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0372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 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docx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中自测语文试题含答题纸和答案

高三语文下六周周中自测试题

寄语:

熬过严冬,破茧成蝶!

时间:

150分钟目标分数:

激励自己的话:

注意答题规范,二卷书写!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英雄都是民族精神重要而具体的体现,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尊崇英雄,捍卫英烈尊严也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

201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保护英烈已经纳入法治化轨道,守护和赓续英烈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神圣职责。

同时,2018年5月7日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要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形成崇尚、捍卫、学习、关爱英雄烈士的良好社会风尚。

这些都是我们赓续英烈精神的重要举措。

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法。

任何法律规范都是以实现特定的价值观为目的,政治价值的稳定存在,是凝聚国家共同体信仰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确保各项立法导向更加鲜明、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

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制定英烈保护法,表明了我们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英烈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这一规定,彰显了国家对主流价值观的维护,让为英雄正名的行为有法可依,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英烈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在于强化人们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让英烈精神融入血脉、内化为文化自觉、凝聚为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力量。

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和观点不断出现,解构英雄事迹、歪曲英雄人物的现象层出不穷。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英雄的亵渎,正是一种“去史”的行为,关乎民族兴亡。

因此,用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赓续英烈精神,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必然要求。

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依据。

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代表和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瑰宝,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就是对英烈精神的最好继承。

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巍峨丰碑,必将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让我们以贯彻实施英烈保护法为契机,致敬英烈,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

(选自熊梅《赓续英烈精神,守护民族历史记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是以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为目的的。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

C.由于人们不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缺少文化自觉,所以颁布实施了英烈保护法。

D.民族英雄都出现在历史上,比如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着赓续英烈精神,文章层次清晰论证了赓续英烈精神的必要性和措施。

B.文章从怎样引领立法和怎样守护民族历史记忆两个方面论述如何通过赓续英烈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文章举反面示例说明用法治能守护好民族历史记忆,赓续英烈精神。

D.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保护英烈应该纳入法治化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做到了这一点。

B.如果一个国家要想有希望和前途,那就不能没有先锋,不能没有英雄。

C.相关法律法规之所以颁布实施,是因为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依据。

D.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就必须让社会共同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一款名为“奔跑的兔子”的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在“2018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惊艳亮相。

目前地铁隧道的巡检和安全防护主要以人工静态检查为主,少量辅之以动态检测车。

人工静态检查工作环境较为艰苦,速度慢、效率低、占用线路时间长,同时,有些问题靠人工无法快速识别判断。

“奔跑的兔子”采用先进技术,解决了地铁隧道特殊环境带来的技术难题,现已开始产品化。

这款机器人为侧挂式机器人,不会影响列车正常行驶,能够全天性在隧道内工作,将能实现隧道检测、监控、预警三位一体,由人工巡检到自动巡检,检测项目由人工评价到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辨识和评价,并将静态、离散、碎片信息整合为动态、实时、三维信息,极大地推动了地铁交通安全领域的智能化创新。

专家介绍:

该机器人是世界轨道交通在地铁隧道安全监测与预警领域的新理念、新思路,是机器人在地铁隧道领域的创新式应用。

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的问世,预示着地铁轨道交通运维领域开始进入AI时代。

(摘编自新华网《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问世,地铁运维进入AI时代》)

材料二:

人工智能作为一类信息技术,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几乎与计算机同步。

60多年来人工智能涉及的技术和派系众多,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对于大多数公众而言,从其发展目的的角度,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与人类一样聪明的人造机器”。

将这个聪明的“机器”放入制造业中,主要的作用就是使机器能够“达到甚至超过人类技工水平”,以实现企业生产运营效率的提升。

这个放入“人工智能”的“智能化”过程,与过去制造业追求“自动化”的过程实际上有本质的差异。

“自动化”追求的是机器自动生产,本质是“机器替人”,强调大规模的机器生产;而“智能化”追求的是机器的柔性生产,本质是“人机协同”,强调机器能够自主配合要素变化和人的工作。

