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1452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docx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版本二

1金融体系的功能:

金融体系的功能最基本的是提供资金的融通渠道。

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其功能也在逐步的扩展和完善。

●储蓄与金融投资功能

金融体系通过提供各种金融工具,为公众提供重要的储蓄和金融投资渠道。

如银红通过吸收各种存款,为公众进行储蓄提供渠道;证券市场通过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索取权的交易,为公众进行金融投资提供渠道。

●融资功能

银行通过提供贷款为满足公众的资金需求提供信贷支持;证券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索取权凭证为政府和企业的投资提供渠道。

●配置金融资源功能

金融体系通过其金融工具价格的变动,调节金融资源在不同的企业、行业、地区和国家间流动,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供流动性功能

金融市场提供很小反而损失风险将各种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的形式和渠道,为持有金融工具但有需要货币的储蓄者提供流动性。

●管理风险功能

金融体系为我们提供了转移风险,控制风险,管理风险的功能。

●清算和支付结算功能

现代银行清算体系提供的快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清算和支付结算服务,是现代经济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务。

●提供信息功能

现代金融体系不仅提供资金和投资工具,而且必须提供各种相关信息,为投资者和融资者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这是投资者进行及时、正确的决策的基本保证。

●传递金融政策效应功能

金融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通过金融体系的传递来实现的。

如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2、金融体系的构成因素:

●金融资产体系(金融工具体系)——交易对象

●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中介和交易主体

●金融市场体系——交易场所

●金融体制和制度体系——交易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制度保障

3、金融创新的主要理论:

金融体系的创新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它的产生又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约束—引致创新假说

根据微观经济对企业行为的分析,认为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企业,是在努力消除或减轻施加给企业的经营约束中实现金融工具和交易创新。

●规避创新假说

认为金融企业为了规避政府的一些限制性措施或制度而采取的建议根据或交易行为的创新。

政府对金融的控制和由此产生的规避行为是政府与金融企业之间为管制和自由而进行的一种博弈行为(管制—创新—新的管制—新的创新)。

●交易费用创新假说

认为制度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费用的假说。

●金融制度创新理论

认为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变革。

因此,金融体系的任何变动都可视为金融创新。

4、金融创新的作为:

●积极作用:

A金融创新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扩大了金融服务业务领域,从而更好地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B金融创新加强了利率杠杆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利率杠杆在调节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C金融创新为投资者提供了许多新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有利于投资者根据需要选用,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

D金融创新有利地推进了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进程,有利于师姐金融和经济的深化发展。

●消极作用:

A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涌现,是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递机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是中央银行难以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来调节宏观经济。

B金融创新是金融业的经营风险加大。

巨额游资的自由流动将对一国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金融衍生工具巨大的杠杆作用,更为投机资金的兴风作浪提供了几大的放大效应。

5、货币的职能

●交易媒体

货币是商品的交易媒介,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成为交易媒介,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价值尺度

是了商品价格不必用来两种具体商品交换的比率来表示,只需要用货币来标示。

这就大大地方便了交易,降低交易成本。

●价值储蓄手段

储存未来的购买力,当需要的时候即可用来支付或购买。

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价值储藏能力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6、货币计量:

M0=流通中的现金

M1(狭义货币)=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M2(广义货币)=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证券准备金存款+其他存款

7、货币制度的内容:

●确定货币金属并规定货币单位

这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

货币单位又被成为价格标准,是货币表示商品价格的基准。

●规定本位币懂得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

本位币是按照国家规定的金属、单位货币的名称和重量铸造的货币。

它是一国货币制度法定作为价格标准的基本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效力。

●规定辅币材料及其铸造与流通

辅币是低于本位币面值的小额货币,不足值的铸币、辅币的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也不具有无限的法偿效力,所以多用贱金铸造。

●规定信用货币及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确定国家的黄金准备制度

国家集中黄金准备于中央银行或国库的有关规定,是货币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必要条件。

在金本位制度的条件下,黄金准备的主要作用表现为:

充当国际支付的准备金,充当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充当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8、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在复本位制下,相对价值较低的货币将把相对价值较高的货币金属赶出流通领域,使复本位制无法长期存在。

当银由于其开采成本降低而导致其相对价值降低时,市场比价低于法定比价时,人们就会用银按法定比价兑换金,将金储藏起来,流通中就只会剩下银币。

这种价值较低的劣币驱逐价值较高的良币的现象又称为“格雷欣法则”

