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9376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docx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

(2013·山东文综•T5~6•8分)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  )

A.6时B.9时C.12时D.14时

2.该日 (  )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

(1)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和海洋气温变化特点。

(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解析】1选B,2选B。

具体分析如下:

第1题,图中等温线接近平直,说明海陆温差很小。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升温、降温快,海洋升温、降温慢,陆地在日出前后、14时左右为气温最低和最高时,因此海陆温差大。

日出以后陆地升温,海陆温差逐渐变小,但12时陆地气温会超过海洋,因此只有9时与海洋温差最小。

如下图所示:

第2题,当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说明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20°,图中甲(北纬21°)和乙(北纬19°)到直射点的纬度差相等,因此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此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夜越短,甲地位于乙地西北方向,地方时晚于乙地,加之昼长于乙,因此,其日落时刻晚于乙地。

3.(2013·广东文综•T4•4分)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

其主要原因是 (  )

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

B.暖锋过境释放热量

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

D.局地气流下沉增温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

(1)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天气现象的对比;

(2)阿尔卑斯山地区春季的盛行风向。

【解析】选D。

题干中的关键词有两个,时间为“春季”,空间是“背风坡”。

春季本身就是气温升高的季节,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也能造成气温升高,因此导致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的原因是局地气流下沉增温。

4.(2013·广东文综•T10•4分)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突破点是明确:

(1)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

(2)不同纬度、不同下垫面对光照的影响;

(3)植被在不同纬度的生长特点。

【解析】选B。

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冰雪覆盖,地面对阳光的反射作用较强,植树造林后,树木削弱了冰雪地面对阳光的反射作用,故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会加剧全球变暖。

5.(2013·北京文综•T5•4分)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中 (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

(1)理解地球大气的受热过程。

(2)臭氧、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雾霾对地球大气的受热过程的影响不同。

【解析】选B。

本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项

臭氧层破坏,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③增加

错误

B项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会使②减少

正确

C项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③减少

错误

D项

出现雾霾,大气逆辐射增强,④在夜间应增多

错误

(2013·北京文综•T6~7•8分)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

读图,回答6、7题。

6.图(a)中 (  )

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

7.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  )

A.上午B.下午C.傍晚D.夜间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

(1)正确阅读等压线图,掌握判断风力大小的方法。

(2)了解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

(3)会看风向标图。

【解析】6选B,7选A。

第6题,①地比②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①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为晴天,③地位于冷锋附近,为阴雨天气,①地比③地云量少;②地的气压在1015~1020之间,比③地高;②地位于冷气团,④地位于暖气团,②地比④地气温低。

第7题,锋面向东移动经过④地,④地的风向应该为西风,且风力逐渐加大,并逐渐偏转为西北风。

对照图(b),应为10、12点左右,为上午。

 (2013·福建文综•T6~8•12分)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

以平均气温24°C、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

读图回答8~10题。

8.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  )

A.aB.bC.cD.e

9.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B.风带C.地形D.河流

10.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  )

A.3、4B.5、6C.7、8D.9、10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气候舒适度的划分标准;

(2)弄清d与a、b、c、e分布的位置关系;

(3)根据等高线确定出甲地的地势特点;

(4)图示省份的名称及不同月份的气候特点。

【解析】8选C,9选C,10选B。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候舒适度分区e位于d(一般区)的北侧,平均气温较低,应为不舒适区;气候舒适度分区a位于e的东北侧,平均气温更低,应为最不舒适区;气候舒适度分区b位于d的南侧,为舒适区;气候舒适度分区c纬度更低,且濒临长江,应为最舒适区。

第9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地海拔较高,因而气候舒适度较周围差。

第10题,根据该省的轮廓、河流等信息可判断出其为安徽省,本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

选项

内容分析

结论

A

安徽省3、4月份的气温较低,气候舒适度较差

错误

B

安徽省5、6月份的气温和降水适宜,气候舒适度最好

正确

C

安徽省7、8月份受副高控制,多高温天气,降水也较少,气候舒适度较差

错误

D

安徽省9、10月份的气温较低,气候舒适度较差

错误

 (2013·上海地理·T3•2分)2012年11月18日,我国一名帆船运动爱好者驾驶“青岛号”从青岛出发,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创造了新的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记录。

11.11月底“青岛号”在北太平洋行驶途中,遇到热带风暴。

当热带风暴中心位于其正北方向时,该海域盛行 (  )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明确热带风暴属于热带气旋,气旋不同部位风向不同。

【解析】选D。

判断思路如下:

  

(2013·上海地理·T4•2分)

(二)2012年11月18日,我国一名帆船运动爱好者驾驶“青岛号”从青岛出发,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创造了新的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记录。