因此,“人工智能+制造”未来所追求的,不应是简单粗暴的“机器替人”,而应是将工业革命以来极度细化甚至异化的工人流水线工作,重新拉回“以人为本”的组织模式,即让机器承担更多简单重复甚至危险的工作,而人承担更多管理和创造工作。

              (摘编自《“人工智能+制造”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材料三:

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不断地向人类生产生活逼近,会更多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比如,机器人要不要遵守人类的法律法规、机器人应不应该享受人类的权利、人类与人工智能如何和谐相处,都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应该应对的事情。

在规范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方面我国走在了世界前列,2018年5月7日《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白皮书》评审会议召开,它首次提出了针对机器人伦理问题的解决办法——中国优化共生设计方案。

这一清晰的框架为进一步完善机器人道德伦理规范奠定了基础。

只要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一定约束下进行,风险就是可控的。

跟其他任何科技的发展一样,人工智能也具有两面性,既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也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灾难,就像是一面镜子,其实都是人类自身的映射。

对于失业和贫富差距的加大,人工智能都只是起到了强化作用,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办法仍然在人类手中。

至于机器人道德伦理问题和可能攻击人类的问题,也是人类目前可以去努力防范和解决的。

人类在人工智能危机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大有可为的,正确利用人工智能是人类应该坚定的方向。

           (摘编自新华网《人工智能崛起引发担忧,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

材料四:

2014——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规模发展趋势

(摘编自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先进,以全新的理念和思路解决了相关技术难题,极大地推动了地铁交通安全领域的智能化创新。

B.人工智能发展的60多年里,学界并无明确的定义,只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与人类一样聪明的人造机器。

C.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面对人工智能崛起引发的担忧,我们应客观理性地对待,如何正确利用人工智能才是人类努力的方向。

D.2015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69.3亿元,2016年达到96.2亿元,此后快速发展,增幅也逐渐增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具有人工巡检无法企及的优势,它的问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久的将来它定会代替人工巡检。

B.材料二将人工智能的“智能化”与传统制造的“自动化”做了比较,指出了“人工智能+制造”的本质是追求“人机协同”,而非简单的“机器替人”。

C.人工智能的使用强化了人类社会的失业和贫富差距,但这并不能阻碍其发展,只要努力防范与解决,就可以避免风险。

D.《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白皮书》首次直面机器人伦理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为完善人工智能伦理道德规范奠定基础,可谓意义重大。

6.人工智能的前景如何?

未来该怎样发展?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钱师爷

冀幼农

夜雨来得匆忙,瓢泼般洒了一夜。

那股山匪趁着这张狂的夜雨,痛快淋漓地洗劫了一番,晋商于家在这一夜损失惨重,万幸的是,没有弄出人命。

天刚亮,惊魂未定的于掌柜想去报官,却被管家拦住。

目下战乱不断,官匪勾结,如若报官,怕是要两头挨宰,得不偿失。

于掌柜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那匪首临走时留话,让于家在半月之内再献上大笔钱财,否则就让于家血流成河。

管家早有准备,说他认识一位高人,就住在城南,姓钱,是位师爷,因厌倦官场黑暗而隐居此地,早年间,经他出谋划策,治理过不少山匪隐患。

于掌柜心里没谱,一个师爷再有能耐,不凭借官府的力量,能斗得过杀人不眨眼的山匪?

管家备好马,拉着于掌柜去了城南。

钱师爷五十岁出头,个儿矮精瘦,一眼望去便知是精明之人。

一番客套话后,管家说出来意,钱师爷也不含糊,开口问:

“不知于掌柜是想要钱,还是想要命?

于掌柜忙说:

“在这乱世之中,只求保命足矣!