9、第三章计算题:

例3.1:

比如人们在银行存款100元1年获得利息5元,其名义利率:

in=5/100=5%。

如果当年的通货膨胀率π=2%,则实际利率:

ir=(5%-2%)/(1+2%)=2.94%。

如果当年的通货膨胀率π=6%,

则实际利率:

ir=(5%-6%)/(1+6%)=-0.94%。

例3.2:

如人们在银行存5年期存款100元,年利率为5%,则到期后利息总额:

I=100*5%*5=25

本利和:

S=100+25=125。

例3.3:

如人们在银行存1年期存款100元,每年到期后本金和利息全部转存,年利率为4.8%,持续5年,则各年的利息和本金分别表3-1所示:

可见:

第1年的本利和为:

P(1+i)

第2年的本利和为:

P(1+i)(1+i)

第3年的本利和为:

P(1+i)(1+i)(1+i)

第n年的本利和为:

本金P与n个(1+i)的连乘。

例3.10:

假如今后5年房地产价格每年上涨4%,则5年后该房地产价格水平上涨为200000(0.05+1)5=243330.6元(名义终值)。

以10%的名义利率计算其名义终值243330.6的现值:

243330.6/(0.1+1)5=151089.1元。

因此,你目前至少投资151089.1元而不是12184.3元。

你也可以用实际利率直接计算20万元实际终值的现值:

实际利率=(0.1-0.04)/(1+0.04)=5.77%

现值=200000/(0.0577+1)5=151089.1元

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

例3.11:

目前银行存款利息收入需缴纳所得税,税率为20%。

上例中投资的税前利率为10%,税后利率为:

(120%)10%=8%,扣除4%的通货膨胀率后,

实际利率=(0.08-0.04)/(1+0.04)=3.85%

现值=200000/(0.0385+1)5=165576元

因此,为了5年后购房的需要,你目前至少应该投资165576元而不是151089.1元,更不是12184.3元。

10、一般利率水平的决定理论(四大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解释了一些实体经济因素:

储蓄和投资对利率的影响,但却忽视了其他的一些因素,特别是金融因素,比如银行的信贷扩张和紧缩对利率的影响,因而是片面的。

特别是在金融体系日益发达的近代和现代经济中的利率决定,用古典利率理论就难以进行合理的解释。

这就使后来的经济学家去发展和建立起新的利率理论。

(一)储蓄资金供给

⏹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储蓄是人们对当期消费支出的一种节制,

⏹由于时间偏好的影响,人们可能更偏好于当前消费。

因此,要使人们放弃一部分当前消费进行储蓄,就必须给予他们一定的报酬。

⏹利率就是为了未来更多的消费而推迟当期消费的报酬。

⏹利率越高,对储蓄的吸引力就越大,以鼓励人们用当期储蓄(未来消费)来替代当期消费。

这就是所谓的替代效应。

(二)投资资金需求

投资是企业扩大生产的源泉。

投资需要资金的支持,资金的成本与投资的毛收益对投资的需求具有重要影响。

只有投资毛收益高于资金成本的投资项目才能够获得净收益,其投资才能获得成功。

资金的成本越高,能够盈利的投资项目就越少,反之则越多。

⏹因此,投资资金的需求与作为资金成本的利率负相关(如图12-5所示)。

(三)储蓄与投资的均衡决定利率水平

⏹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水平是由储蓄与投资共同决定的,

⏹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对储蓄和投资具有自动调节作用,这种自动调节作用将使失衡的经济自动恢复均衡。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一)货币供求均衡决定利率水平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

利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

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货币数量与人们对货币的偏好程度,即由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

⏹凯恩斯假定人们可用来贮藏财富的资产主要有货币和债券两种。

经济中的财富总量等于债券供给量Bs与货币供给总量Ms之和。

因为人们购买资产的数量受所拥有的财富总量的影响,所以人们意愿持有债券Bd和货币Md的数量也必须等于其财富总量。

⏹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决定,货币供给曲线Ms是条不受利率影响的垂线。

⏹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E上,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实现货币供求的均衡。

偏离E点的货币需求都要向E点靠拢。

(二)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

⏹在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导致货币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收入和价格水平。

(1)收入效应。

收入主要通过两个环节影响货币需求。

⏹一是随着经济的扩张,收入增加,财富增加,人们希望持有更多的货币作为价值贮藏;

