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恒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1032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训恒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家训恒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家训恒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家训恒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家训恒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家训恒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家训恒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家训恒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家训恒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家训恒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家训恒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家训恒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训恒言》.docx

《《家训恒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训恒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训恒言》.docx

《家训恒言》

家训恒言》

家训恒言》李氏家训如山岳高峻而不动,如日月贞

明而普照。

宽大其,足以并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

奉先思

孝,处下思慕,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此为君之体也。

义:

作为领导者,应该像高山峻岭一样巍然不动,像日月样贞明,宽厚为怀,普照四方;其表象应宽大,足以包容天

;处事公平公正,不可独断;敬奉祖先,思贤齐孝;在外

则恭敬慎重,以身作则,大行德义。

这是君主必须具备的素

 

649),唐高祖李渊的次子。

李世民在位期间,唐王朝社会

安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帝范》乃唐太宗李世民为其子高宗李治而作的训诫,其内

 

世来。

周氏家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

 

转为奢侈是很容易的,从奢侈的生活转入节俭就很困难。

饮食穿衣,要知道来之不易,不要轻易挥霍浪费,好好珍惜。

周怡背景资料:

周怡(1506—1569),明代天平(今安徽当

 

官严峻廉洁,嫉恶如仇,论事辄议,言之以诚,心迹坦然。

郑氏家训为家长者,当以至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意。

临事之际,毋察察而明,毋昧昧而昏,更须以量容人,常视一家如一身可也。

义:

作为家长,应以真诚之心对待家人,一句话不能乱说,

件事不可妄为,凡事要符合古人身教的传统礼节。

行事之际,对于细节微小的事不必过于明察,也不能把糊涂的事办

的更加糊涂不清,需要保持宽容之心,经常把一家看作自身

 

江人,擅长诗文,官至太常博士。

其家族自宋代建炎初年到郑涛生活时代已十代同居,以诗书礼义传家,被称为“义门郑氏”。

《宋史》、《元史》的孝义传中,都记录有郑氏家训。

陈氏家训教人读书,即是我读;教人做文字,即是如我自做;教人解书,即是我自解;教人熟而记得,即是我自熟自记得。

教人便是自学。

如此力行,不待人有长进,我亦自有长进。

释义:

教人如何读书,就是自己在读书;教人如何写文章,

 

教人熟练掌握并记住,就是我自己熟练掌握。

教人就是自我学习。

这样身体力行,不等到让别人有所进步,自己已得到

提升

陈栎背景资料:

陈栎(1252—1334),字寿翁,

徽之休宁人。

栎生三岁,祖母吴氏口授《孝经》、《论语》,

 

乡人皆师之。

宋亡,科举废,栎慨然发愤,隐居不出,潜心

著述,有《四书发明》、《尚书集传纂疏》、《礼记集义》等著作留世。

蒋氏家训收租及各项出入,俱遵我所定准斛准斗,

不得改易。

交易及买卖日用等类,不得以重等入,轻等出,

 

收租及各项出入,都要按照我所规定的标准的斗斛,不能随意改变。

用来交换和买卖的日常用品,不能重入轻出和轮换使用大秤小秤。

仓库要经常亲自检点,不能糟蹋粮食。

伊背景资料:

蒋伊,字谓公,号莘田,常熟人,清康熙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著有《莘田诗文集》。

韩氏家训木之就规矩,

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

 

成为房屋、器具,是工匠制造而成的。

人之所以能成为人,

是由于腹内有诗书。

读书靠勤奋得来,不勤腹空虚。

要知道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

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

 

卷,《师说》等。

吕氏家训气象好时,百事自当。

气象者,

辞令,容止,轻重,急徐,足以见分,亦贵贱、寿夭之所由

 

辈刚开始学习时,一定要领会并练就必要的精神气质。

精神

气质好时,什么事都能独当一面。

所谓气象,会通过人的言辞、容颜和举止及处事的轻重缓急之中充分地显现出来。

不仅君子与小人根据这个能划分,人的贵贱和寿命长短也都与

这个有关。

吕本中背景资料:

吕本中(1084—1145),字居

仁,寿州人,南宋时文学家,世称东莱先生。

诗人,词人,道学家。

诗属江西派。

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

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钱钟书认为“他的诗始终没有摆脱黄庭坚和陈师道的影响,却还清醒轻松,不像一般江西派的坚涩”。

张氏家训古人谓观砚以世计,墨以年计,笔以日计,动静之分也。

静之义有二:

一则身不过劳,一则心不轻动。

凡遇一切劳顿忧惶喜乐恐惧之事,外则须以应之,此

心凝然不动,如澄潭,如古井,则志一动气,外间之纷扰皆

 

人看砚用“世”来计算,墨用“年”来计算,笔用“日”来计算,这是动与静的区分。

静的含义有两点:

一是身体不要过于劳累,一是心态不要轻易浮动。

凡是碰到一切劳顿、忧愁、喜乐、恐惧的事,表面上要应对,内心凝然不动,像清

澈的潭水,像幽静的古井,以意志控制情绪,外面的纷扰都

 

敦复,号乐圃,安徽桐城人,清代名臣。

康熙进士,官至文

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张英与其子张廷玉是历史上著名的父子宰相。

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而张英

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

 

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

 

庆,流传着这样说法:

“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就是张英家庭。

张英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张廷玉,热播的影视剧《康熙大帝》、《康熙王朝》和《乾隆王朝》中都有他的身影。

张廷玉(1672—1755)为康熙时进

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时加太保,为官康、雍、乾三代,历半个世纪宝刀不老,为两千年封建官场之罕见。

他有这样的官场作为,应该说是他得益于父辈、祖辈淡泊致远、克已清廉的家风。

严氏家训吾于文字颇知荼蔗,往往自轻己作,成辄弃去,又以居今之日,时异往古,有志之士,须以济世立业为务,不宜溺于文字,玩物丧志;又薄

身后之名,所以存稿寥寥,他日不足灾梨枣也。

——严复诫视自己的所作,总是半途而废。

而现今之日,时代已不同于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一个有志向的人,应以济助世人和建功立业为己任。

不应该沉溺于写文作诗,消磨志气,否则不但一事无成,而且死后给后人留下不好的名声,所以没有留下多少存稿,还不够哪天收获梨枣时所需的功夫。

复背景资料:

严复(1854—1921),汉族,福建侯官人,清

末资产阶级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

曾留学英国,回国后,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司。

甲午战争后,主张维新变法。

译著

 

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

 

起考核查对,是诚信的最高境界;把美好的名声让给别人,自己甘愿背上恶名,是德行的最高境界;通过自己扬名而显耀父母,是光宗耀祖的最高境界;兄弟之间和睦友爱,家族兴旺发达,是友爱的最高境界;而对于财物则勿贪心,而要

互相谦让。

王祥背景资料:

王祥(185—269),字休征,

晋代临沂人。

汉末值世乱,王祥扶母携弟,避地庐江(今安徽舒城),隐居30余年。

后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任温(今

河南温县西南)令,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

西晋代魏,官至太保。

为人至孝,后世以其卧冰求鲤孝敬后母朱氏而列

四孝之一。

金氏家训善则降祥,恶则致殃。

天地祖

宗,恩德难量。

敬孝诚笃,祀祭馨香。

心存九思,行敦五常。

先圣先贤,效法维详。

雍和九族,扶掖匡襄。

信以践言,勿诳勿猖。

慈惠卑下,拯济穷凉。

有德必酬,有怨必忘。

帛财

取义,俭乃久长。

勤身息虑,筋壮体良。

后天培植,精气汪

洋。

弗听邪说,紊乱纪纲。

遵莫怠逸,寿福无疆。

 

