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8147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docx

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报告

1.工程概况

1.1概述

某水库是某河下游冲洪积平原的一座大(Ⅱ)型注入式水库。

该水库自1959年11月运行至今,已40余年,由于坝后排水不畅,致使坝体、坝后积水,积盐现象较为严重,虽未出现重大工程事故,但险情不断发生,为此,建设管理单位近几年逐步采取除险加固的处理措施。

2001年8月,新疆江河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施工总队通过招投标,承担了水闸主要险情坝段的大坝砼防渗墙除险加固工程。

防渗墙全长1800m,其中:

西0+500~西1+000长500m,墙深16~25m;西2+700~西3+100长400m,墙深14~15m;西3+900~西4+800长900m,墙深11~13m。

2001年9月12日正式开工,2002年1月底底完工,共完成混凝土总土方量8231.7m3,截水面积25698.2m2。

水库地理坐标:

东径85°52′55″~85°57′30″,北纬44°26′15″~44°20′30″。

1.2某水库概况

某水库主要由土坝、泄洪闸、泄水渠、引水渠等建筑物组成,于1957年5月1日动工兴建,1959年10月底全部竣工,并于1959年11月正式运行。

该水库是以引蓄泉水为主,兼蓄各渠道系水,沙湾河和某河少量洪水。

大坝为碾压式均质土坝,库容1.8亿m3,相应库水位392.01m,最大坝高15.6m,原坝项高程394.2m,坝顶宽3m左右。

加固后现坝顶高程394.5~395.0m,坝顶宽6m左右。

坝线长13.6km,其中西坝段长7.7km(0+000~西7+700)。

东坝段长5.9km(0+000~东5+900)。

水库投入运行初期,水库蓄水(库容1.798亿m3)后不久于1960年3月至1961年4月之间坝后管涌现象经常出现,比较严重的坝段为西4+620和西0+800处,特别是西0+800处,下游坝坡因坝体高含水土体分部较高,大片出现盐碱,坝后土体饱和,高水位期,下游坝坡脚有近百个冒水泉眼,1995年作贴反滤及坝脚压戈壁砾石台法处理,但盐碱继续向上部及两侧发展,1997年3月初当库容蓄到1.3亿m2时,坝后25#(西2+878)~28#(西3+010)滤水管之间有渗水发生。

4月1日,库水位为391.38m(库容1.6162亿m3)时,25#~28#之间坡脚渗水严重,库水沿坝后坡呈面状流出,并在西2+880~西2+985段坝后坡发生严重裂缝、滑坡等。

该水库坝线较长,由高坝段(坝高8m~15.6m)和低坝段两部分组成,其中高坝段长度7.65km(桩号为0+000~西5+100和0+000东5+900)。

自水库运行至今,出险情的主要是高坝段,而低坝段无险情出现。

1.3大坝砼防渗墙工程概况

按照建设方要求,防渗墙划分为D单位工程。

根据具体情况,该单位工程共分4个分部工程,西0+500-西1+000为DA分部;西2+700-西3+100为DB分部;西3+900-西4+340为DC分部;西4+340-西4+800为DD分部。

防渗墙是某水库除险加固的重要措施之一,共分三段,墙体总长度1800m。

坝体在西0+500-西1+000的防渗墙的厚度为0.3m,坝顶高程395.0m,坝基高程378.7-379.0m,坝高15.3-16.3m左右,防渗墙墙顶高程393.5-393.8m,墙底高程和墙深为:

西0+500-西0+650和西0+800-西1+000墙底高程五76.7-377.7m,墙深15.8-16.8m左右;西0+650-西0+800为古河槽段,西0+650-西0+740和西0+762.5-西0+800两段墙底高程269.0m,墙深24.5m;西0+740-西0+762.5段墙底高程376.7-377.7m,墙深15.8-16.8m左右。

坝体在西2+700-西3+100的防渗墙厚度为0.25m,坝顶高程394.5m,坝基高程380.9-381.4m,坝高13.6-13.1m,防渗墙顶高程393.5-393.7m,墙底高程378.9-379.2m,墙深14.6-14.3m左右坝体在西0+900-西4+800的防渗墙厚度为0.25m,坝顶高程394.5m,坝基高程383.1-384.6,坝高11.4-10m左右,防渗墙顶高程393.5-393.7m,墙底高程381.0-382.5m,墙深12.5-11m左右其防渗墙深度均伸入坝基以下2m左右的相对不透水层,且古河槽段防渗墙深度基本伸入古河槽砂层以下2m左右,满足设计要求。

