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1996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docx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docx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

第三章个人职业倾向分析

 

●教学目的

Ø了解测验量表在心理评估中的价值

Ø了解测验量表的操行原则

Ø熟悉卡特尔量表的16种人格因素

Ø掌握卡特尔量表的操作规范要点

●教学重点

Ø熟悉卡特尔量表的16种人格因素

Ø掌握卡特尔量表的操作规范要点

●教学难点

Ø根据卡特尔量表检测数据结果为受试者人格写报告

●教学用具

Ø《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量量表

Ø笔、直尺、有机玻璃计分套板。

●知识点讲解

一、测验量表在心理评估中的价值

1.客观。

2.数量化。

3.全面。

4.经济。

二、测验量表的操行原则

1.对所用量表的意义应非常清楚。

2.对受试者有适当的了解。

3.要有统一的标准。

4.尽力避免偏见造成误差。

5.选用经国内修订的(不仅仅是翻译)的评定量表。

三、卡特尔量表的16个人格因素

1.乐群性

 

四、卡特尔量表的操作规范要点

1.施测方法

16PF属团体测验。

施测时,先给每个受测者发一张答卷纸,填上受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测验日期等。

然后发给测题,翻到测题的说明部分,让受测者边看边听主试朗读其中的指导语,并在主测的指导下完成答卷纸上方的4个例题,待受测者掌握答题方法后,即让受测者自己完成正式测验。

2.计分方法

每个项目有a、b、c3个选项,根据受测者对每一项目的回答,分别记为0,1,2分或2,1,0分。

实际操作时,要用预先制作的两张有机玻璃计分套板,每张套板记8个因素的分数。

方法是:

将套板套在答卷纸上,分别计算出每一因素上的原始分数,将此分数登记在剖面图左侧的原始分数栏内。

3.原始分数的转换

16PF的常模采用标准10分制。

根据受测者的文化程度或职业种类将受测者各因素的原始分数对照常模表分别转化成标准分数,并登记在剖面图左侧的标准分数栏内。

然后在剖面图上找到各因素的标准分数点,将各点相连,即成为一条表示受测者人格特征的曲线图。

4.测量结果的解释

根据剖面图上对各因素高分特征和低分特征的描述,可以大体解释受测者在16PF上的主要特点。

但如要作进一步的解释,则需参照《16PF手册》中的文字描述。

●思考与训练

根据卡特尔量表的操作规范要点进行团体测量。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

第三章个人职业倾向分析

 

●教学目的

Ø熟悉霍兰德提出的六个基本概念

Ø掌握如何确定受试者职业倾向

●教学重点

Ø如何综合计算受试者的综合分

Ø确定受试者职业倾向

●教学难点

Ø确定受试者职业倾向

●教学用具

Ø《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量表》

Ø笔、草稿纸

●本单元知识点讲解

一、霍兰德的六个基本概念

1.R型

2.I型

3.A型

4.S型

5.E型

6.C型

二、《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量表》的操作要点

1.施测方法

受测者并列排列《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量表》和《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量答题卷》。

受测者在《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量答题卷》,填上受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测验日期等。

然后翻到测试题的说明部分,让受测者边看边听主试朗读其中的指导语,待受测者掌握答题方法后,即让受测者自己完成正式测验。

2.填写方法

在答题卷的相应题号上的“是”一栏的方框口内划个“√”,如果不喜欢就请在“否”一栏的方框口内划“√”。

当某一型,即10个一组,完成时,不要忘记在相应位置处合计“是”的总数。

第五部分属于自我主观选择题,把相应的数值上画圈,能力的最高分值为“7”,依此类推。

3.测量结果的解释

根据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量的基本标准,可以大体解释受测者的职业兴趣的基本倾向。

但如要作进一步的解释,则需参照《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量表》中的文字描述。

 

●思考与训练

根据《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量答题卷》的客观题检测分数和主观测定结果,为自己的职业兴趣排序,并与相应的职业配对。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教案

第三章个人职业倾向分析

 

