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1183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docx

管理心理学分章节习题

管理心理学分节习题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BD)A.个体心理B.群体心理C.公众心理D.组织心理E.顾客心理

1、下面所列举的职能中,哪一项不属于管理者的特殊职能(D)A计划B组织C领导D执行

1、在组织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常常扮演下面哪些角色(ABD)A人际角色B决策角色C操作员角色D信息传递者角色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易度和(A)A.目标的可接受性B.目标的实践性C.目标的合理性D.目标的科学性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1.心理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A.普通心理学B.管理心理学C.工程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

第四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D)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实验法

5.能够提供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的详尽分析,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的方法是(C)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实验法

3.谈话法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要使谈话有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ABD)A.事先拟好提纲B.注意把握内容与方向C.必须善于使用摄像仪器D.对谈话内容的记录应该系统、完整、详尽E.要投入感情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C)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测验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及其理论思想的发展简史

第一节外国管理科学及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1、谁首次以“管理心理学”命名出版了自己的专著?

(A)A.莱维特B.马斯洛C.闵斯特伯格D.泰勒

2.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什么理论?

(B)A.群体动力B.人际关系C.需要层次D.科学管理

6.被称作“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C)A.莱维持B.马斯洛C.闵斯特伯格D.泰勒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C)A.早期管理理论B.传统管理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C)A.人性管理理论B.群体行为理论C.人类需要理论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C)A.系统管理理论B.经验主义理论C.权变理论D.决策理论

2.霍桑实验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

(ABCD)A.照明实验B.福利实验C.访谈实验D.群体实验E.奖励实验

4.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ABE)A.古典管理心理学B.行为管理心理学C.工业心理学D.群体动力学E.现代管理心理学

31.古典管理理论是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分别由以下几种理论组成(CDE)A.人际管理理论B.人性管理理论C.早期管理理论D.传统管理理论E.科学管理理论

简答题36简述西方国家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第二节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与西方管理心里学的人性假设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

2、心理学上常说的人格决定因素不包括下面的哪一项(D)A遗传B环境C情境D年龄

第二节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假设

3.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这是(D)A.“经济人”假设B.“复杂人”假设C.“社会人”假设D.“自我实现人”假设

第四章认知的个别差异与管理

第一节一般知觉过程

4.在心理过程中,我们把人们对事物的具有好恶倾向的体验称之为(C)A.理智B.意志C.情感D.认识

7.“鸡尾酒会效应”说明知觉具有(A)。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20.谁提出了认知不协调理论?

(B)A.海德B.费斯汀格C.勒温D.维纳

5.知觉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ABCD)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整体性D.知觉的恒常性E.知觉的适应性

3、下面所列举的环节中,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过程之一(E)A注意B组织C解释D判断E记忆

33、在人际知觉过程当中,有时候会因为知觉对象某一方面的特征非常突出而掩盖了知觉者对其它特征的知觉,这一类知觉偏误成为(C)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

第二节社会知觉

8.“一俊遮百丑”属于社会知觉中的什么效应?

(C)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

9.有人对女性的评价是“年轻时唧唧喳喳,结婚有了孩子拖拖拉拉,老了婆婆妈妈”,这属于社会知觉中的(D)。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

3、人们常说的社会知觉过程中的可能偏误有(ABCD)A第一印象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刻板印象

13、下面所列举的四项管理实践当中,哪些是社会知觉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方面(ABCD)A人员招聘B绩效考评C企业形象塑造D员工的努力程度和忠诚度评价

24、人们常说的社会知觉过程中的可能偏误有(ABCD)A第一印象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刻板印象

第三节自我知觉

10.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属于哪种自我认知方式?