防渗墙设计强度C5,抗渗标号W6的塑性砼。

水泥使用525#的高抗硫酸盐水泥。

1.4施工条件简述

1.4.1水文地质条件

某水库库内、坝区的含水层主要由第四系洪积物组成。

由于这些洪积物主要由粉粒,粘粒含量较高的重一中粉质壤土,粘土组成为弱透水层,使得该地区含水层的富水性及径流 条件较弱。

该区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

为了解各种水对施工及砼的影响,根据石河子市水利局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某水库库坝区各水体,属弱碱性水。

坝体内由于坝体渗透不畅,在坝体赋存了较高的盐份。

坝体水 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存在分解结晶复合类(硫酸镁型)腐蚀,属强腐蚀,因此,砼防渗墙设计要求使用525#高抗硫酸盐水泥。

1.4.2工程地质条件

⑴ 地形地貌

坝址区位于某河洪积扇,沙湾河洪积扇与两河之间南部规模较小的宁家河洪积扇之间一天然洼地内,洼地东西两侧地形逐渐升高,由南往北缓缓倾斜。

并在该洼地西0+780-0+670之间为古河槽。

根据地面高程,由洼地北边及东西两侧筑坝蓄水,现筑成的坝体在平面呈“U型”,分高坝段和低坝段。

⑵ 坝体工程地质条件

施工地段的坝体土质量评价为:

粉粒含量53~59%,粘粒含量22~27%,天然干密度16.96~18KN/m3,孔隙比e=0.5-0.593,渗透系数一般4.37~5.83×10-5cm/s,最大8.6×10-5cm/s,局部干密度为14.6~15.6KN/m3.

坝体总盐含量2.999~6.083%,超过规范要求筑坝土料3%的含盐标准。

浸润线及以上,坝体土呈坚硬—硬塑态,浸润线部位或以下坝体土呈可塑—软塑态。

⑶ 坝基工程地质条件

1西0+500—西1+000估段

坝基线以下15m深度范围内,其地层岩性由O3P1粘土和含砾粗砂组成。

该段坝基地下水埋深1.7m,坝基土多处于饱和状态,土质多数渗透性微弱。

该段存在问题较大的为古河槽段(西0+670—西0+780),主要由粉粒、细砂和含砾粗砂组成。

该砂层总厚度5~10m,相应分部高程379.1~369.9m,属于弱—较强透水地层,砂层下部为重—中粉质壤土,为相对弱透水层。

在该段施工中发现,其西0+740—西0+762.5段砂层分部高程在379.0左右,向下已进入褐黑色和灰黄色的粘土层中,均属质密的微弱透水层或相对不透水层,富有弹性和韧性,液压挖斗施工在该层受阻。

为较准确评价该部位379高程以下的坝基原状土的性质,我队抽调机组在26#槽(西0+750)和24#槽(西0+762.5)部位进行钻孔取样,孔径127mm,孔深26m,另外分别在钻孔379高程,底部369高程及中部左右各取7组钻孔岩样委托我院试验研究所进行颗分、密度、流塑限、比重、渗透等实验,其实验成果表明,该部位379m高程以下的坝基原状土的粘粒土的粘粒含量较高,为低液限粘质土,孔隙比较小,呈坚硬状,为坝基较好的防渗体。

为此设计将原防渗墙底高程369.0m修改为377.0m左右,满足防渗墙底部基本伸入相对不透水层2m左右的要求。

2西2+700—西3+100段

该段坝基线以2~10m之间普遍有一层青灰色粘土,透水性微弱,可用该层做为坝基防渗层。

3西3+900—西4+800段

坝基以下主要为重粉质坑壤土,湿—饱和状态,土体呈可—软塑态

综上所述,由于该水库位于一天然洼地内,坝基均属细颗粒的洪积地层,属微弱—极微弱透水地层,坝基渗透量不大。

1.4.3施工场地及交通条件

某水库位于新疆石河子市西北21km处,东至大泉沟镇7Km,有石河子市至莫索湾公路在水闸以东3km通过,交通十分便利。

坝后有一条15Km左右的环库公路,砂石路面的道路,并于坝顶有多个进口。

坝顶也可运行汽车,有利施工。

1.4.4水电及通讯条件

根据某水库前期水质化验情况,要求施工和生活用水首先选用坝后自流井水,通过化验,该水源可供生活用水,并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无腐蚀性。