钱师爷笑着摇摇头:

“我口中之钱,乃山匪劫去你家中之财;那命,当然是山匪的性命。

于掌柜倒吸了一口冷气,他走南闯北大半辈子,凶险的事凶险的人遇到过不少,但从如此瘦弱的人口中说出如此要命的话,还是头一回。

于掌柜说:

“如若能斩草除根,那是最好。

钱师爷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于掌柜是生意人,这做买卖需要本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小钱生小钱,大钱生大钱,既然是要命的生意,本钱肯定少不了。

于掌柜说:

“只要能除了后患,钱不是问题。

”于掌柜祖上几代经商,家资巨万,昨夜被劫钱财,在外人看来是大损失,但对于于家来说,也就是九牛一毛。

钱师爷抬头看看天,低头掐了掐手指,说:

“俩月之内,必除后患!

”顿了顿,又说,“于掌柜所出的本钱,就是昨夜那匪首所劫之财,日落之前,必须全部送来。

怪不得师爷姓钱,原来也是爱钱之人。

于掌柜心里打起了算盘,和那凶悍的山匪相比,眼前这个瘦弱的师爷,料他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更何况山匪那边是无底洞,永远也填不满。

于掌柜一咬牙,便答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下人匆匆来报,说是有几个小匪,在宅院外四处张望。

于掌柜如临大敌,以为是昨天的事情走漏了风声,激怒了山匪。

惶恐之中,只见钱师爷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笑着说:

“于掌柜莫怕,拿人钱财,与人消灾,那几个小匪是我花钱雇来看家护院的。

于掌柜气得险些吐血,这简直就是引狼入室!

钱师爷却是一脸风轻云淡,独自四处闲转。

这于家宅院气势磅礴,建在山崖高处,又有郁郁葱葱的林木掩盖,在这乱世之秋,也算偏安一隅,无奈还是被山匪盯上,惹出祸端。

转了一圈,钱师爷盯上一处在山崖之巅的建筑,走进细看,门楣上面题写着“玉泉园”三个字。

钱师爷哑然失笑,想那于掌柜必然是在京城里待惯了,染上了泡澡的习惯,这“玉泉园”竟然是一处澡堂子,里面正中一个大水池子,直接引入了山泉水,旁边的装饰也特别奢华,可以喝茶、打牌、睡觉。

真正让钱师爷上心的是屋脊上两端的龙头,龙头栩栩如生,仰着头,从口中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

钱师爷笑了笑,知道该怎么办了,转身回去就向于掌柜借了“玉泉园”,说是给护院的住处。

那几个小匪倒也规矩,从不骚扰于家人,整日和钱师爷在“玉泉园”中吃喝泡澡,好不逍遥快活。

不几日,这快活之事传入山中,有几个小头目耐不住山中清苦,也下山来充当护院。

钱师爷豪爽,又出了一大笔护院费,依旧喝酒吃肉,打牌泡澡。

山匪越聚越多,于掌柜此时急了眼,怕养虎为患,长此以往,这于家宅院岂不成了匪窝。

钱师爷却道:

“不急,不急,于掌柜给的护院费充足,这帮山匪还要给你卖命一阵子。

过了一月有余,匪首也终于按捺不住,听那传话的小匪说,于家守信用,不仅按时交纳护院费,每日还好吃好喝好招待,尤其是那澡堂子,经钱师爷特别的浴料调制,泡在其中,简直成了天上的神仙。

一日深夜,匪首也加入了其中,乐不思蜀。

于掌柜见状,忙招来钱师爷商议,想趁那群山匪毫无防范之际,暗中下毒除患。

钱师爷冷笑一声:

“这帮山匪作恶多端,自有老天收拾。

又过了几日,钱师爷抬头看天,乌云压顶,一场暴雨将至。

他忙备好上等的酒席,在“玉泉园”饮酒作乐,一醉方休。

第二天一早,有大胆的家丁去瞧,数十个山匪全部毙命于水池之中,死状甚惨。

在山中的余匪,群龙无首,乱了方寸,四散而逃。

只有钱师爷心里清楚,一切都是他暗中做了手脚。

那屋脊两头的龙头,其实是避雷装置,在龙舌根部连接着的铁丝直通地下,若雷电击中屋宇,电流就会传至地下,那“玉泉园”建在山崖高处,被雷击的可能性极大,钱师爷在那夜,悄悄将铁丝连接到了大水池中……

群匪之死,大快人心,钱师爷放话出去,说:

“大恶之人,必遭天打雷劈!