(A)A.他人评价B.社会比较C.内省D.自我显示

第四节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及社会认知障碍的克服

11.一个身穿游泳衣的人在海滨打水仗或游泳,不会有人注意他,但如果他这身打扮去商场购物就会被认为不成体统甚至被拒绝进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受到了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

(C)A.知觉者B.知觉对象C.知觉情境D.知觉态度

12.对“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原因分析中,得到的信息资料是一致性高,一贯性高,区别性高,这应该归因于(B)A.王师傅善于阿谀奉承B.李厂长的所作所为确实值得称赞C.王师傅迫于情境的压力违心地称赞李厂长D.无法确定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真正原因

4、下面所列举的因素当中,哪一项不属于凯利“三因素归因模型”的成分(D)A一致性B一贯性C特殊性D间断性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B)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8.有人把乌鸦的出现看成是不祥的征兆,把喜鹊的出现看成是好兆头,这是常见的归因偏差中的(D)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C.涉及群体利益的归因偏差D.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

8、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了著名的三因素归因模型,认为人的行为包括三方面的因素,即(ABC)A一致性B一贯性C特殊性D间断性

6.印象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实现?

(ABCDE)A.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B.角色置换C.相互支持D.由衷地赞美他人的优点E.自我显示

7.韦纳认为人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可归结为(BCDE)A.兴趣B.能力C.努力D.任务难度E.运气(或机遇)

8.在归因理论中任务难度具有哪些属性?

(ABE)A. 外因B. 稳定C.不稳定D. 可控E.不可控

论述题1、印象管理的策略

(1)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角色置换(3)相互支持(4)由衷地赞美他人的优点(5)自我显示

第五章个性差异与管理

第一节能力的差异与管理

9.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属于正确的是(ACE)。

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C.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7、大量近期研究表明,将智力划分为几亚成分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即(ABCD)A认知智力B社会智力C情绪智力D文化智力

10.“早熟”与“晚熟”是(C)A.能力的类型差异B.能力的水平差异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D.能力的质的差异

论述题2、如何做到员工的能力与工作任务合理匹配对于管理者来说,要做到员工的能力与工作任务合理匹配,可从如下四方面着手:

(1)对组织成员的能力进行全面了解;

(2)做到人尽其才,避免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在人员优化组合时,注意能力类型差异的互补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团体的协作作用;(3)当员工的能力与工作任务不能匹配时,要对员工进行培训。

第二节气质的差异与管理

13.具有不爱与人交往、孤僻、多愁善感、富于联想等特征的人属于(D)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4.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A.兴奋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制型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C)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

6.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

具有安静稳重、反应缓慢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属于(D)A.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粘液质

第三节性格的差异与管理

16.热情、正直、诚实、认真等属于性格的什么特征?

(A)A.态度B.意志C.情绪D.理智

17.独立、果断、勇敢、优柔寡断等属于性格的什么特征?

(B)A.态度B.意志C.情绪D.理智

18.易激动或心气平和、精神饱满或抑郁低沉等属于性格的什么特征?

(C)A.态度B.意志C.情绪D.理智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B)A.特质论B.社会学习论C.心理分析法D.个性类型论

案例分析3、当性格与职业不够匹配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摆脱危机首先,学会改变工作方式,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其次,如果经过深入的分析,发现自己的性格与职业的要求确实不匹配,那就需要及时地调整职业的选择和方向。

性格与职业匹配的启示

(1)性格对一个人的职场成功有着很大的影响。

结合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2)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后天的培养,当发现自己的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度不高时,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弥补。

论述题41举例说明性格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第四节判定个性差异的工具——心理测验

15.编制16种个性因素问卷的是(D)A.艾森克B.荣格C.霍兰德D.卡特尔

10.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

A.艾森克个性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E.瑞文推理测验

11.心理测验必须具备的几个技术指标是(ABCD)A.信度B.效度C.常模D.标准化E.问题

第六章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

第一节行为与动机

第二节需要与激励

23.员工流动率越高说明下列哪一项水平越低?

(C)A.成就需要B.亲和需要C.组织承诺D.工作难度

第三节几种主要的激励理论

24.用双因素理论分析,下列选项中哪种是激励因素?

(B)A.工资B.工作成就感C.工作安全性D. 工作环境

25.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C)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C.在陋室中苦攻“歌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D.一个安全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拒绝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26.某公司来了一位新员工,工作一段时间后,领导发现该员工工作热情饱满,业绩提高很快。

对于这种情况,除了按公司激励制度的正常规定给予相应奖励外,如果你作为该公司的领导,最赞同进一步采取以下哪种做法?