施工用电对防渗墙工程影响较大,为确保施工正常运行,我队与电业部门协商,在0+500—1+000和3+900—4+800两段坝后合理的位置安装两台50VA的变压器,再由电缆线通到各施工用电部位。

砼输送泵为75KW,专门配置2台120KW的柴油机一台,供砼输送泵,一台在砼拌和站做为备用电源,另配备一台10KW此油发电机以备停电时生活用电。

施工基地与外部联系采用手机,工地内满浇筑槽口,砼输送泵站,砼拌和站等施工现场采用对讲机进行联系。

2.工程投标

我队与2001年8月接到某地某水库建设管理处发出的招标邀请书,邀请我队对新疆某河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大坝砼防渗墙工程进行投标。

我队接到邀请书后对标书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决定进行投标,随即组成了投标书编制小组,分为商务组与技术组。

通过对标书的《合同条款》、《技术条款》、《工程量清单》、《招标图纸》和所有其它相关文件的内容进行了仔细分析、研究,并到现场踏勘,了解地形、地貌、气象以及地质条件等,编写了投标书。

于同年8月向某地某水库建设管理处递交了投标书,其招投标小组经过评标、议标、最终与2001年8月20日通知我队中标。

我队与某地某水库建设管理处签订了施工合同。

随即在技术力量、人员组合、设备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确定了施工组织措施、方案,其旨在加快工程建设服务,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为某水库工程建设服务。

3.施工总布置、总进度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3.1施工总体布置

根据防渗墙三个坝段的具体位置,本着有利施工,方便管理,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布置。

考虑自流井水源(西3+500左右)在防渗墙工程第二(西2+700—3+100)和第三(西3+900—西4+800)坝段之间,因此,将营地建在水源以西200m左右的盐碱平地上,砼拌和砂石场建在水源南面300m左右的坝后环库公路旁,另修建20m3左右的砼拌和蓄水池。

另外,需建一个泥浆搅拌站和粘土料场,以及蓄水池和沉淀池(3×3×1m)各一个,以供砼拌和之粘土泥浆。

加修建水泥仓库和膨润土、外加剂仓库一个。

在西0+500—西1+000段,考虑砼运输距离较远,为防止离析,在该段中部坝后100m的空地上修建砼拌合站,砂、石、粘土料场不泥及膨润土仓库,泥浆搅拌站、蓄浆池等,搅拌的泥浆即做槽内护壁之用也做砼拌和之用。

在西2+700—西3+100段修建一个泥浆搅拌站和粘土料场以供槽内护壁泥浆。

在西3+900—西4+800段坝线较长,在东西端坝后上坝道路附近各布置一个泥浆搅拌站和粘土料场以供槽内护壁泥浆。

泥浆搅拌用水就近采用坝后渗渠水源,送浆管路采用内经50mm的高压胶皮软管沿坝后坡脚铺设至槽口。

砼输送泵均布置在每段上坝路旁的坡脚处,以便于砼泵安装和汽车砼运输下料,泵管采用内径100mm,每根3m的钢管联结,沿坝顶铺设至槽口浇筑导管直接对口浇筑。

3.2施总进度计划

某水库防渗墙工程是我队承接兵团的第一个水利工程,也是新疆第一座超薄防渗墙。

工程中标后,总队领导非常重视,尽快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使工程于2001年9月12日正式开工。

施工至10月中旬近一个月时间完成坝长560m的工程量,为合同工程量的30%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合同工程量及业主的要求。

主要因素 是该坝体填筑密度较高(1.5~1.7qpg/cm3)结构较致密坚硬;二是在防渗墙部位的三个坝段中局部都分别进行了高压旋喷灌浆,且注入水泥量较大。

由于以上原因,不但造成液压抓斗成槽困难,工效降低,而且使得设备自身损坏严重,多次导致高压油管爆裂,控制阀阀片破损等机械事故的发生。

因液压抓斗为意大利进口原装设备,不但其配件价格昂贵,更主要的是来源完全依赖进口,周转时间很长,又造成了停工待料。

针对防渗墙工程的工效、进度基本依赖液压抓斗成槽的特性,为加快防渗墙施工进度,我队即该采取极有效的措施,尽快投入4台汽车钻机,在每一槽段抓斗成槽前,先行钻设深度与防渗墙一致,直径为300mm的钻孔,其数量达到每槽段16个左右,投入的施工人员也由原来100多人增加到150多人。