坏事,则会招惹祸端。

天地祖宗的大恩大德,难以度量。

孝敬父母,诚实笃信,祭祀先人,馨德延长。

心中长存君子九思,行为实合五常。

对先知先贤们要效仿和学习,使处事更缜密周详。

使家族之内融洽和谐,互相扶助提携,以守信实践承诺,不要狂妄。

对下人要慈悲仁衷,救济帮助穷人。

人对自己有恩必须酬谢,对别人的怨恨一定要忘记。

帛财取

 

章氏家训夫学贵专门,识须坚定,皆是卓然自立,不可稍有

游移者也。

至功力所施,须与精神意趣相为浃洽,所谓乐则

 

专,见识必须坚定,这些显然都须先自立,不能有丝毫的动

摇。

平常下功夫和着力所在,必须与自己的精神意趣相融洽,资料:

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实

斋。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国子

监典籍。

曾主讲定州定武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并为南北方

志馆主修地方志。

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

皆有特色。

所著《文史通义》共9卷(内篇6卷,外篇3卷),

 

在面临决策重大事件或者决断重大的道德行为时,要用正道

 

陕西)人,唐中宗时名相,认为其子有宰相之才,故书此以

宰相的标准训子,后其子果在开元年间登相位,史称苏氏

 

生死,不能管后事,一身从无中来,却又归无中去。

谁是亲疏?

谁是主寄?

既无奈何,即放心逍遥,任委来往。

如此断

了,即心渐顺,五脏亦和,药方有效,食方有味也。

——范不了死后的事,从虚无中来,又回归到虚无中去。

谁跟我亲和我近?

谁能让我有所寄托?

既然无可奈何,那就放心地归去,放心逍遥。

若能如此果断,心就能平静祥和,五脏六腑顺畅流通,吃药有效,吃饭也有味了。

(此信是范仲淹写给重

病缠身的三兄中舍,劝慰他放下思想包袱,安心养病。

)范仲淹背景资料: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

今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为官清廉,关心民生疾苦。

任陕西经略副使时,改革军制,抵御西夏,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千古传诵,令后世感佩不

已。

范仲淹有子四人,皆有名于时。

黄氏家训骏马堂堂出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念祖宗香;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

 

字峭山,又名岳,字仁静,号青岗,后裔尊称为峭公或峭山公,锡公的长子,远祖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闽,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四月十五日戍时。

自幼沉宏,有智略,官

至工部侍郎,娶上官氏、吴氏、郑氏三郡君,共生二峭公归隐数十年间,目睹社会变乱,政局动荡,换了五代

君,亡国而被弑杀的国君八人。

时间长的十多年,短的不过三四年。

政局如此动荡,峭公决心遣散诸子以避不测之祸。

后周广顺元年(951),是年郭威篡后汉为后周太祖。

峭公年

”你们

已八旬,宴会姻族,对众儿子说:

世人拜神祈求“多福、多寿、多男”,但是尧说:

“多寿则多忧,多男则多惧。

人,难道我不愿意都留在身边,以终余年,只是忧虑

多男多惧,我怎能指望大家株守家乡呢?

应该走出去自谋发展。

我过去在戎伍,走遍半个天下,回想闽、粤、赣、江、浙等地,山环水秀,饶沃的田地到处都有,但都已荒芜,只要开发,便成乐土。

三妻位下各留长子以奉侍父母,其余

八支不得恋此故土,各自信步天下,相地而居,随地命名。

韦氏家训于肃君子,既令厥德,仪服此恭,棣棣其则。

玄成家训释义:

高尚的君子,都很肃敬以使自己的德

行美善;他们的仪容举止是那样的庄重而雍容闲雅,足以被

 

邹人,生年不详,卒于汉元帝建昭三年。

公元前四三年遂继父相位,封侯。

玄成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而文采过

之。

卒,谥工侯。

玄成好为四言诗,著有《自劾》及《戒是

 

籍志》)传于世。

方氏家训我于家庭,本有应尽之责任,只以国家不能保,则身家亦不能保,即为身家计,亦不能于死

中求生也。

儿今日竭力驱满,尽国家之责任者,即所谓保身

 

