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8016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序(zhì)妇孺(rú)选聘(pìn)锲而不舍(qiè)

B.元勋(xūn)哺育(bǔ)校对(xiào)朝花夕拾(zhāo)

C.亘古(gèn)迭起(dié)薪金(xīn)忍俊不禁(jīn)

D.燕山(yān)镐头(gǎo)取缔(dì)怏怏不乐(yà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宛转修润晌午悲天悯人

B.修葺淤泥荒僻语无仑次

C.驿路炽热矜持不曼不枝

D.拢罩破晓愧怍耐人寻味

3.填入横线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也许做不了光芒四射的太阳,那就做一盏光线柔和的路灯,照亮行人前方的路;________;我们也许做不了鲜艳欲滴的花朵,那就做一棵翠色欲流的小草,装点无边的春色。

A.我们滋润两岸干涸的土地,也许做不了烟波浩渺的大海,那就做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

B.我们滋润两岸干涸的土地,也许做不了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那就做烟波浩渺的大海

C.我们也许做不了烟波浩渺的大海,那就做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滋润两岸干涸的土地

D.我们也许做不了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那就做烟波浩渺的大海,滋润两岸干涸的土地

二、句子默写

4.古诗文默写

(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语《晚春》)

(4)木兰是位有血有肉的巾帼英雄形象,她既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的飒爽英姿,也不乏“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时流露出来的娇美风姿。

(《木兰诗》)

(5)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6)杜牧的《泊秦淮》中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泊秦淮》)

(7)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山西村》)

三、名著阅读

5.名著阅读,依据所给信息填空。

作家使用笔名,是文学史上常见的现象。

老舍就是现代著名作家的笔名。

老舍笔下有真情真性真气,因而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经典形象,例如出自《》的虎妞(车行老板的女儿)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四、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

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

请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6.(猜“孝”义)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本义:

7.(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9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

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特点一:

特点二:

8.(说“孝”理)孙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

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孙萌?

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

(60字左右)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

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B.事父母几谏。

(意思:

侍奉父母,如果他们又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阻。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飞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10.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卖油翁》,回答下列小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公亦以此自矜()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3)但手熟尔()(4)康肃笑而遣之()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尔安敢轻吾射!

13.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说明的道理。

14.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

那么你呢?

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七、现代文阅读

(1)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2)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4)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5)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6)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

“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7)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8)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9)他“说”了。

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10)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3)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5.“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6.选文中作者具体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17.找出文中与第⑤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18.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19.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令人肃然起敬。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常常只说不做,或者说一套做一套,你是如何看的?

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宗月大师

老舍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

我九岁才入学。

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

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

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

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

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

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

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

一进门,他看见了我。

“孩子几岁了?

上学没有?

”他问我的母亲。

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

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

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

“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

”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象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

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垫,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的大殿里。

大殿里很黑、很冷。

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

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

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

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

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

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

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

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

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

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

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

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

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做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

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

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

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

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

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

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

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

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

可是,他好善。

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

他忘了自己。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

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

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

出家以后,他不久就作了一座大寺的方丈。

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

他是要作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

庙里不要这种方丈。

一般的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

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作方丈。

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

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

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

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

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

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

我不知道。

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

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象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他是宗月大师。

20.请概括宗月大师对我的影响和帮助。

用上“不仅…还…更”这样的关联词语。

21.根据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其中不乏精彩的描写。

文中划线的句子几次对刘大叔的“洪亮”的声音或笑声进行了描写,请结合文段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第一次描写:

“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旨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描写:

“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旨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描写:

“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旨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

”这样的语言是生动合理的夸张吗?

请略作分析。

23.在《朗读者》节目中,演员濮存昕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年少时他曾患有腿疾,被同学乱起绰号。

在灰暗的少年时光,他遇到了医生荣国威,助他扔掉拐杖,让他重拾自信。

请结合文章,联系朗读者濮存昕的经历,说说他会以怎样的感情来读这篇文章的?

如果你朗读这篇文章,你想读给谁,因为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八、作文

24.下面两题,选一题作文。

(1)题目:

常常,我想起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想起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情景。

在回味中品味真情,领悟生活。

请撷取一个成长的片段,紧扣题意,写写你心中的记忆吧。

要求:

1、根据题目的语境补全标题。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书写工整,标点使用规范。

(2)袁枚写过一首名叫《所见》的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一次所见——牧童捕蝉——就被作者定格为一首诗。

每天,各种“所见”扑进我们的眼睛,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和感想,请以“所见”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1.B

【解析】试题分析:

B项,应改为:

校对(jiào)。

字音题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对于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

2.A

【解析】试题分析:

B应改为:

语无伦次。

C应改为:

不蔓不枝。

D应改为:

笼罩。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点睛:

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

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字形。

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

此题有的字笔画比较多,有的是生僻字,平常就得多写几遍。

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书写要规范,不写错别字,不写繁体字。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衔接与排序的能力。

需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语段前后句的句式是:

我们也许做不了……,那就做……。

因此衔接最恰当的句子是:

我们也许做不了烟波浩渺的大海,那就做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滋润两岸干涸的土地。

故选C。

4.