由于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使防渗墙后期施工进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平均达到200m2/台班以上。

为此,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和后期工程量,原计划防渗墙总工期在2001年12月9日开始气温骤然降多处不遇的零下35度以下,各类施工机械设备无法保证正常运转,为确保防渗墙施工质量,2001年12月10日,在尚余270m坝长的防渗墙工程量情况下进行了暂停施工。

在2002年1月5日气温回升至零下15度以上后,我队即该组织人力进入工地进行前期准备,至1月11日正式开工,2002年1月28日完成了防渗墙全部主体工程量。

3.3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完成的主要工程量如下:

⑴ 在坝砼防渗墙水平总长1800m;,

⑵ 成墙截水面积为25698.2m2;

⑶ C5、W6砼浇筑8231.7m3;

⑷ 西0+740—西0+762.5段防渗墙底部灌注砂泵,造孔进尺512m,注浆进尺320m;

4.大坝砼防渗墙工程施工方法

某水库防渗墙全长1800m,墙顶高程393.5m,墙底伸入坝基以下粘土层2m左右,其主要技术要求:

 砼防渗墙中心线与坝轴线重合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5,抗滲标号W6,坍落度18~22m,扩散度34~40cm,业主提供的砼配合比设计龄期90天,水灰比0.82,砂率47%水泥品种为525#高抗硫酸盐水泥。

4.1施工准备

 2001年9月6日由业、监理和设计在某水库监理部对防渗墙工程进行了技术交底,并且根据合同和设计要求,我认真编制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部审批通过。

根据业主或监理提供的控制网点用经纬议、水准议进行现场测量放线,按设计要求准确地定出开挖槽轴线,轮廓线和桩号,并标明高程。

在施工总布置的规划范围内同时完备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如供水、供电、道路、砼拌和站、泥浆制备站、临时房屋等。

4.2液压抓砼防渗墙施工工艺

液压抓斗砼防渗墙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1

液压抓斗砼防渗墙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4-1

 

 

4.2.1造孔

由于防渗墙部位的坝体局部进行了高压旋喷灌浆等因素使得液压抓斗成槽非常困难,为提高工效,采取在每一槽段抓斗成槽前,先行钻设深度与防渗墙一致,直径为300mm的钻孔,其每槽段沿中心线均匀布置12~15个左右,采用在每一槽段抓斗成槽前,先行钻设深度与防渗墙一致,直径为300mm的钻孔,其每槽段沿中心线均匀布置12~15个左右,采用三叶钻头泥浆护壁钻进,钻木机使用XY-Ⅱ型汽车钻,共投入4台。

4.2.2 造槽

⑴ 成槽方法

成槽机具采用HC-60型液压抓斗(意大利土力公司生产)一台,最大挖深70m,并配备超薄防渗墙自行设计制造的薄壁抓(宽度25cm和30cm)各一件。

槽段分两期施工,先施工Ⅰ期槽(奇数),后施工Ⅱ期槽(偶数)(即隔施工),采用选钻主孔后抓取法成槽。

Ⅰ、Ⅱ期槽均采用四抓成槽(每抓成槽长度2.5m),抓取顺序一般为先抓 取两侧单元,后抓取中间单元。

⑵ 槽段宽度及长度划分

槽段宽度根据合同文件及设计要求,宽度250-300mm,在西0+500-西1+000坝段,防渗墙宽300mm,西2+700-西3+100和西3+900-4+800两段防渗墙宽度250mm。

槽段宽度划分的依据一是以设计要求为准,二是考虑坝体成槽的条件。

槽段长度一期槽均为10m,二期槽长度变8m或10m,实际成槽长度8.6m或10.6m。

在特殊部位(上坝路口,槽壁不稳定)槽段长度相应减少,一般在槽段孔壁稳定,砼生产能力足够的前提下,宜选用较长的槽 段长度而减少套接工作量达到有利于防渗墙整体性的目的。

⑶ 槽段中心与垂直度

防渗墙中心线在坝轴线上,槽孔壁保持平整垂直,防止偏斜,成墙段无探头石和波浪形小墙等。

其质量标准为:

防渗墙轴线上、下游方向的误差不大于30mm,槽段偏斜率不大于4%,一、二期槽段搭接部位的两次槽位中心在任一深度的偏差值应能保证搭接墙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因此,抓槽前先认真校对槽位,利用该设备三级导向和矩形手抓斗(长×高为2.5×11m)的刚性及重量(9吨)的优良性能,确保抓斗纵面轴线与防渗墙设计轴线结合,抓斗上下升降过程中保持平衡,避免左右摆动,主机要到退行驶。

另外,利用槽 内垂直的钻孔起到抓斗挖槽的导向作用而保证墙体的垂直度。

其槽 孔偏斜度采用自行设计制造的“浮筒式”测斜仪量测。

该测斜仪具有操作简便,直观检查的特点。

每槽段基本选取2~3个点,开槽后深度10m左右及终槽量测,并利用液压抓斗自行纠偏的良好特性进行及时纠正和控制。

⑷ 槽段深度

根据设计要求,防渗墙底部无益伸入坝基线以下2m左右的粘土相对不透水层,且在古河槽段穿过砂层进入2m左右的粘土层,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防渗墙体。

在西0+500-西1+000段防渗墙深度为16-245m,西2+700-3+100段,防渗墙深度14-15m左右,西3+900-西4+800段防渗墙深度11-13m左右

4.2.3 泥浆

泥浆分为固壁泥浆和防滲墙砼拌和之掺料泥浆。

固壁泥浆的作                                用为支承槽壁,稳定地层悬浮沉渣,对成槽的稳定起非常重要      的作用。

防滲墙砼拌和之掺料泥浆其作用是将防滲墙墙体材料由刚性变为塑性,改变其墙体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泥浆拌制采用1m3的ZJ-1500型高速泥浆搅拌机,拌制10多分钟左右,先送入泥浆沉淀池,后自动流入泥浆池并不断搅动循环,再由泥浆泵输送到各槽口用浆点。

⑴ 固壁泥浆

泥浆材料选用乌市西山红粘土,其粘土性能指标基本达到:

粘粒含量大于40%、塑性指标大于20、含砂量小于5%、二氧化硅和三氧化铝含量的比值为3~4。

其护壁泥浆性能指标基本达到:

比重1.1~1.3、粘度20~25S、含砂量小于4%、胶体率大于97%、失水量小于30ml/min和稳定性小于0.01。

成槽过程中,对槽段采取必要的防护,防止废浆、废渣、杂物进入槽内,引起泥浆性能的改变。

为防止离析、沉淀、保持性能指标均一,槽段内泥浆面要保持槽口顶面以下30~50cm的范围内。

⑵ 砼拌和泥浆

防滲墙墙体材料为塑性砼,按设计配合比需加入一定的粘土。

因其粘性强且有泥团状,将干料加入无法拌和均匀,为此采用高速泥浆搅拌机制造成泥浆加入,其粘土材料与上相同。

所拌泥的泥浆性能主要以比重来控制,通过高处计算要求,泥浆比重为1.25g/cm3对,拌制的泥浆否不定期进行检查,从而使泥浆中粘土和水的含量基本达到求。

4.2.4.终槽及清槽换浆

槽段终槽后及时对槽位、槽深、槽段长度、宽度及偏斜等施工质量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验收,组织验收合格后进行清槽换浆。

为清除加落在槽底的沉渣,保证砼防渗墙的浇筑质量必须进行清槽换浆。

选用抓斗自槽底部采用定位抓取槽底淤积物及沉淀物,然后边注入符合要求的新鲜泥浆边抓取槽内陈旧废浆进行置换。

清槽换浆结束条件为清槽换浆结束1小时后,泥浆比重<1.3g/cm3,粘度<30S,含砂量<10%。

清槽换浆结束后,经自检和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

及时回收清槽换浆和砼浇筑所排放的泥浆,防止其污染环境。

回收方法为用泵把泥浆抽回贮浆池内或正在挖掘的槽段内,部分含砂率大的稠浆抽到沉淀池内进行重力处理。

4.2.5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体材料及其施工

4.2.5.1 墙体材料及配比

按照设计要求防渗墙体强度C5、抗渗W6的指标,通过配比试验提供施工配合比(重量配合比),其水灰比0.82,砂率47%,坍落度为18~22cm,扩散度为34~40cm,每m3混凝土材料用量见表4-1。