 (选自《六盘山》2019年第2期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语言简洁,晋商于掌柜遭劫,管家拦住掌柜报官。

通过管家的解说既交代了社会背景,又为钱师爷出场做了铺垫。

B.小说情节紧凑,环环相扣。

于掌柜遭洗劫,请钱师爷,钱师爷雇山匪护院,山匪遭雷劈。

内容集中,互为关联。

C.小说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如钱师爷雇山匪来看家护院,山匪越聚越多,于掌柜急了,读者紧张,吊足人的胃口。

D.钱师爷善于筹谋,极度自信。

于掌柜找到他的时候,他说两月之内,必除匪患,因为他早已经想好除掉山匪的计策。

8.群匪之死,大快人心,钱师爷放话出去,说:

“大恶之人,必遭天打雷劈!

”请谈谈本文结尾的作用。

 (6分)

9.小说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试从文中找出三处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也。

年十余岁,诣同县乐隐受学。

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招随卒业。

值京都乱,苗、隐见害,招与隐门生史路等共殡敛隐尸,送丧还归。

道遇寇钞,路等皆散走。

贼欲斫棺取钉,招垂泪请赦。

贼义之,乃释而去。

由此显名。

东诣太祖。

太祖将讨袁谭,而柳城鸟丸欲出骑助谭。

太祖遣诣柳城。

到,值峭王严,以五千骑当遣诣潭。

又辽东太守公孙康使韩忠赍单于印绶往假峭王。

峭王大会群长,问招:

“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

如此,谁当为正?

”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忠曰:

“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曹操独何得为是也?

”招呵忠曰:

“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宁静四海。

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

”便捉忠头顿筑,拔刀欲斩之。

峭王惊怖,左右失色。

招为峭王等说祸福所归,皆下席跪伏。

太祖灭谭,署招军谋掾。

文帝践阼,出为雁门太守,寇钞不断。

招既教民战陈,又表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

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

又构间离散,使虏大结怨仇。

招出,大破之。

寇贼静息。

乃简选有才识者,诣太学受业,还相授教,数年中庠序大兴。

郡井水咸苦,民远汲流水,往返七里。

招凿原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益。

其治边之称,百姓追思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

B.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

C.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

D.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通称开国皇帝,这里指曹操。

其他如赵匡胤称宋太祖,朱元璋称明太祖。

B.印绶,旧时称印信(以作凭证)和系印信的丝带。

古人印信上系丝带,佩带在身。

C.席,古人专用的坐具,不用作卧具,用革或苇子编成。

古人习惯席地而坐。

D.太学,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汉武帝时期始设太学,立五经博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牵招有情有义,打动强盗。

他的老师乐隐被害,牵招和乐隐另一门生史路收殓其尸首,归途中遇强盗抢劫,史路等逃跑,牵招含泪请求得以幸免。

B、牵招胆气过人,征服峭王。

袁、曹、公孙三方均想争取峭王,牵招对比分析了只有曹公为正宗,呵斥并要杀掉公孙康派来的韩忠,在场人极为震恐。

C、牵招有勇有谋,静息边乱。

他任雁门太守时,加强战备,远探敌情,敌人来了就被打败;又用离间计使敌人之间大结怨仇,然后主动出击,消灭寇贼。

D、牵招为民谋利,治边有方。

牵招挑选有才识的人,送他们到太学读书,还亲自教他们,使学校大兴;郡里井水又咸又苦,他引水入城,百姓深受其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

(5分)

(2)招既教民战陈,又表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岑参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晖。

