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语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9753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封市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开封市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开封市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开封市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开封市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开封市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开封市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开封市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开封市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开封市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开封市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开封市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开封市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封市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语文.docx

《开封市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封市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语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封市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语文.docx

开封市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语文

开封市2012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

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的时候,南中国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统,依然弥漫在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

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化为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例如黄帝四面脸被解释为派四个大臣去“治四方”,黄帝活三百年说成是三百年的影响等等。

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已看不见“怪力乱神”的踪迹,然而这种踪迹却非常活泼地保存在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中。

《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融成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光辉起点。

《天问》是保留远古神话传统最多而又系统的文学篇章,它表现了当时时代意识因理性的觉醒正在由神话向历史过渡。

《离骚》《天问》《九歌》《九辩》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楚地原始祭神歌舞的延续。

王夫之解释《九辩》说:

“辩,犹遍也,效夏启九辩之名,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

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

”这段话点明了几个关键问题:

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可歌可舞,想象丰富奇异,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汉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基本上承袭了秦代体制,但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

汉起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不同于先秦北国。

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后世文学艺术从中汲取很多营养。

与《诗经》或先秦散文不同,汉代艺术和人们观念中弥漫的恰恰是从远古传留下来的种种神话和故事。

从世上庙堂到地下宫殿,从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到北国的卜千秋墓室,它们都属于充满幻想、巫术的观念,把远古传统的原始活力和野性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

西汉经历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变革后,以儒学为标志、以历史经验为内容的先秦理性精神日渐侵入文艺领域和人们的观念中,逐渐融成南北文化的混同合作。

楚地的神话幻想与北国的历史故事,儒学宣扬的道德节操与道家传播的荒忽之谈,并行不悖地出现在人们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中。

人世、历史和现实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这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结果。

但是,蕴藏着原始活力的传统浪漫幻想,始终没有离开汉代艺术,它们是楚汉艺术的灵魂。

(摘编自李泽厚《屈骚传统》)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北方都逐渐突破礼仪旧制,理性精神也逐步战胜巫术宗教。

B.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的保留和残存,中国南方始终弥漫在神话世界中,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就是其在文学领域的表现。

C.把黄帝四面脸解释为派四个大臣治理四方,孔子删除《诗经》中“怪力乱神”的踪迹,这体现了儒家关注现实、重视社会秩序的精神。

D.开创了中国抒情诗光辉起点的《离骚》,既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浪漫想象,又有深沉理性觉醒时个体人格的体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问》系统地保留了远古神话传统,是楚地原始的祭神歌舞的延续,是理性觉醒的时代意识从神话向历史的过渡。

B.因为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地,汉起于楚,所以西汉文化艺术领域的楚地色彩浓烈而醇厚。

C.西汉艺术的作品大多以远古的神话故事为内容,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就充分地保存并延续了这样的远古传统。

D.西汉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世、历史和现实逐渐取代了充满远古传统的原始神话,占据重要位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理性精神和楚汉浪漫主义精神二者相辅相成,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艺术传统,都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王夫之认为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是汉代赋体文学之宗,这一看法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楚辞的研究。

C.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变革后,人们的观念受先秦理性精神的影响,文化艺术领域也有了变化。

D.尽管神话幻想与历史故事、儒学与道家并行不悖地出现在人们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中,但楚汉艺术的核心始终没有脱离传统浪漫幻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

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

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

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

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宣帝即位,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

时遂年七十余,形貌短小,宣帝召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

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遂对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上闻遂对,甚说,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

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

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

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

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

“何为带牛佩犊!

”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

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数年,拜为水衡都尉,典上林禁苑,为宗庙取牲,官职亲近,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坐:

因犯……罪。

B.不副所闻副:

符合。

C.开仓廪假贫民假:

借。

D.秋冬课收敛课:

征收赋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龚遂“能治”的一组是(3分)

①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

②丞相、御史举遂可用

③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④渤海又多劫略相随

⑤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⑥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

A.①⑤⑥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龚遂刚毅有节操。

曾多次劝谏行为不端的昌邑王刘贺,引述经义,陈说祸福,声泪俱下,即便刘贺即位当了皇帝,也没有停止劝谏。

B.龚遂才干胜于相貌。

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时,宣帝见他身材矮小,不免轻视,而龚遂的治乱奏对使宣帝改变了看法。

C.龚遂到渤海后发告公文命令各县官吏停止捕盗,不再追究偷盗抢劫者,教化百姓,不久盗贼平定,百姓富裕殷实,也不再有诉讼之事。

D.龚遂很受宣帝器重。

担任渤海太守不辱使命后,又被任命为水衡都尉,为皇帝掌管上林苑,为宗庙提供祭祀用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2)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完成8~9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

即蓝靛,蓝色染料。

8.这首散曲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表现浔阳景色?

