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8725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8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docx

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

2020高考生物易错题专题汇总

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二 细胞的代谢

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六 生物与环境

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1.下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的五种有机物质中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

B.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

C.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淀粉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

D.图中五种有机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

2.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表明,在调控肝脏葡萄糖和脂类代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FAM3A编码一条含224~235个氨基酸的多肽。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肝脏中,O2由肝细胞的细胞膜无糖被一侧扩散到有糖被一侧

B.该多肽中的N原子数大于等于氨基酸数,O原子数则等于各氨基酸中O原子数-肽键数

C.胰岛素在肝脏细胞中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只有水的生成,不消耗水

D.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肝细胞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均含有C、H、O、N、P

3.下列关于细胞膜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有脂溶性和水溶性部分

B.参与物质跨膜转运时,膜蛋白形状发生变化

C.膜蛋白比磷脂在细胞膜中的移动困难

D.经核糖体合成到达细胞膜的膜蛋白必须经过高尔基体的分拣

4.科学家发现SFRP5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经证实它与糖尿病、肥胖有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FRP5在内质网内形成成熟的空间结构

B.SFRP5的合成和运输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线粒体

C.SFRP5可对胰岛细胞的生理活动起调节和催化作用

D.SFRP5靶细胞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糖蛋白

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及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噬菌体、蓝藻、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B.性激素的合成都在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参与

C.mRNA与tRNA可通过氢键结合,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

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若高尔基体被破坏,则赤道板不能形成,细胞不能分裂开来

6.科学家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

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癌症蛋白”作为信号分子促进新生血管异常形成,并向着肿瘤方向生长。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癌症蛋白”的形成过程需要多种RNA分子的参与

B.“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的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癌症蛋白”可作为膜蛋白成分参与新生血管的生长

D.“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7.(2019·山东日照一中模拟)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用下图来表示的是(  )

A.①表示脂质,②~④分别表示脂肪、磷脂、固醇

B.①表示核糖核苷酸,②~④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

C.①表示生物膜的组成成分,②~④分别表示磷脂、蛋白质、糖类

D.①表示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②~④分别表示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

选C。

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而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是S,故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A正确。

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还原糖,图中的果糖、葡萄糖均为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在6~11月期间,葡萄糖含量变化不大,而10月果糖含量最多,故该月的苹果样液砖红色最深,B正确。

分析题图可知,随着酶含量的不断增加,淀粉的含量不断减少,故图中的酶最可能是淀粉酶,在淀粉酶的催化下,大分子的淀粉发生水解,致使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C错误。

图中的果糖、蔗糖、葡萄糖、淀粉均为糖类,其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D正确。

2.解析:

选B。

糖被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肝细胞代谢不断消耗O2,所以O2从周围的组织液中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肝细胞,A错误;蛋白质分子中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总数,O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2+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总数-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B正确;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转化为糖原,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其中,胰岛素在促进血糖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中既有水的消耗也有水的生成,C错误;胆固醇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D错误。

3.解析:

选D。

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有的镶在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因此蛋白质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A正确;参与物质跨膜运输时,膜蛋白的结构会发生改变,B正确;膜蛋白为大分子物质,在细胞膜中的移动较困难,C正确;原核生物没有高尔基体,则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需要高尔基体的分拣,D错误。

4.解析:

选D。

依题意可知,SFRP5属于分泌蛋白,SFRP5需经内质网的初步加工和高尔基体的进一步修饰加工,才能形成成熟的空间结构,A错误;SFRP5的合成和运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B错误;SFRP5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对胰岛细胞的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但没有催化作用,C错误;SFRP5靶细胞受体能够识别SFRP5,其化学本质最可能是糖蛋白,D正确。

5.解析:

选B。

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故没有核糖体,A错误;性激素属于脂质,它的合成都在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参与,B正确;mRNA与tRNA可通过氢键结合,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若高尔基体被破坏,则细胞板不能形成,细胞不能分裂开来,D错误。

6.解析:

选C。

“癌症蛋白”通过转录、翻译过程形成,需要mRNA、tRNA、rRNA等多种RNA分子的参与,A项正确;由题意可知,“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的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项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癌症蛋白”是一种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信号分子,不参与细胞结构的形成,C项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癌症蛋白”有促进新生血管异常形成,并向着肿瘤方向生长的作用,该过程是通过影响血管上皮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实现的,D项正确。

7.解析:

