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9546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docx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调研报告

文档编号:

 

资产生命全周期管理

调研报告

 

版本号:

V1

受控编号:

 

编写部门: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月日

批准人:

日期:

年月日

 

1.引言

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于拥有高价值资产的企业,也就是资产密集型企业来说,设备维护已不再是局限于成本范畴,更成为获得利润的战略工具。

在资产密集型企业中,机器设备资产占据了企业投资的绝大部分,企业高度依赖这些资产的正常运转以保障企业的良好运营。

但是,日益增加的设备及设施维修费用和重置成本成为这些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企业资产管理在上个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到20世纪末才进入中国,直到现在企业的资产管理已经是相当的成熟。

然而现在的企业资产管理方式,大部分都是来自国外,这些国家的企业大部分处在运营阶段,对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显得格外的重要,所以他们所开发的应用软件大都是针对本国的企业的基础之上,而中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建设阶段,根据的观点,65%的寿命周期费用在设计阶段已经被确定,因此,前期的规划和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直接关系到以后的实施运营和维修成本,没有一个好的规划和设计,会使得实施运营和维修更加困难,一味的引用国外的技术而不加以改进,不但会影响设备资产的寿命周期,也会影响后期的维修和设备利用率,所以很有必要开发一个适应于我国实际情况的资产管理系统。

资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正是从全局和长远着眼,立足于解决降低资产的寿命周期费用,在保障资产可靠性及可维修性的基础上降低资产的维修费用。

因此,现阶段,该方法在资产密集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在是电网企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此次调研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现在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设计方面的要求和对未来的展望。

 

2.相关概念和理论

2.1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存在几种不同的定义:

1)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是起源于美国军方武器装备采办过程中的一种设计思想和管理原则。

它强调对产品全寿命发展过程实施持续不断、协调统一的管理,综合考虑各个阶段的问题,保证各个管理活动前后衔接,各个阶段决策的一致性,通过并行设计方法达到在全生命周期内技术最优、质量最可靠、时间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环保最佳的效果。

2)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从前期规划、设备选型、设计、采购、安装、调试管理开始,到交付运行后的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维护保养、移动、退役直至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是一套涉及财务、管理、工程、运转的集成管理系统。

实施高绩效的资产全寿命管理,就是通过全方位提升资产运营理念,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形成较为完整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

3)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起源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是管理理念的丰富和发展,实质是系统工程理论在资产管理上得应用。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是以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基于经济生命基础,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生产运营、退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实现系统优化的科学方法。

虽然上面对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说法不同,但其共同之处都是站在企业这一级别上,以资产为中心,以全周期为出发点,以提高资产的整体效益为目的的管理方式。

2.2及资产全生命周期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1)资产:

经济主体拥有或控制的具有效用价值的有形财产或无形的财产。

2)生命周期:

一个有形物体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3)资产管理:

一个战略性的、一体化的综合流程,包括财务、管理、工程、运作和维修,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有形资产(生产及运作设备和结构)最大化的寿命周期,利用率和收益(,2001)。

2.3资产管理评估模型

 在的资产管理评估模型方法论中一共利用了8个维度对资产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案进行了评估(其中8个维度的最大值是5,可以理解为他们的等级),如图1所示。

 的资产管理评估模型方法论的内容为:

1)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哪个级别和资产是关注的焦点;

2)什么样的作业和活动被视为资产管理的范畴(范围);

3)为了提高资产绩效采用的措施以及技术手段;

4)资产管理团队的成员组成,团队协同(配合)的水平如何,相互交互依赖什么样的集成技术;

5)最后,对资产管理的绩效如何判定。

 

 提供的基于多特性的资产管理评估模型不仅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视图来评价资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归纳简化了对资产管理评价的难度。

通过为每个维度给于不同级别的评价,可以很容易直观地看到不同资产管理方法或措施的先进性和是否更具价值,用户也可以基于相关的评价来发现自己可以提升的机会(见表1)。

(全局设备效率)的计算方法:

可用率*表现性*质量指数。

其中:

可用率=操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它是用来考虑停工所带来的损失,包括引起计划生产发生停工的任何事件,例如设备故障,原料短缺以及生产方法的改变等。

