鲜”在课文中能据词定音,掌握“晨曦、炽热、凝神、纯洁”等词语,能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会背诵和默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4、了解天安门广场国旗护卫队的感人事迹,体会他们热爱祖国,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1、谈话国旗。

  2、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这一激动的场面的。

  3、读课文,说说难读的地方。

  4、练习并随机理解有关词语。

  (炽热、凝神、鲜为人知、摄氏、字行:

晨曦、臃肿)

  5、出示,练习长句的朗读。

  

(1)1991年5月1日,东方欲晓,晨曦微露,在天安门广场上,数万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雄伟的天安门。

    ①目光注视着天安门。

    ②“群众的目光”、“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

    (说明大家对国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当时激动的心情。

  

(2)掌旗手擎着五星红旗,34名……正步向旗杆基座行进。

   ①缩句:

掌旗手和护旗队员向旗杆基座行进。

   ②体会整句话怎样写出了升旗仪式气氛的庄严。

  6、作业。

  《课堂作业》1—4

               第二课时

  1、听写词语

  2、再读课文,深入体会,说说什么地方令你最感动。

   思考——交流——补充——朗读

  3、读到这里,你最想对护卫队战士说些什么?

   过渡:

是啊,国旗护卫队战士的崇高爱国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所以一位诗人这样赞美这些可爱的战士。

  4、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师范读,问:

你们知道这些句子的含义吗?

谈谈体会。

   形象——纪念碑——高大

   心灵——汉白玉——纯洁

   胸怀——广场——开阔

  5、指导感情朗读并背诵。

  6、填空练习,辅助默写。

   战士们的形象像一样,战士们的心灵像一样,战士们的胸怀像一样。

  7、简单了解书名号的用法。

  8、学了文章后,我们应该向护卫队叔叔们学习什么?

  9、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10、作业。

  附:

板书

       过程:

 出发——行进——交旗——升旗

           形象——纪念碑——高大

           心灵——汉白玉——纯洁

           胸怀——广 场——开阔

教后记:

古诗两首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教师:

教学挂图、敕勒川草原录像、庐山风光录像。

2.学生:

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优美诗篇。

第3课介绍了两首古诗。

板书:

3古诗两首

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在(请查)年前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

板书:

敕勒歌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

(1)把诗句读流利。

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川:

指平原。

敕勒川:

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

指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东西走向。

(可用简图)

穹庐:

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

现俗称蒙古包。

四野:

周围,四面八方。

苍苍:

深蓝色。

茫茫:

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

露出,呈现。

四、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

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

请你们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一句。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说诗意。

教师随机点拨。

蓝蓝的天空下是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微风吹过,使草儿低伏,

现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2)展开想像,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二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

请你们想象第二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二句。

3.读全诗,说诗意。

(1)自由读,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诗意。

五、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如: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把天比作巨大的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让我们看到了天地相连的景象,想起了牧民的蒙古包和他们的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

读了这句,让我们看到了蔚蓝色的天空下那辽阔的绿色大草原。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一句把草原写活了。

让我们看到茂盛的牧草和时隐时现的肥壮的牛羊。

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六、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

首、川、阴、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

首、川。

左右结构的字:

阴、似。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

首、似

七、总结: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诗题。

1.背诵《敕勒歌》。

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草原风光。

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到风光秀丽的庐山看看。

2.庐山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学生观看后,谈谈对庐山的印象。

庐山秀丽的风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许多文人来观赏,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

今天我们来学习赞美庐山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板书:

望庐山瀑布

3.介绍诗人。

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

4.读题,解题。

齐读课题,“望”是什么意思?

再读读课题,想想为什么用“望”不用“看”?

二、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读诗句,互相纠正字音,把诗句读正确。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导名读全诗。

三、再读诗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2.小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教师解答学生未解决的词语。

香炉:

指香炉峰,庐山西北部的高峰。

生紫烟:

“生”生出。

“紫烟”指山顶的雾气在阳光照射下呈现

的颜色。

九天:

传说中天有九层,九天是最高层。

形容天极高。

4.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试着说说每句大意。

四、赏读诗文,理解诗意。

1.赏读第一句。

(1)有语气地朗读第一句。

指句读,齐读。

(2)观看课件,理解“生紫烟”中生的意境。

(弥漫)

(3)为什么说是“挂”前川?