选C。

本题主要考查脂质、核糖核苷酸的组成成分及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

①表示脂质,②~④分别表示脂肪、磷脂、固醇,A正确;①表示核糖核苷酸,②~④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B正确;若①表示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因动物细胞膜含有胆固醇,部分生物膜不含糖类,故②~④不能分别表示磷脂、蛋白质、糖类,C错误;①表示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②~④分别表示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D正确。

 

二 细胞的代谢

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种物质

B.若细胞内离子浓度偏低,为维持细胞渗透压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C.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D.人在长时间饥饿时,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分解生成ATP的量与脂肪分解时相等

2.下图所示为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水中的H只来自—NH2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M物质应该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3.(2019·莱芜一检)实验发现将叶绿体从叶肉细胞中分离出来,破坏其外膜,仍然可以在光下利用二氧化碳生产有机物、放出氧气。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和色素主要位于叶绿体内膜和基质中

B.叶绿体内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外膜是全透的,起保护作用

C.光合作用必须在叶绿体中才能进行

D.叶绿素被破坏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研究者探究不同光强(即光照强度)条件下,两种不同浓度CO2对某种蓝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和“■”分别表示较高浓度和低浓度CO2下的测量结果

B.该探究活动中若测量O2释放量,可得到相似的实验结果

C.低光强时,不同的CO2浓度对干重增加的影响不显著

D.高浓度CO2时,不同的光强对干重增加的影响不显著

5.下列关于干旱对植物造成的伤害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干旱缺水时会引起叶片气孔关闭,因此CO2供应受限,光合速率降低

B.干旱缺水时会引发叶片气孔关闭,因此氧气供应减少,无氧呼吸使有机物消耗增多造成有机物缺乏

C.突然失水或突然复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收缩或膨胀不同步易造成原生质破裂

D.干旱时植物体内的脱落酸含量将减少

6.下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

S1~S5表示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

B.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C.如果S1+S3+S5>S2+S4,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量为负值

D.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

选B。

ATP中的“A”代表腺苷,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代表腺嘌呤,A错误;细胞内离子大多数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为维持细胞渗透压的稳定,细胞内离子浓度偏低时需要通过主动运输转运到细胞内,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在人体内,细胞中的ATP与ADP能够进行快速的转换,其含量维持在动态平衡,C错误;脂肪中含有的H多,在分解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大于等摩尔葡萄糖释放的能量,D错误。

2.解析:

选C。

分析题图可知,①过程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水中的H来自—NH2和—COOH,A错误;③过程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缺氧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脱氢反应,B错误;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正确;②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③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

3.解析:

选D。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色素仅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叶绿体内膜和外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B错误;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叶绿素在光反应中吸收和转化光能,叶绿素被破坏,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4.解析:

选D。

CO2浓度是限制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CO2浓度的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会随着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分析图示可知,在相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比“■”高,因此“●”和“■”应分别表示高浓度和低浓度CO2下的测量结果,A正确;光照强度可用单位时间内O2的释放量来表示,所以,若在该探究活动中测量O2释放量,可得到相似的实验结果,B正确;分析图示可知,低光强下,不同的CO2浓度对干重增加的影响不显著,而高浓度CO2时,不同光强对干重增加的影响显著,C正确,D错误。

5.解析:

选D。

植物叶片气孔关闭不仅使CO2供应受限,光合速率降低,同时也使氧气的供应受限,植物要维持生命活动,必须增强无氧呼吸,进而使有机物消耗增多,造成有机物减少,A、B正确;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突然失水或突然复水会使粘在细胞壁上的细胞膜撕破,易造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破裂,这是干旱使植物死亡的直接原因,C正确;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含量将增多,D错误。

6.解析:

选D。

题图中的B点和I点对应的纵坐标为0,说明这两个点对应的净光合速率为0,即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A正确;DE段为夜间,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由于夜间温度有起伏,因此DE段不是直线,B正确;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量等于曲线与横轴围成的正面积和负面积之和,即:

有机物积累量=(S2+S4)-(S1+S3+S5),如果S1+S3+S5>S2+S4,则说明有机物的积累量为负值,C正确;对于野外植物而言,CO2对其影响较小,因此影响白天光合作用的因素最可能是光照强度,即第一天为阴天,第二天光照正常,D错误。

 

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1.图甲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

当用某种化合物处理该细胞并培养几小时后,DNA含量的分布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细胞不能进行DNA复制

B.图甲细胞能形成细胞板

C.图乙细胞不能完成细胞质的分裂

D.图甲ab段细胞均正在进行DNA复制

2.下图为高等动物机体内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癌变的细胞不能正常凋亡有可能与②过程受阻有关