表现性=(总产量/操作时间)/理想周期时间=(总产量/操作时间)*生产速率,表现性考虑生产速度上的损失。

包括任何导致生产不能以最大速度运行的因素,例如设备的磨损,材料的不合格以及操作人员的失误等。

质量指数=良品/总产量,质量指数考虑质量的损失,它用来反映没有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包括返工的产品)。

2.4资产全生命周期费用估算

要想估算出准确的生命周期费用,首先是真确地划分资产的生命周期。

王备将资产的生命周期划分为采购期、库存期、安装期、在役期、轮换期、报废期,薛建武将设备的生命周期划分为生成生命期及应用生命期,其中生成生命期包括制造、设计、规划,应用寿命期包括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维修、改造、更新、报废。

生命周期确定之后,寿命周期费用估算的其中难点就在于如何把分散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成本准确的计算出来。

一般来说,生命周期费用应在设备选型、购置前,即获取阶段就应该确定下来。

李涛等构建的变电设备生命周期费用模型为:

其中

为投入成本,

为运行成本,

为维护成本,

为维修故障成本,

废弃成本。

而沈建飞等所建立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计算公式为:

,其中a,b,G为常数,是由设备性能确定,F表示设备固定成本。

而WR将企业的设备划分为固定成本及可变成本两类,其中固定成本主要指的是采购及回收成本,可变成本主要指的是运行和维修成本。

将全生命周期成本确定为(),其中为投资费用(包括机器、厂房、道路、设施、资料等)、为操作费用(包括操作人员工资、能源、运输及人员培训)、为维修费用、为停机损失费用、N为现值因子。

当设备的生命周期成本计算出来以后,接着就是对生命周期费用进行分析评价,从而保障设备获取阶段的经济性。

传统的寿命周期成本研究方法有费用效率()法、成本-效益的量化分析模型、可靠性-费用比较分析模型、概率分析方法和统计学理论、权衡分析法、和方法等。

借助的主要工具就是成本分解结构(,)。

这个过程包括创建一个满意的成本分解结构以及借助分析法对不同成本条目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1】

 

3.企业资产管理发展历程

3.1发展历程

根据资产评估模型可以把企业资产管理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如图2:

1)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70年代,应用软件刚刚出现。

基础解决方案满足了组织初级阶段需求,这个过程中以控制资产维修任务为重点。

这些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实现了维修工单管理的合理化,提高了维护资源的成本控制能力,如工具、备件和人力。

2)第二阶段

由于掌握并较好地管理了这些基本的流程,经过第一阶段后这些企业逐渐向第二阶段过渡,以期实现更高的维护效率并改善设备的可靠性。

资产管理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对单个设备、单个部件,而是转为对一个完整系统的维护。

维护本身也从被动维护转为预防性维护,对备品备件的采购的管理也更加严谨和流畅。

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基础解决方案是沿两个彼此独立、互补充的途径演进而成的。

增强型解决方增加了分忻可靠性和资产可用性的功能,从而拓展到以预防性和预测性方法为重点的资产管理。

基本的解决方案从企业级资产管理的高度,支持资产管理人员扩大维护管理和重点范围。

这些系统促进了组织资产管理工作的完善,如及其他企业系统集成、扩展报告功能、根据运营绩效的影响分析资产,注能等。

3)第三阶段

对资产关怀和资产使用共生关系的认识直接促进了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

资产维护部门和资产运行部门开始共担资产管理的职责,资产管理的重点也逐渐在原来预防性维护的基础上更重视提升设备的功能表现。

在信息系统方面, 及方法及模式的解决方案不断发展,两种系统都丰富了自身的功能。

以解决方案为例旨在说明,这些解决方案从两种角度为用户提供支持。

除这些功能方面的改进外,先进的解决方案还具备基于的能力,支持移动、无线设备的使用,提高工作人员的生产率。

4)第四阶段

 第四个阶段实际上对以上的概念和认识的进一步扩展,不断把资产管理的角色上升到一个企业的管理要点,形成企业级的资产管理。

即使企业到了第四个阶段,如模型所指出的,现有的管理模式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这主要是因为技术的发展为提升资产的管理不断提供了新的保证。

比如各种能够对资产情况进行直接测量的传感设备为预测性维护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且近期在热成像、腐蚀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进展使得应用更先进的预测性维护更有可能。