⏹二是随着经济的扩张,收入增加,人们将用更多的货币购买商品,也就是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所以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反之,在经济的衰退时期,收入减少,货币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

(2)价格水平效应。

人们需要货币购买商品和劳务,所以他们关心的不是名义货币量,而是实际货币量。

故价格水平上涨,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反之,价格水平下跌,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三)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

⏹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完全为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线。

当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时,货币供给曲线就向右移动。

反之,减少货币供给,则会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四)均衡利率的变动

货币供求的变动影响货币供给和需求曲线移动,利率水平相应升降。

(1)收入的变动:

⏹利率随收入的增加而上升。

(2)价格水平的变动:

⏹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带动利率的上升。

(3)货币供给的变动:

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导致利率的下降。

(4)货币供求的变动:

⏹如果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同时物价水平也上升,这就会导致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曲线都向右移动,究竟如何变动,则取决于这两条曲线相对位置的变化,如果同步移动,相对位置不变,利率也不变;如果货币供给曲线移动的距离大于货币需求曲线,利率下降;反之则上升。

(五)流动性陷阱对利率的影响

⏹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说某种临界程度时,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

因为此时的债券价格几乎达到了最高点,只要利率小有回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债券的购买者因此面临极大的亏损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有多大,人们都宁肯将货币拿在手中,而不买进债券,也没有利率的下降。

⏹这就是凯恩斯所说的“流动性陷阱”。

在此情况下,因为利率不会下降,所以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投资、就业和产出都没有影响。

⏹流动性偏好理论考虑了货币供求对利率的影响,却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忽略了储蓄和投资的影响,因而也具有片面性。

现实需要一种更为全面的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所决定,也不是由货币的供求决定,而是由信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

利率是使用信贷资金的代价,影响信贷资金供求水平的因素就是利率变动的原因。

(一)可贷资金的需求

(1)居民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主要受预付定金、到期日和分期还款等非价格因素的影响。

因此,消费者的信贷需求对利率变动相对缺乏弹性。

(2)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一般比消费者借款具有更高的利率弹性。

(3)政府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较小。

(4)外国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与本国和外国的利差有较明显的关系,本国利率的上升通常会减少外国的本国资金的需求,反之亦然。

综合起来,可贷资金的总需求与利率的关系为负相关。

可贷资金需求曲线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二)可贷资金的供给

可贷资金的供给主要来自国内储蓄、货币余额的非窖藏、银行系统的信用创造和外国贷款。

(1)国内储蓄是可贷资金的重要来源。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当利率上升时,收入效应使储蓄减少,替代效应使储蓄增加。

当利率变动时,作用相反的二者共同作用于储蓄,使得储蓄的变动难以预测。

财富效应

利率的上升会使人们持有的金融资产(股票、债券)的价值下降,这将使人们增加储蓄来保持其持有财富的总值。

而对于高负债的企业和个人来说,现在利率的上升等于减轻了他们持有的低利率负债的还债负担,因此,他们降减少储蓄。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财富效应的综合影响是一条对利率缺乏弹性的储蓄供给曲线。

(2)货币余额的非窖藏

可利用的货币供给与公众的货币需求之差是可贷资金的又一重要来源。

公众对货币的需求随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而货币的供给则由中央银行控制。

二者经常会出现不相等的情况,其差额被称为窖藏(hoarding)货币。

当货币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人们将增加其持有的现金余额,货币的正窖藏形成,可贷资金的数量减少。

反之,当货币供给小于需求的时候,人们将减少其持有的现金余额,货币的非窖藏形成,可贷资金的数量将增加。

(3)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

如第九章所述,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其创造的信用货币成为可贷资金的重要来源。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可以调控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能力,从而影响整个可贷资金的供应。

(4)国外对国内市场的贷款

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国外的资金供给将随国内外利差的变化而变化,二者成正相关关系,利差越大,流尽的资金越多,反之越少。

综合可见,可贷资金的总供给与利率呈现正相关关系。

如图12-9所示,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LFs为向左下方倾斜的曲线。

(三)均衡利率的决定

根据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均衡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的,即图12-9中的E点决定均衡利率ie。

当市场利率暂时高于其均衡利率时,可贷资金的需求就会减少,供给就会增加,从而使市场利率逼近均衡利率。

反之亦然。

然而这种均衡只是一种局部均衡。

(四)长期稳定的均衡利率

利率同时受到国内国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只有实体经济市场、货币市场、可贷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时候,利率才会保持稳定。

