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0694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docx

中国法制史习题复习

1.《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

A.《汤刑》B.《九刑》C.《吕刑》  D.《禹刑》

2.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为()

A.大理B.士C.蒙士D.大理寺

3.夏朝的“五刑”有墨、劓、膑、宫和()

A.罚金B.大辟C.鞭刑D.徒刑

4.商朝司法活动的参与者有商王、贵族和()

A.士兵B.百姓C.卜者D.僧人

5.盛行人祭人殉的朝代是()

A.夏B.商C.西周D.秦

6.《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

A.《汤刑》B.《九刑》C.《吕刑》  D.《禹刑》

7.商朝中央专职的司法机构是为()

A.大理寺B.司寇C.士D.蒙士

8.针对特定人特定事施行法外酷刑炮烙、剖心、醢、脯等酷刑的朝代是()

A.夏B.商C.西周D.秦

9.夏商周时期,圜土指称()

A.监狱B.民宅C.诸侯王府邸D.卿大夫府邸

10.西周将惯犯指称为()

A.惟终B.非终C.憝D.宄

11.西周在爵位的继承制度上,起初盛行()

A.嫡长子继承制B.立贤不立长C.长兄继承制D.弟及为主、子继为辅

12.西周实行分封制,其中卿大夫分得的土地称为()

A.采邑B.禄田C.都县 D.国中

13.西周法律规定,刑事诉讼须向官府交纳()

A.束矢B.钧金C.路鼓D.肺石

14.《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

A.《汤刑》B.《九刑》C.《吕刑》  D.《禹刑》

15.西周法律规定,民事诉讼须向官府交纳()

A.束矢B.钧金C.路鼓D.肺石

16.西周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为五礼中的()

A.吉礼B.军礼C.宾礼D.嘉礼

17.西周时期有关祭祀方面的礼节仪式为五礼中的()

A.宾礼B.凶礼C.吉礼D.嘉礼

18.西周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A.奉天罚罪B.敬天保民、明德慎罚

C.轻罪重罚D.德主刑辅、礼法并用.

19.西周将故意犯罪指称为()

A.眚B.非眚C.耄D.悼

20.《尚书·吕刑》记载“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

A.《汤刑》B.《九刑》C.《甫刑》  D.《禹刑》

21.西周时期用来买卖兵器、车辇、珍异物品等没有生命物品的契约称为()

A.质B.剂C.封D.傅别

22.西周时期用来买卖牛、马、奴隶等有生命物品的契约称为()

A.质B.剂C.合同D.傅别

23.周礼中,有关祭祀方面的礼节仪式是()

A.吉礼B.凶礼C.宾礼D.嘉礼

24.晋国春秋时期第三次立法是()

A.被庐之法

B.赵宣子制定常法

C.赵鞅、荀寅将赵盾所作的法典铸在鼎上

D.范武子制定“范武子之法”

25.汉代学者认为西周已经对民、刑诉讼作了一定区分。

根据这种见解,西周时,民事诉讼称为()

 A.质剂B.傅别C.狱D.讼

26.下列属于西周代表性罪名的是()

A.非所宜言罪、挟书罪B.寇攘奸宄罪、群饮罪

C.不敬皇帝罪、匿户罪D.逋事、乏徭罪

27.西周的刑罚是在继承夏商五刑基础上的()

A.九刑B.五刑C.六刑D.六杀

28.西周时期全面负责中央司法事务的是()

A.司寇B.小司寇C.廷尉D.士师

29.西周审理案件要求“两造具备”,“两造”即()

A.两位证人B.两位司法官员C.诉讼双方D.诉讼双方的证据

30.《法经》中相当于后世法典中《名例律》部分的是()

A.《盗法》B.《贼法》C.《杂法》D.《具法》

31.战国时期主张轻罪重罚的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32.晋国制定“被庐之法”的是()

A.赵盾B.晋文公C.范武子D.赵鞅

33.楚国在春秋时期制定的有关隐匿逃亡之人及窝藏赃物的法律是()

A.《仆区法》B.《茆门法》C.《甫刑》D《九刑》

34.楚国在春秋时期制定的规范有关进入宫廷禁止事项的法律()

A.《仆区法》B.《常法》C.《茆门法》D.《越宫法》

35.春秋时,反对晋国将法典铸在鼎上公布的人是()

