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1931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1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docx

完整版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

结构总体信息

1、结构体系:

按实际情况填写。

1)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等材料砌筑或装配而成。

2)框剪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俗称为框剪结构。

主要结构是框架,由梁柱构成,小部分是剪力墙。

墙体全部采用填充墙体,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空间剪力墙所组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起整体空间作用的抗侧力构件。

适用于平面或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

3)框筒结构:

如果把框剪结构剪力墙布置成筒体,围成的竖向箱形截面的薄臂筒和密柱框架组成的竖向箱形截面,可称为框架-筒体结构体系。

具有较高的抗侧移刚度,被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建筑。

4)筒中筒结构:

筒中筒结构由心腹筒、框筒及桁架筒组合,一般心腹筒在内,框筒或桁架筒在外,由内外筒共同抵抗水平力作用。

由剪力墙围成的筒体称为实腹筒,在实腹筒墙体上开有规则排列的窗洞形成的开孔筒体称为框筒;筒体四壁由竖杆和斜杆形成的桁架组成则称为桁架筒。

5)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这种结构在高层房屋中被大量运用。

6)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支剪力墙指的是结构中的局部,部分剪力墙因建筑要求不能落地,直接落在下层框架梁上,再由框架梁将荷载传至框架柱上,这样的梁就叫框支梁,柱就叫框支柱,上面的墙就叫框支剪力墙。

这是一个局部的概念,因为结构中一般只有部分剪力墙会是框支剪力墙,大部分剪力墙一般都会落地的。

7)板柱-剪力墙结构:

柱-剪力墙结构(slab-columnshearwallstructure),是由无梁楼板与柱组成的板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8)异形柱框架结构:

异形柱框架结构是指全部或部分柱截面为L形、T形、十字形,截面高与肢厚之比小于或等于4的框架结构。

9)异形柱框剪结构:

异形柱框架结构是指全部或部分柱截面为L形、T形、十字形,截面高与肢厚之比小于或等于4的框剪结构。

10)配筋砌块砌体结构:

由配置钢筋的砌体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是网状配筋砌体柱、水平配筋砌体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合砌体柱(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和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的统称。

11)砌体结构:

用砖砌体、石砌体或砌块砌体建造的结构,又称砖石结构。

由于砌体的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很低,因此,砌体结构构件主要承受轴心或小偏心压力,而很少受拉或受弯,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的墙、柱和基础都可采用砌体结构。

在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其他结构的建筑中,常用砖墙做围护结构,如框架结构的填充墙。

12)底框结构:

底框结构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结构.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往往要求临街的住宅、办公楼等建筑在底层设置商店、饭店、邮局或银行等.而一些旅馆因使用功能上的要求,也往往要在底层设置门厅、食堂会议室等。

13)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

钢框架一中心支撑体系是高层钢结构常用的双重抗侧力体系的一种,目前作为一种经济、绿色、有效的抗震结构体系被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中。

14)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

15)单层工业厂房:

单层厂房是特殊厂房,它具有形成高大的使用空间,容易满足生产工艺流程要求,内部交通运输组织方便,有利于较重生产设备和产品放置,可实现厂房建筑构配件生产工业化以及现场施工机械化等特点。

16)多层钢结构厂房

17)竖向框排架

2、结构材料信息:

按实际情况填写。

3、结构所在地区:

一般选择“全国”。

分为全国、上海、广东,分别采用中国国家规范、上海地区规程和广东地区规程。

1)全国:

按国家规范、规程进行结构设计;2)广东:

整体计算与构件设计时,对于广东规程有规定的,按广东规程执行;3)上海:

整体计算与构件设计时,对于上海规程有规定的,按上海规程执行;B类建筑和A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选择。

4、地下室层数:

定义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的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无则填0。

5、嵌固端所在层号:

(P219~224)抗规6.1.14条:

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如果地下室首层的侧向刚度大于其上一层侧向刚度的2倍,可将地下一层顶板作为嵌固部位;如果不大于2倍,可将嵌固端逐层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直到嵌固端所在层侧向刚度大于上部结构一层的2倍。

由于剪切刚度比的计算只与建筑结构本身的特性有关,与外界条件(如回填土的影响、是否为地下室等)无关,所以在计算侧向刚度比是宜选用剪切刚度比。

在YJK中的结果文件wmass.out中,剪切刚度是RJX1、RJY1,可从地下一层逐层计算与地上一层的剪切刚度比,出现大于2或四舍五入大于2的,该层顶板即可作为嵌固端。

如果地下室各层都不满足嵌固条件,应将嵌固部位设定在基础顶板处,嵌固端所在层号填0。

6、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

用来确定柱、支撑、墙柱等构件底部节点是否生成支座信息,如果某层柱或支撑或墙柱底节点以下无竖向构件连接,且该节点标高位于“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以下,则该节点处生成支座。

7、裙房层数:

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

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8、转换层所在层号:

应按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

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

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9、加强层所在层号:

人工指定。

根据《高规》10.3、《抗规》6.1.10条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填写。

10、底框层数:

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

高规10.2

11、施工模拟加载层步长:

一般默认1.

12、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P66)

1)一般不允许不计算恒活荷载,也较少选一次性加载模型;

2)模拟施工加载一模式:

采用的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该模型应用与各种类型的下传荷载的结构,但不使用与有吊柱的情况;

3)按模拟施工二:

计算时程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放大十倍,削弱了竖向荷载按刚度的重分配,柱墙上分得的轴力比较均匀,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理。

4)模拟施工加载三:

采用分层刚度分层加载模型,接近于施工过程。

故此建议一般对多、高层建筑首选模拟施工3。

对钢结构或大型体育馆类(指没有严格的标准层概念)结构应选一次加载。

对于长悬臂结构或有吊柱结构,由于一般是采用悬挑脚手架的施工工艺,故对悬臂部分应采用一次加载进行设计。

当有吊车荷载时,不应选用模拟施工3。

  

19、风荷载计算信息:

一般来说大部分工程采用YJK缺省的“一般计算方式”即可,如需考虑更细致的风荷载,则可通过“特殊风荷载”实现。

20、地震作用计算信息:

一般为“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抗震规范》3.1.2条规定: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本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的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抗震规范》5.1.6.1条规定:

“6度时的建筑(不规则建筑及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以及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但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

”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

因此这类结构在选择“不计算地震作用”的同时,仍要在“地震信息”页中指定抗震等级,以满足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此时,“地震信息”页除抗震等级相关参数外其余项会变灰。

21、计算吊车荷载:

(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2、计算人防荷载:

(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3、考虑预应力等效荷载工况:

(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4、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

在实际情况中,基础与上部结构总是共同工作的,从受力角度看它们是不可分开的一个整体。

但是在设计中基础与上部结构通常分开来做,在设计基础时,通常只考虑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荷载,而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刚度贡献则很少考虑或者只能非常粗略的用一些经验参数来考虑。

不考虑上部结构的刚度贡献,将会低估基础的整体性,很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基础变形规律,造成基础设计在某些局部偏于不安全,而在另一些局部又偏于浪费。

盈建科程序,在上部结构计算中,增加了上部结构刚度向基础凝聚的功能。

为之后的基础计算分析提供了方便,不但能接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同时还将叠加上部结构传来的刚度,使计算更加符合实际。

不考虑上部刚度情况:

基础只接收上部荷载,根据基础自身刚度和地基情况变形。

考虑上部结构刚度:

上部结构不仅传递荷载,也传递刚度给基础。

共同约束地基沉降变形,因为某点地基的沉降会带动对应上部结构某点竖向变形,一旦变形竖向内力就会重分布。

考虑上部刚度,总体基础沉降区域平均,整体。

25、上部结构计算考虑基础结构:

在上部结构计算时可以选择上部结构加入基础结构的协同计算,从而可使上部结构计算考虑基础和地基的影响。

在上部结构计算参数的结构总体信息中增加参数:

上部结构计算考虑基础结构。

这是对原有的上部结构计算时底部只能按照固定端计算模式的突破。

26、生成等值线用数据:

(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选中该参数之后,后处理中的“等值线”才有数据,用来画墙、弹性楼板、转换梁以及框架梁转连梁的应力等值线。

因为生成绘等值线用的数据需要消耗计算时间,因此作为选项,当不需要看等值线是可以节省计算时间。

27、计算温度荷载:

(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该参数用来控制是否计算温度荷载。

该选项同时影响荷载组合,勾选该项,则荷载组合时将考虑温度荷载。

用户通过指定节点处温差来定义温度荷载,程序在有限元分析过程中统一计算温度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28、竖向荷载砼墙轴向刚度考虑徐变收缩影响:

(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广高规》5.2.6条:

计算长期荷载作用下钢(钢管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变形和内力时,考虑混凝土徐变、收缩的影响,混凝土核心筒的轴向刚度可乘以0.5-0.6的折减系数。

软件在上部结构计算参数中的“结构总体信息”中增加参数:

竖向荷载下砼墙轴向刚度考虑徐变收缩影响,勾选此项后将弹出“墙轴向刚度折减系数”参数框,隐含值设为0.6。

勾选此项参数后软件将自动对全楼的剪力墙在恒载和活载计算时的轴向刚度进行折减,同时在计算前处理的特殊墙下增加了“徐变折减”菜单,可以对各层不需要考虑折减的剪力墙修改折减系数为1。

计算控制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

(P62)一般为缺省。

先取初始值0°,在计算结果WZQ.OUT中输出结构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如果大于±15°,则应将该角度输入到斜交抗侧力方向角度重新计算,以考虑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的影响。

也可以勾选

自动计算最不利地震方向的地震作用,不用返填。

2、梁刚度放大系数按10《砼规》5.2.4条取值:

《混凝土规范》5.2.4条规定:

“对现浇楼盖和装配整体式楼盖,宜考虑楼板作为翼缘对梁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

梁受压区有效翼缘计算宽度b_f^’可按表5.2.4所列情况中的最小值使用;也可采用梁刚度增大系数法近似考虑,刚度增大系数应根据梁有效翼缘尺寸与梁截面尺寸的相对比例确定。

勾选该项,软件自动按《混凝土规范》表5.2.4所列情况计算梁有效翼缘宽度,并根据考虑翼缘后T形截面和原矩形截面抗弯刚度比值计算刚度放大系数。

这样,平面中不同位置的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均可能不同。

不勾选该项,则“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将不起作用。

对现浇楼盖和装配整体式楼盖,宜考虑楼板作为翼缘和承载力的影响。

一般勾选。

《高规》第5.2.2条规定:

在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现浇楼板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放大。

其建议中梁该系数取2,边梁可取1.5,一般而言,填入此系数后,梁的刚度增大,内力也会相应的增大。

  梁刚度的放大主要是为了考虑楼板刚度对结构的贡献。

我们知道,刚性楼板假定总是假定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这种情况下是无法考虑楼板刚度对结构的贡献的,因此规范规定通过采用梁刚度放大的方法来近似考虑,从这点来讲,梁的刚度放大并非是为了在计算梁的内力和配筋时,将楼板作为梁的翼缘,按T形梁设计,以达到降低梁的内力和配筋的目的,而仅仅是为了考虑楼板刚度的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倘若我们再设计工程中遇到在刚性楼板假定下,结构的位移角稍微超出了规范限制,我们可以填入此系数,考虑了楼板刚度的贡献后,结构的周期将有所减小,位移角也将有所减小,但此时梁的内力可能会增大,甚至出现超筋现象,此时我们一般按考虑刚度放大系数前梁的内力和配筋结构作为最终结果,而位移角采用刚度放大后的结果。

所以必要的时候此处要进行二次计算。

这是因为考虑楼板刚度对结构的贡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挖掘楼板刚度的潜力,使结构的周期和位移计算更真实一些。

而梁的刚度不放大,其本身承载力仍能满足在各种荷载组合下的设计要求,就不会存在安全隐患。

当然此出处个人觉得柱、墙的内力应该按考虑刚度放大后的结构,而梁则可以按考虑前的结果,毕竟楼板对梁的受力还是有利的,此时弱按放大后的结果算,可能就会造成“强梁弱柱”的情况!