(A)A.及时肯定他的进步,鼓励他取得更大的成绩B.顺其自然,让他通过自我激励不断提高绩效C.给他提供进一步提高业绩的方法与程序指导D.充分肯定他的成绩,并提醒他不要骄傲自满

27.某民营企业一位姓姚的车间主任,手下有十几号工人,他对自己“独有”的领导方式感到颇为自豪。

他对手下人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

“不好好干回家去,干好了月底多拿奖金。

”可以认为,姚主任把他手下的工人都看作了是(A)A.只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B.只有生理需要和尊重需要的人C.只有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的人D.只有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的人

28.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

这说明(C)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D.将奖金设计成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

6、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A)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B激励因素C成就因素D需要因素

7、需求层次理论是由()提出的。

A道格拉斯·麦格雷戈B佛雷得里克·赫兹博格C马斯洛D亚当斯阿希费斯廷格

34、下列不属于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型激励理论是(D)A需要层次理论B成就需要理论C双因素理论D期望理论

12.根据成就需要理论,人的主要需要不包括(A)A.安全需要B.成就需要C.社会交往需要D.权力需要

1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D)A.对发展的需要B.对享受的需要C.对精神的需要D.对权力的需要

16.以下哪些因素属于赫兹伯格所认为的保健因素?

(BCD)A.富有挑战性的工作B.良好的人际关系C.较高的工资水平D.完备的管理制度E.同工作绩效挂钩的奖金

17.以下哪些因素属于赫兹伯格所认为的激励因素?

(AE)A.富有挑战性的工作B.良好的人际关系C.较高的工资水平D.完备的管理制度E.同工作绩效挂钩的奖金

18.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BE)A.E中×V中=M中B.E低×V低=M低C.E高×V零=M中D.E零×V高=M中E.E高×V高=M高

19.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CD)A.E中×V中=M中B.E低×V低=M低C.E高×V零=M中D.E零×V高=M中E.E高×V高=M高

20.阿尔德弗的ERG理论所包含的需要是(BCD)A.物质需要B.关系需要C.生存需要D.成长需要E.精神需要

5、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以下层面(ABCDF)A生理需求B自我实现需要C尊重需要D安全需要E社交需要F爱和归属需要

9、期望理论主要认为激励力量和(AC)有关。

A效价B责任感C期望D报酬E目标

14、双因素理论将以下哪些内容看作激励因素(AE)A责任感B人际关系C工作条件D报酬E晋升

29、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了著名的三因素归因模型,认为人的行为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因素(ABC)A一致性B一贯性C特殊性D间断性

34、双因素理论将以下哪些内容看作激励因素(AE)。

A责任感B人际关系C工作条件D报酬E晋升

31.激励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ABC)A.内容型激励理论B.过程型激励理论C.状态型激励理论D.自我感知型激励理论E.综合型激励理论

案例分析1、公平理论的内涵公平理论认为:

人们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的绝对值影响,而且要受到报酬的相对值的影响。

既每个人都把个人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同他人的比率作比较,如比率相等,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意,从而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否则就会感到不公平、不合理而影响工作情绪。

第七章态度与管理

第一节态度的概述

21.一个人的态度最稳固的阶段是(C)A.顺从阶段B.同化阶段C.内化阶段D.学习阶段

22.“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是态度哪一种功能?

(B)A.适应B.自我防御C.价值表现D.知识

3.工作满意员工具有的行为表现是(ABCD)A.劳动效率高B.缺勤率低C.流动率低D.遵纪守法E.工作变动频繁

14.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有(ABCDE)A.个人因素B.角色状态C.工作性质D.工作成就E.组织因素

15.态度包含的成分有(BCD)A.心理成分B.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意向成分E.个性成分

4、常说的态度的三成分是指(ABC)A认知成分B行为成分C情感成分D决策成分

9.在态度的构成要素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A)A.认知要素B.评价要素C.情感要素D.意向要素

第二节态度的形成与转变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A)A.一致性改变B.不一致性改变C.同化改变D.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A)A.组织形式B.领导方式C.领导作风D.组织效能

