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0379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含答案

2019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跋.扈拨.云见日B.厕.身恻.隐之心

C.痕.迹恨.入骨髓D.惊骇.言简意赅.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修葺一枕黄梁B.几率突如奇来

C.禀赋姗姗来迟D.惆伥贻笑大方

3、《说课解字叙》中所谓: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字B.指事字C.会意字D.专注字

4.下列句子中“高”的义项不同的一句是()。

A.飞机越飞越高B.到处建起了高楼

C.那棵树有10米高D.这里地势并不高

5.下列符合语言表达规范的一句是()。

A.我们今晚吃不吃饭,走不走路?

B.我们赢得了比赛,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C.我们这次倒数第一,忧不忧伤?

D.我们去看越剧《红楼梦》,高不高兴?

6.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左转》在编纂体例上属于纪传体。

B.“洪水横流,泛滥天下”这句话出自于《孟子》。

C.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D.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

7.下列作家与作品配对错误的是()。

A.王翰《凉州词》B.司马迁《列女传》

C.元稹《莺莺传》D.汤显祖《紫钗记》。

8.下列作家与作品配对错误的是

 

A.郭沫若《饿乡纪程》B.冰心《超人》

C.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D.庐隐《女人的心》

9.下列不属于“创造社”的作家是()。

A.成仿吾B.郁达夫C.阳瀚笙D.梁实秋

10.《茶花女》的作者是()。

A.左拉B.福楼秤C.小仲马D.莫泊桑

11、下列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语文教材经理了由蒙学教材、经学教材、自编教材到统编教材的演变。

B.我国在1950年将语文课程定名为“语文”,此前一直称为“国语”或“国文”。

C.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

D.“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和“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的名言。

12、下列不属于对“语文课程基础性地位”表述的一项是()。

A.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B.为推动语言文学规范、促使社会语言生活进步,增强文化认同感打下基础。

C.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D.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13.小学阶段的累计识字量,课外阅读量,一般现代文读速应达到()。

A.2500个左右,不少于100万字,每分钟不少于250字。

B.3000个左右,不少于100万字,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C.3000个左右,不少于260万字,每分钟不少于400字。

D.3500个左右,不少于400万字,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14.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生还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实践者。

B.语文教材应该有范文、插图、知识能力、方法和作业六大要素系统。

C.语文教学应依据课本,让学生系统学习知识、词汇、语法、修辞知识和作家作品。

D.语文学习的领域除识字、与鞋子、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之外,还应该有综合性学习。

15.下列与阅读教学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

B.“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表明真正的阅读理解是个性化的。

C.阅读教学是编者、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合作竞争,对话与审美的过程。

D.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品味。

二、文言文阅读题(共4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通海为人沉毅。

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

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

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

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

通海曰:

“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

”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

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

由是一目遂眇。

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

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

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

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

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

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

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低舰,兜鍪尽裂,仅免。

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

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

敌连大舰力拒。

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

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

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

友谅兵大败。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

“湖有浅,舟难回旋。

莫若入江,据敌上流。

彼舟入,即成擒矣。

”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

是役也,通海功最多。

师还,赐良田金帛。

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

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

太祖幸其第,问曰:

“平章知予来问疾乎?

”通海不能语。

太祖挥涕而出。

翌日卒,年三十八。

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

1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舣舟胥口。

舣:

舟骤进水涌。

骤: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遇于康郎山于:

太祖幸其第幸:

 

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巢湖者将皆长于水站,而海通为最。

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

19、选文主要表现了俞通海哪些优良品质?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能少于两点(2分)

 

三、教学设计题(共2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20-21题

雪花那个飘李德霞

一大早,天空就飘起了细碎雪花。

今天是腊月二十八,也是娘做年糕的日子。

这天,我是不会出门玩的,尽管二唤趴我家大门口喊我几次了,可我就是不挪窝。

我爱吃现炸出锅的年糕,黄灿灿浸着油,皮子脆脆的,咬一口,“咔嚓咔嚓”响,那个香啊。

我不出门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得看着娘,防止她给干姥姥送年糕。

干姥姥是个要饭的,常年在我们这一带乞讨。

一只豁了边的碗,一根磨得乌黑油亮的打狗棍,晃晃悠悠来,晃晃悠悠去。

今年冬天雪大,天气又冷,干姥姥干脆就住在我们村后面的破庙里。

娘啥时认她做的干娘,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娘时常偷偷摸摸给干姥姥送吃的,一块饼,一个窝头都送。

昨天晚上,娘从下房里端回了一盆糕面,我就知道,娘又要做年糕了。

我悄悄对爹说:

“爹你信不信,我娘一准会给干姥姥送年糕的。

”爹不吭声,一口接一口地抽旱烟。

我又说:

“凭啥给她送?

