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8201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

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題:

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名义上整个帝国是‘王土’,整个帝国里的人都是‘王臣’,但事实上王所直接统属的只是王畿之地。

王歲之外,封立诸侯国。

周王在装内,诸侯在国内,各把大部分土地分给许多小封君。

”据此可知,周朝的社会组织

A.相对较为松散

B.为历代王朝沿袭

C.保证了周朝社会稳定

D.是宗法制的核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朝实行分封制,在分封制下,各诸侯国拥有一定的独立性,故周朝的社会组织相对较为松散,A项正确。

秦朝废除分封制,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维护周王室的稳定,而是强调分封制下各诸侯相对独立,周朝的社会组织较为松散,排除C。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与材料强调分封制不符,排除D。

2.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

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C.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在西域设立设专职官员管辖,保护丝绸之路畅通,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而是强调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排除A。

材料强调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而不是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排除B。

材料强调汉武帝时期在西域设立设专职官员管辖,保护丝绸之路畅通,而不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排除D。

3.勾栏,是宋元时期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

有人描写一个庄稼人到了城里看到勾栏的情形:

“要了二百钱放过咱,人得门上个木坡。

见层层迭迭团圆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涡。

……”据此可知,勾栏

A.既有专业性又带有商业性

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C.淡化了城市的传统功能

D.突破了坊市的界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勾栏是宋元时期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现在的戏院,反映了勾栏既有专业性又带有商业性,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南方和北方经济的对比,故无法推断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勾栏淡化了城市的传统功能,而是丰富了城市市民生活,排除C。

勾栏是娱乐场所,没有体现突破了坊市的界限,排除D。

4.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

有关郑和远航的一些细节问题疑莫能明,引起学者的争论,主要争论的是郑和船队的大船尺度、远洋航程以及终点等问题。

出现学者争论,可推知

A.官方没有文字记载

B.有关档案资料失传

C.存在政治性避讳

D.学者的史学观不同

【答案】B

5.在18、19世纪之交成书的《御制五体清文鉴》,是清朝特地撰修的一部满、藏、蒙、维、汉五种语言对照的分类辞书。

撰修辞书

A.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B.达到“书同文”的目的

C.强调各民族文化平等

D.便于各民族文化交流

【答案】D

............

6.在1895年前,中国拥有的铁路只有微不足道的364公里,到1911年清朝统治结束时铁路总里程达到9618公里。

这一现象说明

A.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运输业

B.中国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C.西方列强在中国加大资本输出

D.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95年到1911年间,铁路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故B项正确。

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清政府没有重视铁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排除。

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加大资本输出,但不是中国铁路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排除C。

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故D项时间不符合,排除。

7.1924年,孙中山先生说:

“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

”中国共产党《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出:

“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前后“耕者有其田”

A.其目的与内容相同

B.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C.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D.都没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强调“耕者有其田”,而中国共产党强调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故可知两者反对封建土地制度,但中国共产党还主张把土地分给农民,故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B项正确。

两者关于“土地制度”的目的和内容各不一样,排除A。

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的土地制度得到彻底的执行,排除。

中共产党的土地制度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排除D。

8.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随着党的任务不同和党的建设需要,经历了数次变化。

下图中的入党誓词,应出现于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31年1月25日”“阶级斗争”等信息可知,该誓词出现在土地革命时期,故A项正确。

抗日战争时期应强调民族矛盾,与图示信息“1931年1月25日”“阶级斗争”不符,排除B。

解放战争时期是1945-1949年,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C。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D。

点睛:

抓住图示的关键信息“1931年1月25日”“阶级斗争”等,即可知道是土地革命时期。

9.“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产生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殊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

这个理论,已经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了极大的胜利,并将继续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最后的、彻底的胜利和解放。

”材料中的“这个理论”是

A.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新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产生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殊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最后的、彻底的胜利和解放”等信息可知,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B项正确。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A。

新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指导了国民大革命,与材料不符,排除C。

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产生的新思想,及毛泽东思想,排除D。

点睛: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产生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殊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最后的、彻底的胜利和解放”,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即可知道答案。

10.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古希腊文明看雅典,雅典的政治制度主要体现在民主政治。

其“民主”是

A.民族矛盾的产物

B.社会各阶层轮流执政

C.成年男性当家作主

D.雅典部分人的民主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是公民的民主,是雅典部分人的民主,故D项正确。