请简要分析。

(5分)

9.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炖郁邑余诧傺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屈原《离骚》)

(2),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告子上》)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匐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专给大宅门送果子。

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

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

第二是都很大,很香甜,很好看。

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挤筐、变色、过小的都剔下来。

他的果子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

他出去买果子比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

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和园主打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

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

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

两个儿子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

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

”儿子连忙解释:

“不是的。

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

”“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

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又说,“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

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

”这里有一种风俗,早早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

添福添寿。

儿子依了他。

叶三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给季匐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他一来就是半天,给季匐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

季匐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大气都不出。

看到精彩处,情不自禁的深吸一口气,小声地惊呼起来。

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匐民的得意之笔。

季匐民从不当众作画,对叶三可例外,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匐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

“好不好?

”“好在哪里?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匐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

“紫藤里有风。

…‘唔!

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匐民提笔题了两句诗:

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匐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

叶三说:

“这是一只小老鼠。

”“何以见得?

”“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

”“对!

季匐民最爱画荷花。

他画的都是墨荷。

他佩服大家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

李画多凝重,季匐民飘逸。

李画多用中锋,季匐民微用侧笔。

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季匐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

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

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匐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

问叶三:

“如何?

”叶三说:

“四大爷,你这画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

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

我头一回听见!

”季匐民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有时季匐民给叶三画了画,说:

“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

“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不卖?

”“一张也不卖!

他把季匐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寿材里。

十多年过去了,季匐民死了。

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了,但是四季八节,他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匐民坟上供一供。

季匐民死后,画价大增。

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匐民的画,都是精品。

很多人想买,叶三说:

“不卖。

”有一天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叫“迁听涛”。

一问,是日本人。

迁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叶三收藏的季匐民的画的。

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迁听涛用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不停地赞叹:

“喔!

真好!

真是神品!

迁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

”迁听涛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匐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叶三五十岁时,两个孝顺的儿子劝他不要再辛苦地奔波了,叶三却说就是为了季

匐民一个人也要坚持卖果子。

B.季匐民的“紫藤花开”“老鼠上灯台”“红花莲藕”三幅画着力于工笔写实,色彩绚烂,生动形象,具有诗化的意境。

C.季匐民爱画荷花,作者有意将季匐民和李复堂所画的荷花进行对比,突出了二人画风的不同,也将褒贬寄予其中。

D.日本人迁听涛很想花大价钱买叶三珍藏多年的画,却被叶三一口拒绝,这说明叶三比对方更了解季匐民画的价值行情。

E.这篇小说用朴素的语言讲述叶三和季匐民两人身份迥异却意趣相投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厚的人文理想,引导读者感受生活中的美。

(2)小说开始写叶三的果子与别人不同,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主人公叶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结尾写叶三的儿子将画装在棺材里埋了,作者的安排是否合适?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新中国的号角已经吹响,母亲的召唤深切而真实。

周有光想到祖国此时最缺乏的是经济建设人才,就毅然放弃高薪从美国回来搞经济建设。

他受邀到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同时担任新华银行秘书长,还兼任人民银行华东区处长,身兼三职,乐此不疲。

精力充沛的他和吴大琨、许涤新等经济学家一起创办《经济周刊》,受到金融界的关注。

1955年10月,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周有光受邀此行,全然出乎意料,却也正是会议主办方的高明之处。

周有光虽然执著于经济学,但对文字、语言的爱好从未消减。

20年代在圣约翰大学学习,周有光饶有兴趣地学起语言课程。

40年代到美国工作,买到很多字母学的书籍,边写经济类文章,边写语言学文章,出版《中国拼音文字研究》。

参加完文字改革会议后,周有光正式改行,真正把经济学丢开,把全部精力放在语言学的研究上。

中国的文字改革由来已久,古代人们为了学习汉字,创造了直音、反切等方法给繁难的方块字注音。

1892年,福建人卢憨章出版专著《一目了然初阶》,这是首位中国人创制字母式拼音文字方案;1913年,跛府制订注音字母方案,赵元任等语言学家不用中国汉字的符号,而用国际上流传最广的拉丁字母;新文化运动兴起,钱玄同论述了26个拉丁字母的世界通用性,蔡元培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公布于世;20世纪30年代,国内掀起了拉丁化运动的高潮,其简单易学的特点适用于广大群众,拉丁化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更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

1935年,近七百位文化界人士签名发布《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

“方块汉字难认、难学,中国大众所需要的新文字是拼音的新文字。

1954年,周有光出版《字母的故事》一书,为文字改革起了好头。

但真正要做拼音方案可没想象的那么简单,周有光平时阅读语言学方面的书籍全凭兴趣,属于轻松的浏览,可工作要认真研究才行。

由于资料有限,周有光想方设法联系国外研究点,请他们代买资料寄过来,周有光把拉丁字母在世界各国的应用情况摸了个底,在研究和总结了各国拼音历史以及各方面传来的方案之后,周有光提出汉语拼音拉丁化的原则,拿出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认同。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汉语拼音方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