又不是我亲姥姥……爹你得拦着她。

”爹嘿嘿一笑,拿烟袋锅轻轻敲一下我的头说:

“你都六岁了,要拦,你自己拦。

爹是村里的支书,忙,一大早就顶着雪花出门了。

我记得,爹临出门时,意味深长地冲我一笑。

我当然知道,爹这一笑是啥意思。

第一锅年糕炸出来,我迫不及待地往碗里装了一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三个年糕下肚,我就打起了响亮的饱嗝。

这时,炸完年糕的娘对我说:

“年糕也吃了,还不出去找二唤玩?

娘的心思我知道。

我抹抹嘴说:

“才不呢。

我爹说了,让我看着你,不让你给干姥姥送糕……”

“你爹真这么说的?

我咋没听到?

”“那是你耳背。

娘懒得理我,往碗里装了好几个年糕,拿笼布包了,提着要出门。

我抢先一步,拦在门口。

我说:

“不准你给干姥姥送年糕!

“大人的事,要你小孩子管?

一边去!

我想,我是拦不住娘了。

我眨巴眨巴眼说:

“那你……给我五分钱,买糖吃。

娘没难为我,爽快地给了我五分钱。

我拿着钱要走,看见娘跟在我后面。

我大人似的说:

“娘啊,走大路你就不怕被爹撞见?

娘咯咯一笑,转身从后门走了。

大朵大朵的雪花,还在不紧不慢地飘……

等我回来,娘送年糕也回来了。

看娘一脸失落的样子,我就知道,娘没把年糕送出去。

进了院,娘正要开门,爹闪身从屋里出来,门神似的堵在门口。

爹看着娘,笑一下,再笑一下。

娘说:

“老四你笑啥?

我不就给干娘送几个年糕吗?

“你呢?

”爹问我,吓得我“哧溜”把一颗糖吞进肚里。

“年糕送出去啦?

”爹盯着娘,仍在笑

娘突然变了脸:

“明知没送出去,你还问?

老四,我问你,干娘是你撵走的吧?

她住破庙里,碍你啥事了?

爹说:

“我是支书,村里的事儿就归我管,大事,小事,我都管。

”“不就个破支书吗?

管得太宽了……大过年的,你到底把她撵哪啦?

”爹还在笑,转身一把推开了屋门。

娘抻脖子一看,张开的嘴像洞开的门,眼泪紧跟着就淌下来。

屋里,暖烘烘的炕头上,坐着笑眯眯的干姥姥……

雪花那个飘……(有删改)

20、如果将这篇文章增选为六年级课文,请你设计教学的三维目标。

(7分)

21、这篇课文的叙事线索很复杂。

如果确定了这个教学重点,请你设计相关的探究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最后作总结陈述,请写出设计的问题以及简明的总结语。

(8分)

四、案例分析题(共2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课堂教学实录,完成22-23题

师:

你们已经预习了《颐和园》,请每组来一个同学在黑板上

师:

你写“葱郁”这个词,你写“长廊”这个词,你写“远眺”这个词,你写“金碧辉煌”这个词。

师:

同学们都把它们写出来了,但是好不好看啊?

生:

(齐说)一点都不好看。

师:

所以平时要多练字。

好,今天我们换另外一种方法上课,你们害不害怕啊?

生:

(摇头)不害怕!

师:

好的,我们换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呢?

六个字,读课文,学作文。

板书:

读课文,学作文(总的任务或者活动总是先告知学生)

师:

“第一个动作,请同学们选几个句子说一说或者选几个句子读读,什么句子呢?