 A.李悝B.孔子C.赵鞅D.荀寅

3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是()

A.《九刑》B.《竹刑》C.《法经》D.《茆门法》

37.战国时期,历史上首次“改法为律”者是()

A.李悝 B.商鞅C.韩非 D.吴起

38.中国11.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者是()

A.赵鞅B.赵盾C.荀寅D.子产

39.战国时期变法最早的国家是()

A.秦国B.魏国C.楚国D.郑国

40.战国时期变法最晚却是最彻底的一个国家是()

A.秦国B.晋国C.楚国D.郑国

41.秦朝官吏选任的方式除察举、任子外,还有()

A.征召B.特举C.岁举D.辟举

42.秦朝审讯效果分为上、下、败,下列属于败的是()

A.不用刑讯就能查清事实B.动用刑具才能查清事实

C.通过恐吓手段进行审讯的D.通过查找线索弄清事实

43.秦朝严禁司法官员徇私枉法或渎职失职,其中构成不直罪的是()

A.故意重罪轻判或轻罪重判B.故意减轻案情

C.过失造成量刑不当D.故意有罪不判使罪犯逍遥法外

44.为防止诬告,秦朝规定指控他人犯罪不实,又以其他罪名相告,官府不予受理,并追究控告者的指控不实之罪,此谓()

A.郡告B.州告C.县告D.乡告

45.秦律规定,判决后若当事人不服判决,允许其要求重新审判,这一制度称为().

A.读鞫B.公室告C.非公室告D.乞鞫

46.以身高为标准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王朝是()

A.秦B.汉C.晋D.唐

47.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的是()

A.西周时期B.汉朝C.秦朝D.唐朝

48.秦朝下列罪名中,属于破坏经济秩序罪的是()

A.投书罪B.以古非今罪C.挟书罪D.逋事、乏徭罪

49.秦朝区分“良吏”与“恶吏”的标准是()

A.廉洁奉公B.尽忠皇帝C.明悉法令D.为人恭敬谦让

50.秦朝称故意犯罪为()

A.端B.不端C.败D.燔

51.秦朝三公中,在中央掌管军事的长官是()

A.丞相B.太尉C.廷尉D.御史大夫

52.秦朝严禁司法官员徇私枉法或渎职失职,其中构成纵囚罪的是()

A.故意重罪轻判B.故意轻罪重判

C.过失造成量刑不当D.故意有罪不判或减轻案情使罪犯逍遥法外

53.秦朝司法机关将对案件进行审理判决的先例称之为()

A.式B.廷行事C.法律答问D.课

54.秦朝九卿中负责司法审判之官是()

A.太尉B.廷尉 C.少府D.奉常

55.秦朝一种极端残忍的肉刑与死刑并用的刑罚是()

A.具五刑B.族诛C.腰斩D.髡刑

56.秦朝形成了一套由重到轻的劳役刑体系,其中属于最重的劳役刑是()

A.候B.司寇C.隶臣隶妾D.城旦舂

57.秦朝对司法官员的责任由专门的规定,故意重罪轻判或轻罪重判构成()

A.不直罪B.失刑罪C.纵囚罪D.不端罪

58.中国古代最早作出手工业生产标准化规定的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两晋D.唐朝

59.汉朝,皇帝之下专设的审判机关是()

A.狱掾B.丞相C.御史大夫D.廷尉

60.汉朝时,司法官员在判决前,对审理获得的违法犯罪过程和事实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向被告宣读其内容,这被称之为()

A.读鞠B.乞鞠C.奏谳D.鞠谳

61.汉律规定,由中央委派的诸侯国丞相对诸侯的罪名不予揭露,即构成()

A.首匿罪B.见知故纵罪C.阿党罪D.附益罪

62.汉朝冲犯皇帝仪仗、车骑影响通行的罪名是()

A.僭越B.犯跸C.酎金不如法D.阿党附益

63.东汉时,成为“出纳王命、敷奏万机”的主要行政机构是()

A.尚书台B.丞相C.御史大夫D.太尉

64.汉律中有关诸侯百官朝贺制度的相关法律是()

A.《九章律》B.《越宫律》C.《朝律》D.《傍章》

65.约法三章的是()

A.成汤B.周公C.夏启D.刘邦

66.首创疏议法律形式,始于()

A.汉朝B.三国两晋南北朝C.隋朝D.唐朝

67.录囚制度始于()