4.2.5.2 混凝土拌和及运输

砼拌和采用电子秤计量的JS-500砼搅拌机2台,生产能力50m3/h。

上科用装载机,进料由电子秤控制,保证砼拌和质量及连续性。

根据防渗墙设计配合比和搅拌机容量决定每盘砼方量0.4m3,其材料用量见表4-2

砼防渗墙材料用量表

                          表4-1

原材料名称

规格

重量配合比

每m3混凝土材料(Kg)

水泥

天山牌525#高抗硫酸盐

1.00

125

玛河产中砂

5.93

741

石子

玛河产5-20mm

6.69

836

外加剂

CAS-IIH

0.011

1.38

掺 合

粘土

0.8

100

膨润土

0.4

50

坝后自流井

1.8

225

每盘(0.4m3)砼材料用量表

                          表4-2

原材料名称、规格

重量配合比

每m3混凝土材料(Kg)

水泥

天山牌525#高抗硫酸盐

1.00

50

玛河产中砂

5.93

296

石子

玛河产5-20mm

6.69

334

外加剂

CAS-IIH

0.011

0.55

掺 合

粘土

0.8

40

膨润土

0.4

20

水(坝后自流井)

1.8

90

在砼拌和实施中,水和粘土以泥浆形式加入使用泥浆流量计进行控制,比重1.25g/cm3的情况每盘加入104升泥浆(130Kg)。

对料场的砂不定期进行含水率测定,当含水率大于1%时,及时调整加水量,以保证墙体材料塌落度满足设计要求。

砼运输采用5吨东风自卸汽车将已拌和好的砼运输到输送泵,通过泵管打入各段的浇筑导管将砼送入槽内。

其砼输送泵型号:

HBT60E,最大泵送压力11Mpa,输送量6m3/h,电机功率75KW。

采用砼输送泵,一方面对砼进行了二次搅拌,另一方面大大缩短了浇筑时间,显著提高了砼面上升速度,这对砼浇筑成墙质量都有较好的改善和提高。

4.2.5.3泥浆下混凝土浇筑

防渗墙体采用塑性混凝土,成槽后采用直升导管法于泥浆下混凝土浇筑。

⑴ 浇筑导管沿槽段轴线布置,相邻导管的间距不大于3.5m,一期槽两端导管距槽端控制在1.5m,二期槽两端的导管距槽端控制在0.5~1.0m。

⑵ 安装导管时,导管底部出口与槽底板距离不得大于25cm,浇筑导管内径为200mm,采用密封快速卡扣接头,其密封承压性好,防止漏浆夹泥事故发生。

⑶ 每个导管开始前,先注入水泥并准备好足够数量的混凝土,将管内泥浆挤出管外,一举将导管底端被混凝土住,保证后续浇筑的砼不致于泥浆渗混。

槽段砼浇筑严格遵循先深后浅的顺序,从最深的导管开始,由深到浅依次开浇,直至全槽砼面基本浇平以后,再全槽 均衡上升。

浇筑过程中,保持导管埋入砼的深度不小于1m,不超过6m,维持全槽砼面匀衡上升,控制其高差在0.5m范围内。

⑷ 砼浇筑连续进行,槽段内砼面上升速度大于2m/n,每30分钟量一次槽段砼面。

⑸ 在砼浇时,按要求在出机口和槽口入口处随机取样,检验砼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不合格砼严禁入槽。

4.2.6 砼防渗墙段连接

防渗墙一期槽与二期槽之间存在连接的问题。

采用钻“接头孔法”和“抓凿法”两种工艺。

⑴ “接头法”法连接

在一期槽端30cm处钻设直径30cm的接头孔,要求钻孔垂直,一径到底。

在DA分部(西0+500-西1+000)和DD分部(西4+340-西4+800)两段接头处采用以上工艺连接。

⑵ “抓凿法”连接

在一期槽浇筑时结束16-20小时左右,即用抓斗直接垂直抓 除30cm的槽端至一期槽底,使用该工艺要求抓斗即能抓动,又要保证槽壁垂直稳定。

在DB分部(西2+700-西3+100)和DC分部(西3+900-西4+340)两段接头用以上工艺连接。

4.2.6特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