雅典民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不是民族矛盾的产物,排除A。

雅典民主是公民的民主,不是社会各阶层轮流执政,排除B。

雅典民主是公民的民主,成年男性中也有不是公民身份的,排除C。

点睛:

本题以雅典民主政治为切入点,考查对“民主”的理解,熟悉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即可知道答案。

11.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新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的重要原因是

A.新贵族的政治地位相对较低

B.新贵族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C.新贵族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

D.恢复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新贵族是指从事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活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结合,反对詹姆士二世的专制统治,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正确。

有些贵族虽然保留了贵族头衔,但从事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活动,地位不一定低,排除A。

新贵族大都是清教徒,宗教信仰没有改变,排除B。

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结合,反对以詹姆士二世为首的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排除D。

12.马克思说:

“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

”“巨大的城市”的形成,主要基于

A.商业革命,贸易中心转移

B.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向城市

C.工业革命,生产力巨大发展

D.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地位的确立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巨大的城市”的形成,主要因为工业革命产生,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

商业革命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与材料强调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不符,排除A。

B项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原因,但主要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

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确立了统治地位,而材料强调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排除D。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人战胜印第安人,靠的不是枪炮,因为那时候枪炮的技术并不发达,真正战胜美洲土著的是欧洲人带来的一连串瘟疫:

1518-1526年天花流行;1530-1531年爆发麻疹;1546年斑疹伤寒;1558-1559年流感。

据估计,95%的美洲原住民死于白人带来的疾病。

如果说是瘟疫毁灭了玛雅文明,一点也不过分。

欧洲人在天花的帮助下,开始了在美洲的殖民统治。

——《人类的历史即传染病的历史》

材料二

1918年3月份开始,大批的美军开始登上船前往欧洲参战,去挽救已经筋疲力尽的英法联军。

与他们同船到达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可怕瘟疫:

流感。

4月初,在美国人登陆的布雷斯特,流感开始出现。

此后,流感以惊人的速度席卷欧洲大陆和全世界,造成了一场空前的灾难。

仅1918年4月,英军就有3.1万人染病,到5月,英国皇家海军有10%的部队感染流感,整整3周时间无法作战。

6月上旬,在德军发动猛攻的当口,近2000名法军因感染流感不得不撤出战场。

3月到8月,流感加上战争伤亡,德军减员80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军队的行程,流感随之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并导致大约4000万人口死亡,比持续了52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还多。

——《美军带来流感病毒》

材料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口日益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传染病也随之周游列国。

携带病菌的病人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比传染病的潜伏期还要短。

频繁的人口流动使得传统的隔离方式根本无法生效,也使得一国爆发的传染病会迅速传播到其他地区。

我们消费越来越多的加工食品,这些食品可能来自遥远的他乡异国,在种植、采摘、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如果出现污染,都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

——《人类的历史即传染病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人征服美洲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之利与弊。

【答案】

(1)实行殖民统治,美洲失去独立;掠夺财富,造成美洲贫穷;屠杀、瘟疫造成美洲人人口锐减;为了弦补劳动力不足。

从非洲贩卖黑人至美洲,给非洲带来灾难;为欧州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2)苏俄退出战争;美国参战;瘟疫肆虐;各国反战运动。

(3)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易于出现贸易不对等、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问题;易于出现疾病传染、环境污染等问题;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社会发展趋势。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据估计,95%的美洲原住民死于白人带来的疾病”可概括为屠杀、瘟疫造成美洲人人口锐减;根据材料一“欧洲人在天花的帮助下,开始了在美洲的殖民统治。

”可概括为实行殖民统治,美洲失去独立;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掠夺财富,造成美洲贫穷;贩卖黑人至美洲,给非洲带来灾难;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等方面思考作答。

(2)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二“1918年3月份开始,大批的美军开始登上船前往欧洲参战,去挽救已经筋疲力尽的英法联军”可概括为美国参战;根据材料二“流感以惊人的速度席卷欧洲大陆和全世界,造成了一场空前的灾难”可概括为瘟疫肆虐;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苏俄退出战争、各国反战运动等方面概括。

(3)根据材料三“频繁的人口流动使得传统的隔离方式根本无法生效,也使得一国爆发的传染病会迅速传播到其他地区”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回答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可从易出现贸易不对等、贫富差距加大、疾病传染、环境污染等方面回答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点睛:

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据估计,95%的美洲原住民死于白人带来的疾病”“1918年3月份开始,大批的美军开始登上船前往欧洲参战,去挽救已经筋疲力尽的英法联军”“频繁的人口流动使得传统的隔离方式根本无法生效,也使得一国爆发的传染病会迅速传播到其他地区”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新航路开辟、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内容。

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时间

主要矛盾

1840——1919年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两对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

20世纪30——40年代

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1949——1956年

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1956年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一条以上信息,围绕主要矛盾,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提示:

(1)论题:

是论述者所主张并加以辩证的命题,论述题目中观点。

(2)阐述:

阐明陈述,详细的解释。

(3)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比如:

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缘由、日民主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变化等。

(4)阐述必须要有相关史实。

【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题时首先通过阅读材料信息,获取关键内容“1840——1919年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两对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

”“20世纪30——40年代主要矛盾:

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其次,依据审题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结合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相关史实,概括归纳出观点为“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缘由”;再次,结合西方列强侵华、日本侵华的相关知识,围绕主题阐述原因即可;总之,阐述过程中要求史论结合、语言准确、层次清晰等,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二)选考题:

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

15.(历史一一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代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了士兵、服役农民耕种之外,还假(出租、借贷)给百姓,征收一定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

东汉政府采用“假民公田”的办法来解决小农破产问题。

遇到灾荒时,政府把国有的荒田和苑囿以及山川林泽租借给流民进行生产。

接受假田的人,在头三五年可以享受免除租税的待遇,几年以后,就要向国家缴纳40%以上的假税,并承担其他封建义务。

如使用公家的牛耕种,则要交更多的假税。

从永平九年(公元66年)到元兴元年(公元105年)的40年间,东汉政府“假民公田”近20次。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假民公田”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假民公田”与封建土地私有制之间的关系。

【答案】

(1)安置流民,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社会安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基,有利于农业生产。

(2)汉朝时期,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共同构成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着在封建经济中占支配地位;。

“假民公田”作为农民土地私有制出现危机时的补充。

【解析】

(1)根据材料“东汉政府采用‘假民公田’的办法来解决小农破产问题。

遇到灾荒时,政府把国有的荒田和苑囿以及山川林泽租借给流民进行生产”可概括为安置流民,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社会安宁;根据材料“要向国家缴纳40%以上的假税,并承担其他封建义务”可概括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垦,有利于农业生产方面思考作答。

(2)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紧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地位、“假民公田”作为农民土地私有制出现危机时的补充等方面思考作答。

16.【历史一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的各种非政治性活动都非常成功。

但又同国联一样,它在维护和平这一主要任务上的成绩却也是有好有坏。

它通过成为保持友好关系的媒介而帮助防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

它制止了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但是它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

而且在1862年极度危险的古巴危机和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中,联合国也没有举行任何磋商。

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同国联一样:

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上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与国际联盟成立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局限性。

【答案】

(1)都是战争的产物;由战胜国(大国)主导成立的;日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2)联合国成立初期,大国操纵和控制;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权力有限;世界各地的冲央不断发生。

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矛盾复杂,任务艰巨。

【解析】

(1)关于联合国与国际联盟成立的相同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找出各自成立的背景,进行比较即可。

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都是战争的产物、由战胜国主导成立、目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思考作答。

(2)根据材料“它制止了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但是它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在1862年极度危险的古巴危机和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中,联合国也没有举行任何磋商”“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上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等信息可从联合国成立初期,大国操纵和控制;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权力有限;世界各地的冲突不断发生等方面概括即可;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矛盾复杂,任务艰巨方面思考作答。

17.【历史一一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孟子的思想主张及其出发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子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案】

(1)民本思想,主张实行仁政。

出发点:

维护诸侯国统治。

(2)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大变革;学术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内局面;

继承和发展儒家学说。

【解析】

(1)根据材料“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等信息可从民本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方面概括孟子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维护诸侯国统治方面回答孟子思想的出发点。

(2)关于孟子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和经济的大变革、百家争鸣、继承和发展儒家学说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点睛:

材料解析题的四步解题方法:

第一步,先看该题设问,明白该题提问的角度、内容和解答要求,如抓住本题“思想主张”“出发点”“历史背景”等相关设问要求。

第二步,读材料,找出关键字词句,最大限度的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等,紧扣设问要求。

第三步,回归教材,分析材料与课本某一内容的联系。

抓住教材中关于孟子思想的相关内容,紧扣设问,逐一分析材料即可解决。

第四步,提炼答案,分点作答,答案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总结后得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