色借玉珂迷晓骑,光添银烛晃朝衣。

西山落月临天仗,北阙晴云捧禁闱。

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稀。

【注】①祠部:

官署名,掌管祭祀之事。

②玉珂:

马头上的装饰物,多为玉制,也有用贝制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长安雪后仿佛春天归来,这里的“春归”暗含边塞战事平息,长安一片安宁之意。

B.诗的第二句描写白雪凝聚映着朝阳的光辉,冰冷而又美丽,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C.本诗善用烘托的艺术手法,如用“西山落月”的“临”和“北阙晴云”的“捧”烘托雪后宫廷禁闱庄严肃穆的景象。

D.作者用“此曲和人稀”从侧面赞美了祠部王员外咏白雪的诗歌,表达了自己与王员外的相和之意。

15.本诗的“色借玉珂迷晓骑,光添银烛晃朝衣”一联广受诗人赞美,请赏析此联的精妙之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认为“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而孔子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圣杜甫之所以令人敬仰,在于他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自己的居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为天下寒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喊。

(3)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两句是:

“,”。

(4)李商隐《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

“,。

(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

是:

“,。

(6)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这个动辄称呼“宝宝”的年代,元宝枫才真该被叫一声“宝宝”。

元宝枫木质坚硬,是优良的建筑材料,也是家具雕刻等细木工用料;树皮纤维可造纸、树叶可制茶,枫叶茶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花可直接食用,种籽可炒食并榨油;油渣可做酱油……它“身怀绝技”却深藏不露,直到近年,在一位睿智老者孜孜不倦的推动下,它才像一位远行归来的隐侠,进入人们视线。

从夏天到春天,元宝枫低调而谦虚。

它树干虽然高大,树皮却有些纵裂,好像穿了件百衲褂。

枫花碎小而密集,含蓄而不张扬。

那时节,北方的风也彬彬有礼,一直等到花苞盛开,才把枝杈间嫩红色叶芽一片片吹开,也许用力太猛,叶子裂成五瓣,呈掌状。

五角形绿叶密密匝匝地一层复一层,那“五指”裂片却向下开展,故元宝枫也称“五角枫”。

秋季的元宝枫骤然换装,秋凉霜寒,叶片由绿而黄而红,好像穿上一条金灿灿、红艳艳的袍子。

槭树属的树生性喜寒,霜重色愈浓,在高山或沙地,化成一棵棵浅红深红赭红的红枫树。

著名的北京香山红叶,漫山红遍的秋叶,其中掺杂着无数元宝枫的红。

然而世人多把对红叶的美誉给了黄栌而冷落了元宝枫。

(      ),当红叶在枝头委顿或随风飘落之时,它那小小的翅果中所蕴藏的能量,将为人们带去无尽福泽。

这是元宝枫不为人知的魅力,也是一个有趣的悬念。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夏天到春天,元宝枫低调而谦虚。

它虽然树干高大,树皮却有些纵裂,好像穿了件百衲褂。

B.从夏天到春天,元宝枫低调而谦虚。

它树干虽然高大,树皮却有些纵裂,好像穿了件百衲褂。

C.从春天到夏天,元宝枫低调而谦虚。

它虽然树干高大,树皮却有些纵裂,好像穿了件百衲褂。

D.从春天到夏天,元宝枫低调而强忍。

它树干虽然高大,树皮却有些纵裂,好像穿了件百衲褂。

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句子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列宁说了上面的话之后,接着说道:

“这应该是一般辩证法的......叙述(以及研究)方法。

B.天上的云有的像小狗汪汪,有的像小鸟啾啾,有的像蜜蜂嗡嗡,有的好像在打呼噜......真是变幻无穷啊!

C.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D.“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它知道自己负有更重要的使命,所以它从不委屈抱怨

B.它因为知道自己负有更重要的使命,所以从不委屈抱怨

C.它从不委屈抱怨,是因为它知道自己负有更重要的使命

D.但它却从不委屈抱怨,因为它知道自己负有更重要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