3、中梁刚度放大系数Bk:

(P80)高规5.2.2。

用此系数考虑板作为梁的翼缘对梁刚度的放大。

刚度增大系数BK一般可在1.3~2.0范围内取值,程序缺省值为1.0,即不放大。

4、梁刚度放大系数上限:

一般默认2。

5、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地震):

(P80)抗规(GB50011-2001)6.2.13条规定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当连梁内力由风荷载控制时,不宜折减。

高规(JGJ3-2002)5.2.1条文说明指出:

通常,设防烈度低时可少折减一些(6、7度时可取0.7),设防烈度高时可多折减一些(8、9度时可取0.5)。

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以保证连梁承受竖向荷载能力。

6、连梁刚度折减系数(风):

一般不折减,默认1。

《广高规》5.2.1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抗风设计控制时,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8,抗震设计控制时,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作设防烈度(中震)构件承载力校核时不宜小于0.3。

为此,软件在计算参数中增加了风荷载计算的连梁刚度折减系数,用户可对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计算设置不同的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如果用户这里输入的地震和风下的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不同,则软件自动分别对地震、风、恒活其他荷载采用3个不同的连梁刚度模型计算。

7、连梁按墙元计算控制跨高比:

高规7.1.3:

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宜按框架梁设计。

一般默认填4。

8、普通梁连梁砼等级默认同墙:

一般勾选。

9、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一般为缺省值1。

这是在网格划分时需要的一个参数。

软件在网格划分时,确保划分后的小壳元的边长不大于给定限值。

该参数对分析精度略有影响,对于一般工程可取(0.5~)1.0m。

10、板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一般为缺省值1。

该参数用来控制弹性楼板网格划分时的最大长度,软件在网格划分时,确保划分后的单元边长不大于给定限值。

按弹性板3或者弹性板6计算时还应勾选参数“梁与弹性板变形协调”。

11、短墙肢自动加密:

一般勾选。

由于有限元计算时对于水平向只划分了1个单元的较短墙肢计算误差较大,程序可对长度超过0.6倍的网格细分尺度并且只划分了一个单元的较短墙肢自动增加到2个单元,以提高墙肢内力计算的准确性。

12、弹性板荷载计算方式:

一般默认平面导荷。

弹性楼板荷载计算方式包含两个选项,平面导荷方式和有限元计算方式。

1)平面导荷方式就是以前的处理方式,作用在各房间楼板上恒活面荷载被导算到了房间周边的梁或者墙上,在上部结构的考虑弹性板的计算中,弹性板上已经没有作用竖向荷载,起作用的仅是弹性板的面内刚度和面外刚度,这样的工作方式不符合楼板实际的工作状况,因此也得不出弹性楼板本身的配筋计算结果。

2)有限元方式是在上部结构计算时,恒活面荷载直接作用在弹性楼板上,不被导算到周边的梁墙上,板上的荷载是通过板的有限元计算才能导算到周边杆件。

这样的工作方式与第一种方式相比有两个主要变化:

一是经有限元计算板上荷载不仅传到周边梁墙,也同时传给柱,换句话说柱的受力增加,梁承受的荷载将减少。

特别是平面导荷方式传给周边梁墙的荷载只有竖向荷载,没有弯矩,而有限元计算方式传给梁墙的不仅有竖向荷载,还有墙的面外弯矩和梁的扭矩,对于边梁或边墙这种弯矩和扭矩常是不应忽略的;