A.西周B.秦C.西汉D.曹魏

68.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最初正式确立于()

A.秦朝B.汉朝C.西晋D.北齐《魏律》

69.东汉时期地方行政机关实行的行政体制是()

A.郡县两级制B.州郡县三级制C.封国与郡县并存D.州府县三级制

70.汉朝中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A.黄老思想B.轻罪重刑C.以儒为主,礼法并用D.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71.汉朝法律规定,中央朝臣与诸侯勾结,即构成()

A.首匿罪B.见知故纵罪C.阿党罪D.附益罪

72.八议中前朝皇室称之为()

A.宾B.亲C.故D.贵

73.用于服制最近的臣、子、妻、妾为君、父、夫服丧的丧服是()

A.缌麻B.齐衰C.大功D.斩衰

7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三省六部制,其中负责执行的是()

A.尚书B.中书C.门下D.御史台

75.宫刑作为一种刑罚正式被废除,始于()

A.汉B.三国两晋南北朝C.隋D.唐

76.在《晋律》中设立的成为后世“官当”雏形的是()

A.上请B.议减C.杂抵罪D.准五服以制罪

7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三省六部制,其中负责审议的是()

A.尚书B.中书C.门下D.御史台

7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将《刑名》与《法例》合为《名例律》的法典是()

A.《魏律》B.《晋律》C.《北齐律》D.《北魏律》

79.八议首次入律,见之于法典()

A.《魏律》B.《晋律》C.《北齐律》D.《北魏律》

80.重罪十条中有,而十恶中已无的犯罪行为是()

A.不道B.不孝C.降D.不义

81.三国时期,曹魏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A.以德配天B.德主刑辅

C.“制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D.奉天罚罪

82.汉律中最重要的一部法典是()

A《九章律》B.《越宫律》C.《朝律》D.《傍章》

8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律是()

A.《魏律》B.《泰始律》C.《北齐律》D.《北魏律》

8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三省六部制,其中掌决策的是()

A.尚书B.中书C.门下D.御史台

85.我国最早设置的专门从事法律教育的机构是曹魏时期设立的()

A.秋官大司寇B.遂士C.律博士D.三公曹

86.正式确立封建制五刑的朝代是()

A.汉朝B.三国两晋南北朝C.隋朝D.唐朝

87.隋朝的第一部律是()

A.《开皇律》B.《大业律》C.《大律》D.《永明律》

88.下列符合唐律自首规定的是()

A.唐律中规定的自首一般原则是不追究自首部分的刑事责任

B.官吏如果是因断案错误即使已经执行的也可适用自觉举

C.如果一个罪犯没有彻底、如实交代犯罪事实的,那么不能适用自首原则

D.犯罪者应自己向官府投案自首,他人代为自首的,不以自首论

89.依据唐律,下列罪行中亲属间可互相告诉的是()

A.不孝B.不道C.不睦D.谋叛

90.唐朝的死刑复奏一般是()

A.两复奏B.三复奏C.四复奏D.五复奏

91.唐朝中央监察机关是()

A.刑部B.御史大夫C.御史台D.太尉

92.唐律规定:

“余人在御在所亦不得误拔刀子。

其有误拔及傍人不即执捉,一准宿卫人罪。

”该处使用的立法技术是()

A.定罪比附B.量刑比附C.类推D.解释

93.唐律中规定,官吏收受了财物并作出违法裁判的犯罪为()

A.受财枉法B.受所监临C.坐赃D窃盗

94.唐律规定的十恶中,凡是殴打、谋杀祖父母、父母者,或者是杀叔伯父母、兄、姐等尊亲属等的犯罪行为称为()

A.不道B.不孝C.恶逆D不睦

95.依唐律规定,以下情况中囚徒不可向官府告诉的是()

A.监狱官吏虐待囚徒B.知道他人有谋反的严重犯罪

C.在自首其他罪时牵涉到别人的犯罪D.知道他人有大不敬严重行为

96.《贞观律》中增设了一种刑罚,作为死刑的减刑,这种刑罚是()

A.加役流B.刺配C.折杖D.三流

97.依唐律规定,下列罪行中可适用同居相为隐原则的有:

()

A.谋反B.谋大逆C.谋叛D.恶逆

98.封建制五刑中最轻的一种是()

