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加气站新员工培训教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2050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NG加气站新员工培训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LNG加气站新员工培训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LNG加气站新员工培训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LNG加气站新员工培训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LNG加气站新员工培训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LNG加气站新员工培训教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LNG加气站新员工培训教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NG加气站新员工培训教程.docx

《LNG加气站新员工培训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NG加气站新员工培训教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LNG加气站新员工培训教程.docx

LNG加气站新员工培训教程

LNG加气站新员工培训教程

第一部分  液化天然气及其特性h3E}Sa(MQ:

 

天然气的主要烃组分及安全特性zQO1%g 

天然气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还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

S=kO9"RB] 

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泄露时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后,若遇明火或静电可能引起燃烧和爆炸。

火灾危险性等级为甲A。

l

#]#_ 

液化天然气及其物理性质qYVeFSS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naturalgas,LNG)是天然气经过净化处理后的烃类混合物的低温液化状态,具有无色、无臭、无毒的物理特性。

(qR;6l 

作为汽车燃料的LNG,甲烷含量在90%以上,此外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氮等。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LNG具有极低的沸点,约为-162℃,气液体积比为600:

1,LNG燃烧范围的体积分数大约在5%~15%之间。

zN5};e}^v

 

第二部分  加气站安全与健康4gEw

}WiP 

LNG加气站加气速度快、效率高,站内LNG能量密度大,属于一个科技含量高、运行要求严的现代化乙级要害防火防爆单位。

n>B,O 

LNG是加气站储存和经营的主要对象,也是主要的危险源。

物料具有低温深冷性、易燃易爆性的特点,而且低温装置的工艺操作条件苛刻性,站址周围环境的复杂性,因此,LNG加气站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

S7?

:

MJ?

p\ 

LNG加气站主要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卸车流程、升压流程、加气流程以及卸压流程等四部分。

站内主要危险区域是低温储罐区、低温泵罐区、加气区及输气管线。

90F.9rh 

员工进站安全须知:

b^<7a& 

1、严禁在站内吸烟及携带火种、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易腐蚀物品及其它电子产品入站;zV15d91GX 

2、必须穿公司统一制作的防静电工作服上岗,不准穿带钉鞋、拖鞋及高跟鞋上岗,不准班前饮酒上岗;^;U}HAY 

3、不准乱动与自己无关的设备、阀门、仪表、电器及消防设施等;N0$uB" 

4、高空作业或其它危险作业必须有两人以上,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后方可进行,严禁单独进行;n]3'N58 

5、卸液作业过程中,运行操作人员不准擅自离开现场,必须在现场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QA~F 

6、雷雨天气禁止进行卸车作业和放空作业,卸车及放空时,无关人员禁止进入现场;l{?

9R.L 

7、进入污染区作业必须佩戴好防护用品;}h/7M 

8、必须熟练掌握职责范围内的各项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有权拒绝违章操作;vd^Z^cpi

9、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3%r*~#nz 

10、遇重大紧急情况,应及时向“119”和公司领导报告;pE+:

tMH;

 

11、不准占用、借用、挪用、堵塞或损坏站区内各种防爆设施、消防器材及抢险物资。

Kx[+$Qt 

12、严禁未按规定办理用火手续,在站内进行施工用火或生活用火。

DuAix)#FN9 

13、严禁用汽油等易挥发溶剂擦洗设备、衣物、工具及地面等。

R

vU'8Y?

>w 

14、未经批准严禁各种机动车辆进入罐区及易燃易爆区。

*>E

V4Hl 

15、严禁在生产装置区、罐区及易燃易爆区用黑色金属或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打、撞击作业。

{fEb> 

N48X[Q* LNG储存和经营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包括物料LNG的易燃易爆性和低温特性以及真空管和压力容器的不安全性。

EN}4-P/5 其中,涉及到的人身安全主要包括LNG泄漏对人体的低温灼伤、冷蒸汽云造成的冷麻醉,以及窒息、触电伤害等其它伤害。

A'u]z\&%c 

LNG火灾爆炸危险性M0vX9;J 

LNG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泄漏后的LNG会被空气气化,温度高于-107℃时,气化后的天然气密度低于空气,会在空气中快速扩散。

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体积百分数在一定范围内遇火就会产生燃烧爆炸,其爆炸下限为4.6%,爆炸上限为14.57%。

Jfv'M

热膨胀和热蒸发带来的装置超压爆裂0Nk!