二是既使弹性板参与了恒活竖向荷载计算,又参与了风、地震等水平荷载的计算,计算结果可以直接得出弹性板本身的配筋。

有限元方式适用于无梁楼盖、厚板转换层等结构,可在上部结构计算结果中得出板的配筋。

有限元方式仅适用于定义为弹性板3或者弹性板6的楼板,不适合弹性膜或者刚性板的计算。

13、膜单元类型:

一般默认经典膜元(QA4)。

在计算温度荷载、边框柱结果不合理、或者弧墙数量较多时可考虑选用改进型膜单元以改进计算结果。

其他时候两个都行。

14、考虑梁端刚域、考虑柱端刚域(P85):

刚域尺寸按高规5.3.4。

一般不勾选,作为安全储备,大截面柱和异形柱应考虑勾选此项。

选择该项,软件在计算时梁、柱重叠部分作为刚域计算,梁、柱计算长度及端截面位置均取到刚域边,否则计算长度及端截面均取到端节点,梁、柱端刚域可以分别控制。

高规(JGJ3-2002)5.3.4条:

在内力和位移计算中,可以考虑框架或壁式框架梁柱节点区的刚域。

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刚域的有利作用,作为安全储备。

但异形柱框架结构应加以考虑;对于转换层及以下的部位,当框支柱尺寸巨大时,可考虑刚域影响。

刚域与刚性梁不同,刚性梁具有独立的位移,但本身不变形。

程序对刚域的假定包括:

不计自重;外荷载按梁两端节点间距计算,截面设计按扣除刚域后的长度计算。

15、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

一般默认勾选,不勾选位移偏小,不安全。

当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因为墙梁与楼板是相互连接的,因此在计算模型中墙梁的跨中节点是作为刚性楼板的从节点的。

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会由于刚性楼板的约束作用过强而导致连梁的剪力偏大,另一方面由于楼板的平面内作用,使得墙梁两侧的弯矩和剪力不满足平衡关系,所以程序增加该选项,默认勾选。

如不选择则认为墙梁跨中节点为弹性节点,其水平面内位移不受刚性楼板约束,此时墙梁的剪力一般比勾选时偏小。

16、结构计算时考虑楼梯刚度:

一般默认勾选。

(建模时,不建楼梯)程序可在建模中输入楼梯;在上部结构计算中将楼梯板和中间休息平台板按照板单元计算,从而考虑楼梯对整体计算影响;在楼梯设计软件中完成楼梯本身的计算、设计和施工图。

17、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

相当于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自动实现梁板边界变形协调,计算结构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应勾选。

勾选此参数后,对于用户设置的弹性板,将在计算中和与其相连的梁的中间节点变形协调。

不勾选此参数,对于用户设置的弹性板,将在计算中仅和与其相连的梁的端节点变形协调,这样可以节省计算量。

对于弹性膜,一般可设置为不勾选此项。

但是对于弹性板3或者弹性板6,则应勾选此项。

因为设置弹性板3或弹性板6的目的是使梁与板共同工作,发挥板的面外刚度的作用,减少梁的受力和配筋,此时必须使弹性板中间节点和梁的中间节点变形协调才能实现这种作用。

18、弹性板与梁协调时考虑梁向下相对偏移:

默认缺省。

一些传统的做法在计算梁与楼板协调时,计算模型是以梁的中和轴和板的中和轴相连的方式计算的。

由于一般梁与楼板在梁顶部平齐,实际上梁的中和轴和板中和轴存在竖向的偏差,因此,YJK中设置了【弹性板与梁协调时考虑向下相对偏移】来模拟实际偏心的效果,勾选此参数后软件将在计算中考虑到这种实际的偏差,将在板和梁之间设置一个竖向的偏心刚域,该偏心刚域的长度就是梁中和轴和板中和轴的实际距离。