A.笞刑B.徒刑C.杖刑D.流刑

99.中国历史上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内容最完整、最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古代成文法典是()

A.《武德律》B.《贞观律》C.《永徽律疏》D.《开元律疏》

100.十恶中,亲属之间互相侵害的犯罪行为是()

A.恶逆B.不道C.不孝D.不睦

101.十恶中,图谋、毁坏皇帝的宗庙、陵墓和宫殿的犯罪行为是()

A.谋反B.谋大逆C.谋叛D.大不敬

102.五代十国时期,制订的一部最重要、最完善的法典是()

A.《大中刑统》B.《大中刑律统类C.《大周刑统》D.《开成格》

103.中国古代,法律明文规定法官回避的制度,始于朝代是()

A.隋朝B.唐朝C.宋朝D.汉朝

104.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统治者开始对一些重要地区盗贼犯罪论以重罚,以严惩窝藏盗贼的行为,始见于()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05.宋初,为加强皇权对司法权的控制,除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外,又设立一个新的审判复核机关为()

A.审刑院B.登闻鼓院C.登闻检院D.理检院

106.宋朝时,当判决生效后,犯人及其家属如有不服,可以依程序逐级进行申诉,称为()

A.读鞫B.理雪C.务限制D.大案奏裁制

107.中国历史上最残酷的死刑执行方式是()

A.随年杖B.刺配C.折杖D.凌迟

108.《宋刑统》中有些条文之后附有以“臣等参详”或“臣等议曰”开头的文字,称为()

A.起请条B.余条准此条C.准条D.式条

109.下列为宋朝适应社会的新情况而设立的新的罪名是()

A.盗剥桑柘之禁B.左官C.把持行市罪名D.通行饮食

110.中国古代民商事及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11.南宋中后期,以公事性质为标准,把统编的敕令格式分门编撰的法规大全,称之为()

A.例B.刑统C.散敕D.条法事类

112.北宋时,掌管军事权的中央机构是()

A.尚书B.中书C.门下D.枢密院

113.宋朝后期,将原本临时性的具体的案例经过编修程序,上升为具有普遍效力的法律形式,这称之为()

A.编敕B.编例C.条法事类D.制定刑统

114.宋朝的不动产买卖契约成立必须要依次经过四个步骤()

A.先问亲邻、输钱印契、过割赋税、原主离业

B.先问亲邻、过割赋税、原主离业、输钱印契

C.先问亲邻、过割赋税、输钱印契、原主离业

D.先问亲邻、原主离业、输钱印契、过割赋税

115.宋朝时,命继子只能继承遗产总额的()

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一D.五分之一

116.宋朝地方最高一级政权是()

A.路B.州C.府D.监

117.宋代最经常最主要的立法活动是()

A.编敕B.编例C.条法事类D.制定刑统

118.我国古代第一部刻版印行的法典是()

A.《唐律疏议》B.《贞观律》C.《宋刑统》D.《显德刑统》

119.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医学专著是()

A.《洗冤集录》B.《名公书判清明集》

C.《疑狱集》D.《折狱龟鉴》

120.宋朝时强制官吏退休制度,称为()

A.差遣B.磨勘C.历纸D.致仕

121.宋朝时,杖刑、流刑与刺面三刑合一的刑罚是()

A.刺配B.折杖C.加役流D.凌迟

122.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刊行的法典是()

A.《重熙条制》B.《咸雍重修条制》

C.《决狱法》D.《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123.金国法制从内容到形式全面汉化的标志是()

A.《大定重修制条》B.《明昌律义》C.《泰和律义》D.《新定敕条》

124.金国第一部成文法典是()

A.《大扎撒》B.《大元通制》C.《皇统制》D.《泰和律义》

125.元朝将国民分为四等,处于第二等的是()

A.色目人B.国族C.汉人D.南人

126.元朝不动产买卖和典当要经过五个程序才能生效,其中报告官府并得到批准程序是()

A.签押文契B.印契税契C.过割赋税D.经官给据

127.元朝建立以后制定并颁行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

A.《大扎撒》B.《大元通制》C.《元典章》D.《至元新格》

128.下列属于元朝较有特色的婚姻形式有:

()

A.入赘、收继婚B.七出、三不去C七出、义绝.D.入赘、七出

129.将笞杖刑决罚的尾数由十改为七的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30.行省的设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省制的发端,行省设立始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31.元朝蒙古王公贵族垄断的特权审判机构是()