注意:

你们选的几个句子应该是这篇课文的骨架。

师:

“骨架“就是指课文的提纲,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勾画出这篇课文的提纲。

(生独立活动)

师:

好,请你先来表达你的看法。

生:

颐和园的中心句是“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欣赏“。

师:

啊,你的发言没有听懂老师的要求,老师说要画出提纲,要画出骨架,谢谢你,你还是找出一个句子!

还有吗?

嘿,这位女同学来。

生:

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颐和园有美丽的景色。

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

师:

你读了三个句子,开头一个句子,结尾一个句子,然后进颐和园大门的一个句子,我们是不是进了大门就不走了呢?

生: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师:

好,请你把刚才的几位同学读的一起读出来。

生: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师:

很遗憾,他漏了一个什么地方?

好,你大声说。

生:

(大声)“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

(笑)他可能怕湖水,没有去。

谢谢你,大家把我们刚刚找出的句子一起画出来了

吗?

生:

(齐答)画了。

师:

都画好了。

好,我们就一起来读,“北京的颐和园“——读!

(此时为读课文阶段)

师:

看老师写两个字“游赏“,把游玩的过程记下来就是游记,反过来也叫记游。

你看我们刚才勾画出来的课文的骨架,就是写游记,搭架子的方法。

师:

好,我们现在就来学搭架子。

(由读课文阶段过渡到学作文阶段)板书:

一学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师:

什么是移步换景?

你边走边看,一路景物在变,你把它写出来,就是移步换景。

请你们把你刚才读过的句子在一个一个读一下,我再给你们点评一下。

生: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地方。

师:

这是游记的开头方法之一,“美丽“这个词很重要,后面所写的内容都是围绕着”美丽“来写的,好读第二个句子。

生: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师:

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景点。

生: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望,颐和园的景色打半都收在眼底。

师:

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二个景点。

师:

请读第三个句子。

生: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

大家说,这是——

生:

第三个景点。

师:

边走边看,就是移步换景。

师: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不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生:

这是总结。

师:

总结这两个字不好听。

生:

游记的总结。

师:

这是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的结尾,请大家注意“美丽”一词。

师:

现在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写游记搭架子的方法,请大家把老师总结的这种方法读一读。

生:

一学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师;好,我们再选个段落读一读,读“登上万寿山”这一段。

生:

齐读

师:

好,再读慢一点,把第一句再读一读。

生: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师:

第一个句子有一个很重要的词——景色,那么它是不是告诉我们后面就要写景色了。

生:

是。

师;你们再看,写了哪些景色?

把它的关键词圈出来。

师:

我们来说说这一段看到的几种景色,哪位同学来?

生:

写的景色有树丛,琉璃瓦、屋顶、宫墙、昆明湖、游船、画舫、城楼和白塔。

师:

哦,这里没有分类(分类思想多么重要),现在我们根据课文再分一下类,最先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

师:

哪位同学再来说?

生:

景色是树丛,琉璃瓦屋顶、宫墙。

师:

这是最先看到的,因为比较近,所以往下一看就是树丛、琉璃瓦、宫墙。

继续说。

生:

在昆明湖看到的是游船,画舫,再远看是城楼和白塔。

师:

是啊,这一段实际上是分三个层次写的。

首先,最近的是看到了树丛,瓦屋和宫墙;再继续往前面看举世昆明湖的湖面和游船;再继续往远看就隐隐约约看到城楼、白塔、是不是?

生;是!

师:

思考一下,我们就用朗读的方法来表现你们知道了这样层次。

师:

你们这一组读第一句,你们读看到的近景,你们读看到的稍远一点的景物,你们读看到的最远的地方景物,明白了吗?

生:

明白。

师:

好,要顺畅地连接起来,开始读。

生:

登上万寿山,站在……

师:

真好啊!

这就告诉我们怎么样写好一个景点,怎样用一段话叙述好一个景点的游玩。

师:

这就是——(板书:

二学段落表达:

总提分说,层次分明。

师:

好,我们在来具体感受一下具体的表达。

大家听我来读课文。

还是“登上万寿山”这一段,我是这样来读的: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有树丛、琉璃瓦屋和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上,画舫在湖面滑过。

向东远眺,可以望见几座城楼和白塔。

刚才老师时去掉了一些词语,你们是不是觉得不好看,不好听?