这种计算模型比按照中和轴互相连接的模型得出的梁的负弯矩更小,正弯矩加大并承受一定的拉力,这些因素在梁的配筋计算中都会考虑。

与这个参数互斥,考虑板对梁的约束及刚度贡献,慎选

真实模拟梁、板、柱的位置关系,和梁的刚度放大都是体现板对梁的作用,两者可以选一,选哪个,用户自己决定。

19、刚性楼板假定:

(P97、P196~198)

1)不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结构基本模型,按设计人员的建模和特殊构件定义确定;

2)对所有楼层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软件按层、塔分块,每块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3)整体指标计算采用强刚,其他计算非强刚:

根据规范要求,某些整体指标的统计需要在刚性楼板假定前提下进行。

如果设计人员选择该项,则软件只在计算相应结构指标时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的计算结果,在计算其它指标及构件设计时采用非强制刚性楼板假定的结果。

这样,设计人员只计算一次即可完成整体指标统计与构件设计。

软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模型进行计算的内容主要有:

层间剪力与层间位移之比方式计算的层刚度、位移比等。

一般勾选此项

高规5.1.5条规定,计算结构整体指标(内力、位移、周期等)时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进行内力分析和计算配筋时不采用强刚。

凡是没有特殊设定的楼板,程序默认为刚性楼板。

20、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一般情况不选取,按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考虑。

特别是对于板柱结构定义了弹性板3、6情况。

但已选择对所有楼层墙肢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话此条无意义。

对于带地下室工程,软件以弹簧模拟地下室侧土约束并施加在地下室楼板上。

对于有分块刚性板的地下室结构,勾选该项,将按一整块刚性板处理;否则将弹簧施加在各块刚性板上。

21、多塔参数:

(P225~232)用于多塔结构。

自动划分多塔

自动划分不考虑地下室

可确定最多塔数的参考层号

各分塔与整体分别计算,配筋取各分塔与整体结果较大值。

22、现浇空心板计算方法:

用于带现浇空心板的结构。

一般不勾选。

交叉梁法、有限元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3、增加计算连梁刚度不折减模型下的地震位移:

默认缺省。

《抗震规范》5.5.1条文说明中指出:

“第一阶段设计,变形验算以弹性层间位移角表示。

不同结构类型给出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范围,主要依据国内外大量的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以钢筋混凝土构件(框架柱、抗震墙等)开裂时的层间位移角作为多遇地震下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抗震规范》第6.2.13的条文说明中提到,计算地震内力时,抗震墙连梁刚度可折减;计算位移时,连梁刚度可不折减。

软件提供该参数,勾选该项,则软件同时输出连梁刚度不折减模型下的地震位移统计结果,供设计人员参考。

24、梁自重扣除与柱重叠部分:

为了安全储备,一般不勾选。

25、楼板自重扣除与梁重叠部分:

为了安全储备,一般不勾选。

26、输出节点位移:

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7、地震内力按全楼弹性板6计算:

(P197~198)用于板柱-剪力墙结构、厚板转换结构。

用户对恒活风等荷载工况计算时,对楼板习惯于按照刚性板、弹性膜的模型计算,这种模型不考虑楼板的抗弯承载能力,由梁承担全部荷载内力,此时的楼板成为一种承载力的安全储备。

但是从抗震设计强柱弱梁的要求考虑,常造成梁的配筋过大的不好的效果。

勾选此参数则软件仅对地震作用的内力按照全楼弹性板6计算,这样地震计算时让楼板和梁共同抵抗地震作用,可以大幅度降低地震作用下梁的支座弯矩,从而可明显降低梁的支座部分的用钢量。

由于对其他荷载工况仍按照以前习惯的设置,保持恒活风等其他荷载工况的计算结果不变,这样做既没有降低结构的安全储备,又实现了强柱弱梁、减少梁的钢筋用量的效果。

因此,这也是一项有效的设计优化的措施。

勾选此参数后,除了地震作用内力计算外,其他计算内容均按照用户当前设置的楼板模型计算。

对地震内力计算,软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