应该尽职尽责,只是因为现今国家不保的时候,自家也保不住,就是为了自家的安危而考虑,也不能死中求生。

儿今日竭全力驱走满人,尽职尽责保卫国家就是保卫自家。

声洞背景资料:

方声洞(1885—1911),字子明。

福建闽侯

人,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

性抗直,尚气节,重然诺,逢人

痛论国事,力主须倾覆清政府。

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英勇给父亲的永别信。

信中既有方声洞为家国义不容辞、慷慨就义的豪言壮志,又有作为儿子对父亲未尽孝道的遗憾,充分表现出一个革命者的崇高境界。

信中字字含情,句句感人,

训予幼闻先训,讲论家法。

立身以孝悌为基,以恭默为本,

 

将结交朋友视为善事,将背信弃义视为恶人。

要想家庭兴旺发达,全家人应该相互忍让和顺;要想和亲戚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相互之间要敬重。

即或是自己已具备百样善行,也应当常想想自己待人接物是否还有不周到的地方;虽然自己

能做到再三要求自己注意言行谨慎,遇事还应经常考虑自己末人,以明经科补秘书正字。

又历任左补阙、刑部员外郎、御史中丞。

文德元年(888),以吏部侍郎拜御史大夫,后贬

泸州刺史。

祖公绰,父仲郢,皆以理家严谨闻名,有“言家

法者,世称柳氏”之誉。

这是一篇人称唐代最好的家训。

柳家世世代代治家很严,在社会上很有影响。

柳玭的祖母非常严于教子,为促使儿子柳仲郢发愤苦读,曾令其子连夜读书时,咀嚼用黄连、苦参、熊胆制成的苦药丸,使其体味其苦。

柳玭从小也接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和家风的熏陶。

唐代后期,许多权贵子弟斗鸡赛马、花天酒地、勾心斗角、仗势

欺人,风气很不好。

有的家庭,先辈为官正直,不畏强暴,很有骨气,可子孙却是胡作非为,别无其他本领;有的家庭,父辈待人谦逊和顺,家风很好,可到子孙辈,却是为非作歹,家风衰败。

看到这些情况,柳玭感到很有必要加强家庭教育,告诫子孙决不要依仗门第高贵而骄奢淫逸,无所不为,要继承和发扬优良家风,把自己造就成品德高尚的人。

因此,柳玭依据当时的所见所闻和柳家世代家庭教育的经验,针对出身门第高贵人家的子弟的思想行为特点,写了这篇《戒子弟书》。

罗氏家训何谓齐家?

不争田地,不占山林,不尚争斗,不肆强梁,不败乡里,不凌宗族,不尚奢侈;弟让其兄,侄

让其叔,妇敬其夫,奴恭其主;只要认得一“忍”字、一“让”

 

使家族成员齐心协力、和睦相处?

不争占土地,不强占山林,不主张争夺,不随意强横凶暴,不危害乡邻,不欺压族人,不主张铺张浪费;兄弟之间相互谦让,叔侄之间相互礼让,

妻子尊敬丈夫,仆人对主人恭敬。

只要懂得“忍”、“让”

1478),明代学者、教育家。

字应魁,一字彝正,号一峰。

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

家贫好学,樵牧挟书,诵读不辍。

四岁即授徒于乡,以资养亲。

成化二年(1466)会试,对

策万言,指切时弊,擢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

后因上疏论事,被贬为泉州市舶司副提举。

复官后,改南京供职。

要认得“忍”、“让”二字。

因为虽是一家人,却因每个人生

理心理的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不一定

 

境难,处人伦盘错之逆境尤难。

圣贤禽兽之关于此乎,判能

 

未有能终者。

吾非不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嫌,前世贵戚皆

 

在乎止顺。

及其生也,思存于抚爱;其长之也,威仪以先后之,礼貌以左右之,恭敬以临临之,勲恪以劝之,孝顺以内之,忠信以发之,是以皆成而无不善。

汝曹庶几勿忘吾法也。

——杜泰姬诫诸女及妇书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

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一一娄师德劝弟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一一萧何家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