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利率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整个经济的储蓄=投资,实现经济的均衡;

(2)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实现货币市场的均衡;

(3)可贷资金的供给=需求,实现信贷市场的均衡;

(4)国外对国内的可贷资金供求差(资本项目差额)=进出口差额,实现国际收支和外汇市场均衡。

●理性预期利率理论

认为利率就会始终非常接近于均衡点。

所有对均衡点的偏离都会迅速地消除。

如何希望通过利用过去的信息来发现利率的“高估”或“低估”,以进行套利的行为都是不可能的。

任何被预期到的信息都不会对金融资产价格和利率产生影响。

因为人们根据其预期提前采取的行动已经消化了该信息披露时的影响。

如果新的信息超出人们的预期,则将对金融资产价格和利率产生新的影响。

11、利率的风险结构

当人们进行债券投资时,将面临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为了引导投资者接受市场组合的风险,必须提供超过无风险利率的预期收益率。

该预期收益率超过无风险利率的部分为风险溢价

一种风险资产面临的风险越高,其需要的风险溢价也越高。

风险溢价与其风险度正相关。

决定债券风险溢价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一、信用风险溢价

信用风险就是借款人到期不能履约的不确定性,也被称为违约风险。

风险溢价就是为了鼓励人们承担风险而给予的一种补偿。

因此,二者正相关,违约风险越大,风险溢价越高。

由于国债是以国家信誉和财政收入作为担保的,国债利率通常被称为无风险利率。

除国债以外的各种债券都有不同程度的违约风险,是风险债券。

风险债券的收益率至少由两个因素构成:

风险债券收益率=无风险利率+违约风险溢价

其中,

违约风险溢价=风险债券承诺收益率-无风险利率

风险债券承诺收益率是借款人按时履行其承诺的全部付款时投资者获得的收益率。

由于违约风险的存在,承诺收益率并非实际收益率。

因此,投资者在投资债券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预期收益率。

二、通货膨胀风险溢价

由于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因此,投资者考虑的应该是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

(一)费雪效应

在投资金融资产时,通货膨胀并未发生,投资者考虑的不是实际通货膨胀率而是预期通货膨胀率,因此,通货膨胀预期变动,将直接影响预期名义利率。

由于预期实际利率是由经济中的长期因素决定的,因而较为稳定,预期名义利率的变动更多地反映了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动。

在此,预期通货膨胀率可以看作是通货膨胀风险溢价。

(二)哈罗德—凯恩斯效应

它认为,通货膨胀影响实际利率而不影响名义利率。

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名义利率是由货币的供求决定的。

除非通货膨胀率影响货币供求,否则,预期通货膨胀的变动并不会影响预期名义利率。

由于预期名义利率已经在债券的名义合同中固定,因此,预期通货膨胀的上升只会降低实际利率,反之亦然。

此外,由于股票和房地产资产价格会随通货膨胀的上升而上升,其名义回报率将下降,直到债券、股票和房地产的回报率达到新的均衡。

(三)其他观点

人们发现,通货膨胀并不是完全可以预期的,因此,名义利率并不能够完全反映通货膨胀预期,预期通货膨胀率与预期名义利率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就不成立。

此外,通货膨胀的上升使人们预期财富价值下降,为抵消其财富价值下降而增加储蓄的行为将增加资金供给,使均衡的预期实际利率下降,从而,与其名义利率上升幅度小于预期通货膨胀上升幅度,反之亦然。

这种通货膨胀引发的财富效应将使预期通货膨胀率与预期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小于1:

1。

同样,通货膨胀引发的收入效应、贬值效应和税收效应等也将影响预期通货膨胀与预期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

近期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名义利率的上升幅度小于预期通货膨胀的上升幅度,名义利率的下降幅度也小于预期通货膨胀的下降幅度,大约在60-90%之间。

这说明通货膨胀风险溢价通常小于通货膨胀预期。

三、流动性风险溢价

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其流动性将对其需求和价格产生影响。

银行的活期存款,具有最高的流动性,存款利率最低,但你随时都可以将其变现:

定期存款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存款利率较活期存款高,但当你提前支取的时候,将要损失其定期利息。

债券的流动性通常比银行存款低。

但国债由于有较为发达的流通市场,流动性较高。

而企业债券的流通市场较为有限,特别是在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的国家,流动性很差。