12.12月下旬,“青岛号”在海上过了两次圣诞节。

这说明“青岛号” (  )

A.自东12区向东越过了日界线

B.自西12区向东越过了日界线

C.自东12区向西越过了日界线

D.自西12区向西越过了日界线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要把握:

东12区位于西12区的西侧,日期比西12区早一天。

【解析】选A。

由于东12区比西12区的日期早一天,“‘青岛号’在海上过了两次圣诞节”,说明先在东12区,然后进入西12区。

结合时区分布,西12区在东12区的东侧,故应该自东12区向东越过了日界线进入西12区。

 (2013·上海地理·T11~12•4分)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13.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D.受沿岸寒流影响

14.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  )

A.纬度位置较低B.受西风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D.距地中海较近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以下几点:

(1)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

(2)里斯本西临大西洋,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3)两地都为地中海气候,能给两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是西风。

【解析】13选D,14选B。

第13题,从两城市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里斯本夏季温度低于雅典。

地中海气候夏季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里斯本位于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气温较低。

第14题,从两城市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里斯本年降水量大于雅典,且冬季降水更多,原因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里斯本西临大西洋,受西风影响较强,而雅典距大西洋较远,受西风影响较弱,故降水量偏少。

15.(2013·浙江文综•T1•4分)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

A.①B.②C.③D.④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气温垂直分布规律,判断出逆温现象,进一步明确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关系。

【解析】选A。

图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大气下热上冷,容易形成对流天气,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图②③④中均有逆温现象,在逆温层,大气温度上热下冷,比较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16.(2013·浙江文综•T7•4分)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

(1)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的判读。

(2)山谷风的形成过程及降水的形成条件。

【解析】选C。

从图中可知,拉萨白天降水量小,降水主要集中在夜间(夜雨,晚上八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之间的雨)。

拉萨位于高原的河流谷地,白天气温升高快,晚上降温快,气温的日较差大。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但并不是导致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的原因,水汽凝结成雨要有气流上升冷凝的过程。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山顶和谷底间的热力环流十分明显。

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分析,白天山顶气流上升快,而此时谷底盛行的是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晴空万里。

晚上,大量的山顶下沉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底,然后导致了谷底中的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17.(2013·四川文综·T9•4分)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

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

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  )

A.昼夜温差大B.秋雨绵绵

C.气候湿热D.台风频繁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

理解民居特点(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解析】选A。

该地民居高大可减少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室内的影响,屋顶为拱顶或平顶说明该地降水较少,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说明该地冬天气温很低。

综合分析可知该地气候比较干旱,又是中纬度地区,应该位于亚洲中纬度的内陆地区,气候为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不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2013·重庆文综·T1~3•12分)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18~20题。

18.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

19.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

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

20.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

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

C.春、夏汛明显D.冰川补给为主

【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给出的经度和纬度确定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

【解析】18选B,19选B,20选C。

根据甲、乙两地的经纬度,可以确定两地均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其中甲地位于小兴安岭,乙地位于三江平原。

第18题,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的东南季风受到小兴安岭的阻挡,暖湿气流被抬升,易形成降水。

第19题,乙地位于三江平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对春季农作物的生长不利。

第20题,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项

该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量小,故河流的含沙量较低

错误

B项

该地区的流域面积广大,所以干流的流程较长

错误

C项

该地区冬季降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形成春汛。

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夏汛

正确

D项

补给类型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夏季降水为主

错误

(2013·安徽文综·T28~29•8分)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

完成21、22题。

21.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  )

A.3月12日 晴朗B.6月5日 晴朗

C.3月22日 多云D.6月20日 多云

22.该地可能位于 (  )

A.祁连山地B.大兴安岭

C.南沙群岛D.帕米尔高原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理解昼长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2)根据地方时的计算来确定某地的经度。

【解析】21选D,22选A。

第21题,根据日出日落时刻推知该地昼长约为14.5小时,北半球为夏季;该日12时~13时太阳辐射下降较快,可能是由于多云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导致的,故D项正确。

第22题,该地昼长约为14.5小时,因此该地日出地方时约为4时45分,此时北京时间约为6时,求得该地经度约为101°E,该经线大致穿过祁连山地。

 (2013·安徽文综·T30~31•8分)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23、24题。

23.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  )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24.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  )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理解地形对等温线形态的影响。

(2)理解影响气温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

【解析】23选D,24选B。

第23题,从纬度方向看,2000~2009年1月0℃等温线位置比1959~1969年明显北移;从垂直方向看,2000~2009年1月0℃等温线海拔比1959~1969年明显升高。

第24题,可按照下列思路进行分析:

(2013·江苏地理·T25~26•6分)图1是2013年5月15日14:

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5.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双选) (  )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26.图2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双选) (  )