你们也这样读一下。

生:

登上万寿山…..

师:

是不是一点都不生动啊?

生:

是。

师:

那为什么像课文这样写就很生动呢?

它有什么窍门呢?

生:

它用了一些形容词。

生:

它也用了写作手法。

师:

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呢?

生:

比喻。

师:

运用了比喻手法,所以很形象,很有美感,运用了形容词,也就很生动,很形象。

生:

它还写得非常仔细。

师:

因为细细地描写,所以景色很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下面我们再来读,我读词“树丛”,你们就根据课文读“葱郁的树丛”,这样来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

(师生互读)

师;现在我们体味到了,把一个词变成较长的内容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叫做形容,你看本来就是树丛,它写上个“葱郁的树丛”,这就更形象,具体些。

比如说,我们介绍一位同学,他是“小孩”我们可以说;

生:

聪明的小孩

生:

可爱活泼的小孩。

生:

很帅的小孩。

师:

你看,形容一下就好听,就好看,几生动了。

第二种方法是比喻,打比方,让事物的形象鲜明起来,请你们介绍一位女同学,她很活泼、很很可爱,你们用一个比喻来描绘她。

生:

善良。

师:

善良不是比喻,善良是形容词,善良的小姑娘,她像……

生:

她像一个红苹果。

师:

这个比喻不大好,你看苹果那样圆。

她很可爱,她像?

生:

像一朵可爱的小花,就可以了.

师:

像一只活泼的小鸟,就生动了。

师:

这里我们学到了语言表达的技巧。

生:

(概说自己的的主要收获)

师:

布置课后作业:

根据课文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22、分析教师的教学所体现的课文课程基本理念。

(7分)

23、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评价方式。

(8分)

五、作文题(共1题,共30分)

24、根据下面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最近十年来,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遍历。

新闻时事、影视音乐、游戏娱乐、科学技术、购物交流、书籍阅读、资料查找、课程学习等等,但凡生活所需,应有尽有。

有些人认为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使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另一些人则认为,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和更好的方式来沟通和联系彼此。

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发表你的看法,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2019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真题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项,跋扈bá,拨云见日bō。

B项,厕身cè,恻隐之心cè。

C项,痕迹hén,恨入骨髓hèn。

D项,惊骇hài,言简意赅gāi。

故本题选C。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A项,一枕黄粱B项,突如其来D项,惆怅。

故本题选C。

3.【答案】B

【解析】

汉·许慎《说文解字》: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翻译:

《周礼》规定八岁的士族子弟进入初等学馆学习,学官教育他们,先教“六书”。

(“六书”的名称,)第一叫指事,指事的含义是:

字形、结构看起来认得,但须经过考察才能知道它所体现的字义,上下二字即属此例。

故本题选B。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的能力。

①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

飞机越飞越高。

到处建起了高楼。

这里地势并不高。

②高度。

那棵树有10米高。

故本题选C。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规范的能力。

BCD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不符合语言表达规范。

B项,我们赢得了比赛,(你)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C项,我们这次倒数第一,(你)忧不忧伤?

D我们去看越剧《红楼梦》,

(你)高不高兴?

故本题选A。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内容。

《左传》在编纂体例上属于编年体。

属于纪传体的有司马迁的《史记》。

故本题选A。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内容。

《列女传》作者是刘向,故本题选B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内容。

《饿乡纪程》作者是瞿秋白。

故本题选A。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内容。

梁实秋属于新月社的作家。

故本题选D。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内容。

左拉的代表作品有《黛莱丝·拉甘》,福楼拜的代表作品有《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的代表作品有《羊脂球》。

故本题选C。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文教材、语文课程相关常识。

A项,我国语文教材还经历了文选教材。

B项,1949年语文课程定名。

C项,窦桂梅是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代表人物。

故本题选D。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文课程基础性地位。

ACD三项都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中对“语文课程基础性地位”的表述。

故本题选B。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文课程学段目标与内容。

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默读一般读

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故本题选B。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文教学论。

A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B项,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

1.课文系统;2.助读系统;3.作业系统;4.知识系统。

C项,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

故本题选D。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教学具体建议。

C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合作竞争错误。

故本题选C。

二、文言文阅读题

【参考译文】

俞通海,字碧泉。

他的祖先是濠州人。

他的父亲俞廷玉搬迁到巢湖。

元朝末年,盗匪起于汝州、颖州。

俞廷玉父子和赵普胜、廖永安等人在巢湖安营扎寨,拥有千艘战舰兵力的水军部队。

他们多次被庐州左君弼困窘,派遣俞通海悄悄地从小道归顺太祖。

太祖正在和阳驻军,谋划渡过长江,缺少船只。

俞通海来到,太祖非常高兴说:

“上天帮助我呀!