为了弥补投资者持有企业债券而丧失一定流动性的损失,企业债券的发行者必须提高其债券利率。

这一部分增加的利率就是流动性溢价,是对投资者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的一种补偿。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越差,流动性风险越高,其流动性溢价就越高,反之亦然。

12、收益率曲线含义:

利率的期限结构可以通过具有相同信用质量的所有证券的收益率曲线来表示。

由于时间因素和未来利率变动预期的影响,不同期限的债券到期收益率可能有差异。

收益率期限只考虑金融资产期限与其某一时刻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其他因素则假定不变。

收益率曲线仅考察利率的期限结构,而不考察它的风险结构。

13、收益率曲线形状:

反映了利率的期限结构,它的形状反映了不同期限收益率的不同组合方式。

收益率曲线的形状有三种基本类型:

向上倾斜收益率曲线、水平收益率曲线、向下倾斜收益率曲线

它们分别表明长期收益率比短期收益率更高、长期收益率比短期收益率更低、长期收益率与短期收益率持平的三种情况。

14、收益率曲线形状的决定:

主要有三种解释

⏹无偏预期理论

⏹流动性升水理论

⏹市场分割理论和合并理论

1.无偏预期理论

–认为投资者关于短期利率未来变化的预期决定收益率曲线的形状。

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一种长期债券的收益可以通过无数多个短期债券的期限组合来实现(这些短期债券的期限组合等于长期债券的期限。

⏹可见,长期债券的收率率等于相应期限的短期债券组合收益率的平均数。

它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短期债券收益率预期的变化。

如果预期长期债券收益率偏离短期债券组合的收益率,人们进行的套利行为将使二者趋于一致。

⏹从上分析可见,人们对未来利率走势的预期将决定不同期限债券的预期收益率,从而决定收益率曲线的形状。

⏹上升的收益率曲线表明投资者预期将来短期利率要高于当前水平。

下降的收益率曲线表明投资者预期将来短期利率要低于当前水平。

平坦的收益率曲线表明投资者预期将来短期利率继续保持当前水平。

⏹如果该理论是正确的,则收益率曲线就是一个重要的短期利率变动方向的预测工具。

⏹它意味着长期债券相对于短期债券的数量变化并不影响收益率曲线的形状,除非它改变了投资者的预期。

2.流动性升水理论

⏹认为:

与短期债券相比,长期债券面临更多的价格波动风险,期限越长,不确定性越大,因此,必须向投资者支付额外的风险报酬,以鼓励其持有长期债券。

⏹这种因为放弃流动性而获得的额外收益称为流动性升水。

–流动性升水的存在使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

–如果利率下跌预期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超过流动性升水效应,则收益率曲线呈现向下倾斜形状;

–如果它们的影响相等,则呈现为水平的收益率曲线。

流动性升水理论有助于解释期限越长,收益率越平坦的原因。

⏹因为,期限为短期与中期的债券的流动性差异较大,而长期债券的流动性差异较小。

比如期限1个月与1年的债券流动性的差异比10年与20年债券流动性的差异要大得多。

⏹图12-14是在图12-13的基础上考虑流动性升水影响的收益率曲线。

流动性升水的增长幅度是随期限的延长而递减的。

收益率曲线综合考虑了利率预期和流动性升水的影响。

3.市场分割理论

⏹认为投资者存在一定的期限偏好,特别是机构投资者,他们购买不同期限的债券是为了通过平衡其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对债券价格和收益波动的风险进行套期保值。

⏹养老基金具有稳定的长期负债,偏好于投资长期资产;商业银行具有许多波动较大的短期负债,偏好与投资短期资产。

⏹不同期限偏好的投资者集团使市场被分割为许多小的市场,每个细分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其利率水平。

⏹因此,该理论又被称为套期保值压力理论。

该理论的意义在于,政府可以通过对基个细分市场的供求进行调控就可以影响收益率曲线的形状。

4.最优地位理论

⏹最优地位理论认为投资者在不同地期限范围内寻求其最优地位,该最优地位与其风险偏好、税收暴露、流动性需求、管制要求和计划持有期相一致。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不会偏离其最优地位,除非是长期或短期债券收益率高得足以使投资者偏离其偏好。

由于最优地位理论综合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又被称为合并理论。

15、金融资产:

(书中没有明确定义)金融资产作为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即使金融财富的载体,又是金融市场交易的重要工具,因而在金融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金融资产义气独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