信息科技的发展进入互联网时代和互联网周边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大范围内实现对资产生命周期的管理成为可能。

在信息系统方面,协同式解决方案提高了组织用专业知识、协调行动、避免重复作业、共同关注改进工作和投资的能力。

当些优这些能力向资产管理相关利益方广泛扩展时,这势将进一步扩大。

5)第五个阶段

第五个阶段是资产全生命管理阶段,而在资产评估模型中并没有给出,是因为模型对资产管理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总结仍然只是在资产运行和维护方面。

这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即使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企业也基本完成了大规模的建设,新资产管理的8090%的工作量和资金量的情况下,资产管理的重点自然而然是对资产投运后运维的管理。

但很多国内资产管理人员并不清楚这一历史,在实践的过程中照搬了国外的资产管理,往往忽略了资产管理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往往忽略了资产管理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资产投运前的管理。

上海电力等公司每年超过100亿的资本性支出足以证明这种遗漏将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正是因为资产建设的项目管理和资产的运维之间在分工上是完全脱节的,也造成了资产从项目管理结束到运维间的掉链。

工程结束后项目的决算通常要等待相当长的时间,设备清册和资产清册通常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出来,这直接造成在国内清产核资成为一个周期性的问题。

因此,要完善资产的管理,必须从本质上解决资产投运前和投运后脱节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国内比国外更加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电力建设还处在大规模建设期,而国外基本上在运维期,因此,源于国外资产密集性企业的纯粹的只重视资产管理的问题,简单的照搬照抄会为将来的管理带来隐患。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内资产的管理,必须在资产的前半生(工程项目管理)和后半生(资产的运维和退役)间建立平滑的衔接。

简单来说,在国内不能只提运维期的资产管理即,还应该提运维前的资产管理即工程项目管理,统起来就是所谓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一个完整的包括复杂资本性投资过程会经历的各个典型阶段:

计划、采购、建设、服役、维护、改进、退役。

4.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市场动态

4.1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资产管理中帐、卡、物不相符合。

2)不清楚每个资产所在的位置,也无法得知某个位置上究竟有多少资产。

3)资产管理缺乏基础数据以及相对应的管理手段。

4)当前状态无法跟踪,如调拨、借用、维修等,没有系统支持相关的工作流程。

5)资产的报废无法及时处理,财务上无法及时销账,无法形成报废清单,实物拆下来后,无法及资产上的实物卡片进行核对。

6)折旧计算繁复,准确性差,导致固定资产流失。

7)资产缺乏中间跟踪管理没有资产的历史记录,如安装、移动、调拨、报废、维修等,没有和资产一一对应的设备编码。

8)资产的保修无法进行管理。

9)缺乏对非在线资产的有效管理。

10)资产建设的项目管理和资产的运维之间的脱节。

11)资产实物及价值管理之间的脱节。

 

4.2市场动态

根据美国权威市场调查和分析机构()统计,一套完整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的成功应用,可帮助企业减少75%的审计成本、增加50%

的保修申请、降低40%的备件库存、减少20%的多余测试设备、减少45%的设备“失踪”、提高30%的资产使用率、延长10%的设备运行寿命、减少50%的设备停机率、消除99%的资本资产注销。

现在很多的国外及公司都来到了中国,如和等,以及国内的一些公司,如用友、金蝶等。

截至2008年,年营收为224亿美金,而年营收为161亿美金。

年人均创收为26万美金,则为31万美金。

相比之下,国内的用友年营收2.5亿美金,人均创收仅3.6万美金,金蝶年营收1.25亿美金,人均创收仅3.1万美金,差距十分明显。

是市场上的领军人物,可以说是个里程碑。

虽然他们都是厂商,但企业资产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是、、用友和金蝶的比较:

比较内容

用友及金蝶

系统状况

整个系统经过了二十余年的研究开发,它是由公司的几个员工在应用系统研究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目前它主要从事软件的研究开发,目前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软件厂商,研究开发人力投资现有20000余人,世界上前500强企业都在使用它,它运用了世界上所有的管理思想,形成了上万种管理流程,目前,只要有新的管理思想出现,便会有的管理系统.