因为瀑布是从上面直泻下来,就像挂在山前。

2.赏读第二句。

(1)有语气地朗读第二句。

指名读,齐读。

(2)观看课件,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张写法及“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气势。

3.指导朗读,体会诗情。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按节拍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在读中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想象意境,背诵诗文。

1.让学生看着挂图,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色背诵诗文。

2.同桌互相背诵。

3.集体背诵。

4.指名背诵。

评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诗文的小能手。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尺、挂、流、烟,

2.记忆生字。

按结构记字。

独体字:

左右结构的字:

挂、流、烟。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书写“流“。

七、总结谈话,课后拓展。

1.这节课,我们和诗人一起领略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

2.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你喜欢的古诗。

在古诗朗诵会上读给大家听。

教后记:

日月潭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来历,通过训练,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欣赏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名字的由来和它的秀丽风光。

2、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喜欢的部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字的来历,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日月潭的景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欣赏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和视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激发情感

1、台湾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新疆的吐鲁番,牛羊成群,瓜果飘香。

首都北京,车如水,人如潮,繁华而热闹。

我们的祖国多么可爱!

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老师在接下来的这些日子,一起去看看祖国的美丽河山吗?

今天,老师就先带小朋友们去看看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声像结合、整体感知

1、各位小旅客们,现在由我这个导游为大家介绍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多媒体画面及音乐,师朗读)

2、同学们,刚才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一定想亲眼去看看。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日月潭的美,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自己解决。

3、生字词反馈。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认读。

三、图文并茂,品读课文

品读第一段

1、小声自由读,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

2、交流:

(1)体会1、2句,了解日月潭所在的位置。

(2)体会第3句。

联系画面理解“树木茂盛”、““群山环绕”等词。

3、指导朗读。

品读第二段

1、自由小声读,想想你又看到了什么美景?

2、课件出示日月潭图片:

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全班交流,并指导朗读。

4、指导背诵。

(由四人小组成立一个导游团,向游人介绍日月潭的美名是如何得来的。

品读第三段

1、读课文,这段介绍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清晨)

2、课件出示“清晨”图片:

说说清晨的景色。

(让学生充分想象说话)

3、相机理解“隐隐约约”,感受日月潭在晨雾中的神秘色彩。

4、挑战读课文。

品读第四段

1、读课文,这段介绍的是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2、中午的时候,日月潭是一番什么景象?

(播放课件)

(1)出示“晴天、雨天”两幅图:

选择喜欢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同桌或邻近的伙伴交流一下。

(2)找出这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相机理解“朦胧”、“仙境”等词。

(3)指导朗读。

品读第五段

1、齐读课文,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

2、通过学习课文,你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日月潭风光秀丽”?

3、学生汇报,并朗读第五自然段。

四、情境再现,复述课文

1、日月潭景色这么美,我们都还想去游览,哪位同学愿意领老师和同学们再去欣赏一下。

2、再次播放日月潭的有关图片,小导游相机配上解说词。

五、抒发感受,激发爱国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台湾是我们祖国的宝岛,那里不仅有风光秀丽的日月潭,还有景色迷人的阿里山。

可是现在,台湾还不能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

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六、结束

快乐的旅程到此结束。

板书设计

位置:

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日北边------圆圆的太阳

形状:

月南边------弯弯的月亮风

早晨:

薄雾隐隐约约光

潭景色太阳清晰秀

中午:

下雨朦胧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指生认读。

一片中央南边美丽小岛仙境朦胧附近倒映吸引轻纱

树木茂盛风光秀丽名胜古迹蒙蒙细雨群山环绕隐隐约约

2、齐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

片央南名美丽岛

2、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1)熟字加偏旁。

(2)熟字换偏旁。

(3)形近字比较。

3、口头组词。

三、指导书写

1、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生字,提出要注意的笔画。

2、动画范写生字,生书空练习,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强调下列字的写法。

片:

第一笔是撇。

南:

下边里面不是“羊”。

岛:

是把“鸟”的最后一笔变成“山”。

3、学生临写,展评。

四、作业

1、我会填。

日月潭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________。

这个岛把湖水_______,北边像________的________,叫_________;南边像_________,叫_________。

2、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五、拓展练习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台湾其它风景名胜。

教后记:

语文百花园一

一、教学要求:

1.认识部首,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

2.掌握部首查字典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

2.学习部首查字典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1.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新华字典》,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语文百花园中的语海去畅游。

1.课件出示大海、海浪。

蓝蓝的大海,白色的海浪多美啊!

2.课件出示带有以下汉字的浪花:

草红陈纷笑苍队笼附纱茫笔

你们看,浪花中有什么?

(浪花中有汉字)

(二)认识部首。

1.读浪花中的汉字。

请你们读一读浪花中的汉字,再仔细看看这些字的字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

2.把汉字按偏旁归类。

浪花里的这些汉字要跑出来和你们做朋友,请你们按偏旁让它们排好队,然后再读一读。

(1)课件出示:

纟:

艹:

(2)让学生将浪花中的汉字按以上偏旁的顺序进行归类,课件随着出示:

纟:

红纷纱

艹:

草苍茫

笑笼笔

阝:

阵队附

(3)按偏旁归类的顺序读一读。

3.结合偏旁归类的课件,帮助学生建立部首的概念。

汉字中有很多偏旁相同的字。

字典、词典把有相同偏旁的字放在一起作为一部,相同的偏旁就是这些字的部首。

如:

“红、纷、纱”三个字都有“纟”,都归到“纟”部。

“纟”就是部首。

4.照样子说出下面每组字的部首。

课件出示:

例:

村朵棉——(木)

吐吸员——()汽流沙——()

仪似休——()诉诗认——()

(三)学习查字典。

在读课外书时,当你遇到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就能查出它的读音。

1.课件出示P14中的小男孩和他说的话。

指名读小男孩说的话。

小明学会了部首查字法,他要教我们这种查字典的方法。

2.自由读查字典方法的提示。

“缓“这个字的读音他是怎么查出来的,请你们打开P13小声读读他告诉我们的方法。

3.四人小组边读查字典方法提示,边讨论部首查字的方法。

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提出不懂的问题,共同探讨。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请一组学生代表说查“缓”字的方法。

其他学生边听边动手查字典,教师边总结出方法。

第一步:

确定要查字的部首,数数有几画,从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字的部首和页码。

第二步:

在检字表中,找到这个部首,数清这个字除部首外还有几画,找到它在字典中的页码。

第三步:

按页码在正文中找到要查的字,看拼音读出这个字的读音。

5.课件出示P13中小女孩和她说的话。

现在我们学会了部首查字法。

小梅也学会了,听听她说些什么?

指名读小梅的话。

6.课件出示“铺、笼、绕、羞、隆”五个生字。

(1)让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一边查一边填表。

字部首在检字表的哪一页除去部首还有几画在字典哪一页读音

铺笼绕羞隆

(2)集体反馈。

﹝让学生在独立查这五个生字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这种查字典的方法。

7.拓展。

(1)让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找自己的姓。

找到后让同桌小伙伴看。

(2)请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从书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找到它的读音。

四、总结谈话。

今天我们在“语海畅游”中,认识了部首,学会了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的读音。

今后我们在读课外书时,准备一本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查到它的读音了。

这样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会认识更多的字。

窗前一株紫丁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我们为什么要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CAI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

3.简介紫丁香,学生边听边看画面。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全文,学生边听边看录像。

2.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

三、全心品读,体会情感

(一)学习1—2小节

1.默读。

2.说说读完后体会到了什么?

3.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4.自由练读,指名读,议读,评读。

(二)学习3—5小节

过渡:

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儿的呢?

1.出示学习建议。

2.小组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