C.在凋亡细胞被清除的过程中,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起重要作用

D.若图中细胞的凋亡过程发生在某一动物体内,则说明该动物个体已经衰老

3.下图为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动物细胞分裂前期,图乙表示植物细胞分裂后期

B.⑤聚集成为赤道板,需要高尔基体参与

C.甲细胞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①的复制

D.甲细胞在分裂前期由①发出星射线,乙细胞在分裂前期也会发生这一过程

4.下表汇总了人体内部分细胞所发生的四个生理过程及其对应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描述。

据表中信息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生理过程

染色体组数的变化

2→1→2→1

1→2

2→4→2

2→2

相关描述

性激素对该过程有促进作用

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某些功能

该过程所形成的子代细胞的遗传信息同亲代相同   

该过程使细胞的功能趋向专门化

A.生理过程甲可对应细胞增殖方式——减数分裂,该过程仅四分体时期会发生基因重组

B.生理过程乙能够体现细胞膜的功能——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该功能主要与膜上的糖脂有关

C.生理过程丙对应的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核DNA复制1次,有的基因可转录多次

D.生理过程丁对应的细胞生命历程为细胞分化,基因表达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

5.科学家发现一种原本与DNA修复有关联的蛋白质分子(M)也可能是预防肿瘤(如髓母细胞瘤)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他们研究控制M合成的基因发生缺陷的小鼠时,发现几种类型的癌症发生率增加,包括淋巴瘤和髓母细胞瘤。

下列相关叙述不太严谨的是(  )

A.DNA修复应包括配错碱基对重新替换成正常碱基对

B.控制M合成的M基因不能表达或有缺陷,所有癌症的发生率都会增加

C.M分子内应含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淋巴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该种细胞内原癌基因可能发生了突变

6.长期研究表明,结肠癌、直肠癌等不是正常肠道黏膜直接病变的结果,而是按照“正常黏膜→腺瘤→癌变”规律发展形成。

下图是结肠癌形成过程中不同阶级基因改变和腺瘤变化图解,APC基因失活后增生微腺瘤出现,p53基因可诱导异常细胞凋亡,DCC基因的表达产物和糖蛋白功能相似,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结肠癌的发生需要一个过程,是可以预防的

B.结肠癌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

C.APC基因和p53基因具有原癌基因特征

D.DCC基因失去活性后,可使细胞获得癌细胞的特征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

选C。

从题意和图示可以看出,图甲细胞能进行正常的细胞分裂,但该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板的形成。

分析图甲,a点时细胞DNA含量少而细胞数目多,b点时细胞DNA含量多而细胞数目少,说明ab段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并非都进行DNA复制。

而图乙情况与图甲相反,说明图乙细胞不能完成细胞质的分裂,而使复制的DNA存在于一个细胞中。

2.解析:

选D。

细胞膜上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反映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因此癌变的细胞没有凋亡可能是由于没有启动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即②过程可能受阻,B正确;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衰老、损伤的细胞或者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正确;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不能据此推测某个体是否衰老,D错误。

3.解析:

选C。

根据细胞壁的有无和星射线可以判断图甲细胞为动物细胞,图乙细胞为植物细胞,根据图甲细胞中有清楚的染色体,且中心体向细胞两极移动,发出星射线,判断图甲细胞处于分裂前期,根据图乙细胞中细胞板的形成判断其处于分裂末期,A错误;⑤聚集成为细胞板,而非赤道板,B错误;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C正确;植物细胞的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的,D错误。

4.解析:

选C。

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时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可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生理过程乙可以是受精作用,所体现的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与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功能有关,B错误;生理过程丙指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复制1次,有的基因可转录多次,C正确;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而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D错误。

5.解析:

选B。

从题干信息只能得出控制M合成的基因发生缺陷时,某些癌症的发生率会提高,但不能得出所有癌症的发生率均会增加;M的本质为蛋白质,该物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6.解析:

选C。

从图解可以看出,结肠癌的发生是由多个基因突变引起的,且其发生需要一个过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预防的,A、B正确。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APC基因失活后出现不正常增殖,说明APC基因抑制不正常增殖,p53基因突变不能使异常细胞凋亡,异常细胞将继续增殖,说明APC基因和p53基因具有抑癌基因特征,C错误。

DCC基因突变后无法正常表达,即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类似物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使晚期腺瘤具有癌细胞的特征,D正确。

 

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1.下列关于线粒体中DNA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中DNA能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

B.线粒体基因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C.线粒体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

