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达标检测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8627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docx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达标检测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docx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为了“聆听”谱写的乐曲,将硬棒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嘴中。

这说明(  )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B.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C.固体传声效果好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老师上课时使用“小蜜蜂”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

A.音色B.音调C.响度D.传播速度

4.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

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D.琴弦的振幅

5.如图是童谣“小蜜峰”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

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声带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B.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

C.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D.声波的振动幅度逐渐增大

6.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是控制噪声的三种措施,在下列现象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B.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7.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8题图)

8.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9.某电视台举办了这样一套综艺节目,众多知名歌手戴着各种面具蒙着脸在舞台上演唱自己从未唱过的歌,观众只凭声音来猜测演唱的是哪一位歌手,由于歌手故意将自己的声音进行了“包装”,观众猜测的难度较大。

节目中,观众往往容易猜出自己最熟悉的歌手,是因为观众熟悉歌手唱歌时发出的声音的(  )

A.音调B.频率C.响度D.音色

10.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距离。

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望山走死马”,距离有多远呢?

不妨请“回声阿哥”来帮个忙:

对着高山大喊一声,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估算出距离了。

如果一人对着高山呼喊,若经过10s后听到回声(声速为340),那么我们可以断定(  )

A.高山距离我们1700mB.高山距离我们3400m

C.高山距离我们170mD.高山距离我们340m

11.星光中学有一个150m×70m大小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如图),吴老师绕操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觉得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

A.乙和丁B.甲和乙C.丙和丁D.甲和丙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

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

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B.音调较高的C.能量较小的D.响度较小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3.把一根长管的一头插入水中,另一头放入耳中,就能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这说明、能够传声,还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

14.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

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

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这种研究方法叫实验推理法,又叫理想实验法。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5.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均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6.小明用两把伞做“聚音伞”的实验,如图所示,地面上有两把伞,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他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到了手表的嘀嗒声,当把左边伞拿走后,他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生活中的应用与这一原理相同;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第16题图)

17.某品牌汽车发动机工作时超低的噪声是人们青睐它的重要原因,我们用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汽车装有的倒车雷达系统是利用(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汽车内安装有全球卫星定位仪,它与导航卫星(填“能”或“不能”)通过这种声波实现全球定位。

18.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

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

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填“高”或“大”)些。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题10分,共20分)

19.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

介质

(m·s-1)

介质

(m·s-1)

水(5℃)

1450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

①声速大小可能跟有关;依据是:

②声速大小可能跟有关;依据是: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s=,计算出海水深度为m。

20.在学习二胡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弦发声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

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出的不同规格的弦,还借来一个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2

1

60

0.5

2

60

1.0

3

60

1.5

4

80

0.5

5

6

100

0.5

7

80

1.5

8

尼龙

80

1.5

9

100

1.5

四、综合应用题(21题9分,22题10分,23题10分,共29分)

21.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并显示物体的距离(s)时间(t)图象。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1)若传感器在发出信号后0.01s收到从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物体距传感器多远?

(2)若显示物体的st图象如图,物体在0至15s的运动情况如何。

(第21题图)

 

22.汽车驶出高速公路后,进入某国道,如图为此国道某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传感器。

在汽车距离测速仪L=64m处以某一速度v远离测速仪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为0.4s。

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试计算并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第22题图)

 

2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

潜艇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的指向性。

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

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到。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多少?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

(3)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收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过1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多少?

(4)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为什么?

 

第二章达标检测卷

一、1 2 

3.C 点拨:

老师上课时使用“小蜜蜂”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同学们听得更清楚。

4.C 点拨:

演员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时,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5.B

6.B 点拨: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7.D 点拨: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

8.D 点拨:

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程度不相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偏离程度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

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

9.D 点拨:

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声带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辨别歌手唱歌时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

10.A 点拨:

高山与我们的距离s=2=340×102=1700m。

11.D 点拨:

由图可见,乙和丁距离两个声源一样远,声音同时到达,不会产生干扰,会听起来比较洪亮;而甲和丙两处则不同,距离两个声源的远近明显不同,两个声源传来的声音相互干扰,导致听不清楚。

12.A 点拨:

近处的A能录到高音、低音,远处的B只能录到低音,说明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远;音调的高低与声音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频率低的声音传播距离远。

二、13.液体;固体;信息

14.变小;介质 15.音色;响度

16.响度;喇叭(听诊器);空气

17.(或分贝);超声波;不能 点拨:

用分贝作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符号用表示。

车内的倒车雷达系统,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原理来工作的;车内安装的全球卫星定位仪与导航卫星通过电磁波实现全球定位功能。

18.避免声音的干扰;大 点拨:

由于地下水管漏水时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较小,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可以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听音棒是固体,传声效果好,能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声音听起来更大。

三、19.

(1)①温度;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

②介质种类;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2)2;1531

20.

(1)1;2;3 

(2)1;4;6 (3)80;1.5 点拨:

由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可知,要验证猜想一:

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应改变弦的横截面积,控制弦的材料和长度不变;可见,选用编号为1、2、3的弦可以完成实验。

应选择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弦1、4、6验证猜想二。

应选择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弦验证猜想三,因此编号5的材料长度为80,横截面积为1.52。

四、21.解:

(1)信号从发出到物体所用的时间t=×0.01s=0.005s,由v=可得,物体距传感器s==340×0.005s=1.7m;

(2)由图象可知物体在0至15s内距离传感器始终是20m,所以说物体没有移动,处于静止状态。

22.解:

依题意可得如图行程线段图,可见,声音在2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声与L和s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s声=L+s车,即v声·=L+v车·,则340×0.42=64m+v车×0.42,解得v车=20=72<80,故该车不超速。

(第22题图)

 

23.解:

(1)10;20

(2)s1=2==7500m。

(3)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变低,说明B潜艇在远离潜艇A,则1后两潜艇之间的距离s2=s1+s3=7500m+20×60s=8700m。

(4)不能;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