整个系统经过了十余年的研究开发,它是由公司的员工在数据库系统开发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应用系统研究开发的基础上建立的.目前它主要从事数据库软件的研究开发,目前是世界上第二流的软件厂商,研究开发人力投资现有5000余人,世界上有很多企业都在使用它,它运用了世界上先进管理思想,形成了相应的系统,目前,它总是在追赶的管理系统的思想.

用友及金碟,我们都知道它是开发企业上报财务系统的软件厂商,他们在上市后,为了满足公司相应业务的扩充,并且目前孤立系统无法有所生存,因而利用上市筹措的资本,他们分别收购了一些不成气候的软件公司,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所谓系统,表明有了自己的,投入研究开发的人力不足200人.目前,金碟已经有了不开发的打算,在另行炒作概念.他们的思想是陈旧的观念,而且没有形成气侯的,还是一切围绕财务系统在作,不会有升级的概念.

技术应用

具有真正的三层架构,集中服务器架构,具有相当的可扩充性;支持多种数据库环境,不受数据库限制;同时支持多国语言(包括中文简繁体)很好;具有及各软件的整合能力;完全结合技术的发展;可通过连接;外挂其他系统的能力强;版本更新功能速度快;配合公司发展策略的能力及公司的商业环境改变能力强;具有相应模块功能开发工具;具有高科技技术解决方案;有主管决策支持系统.

具有真正的三层架构,集中服务器架构,具有相当的可扩充性;支持多种数据库环境,不受数据库限制;同时支持多国语言(包括中文简繁体)好;具有及各软件的整合能力;完全结合技术的发展;可通过连接;外挂其他系统的能力强;版本更新功能速度快;配合公司发展策略的能力及公司的商业环境改变能力一般;具有相应模块功能开发工具;很少具有高科技技术解决方案;基本没有主管决策支持系统.

用友及金碟是C,分散式服务器架构,可扩充性差;不支持多种数据库环境,受数据库限制.系统扩充时费用越来越大.

系统整体性()

各大模块间有完全的整合性,即原始数据一个地方录入,其他地方共享;如仓库有一笔材料入库,财务系统就有一笔应收帐,系统自动完成;各模块有良好的安全性保密性,不会随便透露相应数据信息,不会因掉电而损失数据,数据不会被外界窃取;处理数据在一个地方有发生,相关其他地方会即时变更;具有先进的数据交换工具,及其它现有系统有完整的整合性;可整合执行工作流的数据功能;详细且严谨的数据追踪功能,即一个数据被查到,其他相关的数据也能被追查.

在中国现在也有很多较好的合作伙伴,在实施过程中各合作伙伴需组织专业的顾问团队,负责对每个模块的业务蓝图绘制,分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具有较好完整的专案实施方法及很少成功的案例,具有上线前的模拟测试前置工作,专案导入后有完善的系统检测预警,比较合理的专案专入时间及导入成本,但二次开发量大,错误多.

基本上没有实施合作伙伴,主要是靠培训来完成所有专案的实施及导入,完全是一个标准的专业系统,很多地方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也无进行二次开发,而且是购买人家产品,连自己人员也无法了解系统.

财务总帐及财务会计()

所有其他模块跟财务有关的系统,数据都可跟财务模块之间即时数据交换及自动生成,总体整合性非常好,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的业务工作程序具有很好的完整性及整合性,现在完全符合中国的商业环境需求,利润分析工作能做到实时及即时,这样能即时支持决策工作,应收应付工作能即时整合,并具有良好的弹性,支持多国货币及商业制度,有上百种财务报表以供分析.几乎做到每时每刻地实时分析.

所有其他模块跟财务有关的系统,部分数据都可跟财务模块之间即时数据交换及自动生成,总体整合性一般,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的业务工作程序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及整合性,现在完全符合中国的商业环境需求,利润分析工作能做到一段时间一次,这样能时间段地支持决策工作,应收应付工作能一段时间地整合,并具有一定的弹性,支持多国货币及商业制度,有上百种财务报表以供分析.

所有其他模块跟财务有关的系统,所有数据无法跟财务模块之间即时数据交换及自动生成,总体整合性基本没有,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的业务工作程序基本无完整性及整合性,完全符合中国的商业环境需求,利润分析工作只能做到一月一次,并参照很多人为因素,这样只能做事后分析,应收应付工作能一段时间地整合,无任何的弹性,不支持多国货币及商业制度,只有几种财务报表以供分析.