D.线粒体基因控制的性状由母本传给子代

2.2014年末,美国科学家借助特殊的转运蛋白,首次将一种人工合成碱基对植入某大肠杆菌细胞DNA中。

实验显示,置于人造碱基对环境中的该大肠杆菌仍能继续生长,其所含DNA能稳定存在且并未影响其复制和转录过程。

下图为包含天然碱基对和人工碱基对“X—Y”的DNA分子片段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核酸含有6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理论上,该DNA可将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总数提升到216种

C.用人工碱基对替换其他碱基对后,大肠杆菌的性状不一定会改变

D.人工合成碱基对也能被其他未经处理的原核细胞摄入而利用

3.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其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的精原细胞,在只供给含31P的原料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再各自进行减数分裂。

则最终所产生的8个精子中,含31P和32P标记的精子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50%、25%

B.25%、25%

C.100%、50%

D.100%、100%

4.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小麦的三个品系,基因D、d分别控制性状高秆和矮秆、T为抗白粉病基因,R为抗矮黄病基因,D、T和R均为显性基因。

乙品系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据图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不考虑染色体上连锁基因的交换)(  )

A.乙品系的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

B.丙品系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

C.甲、丙品系杂交得到F1,若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则F1产生的配子中DdR占1/2

D.甲、乙品系杂交,得到的F1中高秆抗白粉病植株再与丙杂交,后代基因型有4种

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妻子染色体正常,丈夫染色体异常(如图一所示):

9号染色体有一片段易位到7号染色体上(7、9表示正常染色体,7+和9-表示异常染色体,减数分裂时7与7+、9与9-能正常联会及分离)。

图二所示为该家庭遗传系谱及染色体组成,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该夫妇生下相应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子代的概率为1/4

B.子代相应染色体组成与父亲具有相同缺陷的概率为1/8

C.图二中痴呆患者来自含(7+、9)的精子和含(7、9)的卵细胞的结合

D.若父亲的一个精子含(7+、9-),则与该精子来自同一精原细胞的另三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7+、9-)、(7、9)、(7、9)

6.下图表示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生的改变。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类个体大多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该种杀虫剂是否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

B.抗性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一定来源于遗传

C.若连续使用杀虫剂,抗该种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

D.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

选C。

线粒体中DNA能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A正确。

线粒体中的蛋白质一部分由线粒体基因控制合成,B正确。

线粒体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C错误。

在受精过程中,细胞质基因主要由母方提供,父方只提供细胞核基因,因此线粒体基因的遗传特点为母系遗传,D正确。

2.解析:

选C。

被改造的大肠杆菌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共A、G、C、T、U、X、Y7种碱基,参与形成12种核苷酸,A错误。

目前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约由20种氨基酸构成,它是由64种密码子决定的,引入X—Y碱基对后,组成密码子的碱基有6种(A、G、C、U、X、Y),密码子总数变为63=216,所决定的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总数最大为216-64+20=172(种),B错误。

基因突变并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比如由于多种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或者某些基因突变虽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位置的氨基酸种类,但并不影响蛋白质的功能等,C正确。

人工合成碱基对进入细胞必须借助特殊的转运蛋白,其他未经实验处理的原核细胞无法摄入、利用,D错误。

3.解析:

选C。

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初始被32P标记的DNA有4条DNA链,将来在形成的8个精子中有4个含有初始链,即4个精子的DNA被32P标记;精子的其他链全为31P链,因此所有的精子都含有31P链,故选择C选项。

4.解析:

选C。

乙品系为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A正确;丙品系的部分染色体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应属于染色体变异,B正确;甲、丙品系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DdRⅡⅡ,共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即DⅡ、dRⅡ、Ⅱ、DdRⅡ,其中含DdR的占1/4,C错误;甲、乙品系杂交,得到的F1中的高秆抗白粉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TⅡ,其产生的配子有4种,而丙品系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类型,二者杂交获得的子代的基因型有4种,D正确。

5.解析:

选B。

由题图可知,父亲的染色体组成为(7/7+、9/9-),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分别为(7、9)、(7、9-)、(7+、9)、(7+、9-),产生正常雄配子的概率为1/4,母亲产生的配子均正常,故该夫妇生下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子代的概率是1/4,A正确。

父亲产生(7+、9-)精子的概率为1/4,和正常卵细胞(7、9)受精,所得子代相应染色体组成与父亲具有相同缺陷,概率为1/4,B错误。

该痴呆患者的染色体组成为(7/7+,9/9),含有的异常染色体应来自父亲,是染色体组成为(7+、9)的精子和染色体组成为(7、9)的卵细胞结合的结果,C正确。

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2个精细胞基因型相同,所以若父亲的一个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