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章节测试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0782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章节测试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章节测试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章节测试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章节测试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章节测试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章节测试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章节测试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章节测试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章节测试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章节测试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章节测试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章节测试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章节测试习题.docx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章节测试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章节测试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章节测试习题.docx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

1.【答题】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    D.会师大西北

【答案】A

【分析】本题是对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知识考查。

【解答】据材料“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反攻的序幕,“插上一刀”指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故A项正确;百万雄师过长江属于1949年渡江战役,故B项错误;挺进大西南属于渡江战役之后,故C项错误;挥师大西北也不属于解放战争反攻的序幕,故D项错误。

选A。

2.【答题】图文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图所反映的战役直接导致了(   )

A.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D.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挺进大别山的作用。

【解答】促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的标志则是挺近大别山。

故应选D。

3.【答题】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傅作义作出贡献的是和平解放(   )

A.徐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他做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北平,选C。

解放军攻占锦州是辽沈战役的关键一战,封闭了国民党进出东北的大门;九一八事变中日军攻占沈阳城;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所以答案选C。

4.【答题】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D

【分析】本题是对渡江战役的知识考查。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分三路渡江作战。

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选D。

5.【答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等纪念馆展示历史的共同主题是(   )

A.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B.人民政权不断巩固

C.国共合作,抗击日本  D.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变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因此本题选D。

6.【答题】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C

【分析】本题是对平津战役的知识考查。

【解答】题文里的“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平和平解放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ABD和傅作义无关,不符合题意,选C。

7.【答题】毛泽东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武汉、南京)插了一刀。

”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和作用的识记。

【解答】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

此后,陈赓、谢富治率军挺进豫陕鄂边区;陈毅、粟裕率军进攻豫皖苏区;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东北解放军迫使敌军退守孤立的大城市:

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等。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他的胸膛”是指中原地区。

上述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扭转了全国战局,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

“插上一刀”就是指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8.【答题】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后,其残余势力败退(   )

A.台湾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北地区

【答案】A

【分析】本题是对解放战争的知识考查。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史实。

选A。

9.【答题】毛泽东的诗中写到: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天翻地覆”的含义是指人民解放军(   )

A.解放南京  B.挺近大别山

C.转战陕北  D.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解答】题文中的诗句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天翻地覆”的含义就是指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故答案选A。

10.【答题】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

“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A

【分析】本题是对辽沈战役的知识考查。

【解答】根据题干中“1948年10月”“锦州”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战役指的是辽沈战役,结合已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到11月,且首功的就是锦州,锦州是东北敌军通向关内的咽喉要道,打下锦州这一战略要地,就关闭了东北的大门,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就会满盘皆活。

所以选A。

11.【答题】毛泽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中的“过大江”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D

【分析】本题是对渡江战役的知识考查。

【解答】根据题文“百万雄师过大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渡过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ABC三项是战略决战时期的三大战役,故答案是D。

12.【答题】它“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这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形势的根本改变,标志着中国革命战争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它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答案】B

【分析】本题是对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知识考查。

【解答】依据课本所学,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B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13.【答题】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C.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D.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A

【分析】本题是对解放战争的知识考查。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都失败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在1949年成立了新中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

选A。

14.【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战争开始的八个月里,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歼灭敌人70多万,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久,又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材料二:

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

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忽南忽北,忽东忽西,将敌人拖得精疲力竭,然后,集中兵力固歼敌人。

材料三:

毛泽东说:

“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敌人重点进攻的是哪些地方?

解放军粉碎敌人重点进攻主要采用了什么战术?

(2)材料三毛泽东说能够打败蒋介石,他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

 

 

 

【答案】

(1)山东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

“蘑菇”战术。

(2)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积极支援,正确的战略战术。

【分析】本题是对解放战争的知识考查。

【解答】

(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信息“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久,又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和材料二信息“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1947年3月,国民党对解放区又发动了重点进攻,进攻的目标是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

第二问,依据材料二信息“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忽南忽北,忽东忽西,将敌人拖得精疲力竭,然后,集中兵力固歼敌人”可知,解放军粉碎敌人重点进攻主要采用了“蘑菇”战术。

(2)依据材料三信息“毛泽东说:

‘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我方来讲:

有解放区人民的支持;有人民解放军的浴血奋战;有正确的作战方针。

从敌方来讲:

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政治腐败;国统区经济崩溃;国统区人民的反蒋斗争等。

15.【答题】阅读材料:

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

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了。

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

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将再不会遭遇到更严重的抵抗了,肃清残余敌人的时间不远了,最后解放全国的时间也不远了。

——摘自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回答:

(1)三大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是什么?

(2)渡江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是什么?

(3)渡江战役胜利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4)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任务将是什么?

 

 

 

【答案】

(1)基本歼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使其无法再组织有力的抵抗。

(3)国民党政权覆灭。

(4)肃清残余的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中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万雄师过大江史实的识记。

【解答】第

(1)问考查三大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第一子目三大战役的内容中: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据此可知,三大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是基本歼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问考查渡江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第二子目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内容中:

“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

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

”据此可知,渡江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是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使其无法再组织有力的抵抗。

第(3)问考查渡江战役胜利的政治意义,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第二子目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内容中:

“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据此可知,江战役胜利的政治意义是国民党政权覆灭。

第(4)问考查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任务,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第二子目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内容中:

“南京解放以后,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据此可知,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任务将是肃清残余的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中国。

16.【答题】阅读下图,请回答:

(1)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进入哪座城市的情景?

为了使这座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也使该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下,率领该城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谁?

(2)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

请至少写出四位三大战役中前线主要指挥员的名字。

(3)请简要回答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答案】

(1)北平;傅作义

(2)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任选其中四位即可)

(3)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大战役知识点。

【解答】

(1)材料提供了关键图片信息,结合课本所学分析,这是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的历史照片,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下,1949年1月,傅作义率领北平城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

(2)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三大战役指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的主要指挥员是林彪、罗荣桓;淮海战役主要指挥员有:

刘伯承、邓小平、谭震林、陈毅、粟裕;平津战役的主要指挥员有东北野战军的林彪、罗荣桓及华北野战军的指挥员选取其中四位就可以了。

(3)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7.【答题】1947年,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这次土地改革所依据的文件是(   )

A.《资政新篇》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天朝田亩制度》  D.《土地改革法》

【答案】B

【分析】本题是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的知识考查。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故土地改革所依据的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

故B符合题意;《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故AC不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法》不是1947年颁布,故D不符合题意。

选B。

18.【答题】“它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文中的“它”指的是(   )

A.挺进大别山  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土地改革   D.发动三大战役

【答案】C

【分析】本题是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的知识考查。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由此可知,“它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的“它”指的是土地改革,故C符合题意;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A不符合题意;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题干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主力,和题干材料无关。

故D不符合题意。

选C。

19.【答题】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    D.会师大西北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千里跃进大别山知识点。

【解答】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解放战争时期”、“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犹如“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故答案为A。

20.【答题】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

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   )

A.解放战争的打响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战略决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军彻底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有关知识。

【解答】1947年夏,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中原大别山地区。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ACD不符合题意,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