.

gY 

LNG作为一种低温液体,储存于绝热储罐或充满管道中,任何热传导或作业中的热量会导致系统中的一些液体蒸发为气体,同时使液体受热膨胀。

热膨胀和热蒸发性使系统压力升高,在安全泄压装置故障或泄放能力不足时,储罐或管道会发生超压事故。

_x$Eq:

低温过冷危害性sQr

M"i0Y> 

LNG的存储温度为-162℃,发生泄漏后的射流或冷蒸汽云,会使所接触的一些材料变脆、易碎,或者产生冷收缩,致使管材、焊缝、管件受损产生泄漏。

特别是对LNG储罐可能会引起外罐脆裂或变形,导致真空失效,绝热破坏,过冷液体或气体都会对人体产生低温灼伤或冻伤危害。

c&

操作中的冷灼伤YiL^KK 

LNG接触到皮肤时,可造成与烧伤类似的起疱灼伤。

从LNG中漏出的气体也非常冷,并且能致灼伤。

0E3;f;'X 

装有LNG而未经保温处理的裸露管道和容器是极冷的,裸露皮肤接触这些金属,会被粘住而且拉开时将会将皮肤撕裂。

/U~yYh 

冻  伤~Kt+j 

暴露于泄露处的寒冷环境中,即使时间很短,不足以影响面部和手部的皮肤,但是,象眼睛一类脆弱的组织仍会受到伤害。

7coVl$_Zl 

严重或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的蒸气和气体中能引起冻伤。

局部疼痛常常给出冻伤的警示,但有时会感觉不到疼痛。

k0b6X5 

窒  息{8;}y[R 

LNG低温易挥发,如果储罐泄漏,随着LNG蒸发气浓度的逐渐提高,当空气中的甲烷浓度达到10%时,就会使人感到氧气不足;达到25-30%时,可使人产生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精细动作障碍等症状;达到30%以上时可使人因缺氧而导致昏迷或窒息。

因此,吸入LNG蒸发气后应马上远离LNG蒸发气区。

NQOf\.#g 

触电危险x'Nc

站区内,因工作需要而使用一些电器,如果这些设备保护接地不好或者失效,可能导致设备带电,不但会引发燃烧和爆炸,也会引起操作人员的接触触电。

%bG\ 

人的不安全行为44WyfpTJ* :

1、卸车时由于人为误读造成的LNG储罐液位超限;Iy4

RE

P| 

2、卸车或加气时拉断卸车或加气软管造成残留液体泄漏;':

=20V 

3、LNG槽车增压压力过高,使得管道流速太大,振动剧烈,产生大量静电荷,或导致容器超压爆裂;#2*R0_b 

4、操作程序、顺序有误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或发生事故;X7?

14W 

5、处理泄漏事故时未切断储罐根部阀,导致事故范围扩大;[KW)z#`* 

6、泄漏时未切断电源、火源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发生。

VEL!

-e^X& 

6OtNWbB

-_Z环境不安全因素——冷蒸气云的危害"SC]G22 

卸车或加气时,软管接头处会因经常摩擦,密封不严,有可能产生微量泄漏。

连接或拆卸软管时,也可能会有微量气体泄漏。

LNG及其蒸发气的微量泄露导致卸车区或加气区有可能形成冷蒸气云,冷蒸气云可对操作人员造成冷麻醉伤害。

短时间可能引起呼吸不适。

若人体较长时间处于极冷环境中,吸入低温的LNG蒸汽,会对呼吸道及其肺部形成损伤。

同时,冷蒸气云与空气中的水分形成云雾,可使作业区可视性变差。

6>'>BamX 

环境不安全因素——事故环境(r1"!

~d@ 

1、泄漏后LNG的射流或冷蒸气云使抢险人员不能靠近,致使事故范围扩大;}JUc!

cH8z 

      2、发生火灾爆炸时,热辐射强度大,可使LNG储罐内液体体积膨胀或蒸发,压力升高,发生超压爆裂事故;ki

?

VeFp 

      3、火灾爆炸热辐射使抢险人员难以靠近不能及时扑灭火灾;raMtTL

      4、泄露的液体及流淌火灾,因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使事故范围扩大。

a\p`J9Z@ 

cNy*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燃烧及爆炸发生的三要素,防火防爆我们要从这里入手,只要阻断了其中一个要素,火灾和爆炸都不会发生。

T!

1XL7 

在LNG加气站内,可燃物为天然气,助燃物是空气中所含的氧气,在LNG卸液、加气、放散等正常操作过程中都可能有LNG泄露,只有火源是完全可控制的。

8K\S]SZ 

超压爆炸热量来源)<5hga][~a 

1、绝热系统由于冷损使漏热传入;w)>/fG|; 

2、LNG槽车和车载储气瓶的气相部分的热量在卸车和加气时又回到加气站系统;r;"Qu 

3、输送过程中的摩擦热;Bv

7os3xb 

4、卸车或加气时,作业需要的增压气体的热量;6ziBGU#.- 

5、绝热破坏时的热膨胀和热蒸发;4y,pzQ8a 

6、火灾事故时的热辐射。

%)o;2&aD 

为此,要做到如下几点:

w6AG:

1、在不明白工作状况的情况下,不要随便开关阀门。

Ol8Yf.e_ 

      2、加气站内应杜绝一切明火,必须进行动火作业的,要事先提出动火作业申请报告。

aOmQ

      3、禁止在加气区域内携带和使用手机等电气通讯设备。

_u#r

;h[ 

      4、必须穿公司统一制作的防静电工作服上岗,不准穿带钉鞋,高根鞋上岗。

-]:

1zU 

工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防冻事项:

2:

1kSR^Ky 

1、卸车时由于法兰未连接好而出现漏液现象;lQVK~8t3 

      2、加气操作完毕,由于密封圈损坏引起的漏液现象;o4YF,c+>q 

      3、排气时,注意防止触碰到气化器前后裸露的低温不锈钢钢管,以免对皮肤造成冻伤;wf~n>e^e 

4、必须进行接触作业时,一定要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

防护手套应宽松,接触到溅落的液体时应能够迅速脱去。

要明白,防护服只是在偶然出现LNG溅落时起保护作用,戴上防护手套也只应短时间握住裸露设备。

x!

fRT.,} 

冻伤后应采取急救措施:

;4*mUD6 

受伤人员撤离现场,出去方案妨碍冻伤血液循环的衣物,将受伤人员的受伤部位浸入41~46℃温水中进行热恢复,并马上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救护。

若触碰到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对眼部进行冲洗,冲洗时间至少15分钟,然后送往医院就医。

oLt%i:

第三部分  应急处理,d8*7my 

火灾种类[h0)V(1KR 

根据物质及燃烧特性火灾分为:

cXt]55" 

A类火灾:

含碳可燃固体火灾,如木、棉、毛、麻、纸等。

({h

B类火灾:

甲乙丙类液体火灾,如汽油、甲醇、乙醚等。

(_Rlf$D 

C类火灾:

可燃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氢气等。

_Hv@bIL' 

      D类火灾:

可燃金属火灾,如锂、钠、钾等。

PLK;y 

灭火原理和方法LC0

g"{M 

灭火基本原理:

一切灭火措施,都是采取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三要素”,从而影响燃烧的连锁反应,到达控制火势、灭火的目的。

vk3C&!

M

灭火基本方法:

主要包括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化学抑制法四种。

35~1$uRA 

灭火器的分类"lKR~Qi 

1、移动方式分:

手提式和推车式;=gO4B-[ 

      2、按驱动动力来源分:

储气瓶式、储压式和化学反应式;&xS];Fr 

      3、按所充装灭火剂:

泡沫、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酸碱、清水等。

VdA!

tL 

      常用的灭火器主要有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等。

~L9I@

(/

扑救B类火灾:

首先应切断可燃液体的来源,同时将燃烧区容器内可燃液体排至安全地区,并用水冷却燃烧区可燃液体的容器壁,减慢蒸发速度;及时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将液体火灾扑灭。

N[sJ5oF 

  扑救C类火灾:

首先应关闭可燃气阀门,防止可燃气发生爆炸,然后选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U.*KkQ 

在处理LNG失火时,推荐使用干粉(最好是碳酸钾)灭火器。

2h`Tn{&1/ 

高倍数泡沫材料或泡沫玻璃块可用于覆盖LNG池火并能极大地降低其辐射作用。

qyR}|

水源的供应非常重要。

主要用于冷却,或在设备允许的情况下用于泡沫的产生。

但水不可直接用于灭火。

u

X+YH 

火灾报警q4Y7HE|ym 

火警电话“119”X=%e'P*X 

接通“119”火灾报警电话后,要向接警中心讲清失火单位的名称地址、什么东西着火、火势大小,人员疏散情况,以及火的范围。

同时还要注意听清对方提出的问题,以便正确回答。

}k_'a^;C1 

电话号码和姓名告诉对方,以便联系。

谎报火警视情节给予警告、罚款或拘留的处罚。

J{PNB{v 

逃生中应注意的事项noO#o+Jg# 

1、不要留恋财物,尽快逃出火场1

(rN 

      2、要保持头脑冷静,辨明逃生方向,俯身行进。

切忌乱挤乱跑,以免因拥挤、践踏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uMK8V_p*?

 

      3、不可躲入床下或壁柜中,令救援者难以发现。

I"HA(+G 

      4、不能随便开启门窗。

房间门窗紧闭时,空气不流畅,室内供氧不足,火势发展缓慢,一旦新鲜空气大量涌入,  火势就会迅速发展,大量烟气也会随之涌入,容易使人中毒、窒息而死亡。

oVIc^yk5a 

      5、防止引火烧身。

如果身上着了火,应设法先将衣服脱掉,也可在地上打滚,把身上的火压灭。

若有其他人在场,可向着火人身上浇水,将燃烧着的衣服脱下或撕下。

5a2+6N 

 

天津安耐吉燃气技术有限公司

2014/6/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