”太祖亲自前往安抚他们的军队。

俞通海为人沉着刚毅,治军严明而有恩德,士兵乐意为他所用。

巢湖各将都擅长水战,而俞通海是最好的。

跟从攻克宁国,攻下水阳,乘机用水军平定太湖,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停船于胥口。

吕珍军队突然来到,诸将想退。

俞通海说:

“不可以后退,敌方多我们少,后退的话,那么我方情况就被暴露了,还不如攻击他们。

”于是通海自己先带头迅速战

斗,对方箭下如雨,射中他的右眼。

不能作战,他命令手下士兵披上自己的盔甲监督指挥作战。

敌人把督战的士兵当作通海了,就不敢逼近,慢慢地退兵离开了。

俞通海从此一只眼睛失明。

陈友谅大力举兵围攻南昌。

俞通海跟从太祖攻击敌人。

在康郎山相遇,因为船小不能仰攻大船,太祖军奋力作战差点支持不住。

俞通海乘风放火焚烧敌船二十多艘,敌军稍稍受挫。

太祖的船搁浅被围困了,陈友谅的骁勇的将领张定边径直向前冲,进犯太祖的船。

常遇春射中张定边,俞通海乘飞舸前来援战,船只飞速驶来,带动湖水急涌而至,太祖的船只得以脱险。

而俞通海的船又被敌方巨舰压住,兵士都用头抵住敌舰,头盔全咧,才勉强脱险。

第二天再战,俞通海偕同廖永忠等把七艘船装上火药进攻敌舰,焚烧敌船数百艘。

过了两天,俞通海又派六艘战船深入敌方。

敌方联合大舰船奋力抵抗。

太祖登上舵楼远望,很久都没有看到什么,料想俞通海的船只已经沉没了。

过了一会儿,六艘船绕过敌方的舰船出现,飘飘扬扬如游龙。

军队欢呼,勇气猛增百倍,作战更加奋力。

陈友谅的军队大败。

太祖军队驻扎在左蠡,俞通海进言说:

“湖水很浅,小船很难周旋,不如进入长江,占据敌方的上游。

他们的船进入,就立刻可以擒拿了。

”于是就转移军队驶出湖,在水边和陆地构建栅栏。

陈友谅不敢出来。

在湖中停留了一个月,粮食用完,陈友谅带兵突围逃跑,最终失败死去。

这场战役,俞通海军功最多。

军队回京,赐予良田金帛。

跟从徐达平定安丰,又跟从攻克湖州,攻取太仓,秋毫无犯,百姓欢悦。

围攻平江,大战灭渡桥,直捣桃花坞,中流箭,伤很重,回金陵。

太祖驾临他的府第,问道:

“平章知道我来探问伤情了吗?

”俞通海不能说话。

太祖挥泪而出。

第二天死,时年三十八岁。

太祖哭吊非常悲哀,随从的官员卫士都感动流泪。

16.【答案】舣yǐ骤zhòu

17.【答案】于:

在幸:

皇帝亲临

18.【答案】巢湖各将军皆擅长水战,然而通海是最好的过了两天,俞通海又派六艘战船深入敌方。

19.【答案】刚毅、骁勇善战、有勇有谋

20.【答案】围绕三维目标写,合理得当即可。

例:

①正确读写和理解“意味深长、迫不及待、狼吞虎咽”等成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②通过朗读体会法,以读促悟,提升语言鉴赏及阅读理解能力。

③体会人情美、人性美,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做人的真谛。

21.【答案】

研读课文,明确文章叙事线索

(一)叙事线索—明线

1.提问:

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整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点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