●教学目的

Ø熟悉职业能力的九个倾向

Ø掌握根据职业能力倾向测定数值对相应职业的匹配

●教学重点

Ø掌握个人能力测定数值换算、与职业配对

●教学难点

Ø个人能力测定数值换算

●教学用具

Ø《职业能力倾向自我测定量表》

Ø笔、草稿纸

●本单元知识点讲解

一、职业能力倾向的九个方面

1.一般学习能力倾向(G)

2.言语能力倾向(V)

3.算术能力倾向(N)

4.空间判断能力倾向(S)

5.形态知觉(P)

6.职员能力倾向(Q)

7.眼—手运动协调(K)

8.手指灵巧(F)

9.手的灵巧(M)

二、《职业能力倾向自我测定量表》的操作要点

1.施测方法

施测时,先在量表上填上受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测验日期等。

然后翻到测试题的说明部分,让受测者边看边听主试朗读其中的指导语,待受测者掌握答题方法后,即让受测者自己完成正式测验。

2.填写方法

每个项目的选项根据五分法(强、较强、一般、较弱、弱)分成五个等级,并对应的数值是1、2、3、4、5,受测者在每一项对应的“()”中画“√”。

3.等级计算公式

各等级次数累积()()()()()

×1×2×3×4×5

总计分数()=()+()+()+()+()

自评等级()=总计分数()÷5

4.测量结果的解释

根据职业与其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倾向的基本标准,可以大体解释受测者的职业能力的基本倾向。

但如要作进一步的解释,则需参照《职业能力倾向自我测定量表》中的文字描述。

●思考与训练

参照职业与其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倾向的基本标准,为自己评定职业能力等级,并选出自己的未来职业。

结合以上三个量表的检测结果,请为自己或其他同学写一份个人职业倾向分析报告。

 

装订线

《大学》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课文,将课下注释的重点实、虚词标注到课文中,标记勾画重点字词、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

2.限时认真、独立完成,书写规范,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A层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总结规律方法,并自主进行拓展;B层完成规定任务,做好方法规律的总结及基础落实;C层完成规定任务,力争落实好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掌握《大学》常识及文言实词、虚词和重要句子的翻译;

2、合作探究,理解儒家关于治学目标、人生目标的主张及治学修身与实现人生目标之间的关系。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学习儒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课前预习案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了解文化背景 

《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

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

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

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 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

 

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

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2000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

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自主学习·落实基础】

(1)知止而后有定:

(2)虑而后能得:

(3)先齐其家:

(4)修其身:

(5)先致其知:

(6)格物:

(7)恶(wù)恶(è)臭(xiù):

(8)好(hào)好(hǎo)色:

(9)慎其独:

(10)闲居:

(11)厌然:

(12)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13)忿懥(zhì):

(14)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15)哀矜:

(16)敖惰:

(17)莫知其苗之硕:

(18)孝者,所以事君也

(19)见机如此:

(20)一言偾(fèn)事:

(二)准确翻译下列句子(标出得分点)。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4.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5、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6、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 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我的疑问】

 

[自学指导]

注意归纳,

字字落实。

课堂探究案

1、“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

要达到修身,需经过哪些步骤?

 

2、《大学》的论述可谓“微言大义”,精微的言辞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些深刻的道理,对现代人也是很有作用的。

仿造示例,任选一句,请结合现实谈谈对下列观点的理解。

示例: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

品德高尚的人自己身上具备了美德,然后再要求别人拥有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

也就是说,要提高别人的道德水平,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要要求别人,首先要要求自己。

它体现了儒家注重内向用功、律己甚严的内省的修养方法。

这种方法在现代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它告诫我们,不能要求别人甚严,而要求自己甚宽。

这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一个部门内部的管理,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1)致知在格物。

(2)君子必慎其独也。

 

(3)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探究指导]

提取、筛选文章信息必须全面把握课文内容。

 

分析重在逻辑性和条理性。

课堂训练案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到:

“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

“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琴者,禁也。

禁止于邪,以正人心。

”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

“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

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

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

李白有诗写道:

“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琴是中国古代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为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球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这一点。

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提倡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

“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

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决》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