10.态度变化三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C)A.勒温B.费斯汀曼C.凯尔曼D.因斯科

第三节态度转变的理论

12.态度改变的理论主要有(ABC)A.认知平衡理论B.认知失调理论C.参与改变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E.精神分析理论

第四节态度的测量

第八章团体行为与管理

第一节团体的概述

4.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D)A.冯特B.马斯洛C.闵斯特伯格D.勒温

32.下面属于群体的是(C)A.邻居B.同乘一辆车的人C.同一支球队的队友D.同在一家餐厅吃饭的人

33.有明文规范规定产生的群体,是为完成组织赋予的责任、任务而组成的群体属于(B)A.非正式群体B.正式群体C.小群体D.参照群体

37.自我管理型团队的组成人数通常是(C)A.5人以下B.5~10人C.10~15人D.15人以上

36、由于其成员拥有某些共同特点而形成和发展的群体称为(D)A命令型群体B任务型群体C正式群体D友谊型群体

16.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A)A.假设群体B.实际群体C.实属群体D.参照群体

13.作为群体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群体内的成员应具有共同的(B)A.信念和兴趣B.信念和群体意识C.价值观念和性格D.利害关系和生活方式

14.以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为根据,与组织若即若离的非正式群体称为(B)A.积极型B.中间型C.消极型D.破坏型

24.群体的动力性特征有(ACE)A.群体压力B.社会抑制C.群体凝聚力D.去个性化E.群体士气

29.根据团队的目标、功能和特点,可以把团队划分为(ABDE)A.问题解决型团队B.自我管理型团队C.全面提高型团队D.多功能型团队E.虚拟型团队

30.有效团队具备的特点包括(ABCDE)A.认同的目标B.互补的技能C.相互之间的信任D.一致的承诺E.良好的沟通

25、一个群体可能达到的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中每个人给群体带来的资源,那么这种资源包括(ABD)A知识B技能C智力D能力

32.正式群体的功能主要有(ABCD)A.完成组织任务B.满足成员需求C.协调人际关系D.改变个人观念和行为E.提高群体凝聚力

33.非正式群体对其成员的主要功能有(ABDE)A.满足成员需求B.控制成员C.教育成员D.改造成员E.激励成员

简答题38如何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

第二节团体的凝聚力、士气和高效率

25.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包括(ABCE)A.外部竞争和挑战B.群体规模C.领导风格D.群体压力E.过去的成功经验

18.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A)A.群体与外界比较隔离B.群体成员沟通较少C.群体的规模较大D.群体规范是消极的

19.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B)A.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B.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C.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D.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15.“规范分析法”作为改进群体工作效率工具的优点是(C)A.对人不对事B.对人又对事C.对事不对人D.既不对人也不对事

第三节团体的信息与意见沟通

34、个体活动效率因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是(C)A.社会惰化B.社会抑制C.社会助长D.服从

35.“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属于以下哪种现象?

(B)A、社会抑制B、社会惰化C、社会助长D、从众

38.“随大流”说的是什么现象?

(B)A.服从B.从众C.责任分散D.社会阻抑作用

39.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出现报喜不报忧的情况,这种沟通障碍源于(A)A.信息过滤B.选择性知觉C.情绪状态D.语义障碍

27.下列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是(ABCDE)A.选择性知觉B.情绪状态C.信息过滤D.语义障碍E.沟通焦虑

43.在沟通中,信息的发送者称为(B)A.交流源B.信息源C.接收源D.活动源

37、上级主管了解基层状况的主要沟通方式是(D)A平行沟通B书面沟通C上行沟通D下行沟通

21.只进行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沟通的是(A)A.正式沟通B.非正式沟通C.单向沟通D.双向沟通

17.工具式沟通的主要目的是(C)A.发布命令B.满足精神需求C.传达情报D.确定与对方的人际关系

18.正式沟通网络一般是(D)A.间接的B.直接的C.平行的D.垂直的

35、按照沟通方向可将沟通分为以下哪几类?

(CD)A平行沟通B书面沟通C下行沟通D上行沟通

34.按沟通者有无地位转移将沟通分为(DE)A.上行沟通B.下行沟通C.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