(1)凭君传语报平安

(2)此夜曲中闻折柳(3)百般红紫斗芳菲(4)万里赴戎机对镜贴花黄(5)任重而道远(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试题分析:

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此处注意“戎”“菲”“贴”“庭”等字词的书写。

5.舒庆春,《骆驼祥子》

【解析】

试题分析:

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文字信息“老舍”“虎妞”,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好好侍奉父母(晚辈侍奉长辈)

7.与父母平等相处;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直接表达对父母的爱;听父母的话,但顺从有度;表达感情的方式活泼、有创意等。

8.示例1:

孙萌:

孔子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即使你要外出,也必须要让妈妈知道,否则你妈妈会担心的。

示例2:

孙萌:

孔子说过,事父母几谏。

如果妈妈有不对的地方,你要与她好好沟通,千万不要负气出走。

你妈妈管你也是为你好,你说对不对?

【解析】

【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图片的能力。

根据图片中“一个孩子牵着长辈”的场景,可以理解“孝”的本义为“好好侍奉父母(晚辈侍奉长辈)”。

注意不能回答“尊重老人”,因为“尊重老人”不仅是指自家的“老人”,而“孝”是专指家庭亲情方面的。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从与父母平等相处、交流沟通等角度来分析材料中呈现的新的特点。

联系现实,从现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上来分析,抓住“平等”“情感公开表达”“不是绝对服从”等方面概括。

8.本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劝说时注意到称呼、用语婉转、引用名言等方面即可。

要友好地告诉对方,父母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也许要求过多,但要理解父母。

离开出去会让父母担心,并也许给自己还来危害。

9.“浮云”是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是比喻义。

10.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到。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9.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最后两句蕴含人生的哲理,“浮云”指的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障碍。

考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能力。

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考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

(1)自夸

(2)放下(3)罢了(4)打发

12.

(1)(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2)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13.熟能生巧

14.评分说明: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

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解析】

【分析】

11.试题分析:

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多古今异义,如“释”:

放下。

点睛: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12.试题分析:

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矢”“但”“颔”“轻”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尔安敢轻吾射”反问句的翻译。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3.试题分析:

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说明的道理。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1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发散思维。

鼓励有创意,想象要大胆,突破常规,又要合理,即合乎要求。

既放得开,又收得拢(结合原文作答)。

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

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

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要真实有效。

讲清楚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做到取长补短,学为己用。

15.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还”“另一个方面”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将“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两个部分衔接,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16.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17.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8.动作、外貌描写,写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充满着对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19.我觉得只说不做和说一套做一套都是很不好的。

我们应该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解析】

【分析】

15.试题分析: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即可。

答案在选文的第5段: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6.试题分析:

考查语段的作用。

一般都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分析。

此句的突出特点是在结构上的作用。

用了两个关联性的词语“还”“另一个方面”,既总结了上文的作为“学者的方面”,又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即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承上启下。

17.试题分析:

整体感知文本,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这里能概括出“起稿传单、大会演说、参加游行”即可。

18.试题分析:

考查议论文中记叙描写的作用,这里有生动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

点睛:

议论文中记叙的作用,叙述事件(一般只需要概括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结果),为议论服务。

有的是为了阐明论点,通过陈述事实来为议论作铺垫。

19.试题分析:

题干“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实际上选文中闻一多的所说所做就是最好的答案。

当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0.宗月大师不仅帮助我入学读书,完成学业,还成就了我的一生,更教会了我与人为善,懂得了帮助别人的乐趣和意义。

21.

(1)刘大叔性格爽直,我心生敬重

(2)刘大叔心胸豁达,不计得失(3)刘大叔乐善好施

22.是生动合理的夸张。

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刘大叔声音洪亮、性格豪爽,又准确地体现了“我”家的贫穷破败,以至读不起书的现状

23.饱含了对一位改变了自己命运轨迹的恩人的深深的谢意。

读给谁有具体的事情事情有感动点

【解析】

【分析】

20.试题分析:

本题作者受到宗越大师的影响是通过他自己的具体行动体现出来的,只要找出文章中描写他的言行举止句子即可分析出答案。

原文中有“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

他忘了自己。

”“他好善。

”等说明了他的乐善好施,但不管财产怎样流失,怎样被别人骗走,他依然笑声那么洪亮。

这说明他的乐观精神。

对我的帮助有帮我入学读书,完成学业,还成就了我的一生,更教会了我与人为善,懂得了帮助别人的乐趣和意义。

此题还有语言上的要求,所以得好好审题。

21.试题分析:

三次描写声音的洪亮都处于不同的情节之中,所表现的性格也不一样。

这要在上下文中读找寻答案。

并善于分析笑声所涵盖的重要信息。

22.试题分析:

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这种手法是否使用的合理,要根据文章内容来理解。

我们家非常贫穷,而他却极富有,所以他的声音洪亮,像我犯了极大的罪。

说明我的心理感受,因此这样写合理。

本题难度一般。

要看是否与文章情境相符及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

23.试题分析:

一问,内容决定了朗读的感情,也决定了朗读的语气和语调。

濮存昕讲述了自己那段人生经历是恩改变了自己命运轨迹,所以要表达对恩人的深深的谢意。

二问,对象可随意选,但内容要有具体的事情,事情要有感动点。

24.常常,我想起他

在我内心深处,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有一个人我永远也忘不了。

你知道他是谁吗?

他就是我一年级的同班同学。

他中等身材,他长着一头短发,一双眼睛乌黑发亮,高高的鼻子下面长这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在我的心里。

当我失意时,她是我的“开心果”,当我遇到困难时,她是我的“智多星”,当我迷失方向时,她是我的“指明灯”。

记得有一次,我在段考时,由于粗心大意,考试成绩不理想。

当时,我心灰意冷。

一连几天,脸上都没有一丝笑容,上课也无精打采,他见我这样,不但整天陪着我,安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