1961年周有光出版《汉字改革概论》,提出了语言学和文字学的许多新问题,把文字改革变成一门学问,从世界的范畴研究汉字,意义深远。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合作下,讨论汉语拉丁字母字拼写标准问题已经很多年了,但因中国未参加而迟迟未作决定。

1979年,波兰首府华沙国际标准化组织召开会议,周有光代表中国发言,提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当时关于汉语的拼音方案很多,各国有各国的方案,如“鲁迅”一词就有20多种写法,给翻译、阅读等带来很大障碍。

精通中、英、法、日四国语言的周有光和各国专家沟通,并在会上作题为《汉语的罗马字母拼写法:

历史的发展和汉语拼音方案》的精彩发言。

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开辟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通道。

作为汉语拼音的领航者,周有光一直在探索并实践着汉语拼音与世界的接轨。

联合国工作人员语言学会邀请周有光演讲,周有光了解到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中,英文占80%,法文占15%,西班牙文占4%,还剩1%是俄文、阿拉伯文、中文,很受震动。

1983牟周有光开始研究如何在汉语拼音方案中运用国际通用的正词法,解决拼音输入慢的问题,起草了《汉语正词法要点》,1988年《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公布实施。

汉语拼音方案是音节的拼写法,正词法是语词拼写法,拼音正词法的问世,有利于用电脑进行拼音词语转换汉字,为传媒时代的到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高亚鸣《周有光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为了报效祖国,尽快为国家培养最缺乏的经济人才,周有光回国后就和其他经济学家一起创办《经济周刊》,这一刊物受到金融界的关注。

B.在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后,周有光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上来,为汉语拼音的问世、发展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而殚精竭虑。

C.因为汉语拼音方案中没有考虑到国际通用的正词法,所以在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中中文占不到1%,这引发周有光开始了新的研究。

D.从古代的直音反切等方法到20世纪30年代的拉丁化运动,中国人研究探索解决方块汉字难认、难学的问题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讲述了周有光领航汉语拼音的事迹,塑造了一位勤于著述、精于研究的语言学家的形象。

(2)从文中看,作为汉语拼音的领航者,周有光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请简要论述。

(6分)

(3)周有光的汉语拼音方案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4)周有光本来是研究经济学的,却改行研究语言学,成了汉语拼音之父,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有原则的知识分子,对许多重大问题,他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只不过他很少采取金刚怒目式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义。

B.笔、墨、纸、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

C.李白在饱受权贵的打击和排斥后,被放出京,他徜徉山水,求仙访道,挥洒自如,用远离现实的方式表示对权贵的抗争。

D.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二者尽管归属不同,但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了使廉租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并且实行了非常严格的审批程序。

B.在第12个记者节到来之际,中国记协的记者来到兰考,深入基层,实地调研采访,表达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转文风”的决心。

C.秋冬季节是盗窃案高发季节,我市公安部门调配巡逻警力及巡逻的时段、路段,加大巡逻力度,以保证市民的人身及财物的安全。

D.20世纪中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角度关注生态环境,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

,__,____,____,____,。

杜牧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

①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

②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

③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

④清代之前,扬州靠着大运河,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

⑤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

⑥而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

A.②①⑤④⑥③B.②⑥④⑤③①

C.④③①②⑤⑥D.④②①⑤③⑥

16.下面是一段介绍汴绣的材料。

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汴绣”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45字。

(5分)

汴绣,也称“宋绣”,北宋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绣品《清明上河图》是代表作,还有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阎立本的《步辇图》等。

汴绣继承传统针法十四种,学习借鉴苏绣、湘绣,广泛吸收民间针法,创新针法十种,如蒙针绣、悠针、云针绣、羊毛绣、席蔑绣、包针绣、锁边绣、麦子绣、接针绣等,多种针法交替使用,不仅能把阴阳远近表现出来,而且富有立体感,是在绘画艺术基础上的再创作。

品种有:

单面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等。

绣品古朴细腻,格调高雅,被誉为“中华一绝”。

17.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句话,要求语意合理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

(6分)

人要懂得尊重别人,尊重别人所以不傲慢,不傲慢所以有德行;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只圆轮缺了一块楔子不再完美,它便四处寻找那块楔子。

因为不完整,一路上它只能艰难滚动,它对花儿露出羡慕之色,与小虫谈天说地,欣赏阳光的灿烂,醉心月亮的清辉。

圆轮找到了许多楔子,但都不能与自己相配。

它继续寻觅,终于找到一个与自己十分匹配的楔子,成了一个完美的圆轮,它很高兴,滚动得畅快极了,无法欣赏花儿,无暇与小虫聊天……当圆轮意识到自己失去了原来的世界时,它决然地将找到的楔子弃置路旁,又开始了艰难的滚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