A.刑部B.大宗正府C.御史台D.宣政院

132.标志着元朝建国以来法典编撰的基本完成,元代法典至此定型的一部法典是()

A.《至正条格》B.《至元新格》C.《大扎撒》D.《大元通制》

133.西夏、回回、西域人、其在元朝被称之为()

A.蒙古人B.南人C.汉人D.色目人

134.元朝各路、府、州、县设立的监临官,称为()

A.同知B.推官C.达鲁花赤D.札鲁忽赤

135.诉讼在()朝法典中开始独立成篇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36.由地方官员自行编集的元朝中期以前的法律汇编是()

A.《至正条格》B.《至元新格》C.《元典章》D.《大元通制》

137.明太祖和明成祖时期,由皇帝发布,主要包括皇帝的谕旨或经皇帝批准的官府告示、法令和案例的法律形式称为()

A.大诰B.榜文C.条例D.令

138.下列罪行中,明律比唐律处罚要轻的是()

A.不孝罪B.交结近侍官员罪C.奸党罪D.妖书妖言罪

139.废丞相后,明朝全国的行政中枢机构是()

A.内阁B.中书省C.六部D.尚书省

140.明朝中央审判机构是()

A.刑部B.大理寺C.都察院D.法部

141.民事纠纷与轻微刑事案件,一律不得直接到官府起诉,必须在申明亭经过本地里甲、乡老人主持的调解,调解不成才可向官府起诉,设置此规定的朝代是()

A.宋朝B.明朝C.元朝D.清朝

142.明朝中央司法机构号为“三法司”,即()

A.大理寺、刑部、御史台B.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C.刑部、御史台、宣政院D.大理寺、审刑院、御史台

1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无主土地,明朝强调先占原则,保护先占者利益

B.元朝时内阁成为全国行政中枢机构

C.明朝法律中有许多关于阑遗物的规定

D.天地坛非执事辄临、盗剥桑柘之禁是元朝开始新设的罪名

144.明朝特殊的司法机关是()

A.里甲B.州县C.知府D.厂卫

145.明朝定期举行,重在审查和处理有贪酷行为官员的考课制度是()

A.考满B.考察C.都察D.上计

146.明清时代官员私人聘请的行政、司法事务顾问是()

A.胥吏B.书差C.书役D.幕友

147.明朝重于流刑而次于死刑的刑罚是:

()

A.刺字B.廷杖C.充军D.枷号

148.明朝对所有官吏的政绩进行全面考核,重点在于政绩的考课,称之为()

A.考满B.考察C.京察D.大计

149.下列属于明朝地域管辖原则的有()

A.被告就原告、轻囚就重囚、多囚就少囚、后发就先发

B.原告就被告、轻囚就重囚、少囚就多囚、后发就先发

C.原告就被告、重囚就轻囚、少囚就多囚、后发就先发

D.原告就被告、轻囚就重囚、多囚就少囚、后发就先发

150.明朝廷最高级官员会审已被判决秋后处决的死囚犯的制度是()

A.九卿圆审B.朝审C.热审D.大审

151.明朝时依皇帝旨意在朝廷上对官员进行杖责的法外刑罚是()

A.刺字B.枷号C.折账D.廷杖

152.实行诬告反坐加等处罚制度的朝代是()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153.明朝化外人相犯确立的原则是()

A.属地主义原则B.属人主义原则

C.属地主义与属人主义相结合原则D.普遍原则

154.我国古代最为完备的行政法典是()

A.《唐六典》B.《大清会典》C.《大明会典》D.《元典章》

155.清朝最高的司法审判机关是()

A.刑部B.大理寺C.都察院D.理藩院

156.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是唯一一部完整保存到今天的古代令典是()

A.《大明令》B.《泰和令》C.《贞观令》D.《开元令》

157.清朝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国家大法是()

A.《大清律集解B.《大清律例》C.《大清律集解附律》D.《刑部现行则例》

158.清朝独创的将罪犯发配至边疆地区给驻防八旗官兵当差为奴的刑罚,也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是()

A.充军B.流刑C.枷号D.发遣

159.清朝设立的专门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最高国家机构是()

A.理藩院B.宗人府C.内务府D.都察院

160.在身份继承方面,清朝独创的制度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