物料管理()

物料管理在集团采购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完整性及整合性,能进行物料即时控制.在电子采购管理功能方面也有很好的完整性及整合性.能很好地进行跨公司的仓库管理功能,并具有很好的完整性及整合性;对采购材料的质量管理功能同样具有很好的完整性及整合性;它具有对原材料采购发票进行很好验证的功能,具备很好的完整性及整合性;对维修服务采购()功能有很好的管理理念,有很好的完整性及整合性,具有上百种物料管理报表以供分析.

物料管理在集团采购方面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及整合性,不能进行物料即时控制.在电子采购管理功能方面也有一定的完整性及整合性.不能进行跨公司的仓库管理功能,完整性及整合性较差;对采购材料的质量管理功能同样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及整合性;它具有对原材料采购发票进行验证的功能,具备较好的完整性及整合性;对维修服务采购()功能有较好的管理理念,有较好的完整性及整合性,具有几十种物料管理报表以供分析.

基本上是一个信息收集系统,只能进行一时一地的仓库管理,不具备完整性及整合性.无法进行发票的自动跟踪.

公司运营状况()

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包括中国),世界500强80%在使用,在中国,前500强企业70%也在使用系统.成功的案例在所有系统成功案例中占有70%的份额.全公司营业收入在世界排第一位,研究费用在12亿美元.并且每年随营业收入的递增而递增.分支机构在不断增加,教育培训在不断加强.

市场占有率一般(包括中国),世界500强5%在使用,在中国,前500强企业10%也在使用系统.成功的案例在所有系统成功案例中占有10%的份额.全公司营业收入在世界排第三位,研究费用在3亿美元.并且每年随营业收入的递增而递增.分支机构在不断增加,教育培训在不断加强.

主要业绩在中国的财务会计市场产品市场在近两年收购人家的产品而成,用友收购台湾即将关闭一个小软件商,金碟收购不能再投资的开思系统,其产品可靠性可想而知全年收入不到几千万人民币.

5.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整体思路

根据现在资产管理的情况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系统进行改进。

1)在管理方面

实行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并把整个周期分成设计、规划、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维修、改造、更新、报废,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分成规划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使用管理、维修管理、报废管理。

并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整个系统的协调一致,监视全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通过有效地统计,对设备的整个周期做出评价,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反馈到规划管理上,加大在规划的重视程度。

通过此方式可以解决资产建设的项目管理和资产的运维之间以及资产实物及价值管理的脱节问题。

2)在技术方面

在技术方面,1、引用条码,开发出一套首码固定资产管理条码管理系统,改变资产清查数据的采集方式,解决资产实物清查的瓶颈问题,大大提高清查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固定资产的形态方面的管理,有效解决企业资产的管理难题,使企业更轻松、更有效地管理固定资产。

2、采用物联网技术,对每个资产设备采取实时监控、跟踪。

对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做出最快的反应。

3、采用真正的三层架够,利于以后系统的扩展。

4、“云计算”,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6.总结和展望

6.1总结

对于资产密集型企业来说,管好了资产,也就是管好了企业的根基。

然而,这类企业资产管理面临资产数量、备品、配件数量庞大,对资产管理以及成本控制提出了挑战,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专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系统。

系统能不能用好,和开发方法、应用质量、管理模式都是密不可分的。

实施好系统,应用好系统,提升维修管理,是成本分析和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即基础工作做扎实,管理和分析才能得以体现。

6.2展望

1)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和企业资产计划的融合是大事所趋

观察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条以集成为特征的更替主线。

在资产管理领域,集成更多组件的企业资产管理()套件代替了计算机辅助维护管理系统(),不久的将来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也会将取代。

在整个企业管理领域,包含所有人、财、物管理的企业资产计划()套件代替了原先的分散的众多小系统。

这种融合众多小系统形成了管理平台的发展方式,根本原因在于集成的平台套件能够提供更大的价值,同时又能缩减整体拥有成本。

按这个趋势总有一天和也会实现融合。

2)现在环保、和健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提高资产利用率的同时能把环境因素考虑进出,是以后的考虑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普,崔丽荣,李倩: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简要评述》,技术经济管理研究,2010年0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