A.①—甲B.①—丙C.②—乙D.②—丁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抓住以下几点:

(1)不同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2)冷锋、暖锋的降雨区域的不同。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

【解析】25选AC,26选AD。

第25题,本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项

甲地位于冷锋锋后,会出现阴雨天气

正确

B项

乙地位于暖锋锋后,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错误

C项

丙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正确

D项

丁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弱

错误

第26题,由图中①②两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

①地全年温和湿润,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甲地位于英国,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乙、丙两地位于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丁地位于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为地中海气候。

27.(2013·天津文综·T1•4分)读图,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图中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  )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看清四个选项中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趋势,并且结合图分析地形对气温及降水的影响。

具体思维过程如下图所示:

【解析】选B。

近地面大气温度随海拔增加气温降低,因此气温先降低后升高,且山顶部位气温最低。

在迎风坡(甲)气流抬升,冷却降水,但是随着高度增加,水汽含量减少,降水减少;背风坡(乙)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气流无法冷却降水,降水量会骤减。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T4~5•8分)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图,完成28、29题。

28.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大气环流B.地形

C.纬度位置D.洋流

29.该区域位于 (  )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从图中提取植被区与荒漠区的相对位置;

(2)明确45°N地区的大气环流类型;

(3)理解影响降水的各种因素。

【解析】28选B,29选D。

第28题,从图中植被类型的分布可知,该地区西侧降水多于东侧降水,且大体以山脉为界植被类型发生明显变化,故该地区降水受地形的影响明显。

且该地区距离海洋较近(距海约180千米),所以山脉西侧为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植被较好;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为高原荒漠区,所以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第29题,该题可逐项分析如下: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项

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东侧降水应多于西侧,而图示地区西侧降水多于东侧

错误

B项

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无高大的山脉和高原荒漠植被景观

错误

C项

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东侧降水应多于西侧,而图示地区西侧降水多于东侧

错误

D项

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有高大的山脉和高原荒漠植被景观,受地形的影响西侧多地形雨

正确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T9~11•12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读图,完成30~32题。

30.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

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31.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  )

A.14日14时B.14日19时

C.15日4时D.15日11时

32.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  )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根据等压线天气图,正确判断风向;

(2)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估算实地距离;

(3)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及高低关系,大体判断地理位置。

【解析】30选B,31选B,32选D。

第30题,14日6~9时时,低压中心未到甲地,根据甲地两侧等压线的关系可判断甲地风向为偏南风(垂直于等压线并在指向低压的基础上右偏)。

第31题,在低压中心附近可能出现暴雨。

甲地距低压中心以东约100km,低压中心向东接近甲地约需要12个小时,故B项正确。

第32题,此题可逐项分析如下: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项

华北平原3、4月份为春季,此季节我国北方大部应被高压控制,与图中越往北气压越低相悖

错误

B项

四川盆地1、2月份为冬季,应被高压控制,图示区域气压较低,几乎达到热带风暴形成的气压值(热带风暴990~999hPa、一般台风950~989hPa、强台风930~949hPa)

错误

C项

黄土高原10、11月份为秋季,此季节我国北方地区会形成高压中心,与图中越往北气压越低相悖

错误

D项

东南丘陵4、5月份,随着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北移,推动雨带在我国华南地区登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高压脊伸入我国南部地区,故图中南侧气压高于北侧

正确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T6~7•8分)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完成33、34题。

33.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

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

34.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依据图示海陆轮廓及经纬度等信息进行区域定位,判定图示区域的位置。

(2)依据等温线的形状,结合当地地形特点分析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成因。

其思维过程如下图所示:

【解析】33选C,34选A。

第33题,从图中经纬度可确定该地区位于我国台湾省,图中年均温中部较低,两侧较高,结合台湾地形中部为台湾山脉,可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第34题,台湾降水主要受地形的影响,台湾山脉在台湾中部位置地势相对较高,西侧处于山脉的背风坡,东南季风与洋流对于西侧的平原地区影响较小,从而降水较少,故降水最少的是①地。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T9~10•8分)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35、36题。

35.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36.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根据试题材料提供的信息,明确雾形成的原理。

根据原理分析S市雾产生的空间和时间特点及成因。

(2)提取图示中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信息,进行区域定位,从而判读出其沿岸洋流类型。

【解析】35选D,36选C。

第35题,从经纬度与海陆位置判断S市为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沿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近地面温度低,空气中的水汽遇冷易凝结成雾。

第36题,此题的关键词是“笼罩”。

可逐项进行分析如下: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项

降水较少,故水汽少,不利于雾的形成

错误

B项

雾的形成需要水汽遇冷凝结,温度高不利于雾的形成

错误

C项

风力较弱,不利于雾的扩散,符合“常被雾笼罩”

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